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國觀

2023-07-23 09:51韋紅王翕哲
國際展望 2023年4期
關鍵詞:Z世代青年

韋紅 王翕哲

【內容摘要】??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國觀是指該人群基于自身觀念形成的對華認知的總和。在文化層面,該群體欣賞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民的優秀品質,對兩國宗教文化差異更趨包容;在經濟層面,該群體高度認可中國經濟、科技實力對印尼國家及個人的重要意義;在政治層面,該群體認同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大多對中國的和平崛起持肯定態度。中國與印尼經濟合作的深化對印尼青年帶來實質利好,人文交流機制的建立則促進了印尼青年對中國文化的接近。但是西方媒體的不實宣傳、印尼國內一些政治團體的故意誤導也使部分青年存在對華誤解。隨著政治參與程度的加深,該人群的中國觀在印尼對華政策上的影響愈益明顯,逐漸成為影響中國與印尼政治互信、合作進程與民心相通的重要因素。有鑒于此,中國應對該人群的利益訴求、政治態度予以密切關注,在政治、經濟、輿論宣傳、人文交流等方面予以有效應對,完善該群體對華客觀認知,最大限度釋放其促進兩國關系穩定發展的潛力。

【關鍵詞】??“Z世代”青年 ?中國觀 ?印尼大選 ?人文交流

【作者簡介】??韋紅,華中師范大學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授(武漢 ?郵編:430079);王翕哲,華中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研究生(武漢 ?郵編:430079)

【中圖分類號】?D822.2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68-(2023)04-0037-21

【DOI編號】?10.13851/j.cnki.gjzw.202304003

作為中國的“全面戰略伙伴”以及東盟的“龍頭”,印尼在中國的周邊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與印尼關系的走勢不僅關系到兩國外交戰略目標的落實,而且在維護地區穩定與繁榮上也具有重要影響。深化兩國友好合作關系,既需要兩國高層的引領推動,同時也需要雙方普通民眾的共同支持。為此,對印尼民眾對中國的整體認知及各領域認知進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學界對印尼中國觀的研究有多個視角。一是基于兩國關系發展的宏觀視角進行分析。在中國與印尼兩國建交、斷交、復交的背景下,通過其對華官方稱呼向“中國”(Tiongkok)轉變、媒體對華表述由“竹幕國家”向開放國家轉變、精英階層對華看法由“中國威脅”向“中國機遇”轉變這三個維度,可以得出冷戰結束后印尼的中國觀由負面向正面演變的結論。?基于1991—2017年《羅盤報》(Kompas)、《雅加達郵報》(Jakarta Post)等主流報刊的對華報道,在復交初期、戰略伙伴關系建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個主要時間節點上,印尼主流社會對華認知經歷了重塑、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調整以及在穩健的基礎上日趨成熟的過程。?二是通過設計調查問卷和訪談,分析特定人群的對華看法。中國學者針對15—34歲的印尼青年群體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印尼青年一代對華認知仍有片面性和主觀性,對中國和中國人雖不帶有明顯敵意,但對于日、美、歐的好感更明顯。然而盡管如此,印尼青年仍對兩國關系的發展與提升持相當樂觀的態度。?印尼學者的調查顯示,外交官和國際關系學者總體上認可中國的強大國力,多數人認為中國將為印尼帶來機遇;當然仍然有少數人對中國的外交政策持懷疑態度。?三是通過調查機構數據以及媒體報道分析印尼社會對華認知?;?005—2013年皮尤研究中心(PEW)的全球價值觀調查數據,中國學者認為印尼公眾對中國的好感基本穩定,但受雙邊關系發展的影響亦有浮動。在微觀層面,民眾受教育層次越高,對中國的好感越強。?基于2013年的涉華報道,印尼學者認為《羅盤報》對中國的看法相對客觀、中立,在經濟層面上對中國的積極和消極態度并存;雖然對中國的軍事力量表示擔憂,但仍傾向于將中國定義為印尼的朋友而非敵人,且涉華報道中意識形態色彩不濃。

以上研究從多個角度、多種渠道對印尼各類人群及媒體的對華看法進行了總結分析,但部分研究存在資料過久、結論時效性不強的問題,難以反映當下印尼民眾的真實對華印象;且那時接受訪談的青年人已步入中年,難以從其言論和態度中全面了解印尼當下青年一代的對華態度。此外,借助媒體及智庫分析印尼整體對華認知,雖可對調查數據、報道傾向進行量化及定性歸類,但仍無法得知不同人群對于中國形象的不同認知,且官方態度、精英群體的認知以及媒體的報道是否能反映普通民眾真實的中國觀仍有待探討。對此,本文擬以特定年齡段、即“Z世代”印尼青年為研究對象,通過該人群對相關議題的觀點與態度以及在具體事務中所扮演角色來分析該人群的中國觀。

作為繼嬰兒潮一代、“X世代”“Y世代”?之后的新一代,“Z世代”青年逐漸在各國政壇及國際社會中嶄露頭角?!癦世代”的身份界定以出生年份為標準,國內外學者將其界定為出生于1995—2009年間的一代人。?印尼中央統計局(Badan Pusat Statistik)界定“Z世代”為出生在1997—2012年的人群,至2020年,該人群在各世代中人數最多。?其中,年齡15歲以上的“Z世代”青年總數達4 607.45萬人,占印尼人口總數的約17%。?鑒于印尼“Z世代”青年的人口規模、政治參與權以及民眾情緒對政府政策的影響力等因素,“Z世代”青年如何看待中國,將會對中國與印尼關系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本文擬對該群體中國觀進行研究,為促進兩國民心相通提供參考。

本文基于筆者在印尼泗水國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Surabaya)訪學期間對該校印尼學生所進行的問卷調查,?再輔以印尼智庫所進行的問卷調查、印尼國內主流媒體報道、學術研究成果,擬對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國觀加以分析、概括,并進一步探討該人群中國觀形成的深層原因和對中印尼關系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還擬就完善中國在印尼“Z世代”青年群體中的形象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一、印尼“Z世代”青年對華印象及態度

本文所探討的“中國觀”指個人或集團基于一定立場和角度形成的對華認知、理解或判斷的總和,它通過對中國的整體印象體現出來。?依此定義,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國觀是指該人群基于自身利益訴求以及對印尼國內政治、周邊地區形勢等因素的思考,對印尼政府對華政策、中印尼關系與實現自身利益之間的關聯進行解讀,進而在各領域內形成的總體對華認知。這一定義強調中國觀的“系統”“總和”“整體”等特征。因此,把握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國觀,需對該人群在政治、經濟與科技、文化等諸多領域內的總體對華態度和印象加以分析和概括。(一)文化層面對華印象及態度

第一,“Z世代”青年認可中國文化和中國民眾的優秀品質。印尼科學院(Lembaga Ilmu Pengetahuan Indonesia, LIPI)就國民對華印象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印尼“Z世代”青年同印尼華人、中國文化的接觸程度更為緊密,中國文化在該人群中的傳播有所增強。?與之相似,在道德層面,曾有印尼學生表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德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在印尼年輕一代的道德教育上具有重要意義,可引導青年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基于筆者進行的問卷調查,印尼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與國民品質特征較為熟知,亦給予較高評價。其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不僅體現在傳統節日、舞蹈等概念名詞上,還列舉了包括春節、中秋節、生肖屬相、千手觀音舞蹈等具體的傳統文化形式,且對于節日的慶祝方式較為了解。印尼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多樣性、獨特性及所受到的傳承與保護給予高度認可,表示雖歷時千百年,但中國人仍積極保留傳統文化且在生活中予以展現,特別是在接觸諸多外國文化后,中國的年輕一代仍深愛著本國傳統文化。此外,印尼學生也認同中國文化被日本等國所學習,具有較強的國際影響力。印尼學生對于中國人品質特征評價頗高,既十分認可中國人友好、有智慧、負責任、意志堅定及有雄心壯志等品質,也對中國人守時、勤奮努力、尊重規則、職業道德水平高及對未來有清晰的規劃等工作態度印象深刻。在此基礎上,被調查的印尼學生對于進一步研習中國文化、漢語具有較高熱情且目標明確,多數學生表示希望在語言、文化、科技、經濟等領域獲得赴華交流、學習的機會,且愿意參加孔子學院舉辦的研討會、夏令營等活動。

第二,印尼青年對兩國宗教信仰差異更趨包容。從初步印象來看,該人群在宗教層面對華認知趨向中立。?這表明兩國國民宗教信仰差異未在印尼“Z世代”青年建構對華認知上形成負面影響,他們對于中國宗教文化的理解更趨包容。具有來華留學經歷的印尼穆斯林學生所持觀點進一步印證了上述結論。這些印尼學生表示,齋戒、祈禱等宗教活動在中國并不受約束,得益于中國所提供的保障措施,相關人員可安全地在開齋節舉行慶?;顒?。他們對中國文化贊賞有加,對受邀去中國當地居民家中共進晚餐感到榮幸。?在日常生活中,印尼學生對于所在城市及中國其他城市有許多清真飯店感到十分高興,并表示校內的清真食堂對其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

顯然,印尼“Z世代”青年對中國文化和宗教政策給予了客觀和積極評價。兩國文化差異不僅未在該人群內心中產生隔閡,反而激發了其接觸與學習中國文化的興趣。

(二)經濟層面的對華印象與態度

第一,印尼“Z世代”青年高度認可中國經濟科技實力及中國人的職業精神。印尼科學院的調查顯示,在“國家類別”“經濟類別”“文化類別”中,受訪“Z世代”青年均對中國的科技實力給予了積極評價,肯定了中國在印尼以及世界經濟中的巨大影響力,特別是對中國人、印尼華人在商業方面給予諸如“勤奮”“聰明”“有雄心壯志”等正面評價。?在職業精神方面,印尼學生對“中國人工作總是很準時且從不偷懶”等優點予以贊賞。?參與華為組織的技術培訓和實習活動后,印尼學生對于華為的最新科技與創新能力給予高度認可,希望培訓和實習的收獲能在今后為印尼通信技術的發展做出貢獻。?從筆者的問卷調查來看,印尼學生不僅對中國整體經濟實力給予高度認可,也對中國科技產業及相關優勢有較為深入的了解,特別是對中國經濟、科技實力高速發展的原因給出了個人的見解。首先,印尼學生認為中國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在世界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美國相比亦不落下風。印尼學生認同中國具有較強的經濟自主性,制造了很多物美價廉的產品,中國的先進科技實力源于本國自主創新獲得的技術實力。此外,中國科技實力的提升極大方便了民眾生活。其次,印尼學生廣泛了解中國經濟及科技優勢,既關注5G、數字經濟、電子產品、人工智能等領域,也對中國的航天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印象深刻。印尼學生對在中國日常生活中可接觸、使用人工智能及其他創新科技工具表示認同,同時也對中國的一些高端技術印象深刻。在回答的問卷中,印尼學生多次提及騰訊、五菱等知名中國企業,也認為小米、華為等公司的電子產品在印尼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物美價廉且深受印尼國民喜愛,并表示曾多次購買中國制造的產品。再次,對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印尼學生將其歸因于宏觀和微觀層面上的規劃、法律對商業的充分支持、中國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度重視以及中國民眾具有奉獻精神且工作態度積極認真等方面。

第二,印尼“Z世代”青年群體認為中國綜合國力的增長對印尼發展有利。日本東京大學曾于2013—2014年、2018—2019年兩次對中、日、韓、越、新加坡、印尼等國的本科在讀學生開展“亞洲學生調查(Asian Student Survey)”。對于印尼學生,調研組在印度尼西亞大學(University of Indonesia)和加查馬達大學(University of Gadjah Mada)各選取了至少200名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數據顯示,2014—2018年,印尼學生對中國影響力的認知總體上更趨積極,?在“中國崛起為我們提供了大量機會”這一議題上,2018年的調研數據顯示超過72%的受訪印尼學生持肯定態度。?筆者進行的問卷調查亦顯示,79.6%的受訪學生認同中國發展將為印尼經濟帶來機遇,幾乎全部受訪學生歡迎中國企業的投資。在中國投資對印尼民眾影響這一議題上,持正面態度的印尼學生占比超過98%,其中59.2%的受訪學生認為自身將因此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另有33.3%的印尼學生認為自身的工作能力將獲得提升。印尼學生表示中國經濟發展推動了世界工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示范意義,對包括印尼在內的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幫助;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可作為印尼等發展中國家的范例;中國工業、科技的創新也創造了更多的工作崗位,印尼民眾也可從中獲益。

(三)政治層面的對華印象與態度

第一,印尼青年群體認同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筆者進行的問卷調查也表明了這樣的結果。首先,印尼學生表示中國共產黨是唯一能夠領導國家的執政黨,且善于治國理政,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印尼學生認為,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社會,中國的政策開放且靈活。曾到過中國的印尼學生表示中國社會井然有序,認為這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其次,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有別于其他國家的相關政黨,并給予積極評價。88.7%的受訪印尼學生認同中國宗教信仰自由的觀點。有印尼學生表示,中國不干涉宗教信仰,宗教人士也受到任何限制。當印尼國內出現涉及中國政治的虛假新聞時,在華印尼學生協會(Indonesian Students Association in China,?PPI Tiongkok)等多個學生組織發表聲明予以批評和澄清。?2018年日本東京大學開展的調查結果亦顯示,相較于2014年,認同“盡管經濟高速發展,但政治不穩定”這一說法的印尼學生比例已明顯降低。而且,從橫向比較來看,近年來印尼學生對中國政治穩定的認同度明顯高于日、韓等國。?這表明印尼學生對中國的相關評價較為客觀,一度盛行于印尼國內社會中的懷疑、防備心理并未在其“Z世代”青年建構對華認知上產生明顯干擾。

第二,大多數青年對中國和平崛起持肯定態度,但仍有少部分人心存疑慮。東京大學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對于“盡管中國崛起了,但仍將同亞洲國家保持和平友好”的說法,雖然相較2014年的統計數據下降了超過11個百分點,但在2018年仍有超過61%的印尼學生表示贊同,對該說法的認同程度仍明顯高于其他國家學生。?在筆者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只有29.6%的印尼學生表示中國發展將對世界和平與穩定造成威脅,否認此觀點的印尼學生占比則為33.3%;對于中國發展是否有助于印尼維護本國周邊安全這一問題,有44.4%的印尼學生持肯定態度,只有16.7%的印尼學生認為中國將對印尼的周邊安全造成威脅。

上述數據顯示,大多數印尼青年學生對中國和平崛起持肯定態度,但仍有部分青年存有疑慮。在印尼科學院所開展的調查中,有受訪者選用“竹幕國家”一詞表達對華印象,這表明印尼部分“Z世代”青年的對華態度與認知仍未完全脫離冷戰思維。?在筆者進行的問卷調查中,有印尼學生給出了“中國很關心他國政治”“中國的政治實力很強,對別國有影響”等看法,有74%的印尼學生認為中國與印尼關系的發展將會影響印尼的國內政治。

總而言之,印尼“Z世代”青年對中國的認知和理解正面居多,特別是對中國文化、中國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認可度較高。在政治方面,該群體的大多數認同中國和平崛起;少部分青年對中國和平崛起存在一定程度擔憂,但這一擔憂并未使之對中國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形成否定態度。

二、印尼“Z世代”青年中國觀的形成背景

印尼“Z世代”青年中國觀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該群體自身特征、中國與印尼關系發展走向、印尼國內政治變化、域外勢力插手本地區事務等均構成了“Z世代”青年中國觀的形成背景。

(一)中國與印尼經貿合作成果促使“Z世代”青年務實看好中國

印尼“Z世代”青年在政治態度上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務實特征,其政治參與的程度、形式更趨向于以現實利益訴求為導向。相較于“千禧一代”的理想主義,印尼“Z世代”青年的思維更具務實性和現實性,他們所參與及發起的政治運動大多不會受意識形態的影響,?其訴求多出于對個人經濟利益、政治權利的維護。在政治參與中,該人群傾向于將個人利益置于意識形態之上,當政治活動觸及其個人利益時,他們傾向于對個人權利予以強力維護。?印尼“Z世代”青年對于大多數政黨的抽象政治闡述等傳統做法的接受程度較低,而樂于關注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務以及官員切實的施政舉措。?特別是近年來印尼經濟增長的低迷使“Z世代”青年更具務實性思維。在求職時,相較于在商業上冒險,他們更看重工作保障,也更易受到金錢驅動。?總之,印尼“Z世代”青年更重個人權益和政府施政成效,對意識形態并不敏感。這使印尼“Z世代”青年在建構、表達對印尼政府及他國態度時常以自身利益的得失與多寡作為評判標準。印尼“Z世代”青年這一務實特征對其中國觀形成產生了一定影響。

第一,中國與印尼兩國經濟合作成果加深了印尼“Z世代”青年對中國的好感。兩國經貿合作給印尼帶來的發展機遇讓務實的“Z世代”青年十分認同中國的經濟和科技發展。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印尼企業縮短了工作時長甚至停止運營,國內失業率不斷上升。由于法定最小工作年齡為15歲,印尼中央統計局官員表示,國內“千禧一代”和“Z世代”青年的就業所受沖擊最大,尤其是后者所承受的壓力更為突出。?而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中國與印尼之間的經貿、投資合作不僅未停止,反而逆勢上升。2021年印尼對華貿易額升至1 243.4億美元,相較于2020年同比增長58.43%,其中印尼對華出口額達到636.3億美元,同比增長70.02%。?2022年中印尼貿易額升至1 491億美元,其中印尼對華出口額達777.7億美元,兩者均實現了兩成左右的同比增長。?結合印尼國內就業形勢和對自身就業前景、經濟收入的期望,印尼“Z世代”青年更趨向于認為兩國經濟合作為本國經濟發展帶來諸多利好。在筆者開展的問卷調查中,90.9%的印尼受訪學生表示愿意在中資企業工作,98%以上的受訪學生認為中國投資將為其帶來工作機會和提升工作能力。

第二,中國積極為地區提供公共產品提升了“Z世代”青年對中國的認同感。生活環境、氣候變化等議題備受印尼“Z世代”青年關注,而中國在此領域的積極合作行為使得該人群對中印尼在環保領域的合作充滿期待,認同兩國合作帶來的諸多利好以及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提供公共產品的正面意義。78.2%的“Z世代”青年對生活環境議題十分關心;?82%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人群將生活環境列為最需關心的議題之一,這一比例僅低于“腐敗”議題。?在中印尼關系上,印尼學者指出,特朗普政府決定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舉動為中國在印尼的軟實力提升提供了機遇。?與美國相對比,中國邀請了包括印尼在內的南海周邊國家在氣候及海洋領域內開展合作。印尼前貿易部長維爾加萬(Gita Wirjawan)則表示,中國在氣候領域的承諾以及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的方式將對東南亞產生積極影響。印尼前副外長迪諾(Dino Patti Djalal)則認為,在清潔能源領域內的合作將成為未來中國和東盟關系中的主要亮點之一。?參與筆者問卷調查的印尼學生認為,中國的低碳能源技術先進。中國在環保領域的積極作為強化了印尼青年對中國的正面認知。

(二)中國與印尼人文交流機制促進“Z世代”青年接近中國文化

從印尼國內政治環境來看,絕大多數印尼“Z世代”青年出生在后蘇哈托時期,成長于其政府對華人歧視政策逐步廢除、中華文化與漢語教學逐步解禁之際。該人群的價值觀形成時期,也是中國與印尼兩國關系不斷恢復和向好階段。因此,印尼“Z世代”青年在建構對華認知時沒有背上兩國關系遇冷的歷史包袱,更多的是看到了兩國關系中積極、正向的一面,享受了兩國合作帶來的諸多利好。印尼國內政治環境的開放及對華政策調整打開了中國文化在印尼國內傳播的通道,為該群體了解中國文化掃清了障礙。

中國與印尼兩國不斷加強的人文交流為印尼青年接觸了解中國文化提供了更多渠道。中華文化在印尼民眾生活中得到重現、漢語教學具備了合法資格,這為“Z世代”青年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增進同中國人的相處和相知創造了條件。2007年印尼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雅加達成立;至今兩國高校共建有八所孔子學院,分布在爪哇、蘇拉威西、加里曼丹等多地??鬃訉W院的建立和三語(漢語、印尼語、英語)學校的興起使印尼“Z世代”青年接觸中國文化及漢語的空間得到拓展。

中印尼人文交流機制的建立進一步促進了印尼青年對中國文化的接觸和了解。青年交流是中印尼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中的八個領域之一。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曾建議兩國政府為青年互學互鑒創造更多機會。?中國設立了“中印尼交流專項獎學金”,為印尼增設中國政府獎學金名額。?在兩國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第三次會議上,時任印尼人力和文化發展統籌部長(現任國會議長)普安(Puan Maharani)表示,兩國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領域合作成果豐碩,希望兩國之間不斷擴大和深化人文領域交流合作。?2009—2018年,來華留學的印尼學生數量由7 000人增至14?233人。?隨著兩國人文交流的持續深化,中國電影、音樂、舞蹈等藝術作品傳入印尼社會的步伐也逐步加快,加之近年來兩國聯合舉辦中國電影節以及中國電影在印尼取景拍攝等合作,?更使印尼“Z世代”青年近距離接觸到了中國藝術,對其魅力也有了更為直觀的感受。

(三)不實宣傳造成“Z世代”青年對中國存在某些偏見和誤解

如前文所述,印尼“Z世代”青年對中國崛起仍有誤解和擔憂。西方媒體的不實宣傳以及印尼國內政治斗爭是造成其對中國產生誤解的主要原因。

第一,西方媒體不實宣傳對印尼青年造成影響。據統計,在印尼“Z世代”青年中,接觸、運用互聯網的比例已達93.9%。?印尼教育、文化、研究和技術部的研究結果顯示,“Z世代”青年具備在生活中熟練運用科學技術的能力,并已深刻影響其生活習慣。?戴爾(印尼)科技公司開展的“Z世代:未來已至”調查證實了這一判斷:處于16—23歲年齡段內、正在中學及高校就讀的印尼“Z世代”青年非常熱衷于在科技領域就業,這一趨勢主要源于他們從小就熟知各種技術,并由此養成了一定習慣。?對信息技術的熟悉與依賴使印尼“Z世代”青年看待事物的觀點經常受到網絡媒體的影響。印尼國內調查機構“民主選舉聯合”研究所(Sindikasi Pemilu dan Demokrasi,?SPD)研究員里茲坎(Rizqan)表示,“Z世代”青年傾向于通過社交媒體挖掘信息、了解并學習政治,這不免導致其在政治態度的塑造上缺乏相應的引導或限制,進而表現出一定的盲目性。

在印尼,“Z世代”青年接受西方國家媒體的信息較為普遍。據皮尤研究中心數據,印尼高校曾對235名12—22歲“Z世代”青年的閱讀習慣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20.4%的“Z世代”學生選擇運用英語閱讀。?此外,在社交媒體的選擇上,來自印尼和澳大利亞高校的學者曾對爪哇、蘇門答臘、巴厘等地出生于1995—2010年間的326名印尼“Z世代”青年進行調查,在2020年三、四月印尼國內疫情初現時,“Z世代”青年使用Whatsapp、Instagram和Twitter三個社交媒體傳播疫情相關信息的頻率最高。?顯然,印尼“Z世代”青年通過西方新聞及社交媒體獲取信息的現象較為普遍。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出于對華競爭及打壓中國的需要,利用其國際話語霸權,不斷在國際輿論場上抹黑中國。印尼“Z世代”青年通過西方媒體所獲涉華信息的真實性、客觀性嚴重不足,甚至有時事實是被歪曲的。加之“Z世代”青年年齡偏小、思想尚未成熟,對網絡信息的甄別能力有限,因此西方輿論的引導一定程度上導致該人群對中國的偏見和誤解。

第二,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國觀受其國內某些政治團體的故意誤導。印尼國內政治團體間的政治斗爭,是影響印尼“Z世代”青年中國觀的又一主要因素。其突出表現為在重要政治節點上炒作涉華議題,使印尼青年深陷其中并支持相關政治團體的主張,借以影響政治運動的走勢。以總統選舉為例,印尼分析人士指出,參選政黨如欲獲得“千禧一代”和“Z世代”選民的支持,需對決策方法和溝通方式加以調整,使之符合青年人群的關注點和日常生活所需,如就業、創業、環保等議題。

當前,印尼部分主要政黨正通過提升“Z世代”青年在黨組織生活中的參與度、在大選中委以重任、推舉青年代表人物在本黨國會機構中任職、開設社交網絡賬號、建立黨內青年組織、根據青年的興趣偏好來對宣傳加以調整等方式,拉近同青年人群的關系。?由此,大選中“Z世代”青年在各政黨競選策略上主動發揮的影響逐步顯現,對自身利益與競選結果的關聯也必然更為關注。在政治角逐中,中國議題常被當作競選籌碼而被大做文章。一些印尼政客以放大中印尼兩國間的沖突、抹黑雙邊合作甚至鼓吹“中國威脅論”等手段來攻擊競爭對手。例如,在2019年大選中,普拉博沃曾批評佐科對中國過于軟弱,以“數以百萬計的中國勞工赴印尼參與中國投資的項目”為由對其加以攻擊,此舉使一些印尼人對中國的影響較為戒備。?在2024年大選臨近之時,有印尼媒體竟然刊文稱,出于對維護本國經濟利益的考慮,中國有意愿和能力對總統選舉加以干預,進而扶植在經貿層面上親華的總統候選人。?與之類似,印尼亦存在著“中美兩國為爭奪對印尼大選的影響而在不同領域內展示各自實力”的說法,甚至表示此前大選也曾受到中美兩大國的干預。?此類信息一經網絡傳播,必然會對部分“Z世代”青年的中國觀造成負面影響。

三、印尼“Z世代”青年中國觀對中印尼關系的影響

參政潛力和意愿使多達數千萬之眾的印尼“Z世代”青年已成為影響印尼政府內外政策的重要因素。從政治參與權來看,在2019年大選中,印尼選舉委員會(Komisi Pemilihan Umum,?KPU)認定,2019年4月17日前年滿17周歲的印尼公民可參加總統選舉投票,?2020年12月9日前年滿17周歲的印尼公民可參加地方首長選舉投票。?選舉制度賦予了部分印尼“Z世代”青年政治參與權,在2024大選中參加投票的“Z世代”青年人數將大幅提升,該人群影響印尼政府政策的潛力將進一步凸顯。

從參政意愿來看,據統計,86.7%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青年愿意且已準備好參與2024年大選,?參加筆者問卷調查的印尼學生中,也有88.9%表示愿意參與2024年的大選?!癦世代”青年傾向于從個人偏好的角度來理解和參與政治,敢于表達不同意見。再加上移動網絡、社交媒體的高速發展使“Z世代”青年可以更為便利地就政府政策發表個人意見,隨著政治參與步伐的加快以及逐步進入印尼政壇,“Z世代”青年將成為印尼國內的“政治新人”并逐步發揮重要的政治作用,其對華認知以及對中國政策的思考必然會對中印尼關系帶來一定影響。

第一,“Z世代”青年對中國認知的務實態度對推動兩國經濟、科技進一步合作的影響,需要從兩個方面加以認識。印尼“Z世代”青年對網絡科技具有濃厚興趣,很多人在信息技術領域有著明確的就業意向,并且頗為認可中國科技實力及其對個人發展帶來的機遇。曾在華為參加信息技術培訓的印尼學生對5G技術印象深刻,結合印尼在未來實施5G的目標,該學生表示在華所學可成為今后的專攻方向。?這個例子也表明印尼“Z世代”青年對兩國在網絡信息等領域的科技合作持明確支持態度,將會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此外,印尼“Z世代”青年對于信息科技的偏好與依賴、對中印尼科技經貿合作的支持與政府的政策重心相一致。佐科總統提出,未來15年印尼至少需培養900萬名數字人才。為落實這一目標,印尼政府支持并派出青年學生參加華為“未來種子”項目。?顯然,印尼“Z世代”青年在中印尼兩國今后的科技合作中的參與不僅受到其自身興趣與職業規劃的推動,更獲得了印尼政府的支持。在此背景下,該人群親身參與中印尼兩國科技合作的正面效應將被放大,其對兩國科技合作的支持將轉化為中國科技企業落戶印尼及順利運營的實際效果,進而將有力提升中國與印尼兩國產、學、研的正向互動與合作效益。筆者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75.9%的印尼學生支持中印尼合作的進一步發展,85.2%的印尼學生未來愿意參與到兩國合作中來。隨著該人群的逐步成長,未來將在國會、政府及商界以“支持者”的身份為中印尼經貿、投資合作的升級增添動力。

但是與此同時,由于印尼“Z世代”青年對中印尼合作的支持建立在自身經濟利益得到保障、就業需求得到滿足的基礎上,一旦形勢被一些政治勢力惡意操弄,勢必影響該人群對兩國合作的態度。早在2019年大選的角逐中,“印尼民意調查圈”(Lingkaran Survei Indonesia,?LSI)發布的調研結果就已顯示,經濟和外籍勞工議題是阻礙佐科連任的主要因素,半數以上的受訪民眾對外籍勞工特別是中國勞工進入本國市場表示擔憂。?在該次大選過程中,印尼“Z世代”青年對兩組正副總統候選人的態度不甚明朗,普拉博沃—桑迪亞加組合獲得來自“Z世代”人群的票數一度領先于佐科和馬魯夫。?顯然,印尼“Z世代”青年的投票傾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人群對自身就業機會等經濟利益的認知,這不僅影響了“Z世代”青年的政治態度,也使其對中國與印尼合作的理解處于相對不穩定狀態。當大選期間有政客在兩國經貿合作上大做文章,譬如“中國勞工搶占印尼本國民眾工作崗位”之類虛假信息泛濫的時候,印尼“Z世代”青年對自身就業機會遭受“威脅”的擔憂將轉化為對此類政客言論的支持。這不僅使其對兩國經貿、科技合作的態度轉向消極,而且存在通過網絡媒體發聲以及其他非理性活動等對中印尼合作造成實質性破壞的風險。

第二,“Z世代”青年政治參與潛力使其在印尼政府對華政策上的影響日益突出。一方面,印尼“Z世代”青年對中國政治體制與政府施政能力的客觀認知,以及對兩國關系的積極態度可在印尼民間營造對華友好的氛圍,有力支持印尼政府提升對華關系。但是另一方面,該人群中的一些人對中國戰略意圖體現出的一定程度的不信任甚至疑慮態度,則將使印尼政府的對華政策和中印尼關系面臨一定壓力。

憑借人數規模、參政意愿及投票資格,印尼“Z世代”青年已成為該國2024年大選中各方大力爭取的對象。印尼的各主要政黨有意將競選策略的重心向青年一代傾斜,其中印尼團結黨(Partai Solidaritas Indonesia,?PSI)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為成立于2015年的新興政黨,“年輕”是該黨的標簽,不僅其黨內主要領導多數是在40歲以下的青年人,而且自成立之日起便致力于改變印尼的政治環境,特別是吸納對舊政黨已失去信心的年輕群體。?在2024年大選籌備階段,該黨提出了突破4%國會選舉門檻的目標。新任黨主席甘尼沙(Giring Ganesha Djumaryo)表示,將竭力爭取“Z世代”等群體。此外,該黨還致力于培養青年群體的政治意識。?印尼科學院開展的調查顯示,60.6%的“Z世代”青年選擇通過社交媒體獲取政治信息,因此對于政黨而言,掌握了社交媒體就意味著具有獲勝潛力。?而在筆者的問卷調查中,61.8%的受訪學生表示愿意通過網絡表達自身對于政治、社會問題的看法。由此可見,政治黨派與“Z世代”青年間的互動將更為密切。

顯然,印尼“Z世代”青年對中國的正面看法將使參選政黨減少對華負面宣傳,甚至在外交事務議題上將本黨競選策略向支持中印尼合作的方向調整。這有利于在印尼社會及民眾間夯實對華友好的基礎,推動對華友好合作政策的實施。但是,考慮到印尼青年群體容易受西方媒體不實報道的影響,在目前美國對華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該群體在相關議題上對華態度的搖擺不容忽視。在筆者進行的問卷調查中,81.8%的印尼學生表示,如果遇到不公正或需要改進的事件,將愿意就此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此一來,假如西方媒體刻意在某些議題上抹黑中國,印尼“Z世代”青年極有可能通過網絡、社交媒體甚至極端舉動向政府施壓,那時印尼政府將不得不針對某些議題進行回應,這顯然會對中印尼關系造成一定壓力。

第三,印尼“Z世代”青年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有利于推動兩國人文交流的持續深化和民心相通。該人群對中國文化表現出高度的認同和興趣,在筆者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大部分印尼學生認為,參加孔子學院的活動后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學習漢語及中國文化的興趣更強;而且表示愿意去中國接受教育,希望獲得獎學金或以交換生的身份去中國學習,包括希望去中國攻讀碩士、博士學位。除漢語、文化、藝術等專業外,印尼學生表示也愿意選擇國際關系等專業。印尼“Z世代”青年的這些態度必然推動兩國人文交流的持續深化。

人文交流的意義不僅在于增進國民間的相知,其所構筑的正面國家人文形象也有助于積極政治形象的形成。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對他國的文化充滿敬意,則會具有了解該國的動力,這樣客觀看待乃至理解和認可該國基本政治觀點的可能性將趨于增加。?印尼“Z世代”青年學習中國文化以及同中國交往熱情的進一步提升,不僅將有力推進中印尼兩國人文交流的持續深化和拓展,發揮該人群在增進兩國人民感情中的引領作用,而且在政治層面的對華認知也將得到改善,一定程度上對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抹黑與負面宣傳形成免疫力。通過持續的兩國人文交流,印尼“Z世代”青年顯然可能成為新一代“知華派”,其進入政壇后將為兩國合作和雙邊關系發展增強動力。

結 束 語

總體上,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國觀愈發正面和積極,對中國及中印尼合作的認知更加客觀、理性;同時,其中部分人對中國和平崛起還存有一定疑慮。中國應進一步鞏固印尼“Z世代”青年的對華正面認知,同時調整傳播和互動方式,促使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國觀進一步良性化。

在經濟上,應突出中資企業在提升印尼“Z世代”青年對華形象認知中的主體作用。印尼“Z世代”青年對于網絡等信息科技的濃厚興趣、在政治參與中對于就業問題的重視展現了該人群在經濟層面上的主要關注點與核心需求,完善“Z世代”青年對中國經濟形象認知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印尼中資企業對以上需求的滿足程度。在進一步強化中資企業與印尼本土市場間正向互動的同時,應提升印尼“Z世代”青年對中資企業及中國與印尼經貿、投資合作的支持與信賴,壓縮經濟民族主義情緒以及“中國威脅論”等言論在該人群中的發酵空間。首先,中國應加大在技術領域對印尼本土市場的投資。在企業運營中擴大技術溢出,使“Z世代”青年切實感受到中資企業是其學習先進科技的重要平臺。其次,中資企業應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本地化經營水平,根據實際運營情況適當為“Z世代”青年增設就業崗位。中方應相應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和設立項目,為在?!癦世代”青年參與兩國合作進程搭建平臺。在提升“Z世代”青年對中印尼經貿、投資合作支持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發揮其在政治層面塑造客觀、正向對華態度的效應。

在輿論和傳播上,中國要根據印尼“Z世代”青年的特點及關注領域重點開展工作。一方面,中方應借助互聯網特別是社交媒體加大對該人群的傳播力度,客觀傳播各種事實和真相,糾正該群體對中國的某些誤解或偏見。另一方面,基于印尼學生來華后對中國政治形象正面認知的鞏固及主觀上希望更加客觀、準確了解中國和傳播中國形象的意愿,中國應通過增設培訓、訪學項目及相關交流活動等方式,為這些留華學生講述在中國生活、學習的真實感受提供渠道,發揮其橋梁作用,讓更多的印尼“Z世代”青年了解真實的中國。同時,也可在該人群中普及微信、微博等中國社交平臺的使用,以此豐富其對西方社交媒體涉華不實信息進行識別與抵御的手段。

在政治上,中國應對“Z世代”青年與印尼政黨間的聯系多加關注。雖然印尼“Z世代”青年更重視個人政治行為的影響,但無疑政黨是該群體進入政壇的重要平臺,也是將個人理念轉換為對政府政策實際影響的重要載體。顯然,“Z世代”青年與印尼政黨間的互動是影響前者政治參與形式的重要因素。如“印尼團結黨”對“Z世代”青年頗具吸引力,在后者政治態度與參與中發揮的作用不可忽視。為此,中國應對以該黨為代表的新興政黨的政治態度多加關注,加強聯系和交流,樹立此類政黨對中國的正面認知。

在文化上,中國應進一步擴大印尼“Z世代”青年參與兩國人文交流的規模。印尼“Z世代”青年赴華參加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活動,對其形成正面的中國觀具有積極影響,對此中國應根據兩國關系進程與合作狀況為該人群直觀感知中國搭建平臺。一方面,增設該人群赴華交流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以中國與印尼高校合作為依托,結合印尼“Z世代”青年對網絡信息科技的興趣,定期以經濟、文化、教育等為主題開展線上、線下交流活動,拓寬印尼學生參與兩國人文交流的渠道,使其在人文交流中加深對中國的客觀理解并助其形成積極的對華態度。

[責任編輯:楊 立]

猜你喜歡
Z世代青年
“Z世代”著迷于借錢花
轉身加入“Z世代”
中國“Z世代”:花得多擔憂少
截留“Z世代”
快手收購A站聽老鐵講述“Z世代”的故事
什么是“Z世代”(答讀者問)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自我實現角度窺探青年自我實現的困境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