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素養導向的信息科技作業設計研究

2023-07-25 13:58梁祥葛萱查和勝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23年14期
關鍵詞:信息科技作業設計實踐研究

梁祥 葛萱 查和勝

摘要:本文依據《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核心素養,對標學段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課程六條邏輯主線,以安徽省首屆中小學信息科技作業設計大賽案例為研究基礎,運用可實時收集學生作業的軟件,探索中小學信息科技作業特征下的設計理念與實踐應用方式,以此來促進一線教師結合課堂教學與評價,以大單元作業設計為抓手,推動新課標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教科研工作。

關鍵詞:素養導向;信息科技;作業設計;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3)14-0045-04

以大單元設計助推作業的整體性與進階性

1.明確大單元作業設計質量評價標準

筆者參考各學科的作業設計質量評價標準,結合《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要求,以大單元作業設計為評價目標,從思想性、科學性、適切性、創新性、可操作性、完整性方面設計了6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并給出相對應的評價權重。針對17個二級指標,通過討論、修改,研制出與之相對應的評價內容與要求,具體如表1所示。

2.建構大單元作業設計參考結構樣例

筆者在原來信息科技單元作業設計參考樣例的基礎上,立足新課標進行優化迭代,建構了中小學信息科技大單元作業設計參考樣例。該樣例分為單元信息、單元分析與單元目標、單元作業目標、課時作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5個部分。

(1)單元信息

單元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單元組織方式、課時信息內容,如表2所示。

(2)單元分析與單元目標

單元分析包括課標要求、學情分析、教材分析、項目分析等。筆者通過單元分析給出適合學情的單元目標,并根據單元目標撰寫給出兩種寫法指導,具體如表3所示。

(3)單元作業目標

單元作業目標設計表涉及目標序號、目標描述、學習水平等要素。借助作業目標設計表開展作業目標設計,有助于從整體上把握不同單元作業目標與課時作業目標的關聯性、作業目標的結構性。其中,學習水平包括了解、理解、應用等,需對應新課標中的學業質量內容。

(4)課時作業

課時作業就是對應單元作業目標的具體實施過程,課時作業分課時進行。具體的課時作業有基礎性課時作業、拓展性課時作業、可選性課時作業等。在課時作業設計之后還需要提供課時作業屬性分析。課時作業屬性分析指向作業的內涵品質,涉及題目目標、學習水平、題目類型、題目難度、預計完成時間、題目來源等要素。撰寫作業屬性表的各項屬性指標,有助于聚焦設計作業、把握關鍵問題、反思作業必須達成的內涵和品質、提升作業質量。

作業編號是指作業序號,單元目標序號應與作業編號形成一一對應的評測關系。學習水平指學生達到的掌握程度(了解、知道、理解、應用)。題目類型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繪圖題、操作題等。預計完成時間是預估學生完成作業花費的時間。預估作業難度等同于命題中的難度系數,系數范圍在0~1之間,系數越大越容易。題目來源是指作業題目是來自教材、教師用書、網絡平臺,還是原創或改編。

(5)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包括基本信息、作業內容、作業操作方式、作業答案與設計意圖等幾個部分。單元質量檢測作業與之前的課時作業不同,學生可以分組任選內容,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然后分組展示、匯報、評價。這類作業相對課時作業而言,花費時間更多,使用網絡平臺較難自動完成評測,需要通過師生相互交流展示等方式進行評測。

3.大單元作業評選活動助力新課標落地

在從舊教材到新教材的過渡過程中,通過大單元作業設計與實施,可以將新課標中的文字內容轉換成可操作、可實施的課堂教學行為。

從當前教材單元覆蓋角度統計,小學階段3~6年級共有24個單元,初中7~8年級共有16個單元,對照安徽教育資源平臺中2022年省信息科技學科作業設計評選活動,小學信息科技作業設計覆蓋了22個,初中信息科技作業設計覆蓋了15個,中小學單元作業設計總覆蓋率為92.5%??梢?,聚合眾人之力可快速覆蓋教材大部分單元內容。

以團隊協作設計破解個體設計時的局限性

1.項目式協作開發大單元作業設計

新課標建議信息科技學科在教學中應用項目學習方式組織教學,然而很多一線教師分不清任務教學與項目教學之間的區別。筆者認為最簡便的破解方式,就是將一線教師組織成團隊,開展一次項目式活動。例如,在大單元作業設計活動中,參與教師必須經歷確立項目目標、進行項目分析、合理項目分工、開展項目交流、展示與評價的過程,通過項目式活動教師可以更好地理解項目學習的作用與實施方式。

2.自頂向下與自底向上的作業模型

在團隊協作大單元作業設計中,不只是教師參與設計,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也是很重要的。在實踐中,筆者研究出自頂向下的作業開發和自底向上的作業檢驗模型(如上圖),利用這種雙循環迭代可以改變以往以教師主觀意志設計作業為主的情況,同時,借助學生完成作業的反饋數據,可以讓作業設計的信度、效度變得更加精準。

3.提升區域范圍內的作業檢驗成效

大單元作業設計需要在不同類別的學校中進行測試,以驗證所設計作業的難易度、可操作性等。通過作業檢驗,可以提升作業的應用質量。測試內容包括判斷基礎性課時作業是針對部分學生還是針對全體學生、拓展性作業是否針對各類型學校、作業內容和作業難度是否容量適中、學生做作業時間是否在預期范圍內等。

以多種形式的在線作業測評呈現學科特色

1.從單一松散向系統化整體性轉變

筆者對安徽省首屆中小學信息科技作業設計大賽獲獎的263件中小學單元作業進行分析發現,作業設計一方面呈現了從單一性的紙質學生手冊向網絡性互動作業轉變,另一方面呈現了從單機軟件版作業向具體自動批改評測的網絡版方向轉變。

通過具體數據可以看出一線教師最喜歡使用問卷星制作在線作業,有85%的作業設計團隊都采用了問卷星、問卷網等在線評測工具。這類工具學生不需要注冊,單擊在線鏈接即可進行操作。有15%左右的作業設計團隊采用了如UMU平臺、科大訊飛題庫等需注冊使用,但可以將多節課的教學資源整合在一起的作業形式。學生注冊賬號后選擇對應的作業進行練習,完成后,教師通過網絡后臺查看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

2.注重學生作業的數據反饋與分析

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很多團隊的大單元作業設計使用了互聯網上一些較為成熟的平臺,這些平臺均可提供一系列的反饋評價信息。一線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反饋數據了解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這些數據圖表真實、直觀,可以為后面的作業迭代修改提供依據。

3.自主開發與合作開發的相互補充

作業設計智能化軟件開發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主開發,優點是自主可控,可根據應用需要隨時修改,缺點是需要較高的開發技術。另一種是與專業公司合作開發,優點是只需將作業設計功能描述清楚,無需了解具體的開發過程,缺點是需投入較大經費。

以素養導向作業設計促進教學評實踐應用

1.注重真實性學習中設計作業

信息科技學科的作業絕大部分是在課堂中完成的,但是不應將作業的重點放在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在規定的場合完成作業、規定每次作業的容量上,而應注重提升學生真實性學習的體驗感,讓作業不僅成為課堂教學中能力與素養的保障,更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經之路。

2.對照學業質量標準設計作業

因材施教原則應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不僅要體現在課堂教學環節,而且要體現在作業設計環節。對照學業質量標準,分層設計是促使作業“彈性化”“個性化”的關鍵。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以學業質量為標準,結合本地區學情,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作業分為不同層級,涵蓋基礎題、拓展題、挑戰題等類型,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飽”。在設計作業時要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完成作業獲得進步與成長。

3.科學性、規范性設計作業

信息科技學科作業的設計與反饋均要注重規范性與科學性,教師在設計大單元作業時需要綜合考慮各相關要素,包括作業目標設計、作業整體框架內容、作業屬性、作業難度、作業差異性、數據統計、結果分析、作業優化、作業時間等。

信息科技學科的作業可分課前作業、課中作業、課后作業。課前作業一般以微課加導學案式的機器自動評價為主;課中作業常以面批面授為主;課后作業一般分為探究式作業、彈性作業和跨學科作業。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學生的作業時間,課外作業時長在10分鐘以內??鐚W科類的綜合作業,可以以一個學期為單位,也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分工協作完成。

信息科技學科的作業設計只是新課標在課堂教學中落實的一種形式,一線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像學科課程專家一樣系統地思考作業的各個相關要素,這樣才能使作業發揮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本文為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課題“核心素養視域下的信息科技作業設計研究”(課題編號:JK22139)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信息科技作業設計實踐研究
提高煤礦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實踐研究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校公體課中的實踐研究
初中數學教學微課的實踐教學研究
關于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教學探討
初中數學教學中作業設計策略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智慧旅游景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
關于新時期博物館的陳列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