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擇業觀變遷:從工作倫理到工作美學

2023-07-13 14:33孫鳳
人民論壇 2023年12期
關鍵詞:擇業觀青年

【關鍵詞】工作倫理 工作美學 青年 擇業觀

【中圖分類號】C913.2 【文獻標識碼】A

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擇業觀。近年來,“準點下班、拒絕團建、反對領導PUA”,成為一些“00后”的“特殊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年擇業的真實訴求。進入新時代,青年不再單純追求所謂穩定的“鐵飯碗”,逐漸成為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積極參與者、推動者,靈活就業、彈性工作日益盛行。青年擇業觀的變化,一方面反映出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在互聯網技術和大眾傳媒的影響下,青年對工作意義的理解發生了深刻變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流動的現代社會中,青年的擇業觀對于安全感和自由度的選擇和偏好發生了變化。如果說在工作倫理指導下的擇業觀遵循的是現實原則,即安定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那么在工作美學指導下的擇業觀則遵循的是“快樂原則”,即有趣的工作和充分的自由①。當代青年擇業心態轉變的根源是什么,將會帶來怎樣的社會后果,本文將對這些問題展開討論。

工作變得充滿不確定性,青年擇業觀開始變得個性且多元

工作是指人們為了生存與快樂所需,而必須去做那些被他人認為有價值并愿意為此支付報酬的勞動。工作的前提是需要人們具有工作能力,且有權利支配這一能力換取報酬。工作的意義是能夠為勞動者提供謀生的機會,能夠避免個人疏離于社會,能夠幫助勞動者獲得自我實現與自尊,最終也能夠為社會創造財富?,F代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的根源在于將工作的意義上升為道德標準,以及由此形成的一套工作倫理。工作倫理是一項有關工作的戒律,包含如下預設與前提:其一,工作本身是一種有價值的活動,是一項令人高貴的活動,即使工作不能滿足人們的某些愿望,人們也應該繼續工作。其二,有勞動能力的人只有通過工作才能獲得收入和財富。其三,只有被他人承認的勞動、能夠用來交換的勞動和獲得工資的勞動,才具有道德價值②。建構工作倫理的目的,一是解決工業蓬勃發展中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二是解決一些人因種種原因無法適應工業發展而陷入貧困的問題③。

英國社會學教授齊格蒙特·鮑曼認為,在生產者社會,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人們受到工作倫理的支配,工作倫理成為某種戒律,它告訴人們要想獲得更多的報酬、生活得更好,就要做更多的工作。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價值、一項高貴并且能夠令人高貴的活動。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產力水平極大提高,商品極大豐裕,社會形態開始發生轉變。在工業社會,工作倫理是其戒律,大多數人愿意通過工作換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工作是所有人的普遍狀態,而不工作則是反常的,無工作能力或者懶惰是貧困的主要原因。工作倫理要求工人對工廠體制保持順從,這樣才能保障就業的安全和收入的穩定,但這樣做的結果是導致工人獨立性的喪失。工業社會的自由和安全常常是不可兼得的,當享有選擇自由時,就業安全得不到保障;當具有就業安全時,選擇自由又受到限制。

當前,社會需要更多的消費者將生產出來的產品消耗掉,因此要求其成員首先要具備消費的能力,通過消費者持續的消費來拉動經濟的持續增長。新的社會變化醞釀出新的文化,這種文化就是“消費文化”?!跋M文化”宣稱消費是人生成功、具有快樂和尊嚴的“度量器”,快樂的生活就是對消費機會的把握。由于消費是完全個人獨立的活動,選擇自由的程度設定了消費社會的層級階梯。工作倫理逐漸從社會和個人生活中退場,消費美學逐步成為主導社會運行的基礎。

消費美學實際上就是消費的趣味以及自由選擇的魅力。消費美學之所以能夠主導和控制消費者,并不僅僅是因為消費的琳瑯滿目和豐富多彩,主要在于消費能夠提供給人們誘人的選擇自由。一方面,消費品市場能夠營造出自由和安全的幻覺。當人們工作感到壓抑時,消費品市場提供了自由選擇的快樂來源。除此之外,消費品市場所提供的個人選擇是可以預期的,自由且不需要付出安全代價的最好選擇就是消費。曾經被視為工業社會無法實現的選擇自由,如今被認為實現了。消費美學對工作倫理的影響主要是:第一,消費美學的評價標準擴展到了工作領域,人們是否愿意工作,工作是好事還是壞事,工作是否體現為一項令人高貴的活動,不是取決于工作倫理的戒律,而是取決于工作是否具有美學性質。大眾傳媒在工作美學的塑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由影視作品塑造的精英律師、金融投資人、媒體人等就是工作美學的樣板。第二,工作美學是以“是否有趣”和“是否自由”來衡量工作的,其中“是否有趣”是以情感化的美學標準來衡量工作,而“是否自由”是以自由與安全是否兼得來衡量工作。一些影視劇通常塑造出自由又有情調的工作,如健身主播、游戲主播等。第三,工作美學成為劃分社會等級的重要標準。工作是品味、娛樂和快樂的結合體,那些有著“與藝術鑒賞相匹敵的品質”的工作被認為是有趣味的工作,而那些從事無自由的工作者,如受算法操控的送貨工人等,則被看作是沒有趣味的。個人的工作能否擁有更多的選擇自由,依賴的是擁有更多的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經濟資本,以及對有趣和愉悅的判斷能力。典型的例子是,越來越多的青年不愿“將就”工作。許多青年認為,自己不喜歡,就不會有工作熱情,因此不斷切換“賽道”,直至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因此,“一言不合就離職”“工作不是當初想象的模樣就閃退”等“閃辭”現象也屢屢引發社會熱議。

工作美學的作用機制:第一,從規訓機制上看,工作倫理要規訓的對象是不勞而獲者和懶散之人,而工作美學要規訓的對象是無聊和無趣的消費者。工作美學認為工作應該是有趣的、多種多樣的、令人興奮和充滿幸福感的,讓工作不無聊就是工作美學的目標所在。勞動者的工作選擇應基于工作美學的準則,達不到這個準則的工作就會陷入無聊和無趣之中。第二,從分層機制上看,工作倫理是以工作效率作為分層標準的,而工作美學則是以工作的趣味性和自由度作為分層標準的,能夠帶來快樂感和自由度的職業成為少數人的“特權”,可炫耀之處在于他們對工作美學的掌控(符合美學標準且能夠帶來愉悅的工作是精致的)。第三,從自由與安全上看,工作倫理帶來了大機器時代集體行動的安全性,但卻妨礙了個人的自由。工作美學認為工作首先應該是自由的,個體的自我認同、自我管理、自我決斷至關重要,控制自己命運的能力是個人自由的重要部分。綜上,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技術進步使生產力即使在就業縮減的情況下也能增加,卻使得工作變得充滿不確定性,因為在追求自由的同時,可能會喪失工作的穩定性。

青年擇業觀變化帶來的社會后果

如果說“80后”“90后”在擇業時受工作倫理的影響,認為工作是天職,因而更加關注工作的穩定性以及由此帶來的安全感,那么“00后”在擇業時則是受工作美學的影響,認為工作是興趣,因而更加關注工作的自由度以及由此帶來的快樂感。那么,當代青年擇業觀的變化將會帶來怎樣的社會后果呢?

一方面,福利制度難以維系。社會福利保障制度是建立在工作倫理基礎之上的。英國1942年的《貝弗里奇報告》提出,社會保障計劃來確保國家的每位公民,在能夠工作和作出貢獻的條件下,如果因為其他任何理由——疾病、事故、失業或是年邁——而無法工作,也無法為他自己和依賴他生活的人賺取足以維持有尊嚴的生活的收入時,有一份讓他可以繼續生活的收入,在他一無所長時也還算有足夠的收入,以及他擁有財富時,也不會因為家庭狀況調查而被縮減收入。因此,從理論上講,享有社會福利的前提是遵循工作倫理的戒律,努力工作和為社會作出貢獻,這樣社會福利保障體系才能為那些有工作意愿但因為經濟周期變動暫時失業的人,或因為疾病、事故、年邁無法工作的人提供支持。當工作美學替代工作倫理時,那些因為工作無聊或無趣而選擇不工作的人數則會增加,如果按照福利保障平等的原則,應該為這些人提供福利支持。但這樣做的結果,將會損害工作倫理的根基,導致不愿意工作的人數上升,社會福利體系很難維持這樣一個龐大的失業群體,使得“無家可歸者會成群涌入,資本家則會蜂擁而出”④。

另一方面,“新窮人”的增加。工業社會時期,勞動是財富的重要來源,能否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依賴于在生產過程中能否投入更多的勞動力。當企業家希望生產出更多的產品,而工人的生產積極性并不能如企業家所愿時,工作倫理可以提升工人生產的自覺性,使勞資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調和。但如果消費美學替代了工作倫理,工作倫理的用途就會變為“區分值得幫助的窮人與不值得幫助的窮人”⑤。由此,社會的窮人被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值得幫助的失業者,他們有工作意愿,但由于一些非個體因素的影響而暫時離開勞動力市場,他們是受社會福利保障制度保護的人;另一類是不值得幫助的“過剩者”,他們陷入貧困的根本原因是選擇問題。因為在一個自由選擇的社會中,自由選擇并不意味著所有選擇都是正確的——存在好的選擇和壞的選擇,不值得幫助的“過剩者”就是那些作出錯誤選擇的人。由于他們是蔑視工作倫理、不愿成為后備勞動力大軍的人,因而也就被逐出社會道德關懷和福利制度關懷的范疇,淪為社會的“新窮人”。由于“新窮人”長期生活在被排擠、被遺忘、無聊和孤立之中,易怒、反社會和暴力情緒成為他們的主要精神狀態,也將成為滋生社會不穩定的主要因素。

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鄙鐣喜煌穆殬I崗位客觀上確實存在著種種差異,擇業者在專業特長、興趣愛好等方面也存在差別,所以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擇業預期和就業目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任何職業都不會埋沒人才,也不會束縛人的創造力,關鍵在于對待職業的態度。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因此,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綜合考慮自身條件和社會需求,增強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導)

【注釋】

①孫鳳:《“流動的現代性”視角下的“倍速生活”》,《人民論壇》,2020年第2期。

②③④⑤[英]齊格蒙特·鮑曼著,仇子明、李蘭譯:《工作、消費、新窮人》,長春:吉林出版集團,2010年,第38頁、第39頁、第134頁、第140頁。

責編/孫渴 美編/陳媛媛

猜你喜歡
擇業觀青年
如何培養當代青年擇業就業觀與創業能力及其意義
當代女大學生就業道德中價值觀的分析
家長擇業觀對高職護理畢業生就業影響的探討
師德教育引領下的地方性高師生擇業觀?研究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自我實現角度窺探青年自我實現的困境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基于職業使命感視角的大學生擇業觀研究
貧困大學生擇業觀和就業觀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