?

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活化引導研究*
——以徽文化核心區124個中國傳統村落為例

2023-07-12 04:17張馨木張鑫玲陳曉華
關鍵詞:村落活化維度

張馨木,張鑫玲,陳曉華

(1.安徽建筑大學 建筑與規劃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合肥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11)

快速城鎮化對封閉的鄉村系統產生解構作用,鄉村發展要素流失,致使鄉村出現功能與空間不匹配的系列問題[1]。作為鄉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傳統村落是農業文明進程的重要見證,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2],但也長期面臨活力不足、文化傳承斷層、傳統產業沒落等困境[3]。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4],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迎來全新的局面,活化保護成為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研究的重要命題,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必然要求[5]。

傳統村落活化保護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盎罨备拍钤从谏飳W領域,表示生物處于活動狀態和生物體內所發生的生理過程。國外較早將“活化”概念引用到建筑遺產研究中,被定義為“建筑遺產容納新功能,使文化價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傳承再現,同時對古建筑重要結構的改變降到最低”[6]。國內先期提出“古跡活化”[7]概念,之后又提出了“無形遺產活化”[8]概念。傳統村落活化是古跡和習俗被保留并再利用的過程,包括物質文化遺產活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兩個方面。相關研究認為,傳統村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生態文化種群組合體[9],活化是喚醒、激發、傳承和創新的過程,通過推進產業融合、人才更新和文化傳承[10,11],促進物質、精神、產業及機制活化[12,13],實現傳統村落活態保護。

基于現有研究成果,以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要求,構建傳統村落活化指標體系并評價測度,進而根據評價結果對傳統村落進行類型劃分,分類提出傳統村落活化路徑與引導策略。

一、徽文化核心區概況與基于鄉村振興的傳統村落活化度評價體系構建

徽文化核心區地跨皖、贛兩省,包括安徽省黃山市、宣城市績溪縣、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傳統村落集中分布區?;瘴幕诵膮^先后有六批共計371個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趯鹘y村落的典型性以及實際調研數據的可獲取性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考慮,選取徽文化核心區內最具代表性的第一至四批124個中國傳統村落作為研究對象(見圖1)。

圖1 徽文化核心區傳統村落分布

所用數據主要來源于124個傳統村落的一村一檔、相關地方志等文獻資料,以及田野調查數據。村落現狀經濟社會和設施等數據來源于相關行政村、鄉鎮政府統計年報,結合與鎮村工作人員訪談整理的相關數據。土地利用與植被覆蓋等數據來源于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數據中心(https://www.resdc.cn/),124個村落的經緯度數據、熱力圖數據來源于百度熱力地圖。運用ArcGIS10.8對124個傳統村落進行坐標配準,將相關空間數據疊合,構建徽文化核心區傳統村落活化研究數據庫。

傳統村落活化是指以保護為前提,深入挖掘村落傳統文化、資源稟賦,構建新的經濟生產關系,利用特色資源并引入資金和技術,形成村落支柱產業,促進產業發展、文脈傳承、特色空間延續以及村民生活水平提升。傳統村落活化利用應緊密銜接鄉村振興中關于生態、產業、文化、人才、組織等全面振興要求,促進傳統村落社會經濟文化可持續發展(見圖2)。

圖2 鄉村振興與傳統村落活化關系

其中,生態振興即鄉村宜居協調,落實生態環境系統活化[14],優化村落環境,通過生態、景觀、人居環境的活化來建設宜居美麗家園[15];產業振興即鄉村產業發展,恢復傳統村落經濟功能,通過產業升級轉型,“三產”融合發展,催生鄉村經濟新業態;人才振興即鄉村社會發展與治理,助推傳統村落社會活化,留住村民、培育鄉賢、吸引人才,促進人口發展,提升村落活力;文化振興即加強村落文化的保護傳承,挖掘村落特色文化,激發村民文化認同,以文化振興激活村落傳統文化;組織振興即鄉村治理,著力管理機制活化,完善制度建設,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鄉村治理新體系。因此,傳統村落活化是鄉村振興背景下化解傳統村落環境、經濟、社會、文化、機制等保護與發展問題的有效舉措。

以鄉村振興總體要求為導向,從人居環境指數、經濟發展指數、社會活力指數、文化保護指數、制度健全指數五個維度建構傳統村落活化度評價體系目標層,并權衡數據獲取的可獲得性和難易程度,初選基礎設施完善度、生活設施完善度、傳統風貌協調度、生態環境協調度、民居使用度、村集體經濟狀況、村落經濟增長、村民收入狀況、村民消費狀況、產業發展度、有效勞動力占比、原住民保留度、外來人口活力度、村落人口密度、村落人口增長、非遺保護與傳承度、歷史建筑種類保護度、歷史環境要素保護度、傳統街巷保護度、建村年代、村落保護文件數量、保護管理機構數量、保護管理人員數量、文獻資料記載程度、政府管理有效度等25個指標層。

考慮各評價指標之間可能會存在交叉、質量不高等問題,將指標因子代入SPSS 26.0,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對指標進行檢驗,采用極差正規化方法對指標進行處理。

第一步,無量綱化。

正向指標處理:

Yj=[Xj-min(Xj)]/max(Xj)-

min(Xj)(j=1,2,3,…,m)

(1)

負向指標處理:

Yj=[max(Xj)-Xj]/max(Xj)-

min(Xj)(j=1,2,3,…,m)

(2)

第二步,指標檢驗與篩選。相關性檢驗是確定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依據,使用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相關指標,第一次檢驗KMO為0.585,對傳統村落活化指數各指標進行逐項分析后剔除“建村年代”指標,再次檢驗KMO值為0.615,大于0.6,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的顯著值為0.000,小于顯性水平值0.05,因此適合做因子分析。

第三步,指標確定。通過以上分析,確定傳統村落活化度指標體系為5個維度、24個評價指標。構建徽文化核心區傳統村落活化度(ACI),活化度為各指標的標準化值與其綜合權重乘積的和,為傳統村落活化研究提供定量指標。

(3)

第四步,指標權重賦值??紤]到傳統村落實際情況和指標體系復雜性,為了有效克服權重統計中的不確定性和信息質量損失等問題,采用層次分析法(主觀)和因子分析法(客觀)相結合的方法來確定綜合權重。將主觀權重、客觀權重代入公式(4)得到傳統村落活化度指標體系中的綜合權重。

(4)

通過以上處理,最終確定傳統村落活化度評價指標(見表1)。

耦合協調模型采用耦合協調度反映傳統村落活化水平與各維度的協同效應[16],為不同類型傳統村落類型細分作參考,即:

(5)

式中,C代表耦合度,ACIj為傳統村落活化度得分,Dj為各維度得分。

T=αACIj+βDj

(6)

式中,T為傳統村落活化度與各維度水平的發展度,α、β分別是待定權重,考慮到兩者同樣重要,因而取α=β=0.5。

(7)

式中,F為耦合協調度。參考相關研究,將耦合協調度分為五個層次(見表2)。

二、 徽文化核心區傳統村落活化度評價與類型劃分

(一)傳統村落活化水平村際間差異大

整體活化水平一般。124個傳統村落活化指數得分為0.23~0.59,平均值為0.38,活化水平最高的是江灣鎮汪口村(0.59),活化水平最低的為段莘鄉東山村(0.23),整體活化水平大致符合實際情況?;瘴幕诵膮^傳統村落大多數分布于山區,對外交通不便,因而整體活化水平一般。

活化水平區域差異明顯。124個傳統村落活化度大于0.5的村落共有15個,占比約12.1%,集聚于徽州區和婺源縣東北部,為徽文化核心區活化水平較高的傳統村落主要密集區?;罨冉橛?.4~0.5之間的村落共有28個,占比約22.5%,在歙縣西北部形成一個主要密集區?;罨冉橛?.3~0.4之間的村落數量最多,共有60個,占比將近50%,整體分布特征呈現出“一主兩次”的分布特征,主要密集區位于黟縣中部,兩個次要密集區分別位于歙縣東北部和婺源縣西北部?;罨刃∮?.3的村落共21個,主要集中分布在黟縣南部(見圖3)。

表2 傳統村落活化耦合協調度分類體系

(二)傳統村落活化狀態多維度間不平衡

124個傳統村落的活化狀態在人居環境、經濟發展、社會活動、文化保護及制度健全五個維度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各維度的測度結果差異顯著。

圖3 徽文化核心區傳統村落活化度綜合得分空間分布

其中,村落經濟發展指數均值為0.114 0,得分0.18以上排名靠前的10個村落主要依托特色旅游助推鄉村經濟發展,但經濟發展指數村際差異較大。人居環境指數度均值為0.102 4,半數村落得分超過了均值,婺源、黟縣和歙縣的傳統村落得分較高。社會活力發展與指數均值為0.067 7,徽州區、婺源縣和黟縣的傳統村落得分較高,排名靠前的6個村落得分超過0.1,這些村落對人口有著一定的吸引力,原住民保留度及人口增長率得分較高。文化保護指數均值為0.032 8,是五個維度中得分最低的,說明傳統村落文化傳承未得到重視,保護力度有待加強。制度健全指數均值為0.065 2,村落保護管理有效度得分較高,表明傳統村落保護得到政府關注(見圖4)。

圖4 部分傳統村落各維度活化指數

(三)傳統村落活化類型多樣化

通過耦合協調度來反映村落活化水平與各維度的協調程度,并基于此進行類型劃分。分別將D1人居環境、D2經濟發展、D3社會活力、D4文化保護以及D5制度健全五個維度活化水平與村落整體活化水平的耦合協調程度可將傳統村落劃分為宜居協調型、產業發展型、社會發展型、文化特色型和管理有效型等五個類型(見表3)。

宜居協調型傳統村落的人居環境指數和村落活化水平的協調程度高于其他維度,共有42個,數量最多,占比達33.87%。產業發展型的傳統村落經濟發展指數與村落活化指數的耦合協調度高于其他四個維度,共有25個,占比20.16%。社會發展型的傳統村落活化指數與社會活力指數的耦合協調程度高于其他四個維度,共有15個。文化特色型傳統村落的文化保護指數與村落活化指數的耦合協調度高于其他四個維度,是五類村落中數量最少的類型,共有13個,占比約10.48%。管理有效型村落的制度健全指數和村落耦合協調指數高于其他四個維度,共有29個(見表3)。

表3 傳統村落活化類型劃分結果

三、傳統村落活化分類引導策略

不同類型傳統村落活化的內在驅動因素不同,通過類型劃分,結合村落自身優勢,探索差異化活化路徑,以實現村落活化和鄉村振興雙重目標。

(一)宜居協調型:區域聯動發展,提升村落人居環境

宜居協調型村落通過聯動地域其他村落實現集聚化發展,盤活閑置資源,提升村落人居環境,促進村落深層次活化與振興。宜居協調型村落的活化水平差異較大,活化水平最高的是西溪南村,綜合得分為0.534 6,活化水平最低的是東山村,綜合得分僅有0.233 1。宜居協調型的傳統村落中有13個村落活化度大于0.4,這些村落的基礎設施建設、文化保護與傳承、經濟產業發展等情況較好。要整合區域內傳統村落優勢資源與周邊著名景區聯動發展,通過旅游發展促進傳統村落活化。對于活化度小于0.4的村落,需梳理村落現存文化資源,有序引導并聯合社會資本,深入挖掘村落特色文化,盤活村落閑置資源。

(二)產業發展型: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產業融合

產業發展型村落通過挖掘特色產業,實現村落多元業態融合發展,促進村落的產業振興與經濟活化。產業發展型村落活化指數差別較大,因此需根據活化指數的高低采取不同的措施促進村落活化?;罨笖底罡叩拇迓涫呛甏寤罨笖禐?.567 5,最低的是枧潭村,活化指數僅為0.295 1。產業發展型的村落中有四分之一的村落活化指數大于0.4,分別是宏村、西遞、篁嶺及賣花漁村等。這些村落的產業發展相對較好,活化水平相對較高。賣花漁村依托世代傳承發展的盆景文化,將特色產業與生態旅游相結合,促進了村落多業態的融合發展。對于活化指數小于0.4的村落,農業資源條件優越的村落可緊跟直播助農潮流,引入新媒體拓寬宣傳銷售渠道,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激發村落活化的內生力量。

(三)社會發展型:激發村民認同感,營造村落共同體

社會發展型村落通過營造村落共同體,讓村民積極參與到村落活化保護工作。社會發展型的傳統村落活化水平存在一定差異,僅雄村、瞻淇村、大北村三個村落的活化指數大于0.4。通過挖掘村落特色文化和傳統技藝,建設村史館、陳列館等文化空間,激發村民集體記憶,培養文化認同感和村落共同體意識。對于活化程度較低的村落,因地制宜提升村落人居環境,在保持原有風貌與肌理的基礎上,結合村民需求完善村落各類設施。

(四)文化特色型:加強文化傳承,促進資源優勢轉化

文化特色型的村落要加強資源優勢的轉化,重視村落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進而實現村落文化活化與文化振興雙目標。文化特色型的傳統村落活化指數也有所差異,活化指數大于0.4的村落有4個,這些村落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且保護情況較好,應深入挖掘村落的特色文化資源,將文化資源與創意產業相結合,實現文化資源產業化,促進村落經濟發展。通過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深化傳統村落的活化利用。對于文化資源豐富而活化程度低的村落,需要立足村落資源稟賦,挖掘村落特有文化,對衰敗的空間進行功能更新,彌補文化資源利用短板,激發村落文化活力。

(五)管理有效型:提升管理水平,促進多元組織協同

管理有效型村落積極構建以政府為主導、村民為主體和社會組織協同管理的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化體制,促進鄉村振興和村落活化的共建機制。管理有效型的村落活化水平差異較大,最高的是唐模村(0.528 2),最低的是木梨硔(0.267 2),活化指數大于0.4的村落共有13個,這些村落的管理制度較為健全,村落管理水平較高,應促進多元組織協同發展,完善村落保護、管理制度,進一步提升村落的管理水平。對于文化資源豐富但管理水平有限的村落,積極引入社會力量,與政府共同監督管理村落的活化利用工作。對于管理、保護制度不完善的村落,需要政府的宏觀引導,統籌相關部門支持傳統村落保護和活化利用工作。

四、結論與討論

選取徽文化核心區124個傳統村落作為研究對象,以鄉村振興為內核,基于對傳統村落活化要素的識別,從人居環境、經濟發展、社會活力、文化保護及制度健全五個維度構建傳統村落活化度評價體系,采用耦合協調模型對傳統村落進行類型劃分,針對不同類型傳統村落提出活化路徑。

首先,徽文化核心區傳統村落整體活化水平一般,并呈現顯著區域差異性,活化水平較高的傳統村落在徽州區和婺源縣東北部形成兩個主要密集區。人居環境、經濟發展、社會活動、制度健全和文化保護等五個維度的表現有所不同,測度結果差異明顯。

其次,基于村落活化指數運用耦合協調模型將村落劃分為宜居協調型、產業發展型、社會發展型、文化特色型和管理有效型等五類。傳統村落類型多樣,其中宜居協調型村落數量最多,占到了33.87%。

再次,針對不同類型的村落采取不同的活化引導策略:宜居協調型傳統村落,活化度高的整合資源,區域聯動發展,活化度較低的盤活閑置資源提升人居環境;產業發展型傳統村落,活化度較高的促進產業融合、提升產業水平,針對活化度低的村落則強化特色產業發展;社會發展型傳統村落,活化度較高的激發村民認同感營造村落共同體,活化度較低的完善設施提升環境;文化特色型傳統村落,活化度較高的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活化度較低的彌補文化短板,加強文化傳承;管理有效型傳統村落,活化水平高的促進多元組織協同發展,活化水平低的完善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傳統村落的活化保護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徽文化核心區的傳統村落擁有豐富且獨具特色的徽文化,應緊抓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發展機遇,通過有效活化引導策略使傳統村落得到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村落活化維度
林中村落
靜謐村落
無Sn-Pd活化法制備PANI/Cu導電織物
生姜對亞硝胺合成及體內代謝活化的抑制作用
小學生活化寫作教學思考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光的維度
“五個維度”解有機化學推斷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