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聲、情、象、境”為一體的吟誦教學

2023-09-01 03:59梅倩郭偉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3年9期
關鍵詞:離騷教學路徑古詩詞

梅倩 郭偉

內容摘要:吟誦法是古代詩文創作和學習的一種獨特方法,屬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十年來因葉嘉瑩、徐衛東、錢紹武、徐健順等學者的呼吁、演示而頗有復興之勢。目前,在統編本高中語文教材中,古代詩文共選入67首,將近1/2比重。因此,教師有必要在語文課堂中推廣吟誦法,進一步提高高中生對古詩文的審美鑒賞素養。本文以選修下冊的《離騷》(節選)為例,比較形象地揭示了“聲、情、象、境”一體化的“吟誦”教學路徑:范吟感知,聽聲入情;吟哦合律,以情帶聲;苦吟品鑒,由情入象;吟詠體悟,想象入境。

關鍵詞:古詩詞 吟誦法 《離騷》(節選) 教學路徑

吟誦法是古代詩文創作和學習的獨特方法,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可是自五四“白話文運動”以來,始終面臨著湮滅失傳的危險。近十年來,經過葉嘉瑩、錢紹武、徐健順等學者的不斷呼吁和演示,“吟誦法”開始得到學術界的重視,被視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整理和傳承的重要對象。為了進一步提高高中生對古詩文的審美鑒賞素養,本文擬以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選文《離騷》(節選)的“吟誦”教學為出發點,探索出能夠有效實現“聲情并茂、境象圓融”境界的“吟誦”路徑。

一.吟誦的概念界定

對于“吟誦”概念,學界有不同的認識,但普遍認為“吟誦”是吟詠和誦讀的結合,即運用抑揚頓挫的音調,完成有旋律的吟誦。吟誦是一種帶有豐富情感的閱讀方式,其抒情須藉特定的旋律和節拍來實現。它和其他朗誦方法之間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例如,“朗讀”偏重于讀,強調將書面文字以口語的方式規范讀出;“朗誦”偏重于有感情地朗讀,朗誦者會刻意突顯文本的節奏和韻律;“吟誦”則是“吟”與“誦”的結合?!耙鳌弊值暮x一般為吟詠歌唱,“誦”的含義則是“有音調高低的讀”。與其他朗誦方法相比,“吟誦”更加注重字聲的體現。孫義蘭認為“古詩詞的聲韻分析是將理解化成聲音的長短、輕重、高低、緩急,然后通過吟誦表達出來,使表達出來的聲音更加有韻味、意境、音韻、節奏、語言的美感?!盵1]因此,將吟誦法引入高中語文課堂,必須從聲韻入手,以聲情為媒介,感受《離騷》豐富復雜的情感世界;以師生共同參與的多樣化“吟誦”為活動任務,激發學生對古代詩歌的學習興趣。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相關要求,詩歌“吟誦”須以普通話聲調為主,適當接觸并體味方言吟誦的獨特韻味。

二.吟誦法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路徑

(一)范吟感知,聽聲入情

作為古典詩歌頗具特色的學習方法之一,“吟誦”意在利用其獨特的發聲方式,生動、準確地傳遞“聲情”,力圖讓學生在聲律搖曳和情韻體味中獲得真正的審美愉悅。對高中古詩詞教學而言,名家范吟是最好的切入點。例如,可播放葉嘉瑩先生或者徐衛東教授的吟誦視頻,引導學生真實感受“吟誦”的節奏和韻味,激發學生的吟誦興趣。

在指導《離騷》(節選)學習時,教師可利用課前預習環節,完成《離騷》導學案,主要引導學生從作者其人及其時代環境、字詞讀音辨正、段落大意概括等方面對課文進行整體上的梳理與分析。開始吟誦前,首先須速讀原文,對于晦澀難懂的句段加以注明;其次,結合名家范吟,指導學生“耳、口、心、手”并用,即用耳來聆聽,用口來跟唱,用心去體味,用手來標出簡易的停連、重音等節奏,達到口耳諧和、心手相應,從而逐步積淀語感。例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庇秩?,名家在吟誦“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時,將“體解”讀成重音,把“可懲”讀得較為短促,以此強調其高潔的情志,學生應悉心揣摩,以期達到“共情”的效果。

吟誦可引導學生深入詩境,以吟誦之聲打動人心,直擊心靈,無論從字詞還是曲調上都能夠給聽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聽聲入情”便是借用詩歌的音樂特性。當然,“吟誦工作的最終目標,是讓吟誦重新回到課堂,回到中國人的生活當中?!盵2]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主要關注還是普通話吟誦。但基于原文大量出現的楚地方言詞匯,學生也需要對此有所了解,從“聲”入手來剖析詩人在用字和陳情方面的深意。雖然兩種形式在吟誦上有差異,但是對每一句的停頓和情感的表達卻是殊途同歸的。

(二)吟哦合律,以情帶聲

“節奏和聲韻是詩歌表達情感、展現內容的重要手段?!盵3]掌握吟誦的方法,則需明確其平仄和聲韻的要求,更加深入地感受《離騷》吟誦的韻律,繼而結合原文中的情感表達,使“聲”與“情”結合起來,達到聲情并茂的效果。

吟哦合律強調的是詩歌在吟誦時詩句符合格律,有聲韻、語匯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利用押韻來協調音律,增強節奏?!峨x騷》是隔句用韻,四句一換韻。正如,在“固時俗之工巧兮,儷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竟周容以為度”中,“錯”與“度”是韻腳,在吟誦“錯”字時尾聲較長,而在吟誦“度”時,則收束得較為急促?;旧?,整篇課文均在隔句用韻,四句合起來則形成一小段。學生在理解《離騷》的押韻和換韻形式后,對于句意的理解和句子的劃分能夠變得更加熟練。當然,作者在課文中也運用多種手法來增強語言的韻律感,使其吟誦更加鮮明可感,聲與情得到充分地融合。在吟誦時,字音會被刻意地拖長,甚至帶有些許夸張意味。例如,學生在吟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時,可將“邑、兮、死、忍”的字音進行拖長和強調,有一唱三嘆之感,而在吟誦“窮”“困”二字時,也有稍微的停頓,二字的含義分別是處境窘困和生活貧困,吟誦時或傳遞出哽咽之態。

另一方面,文中語言詞匯的巧妙運用,將聲韻之美體現得淋漓盡致。其一,針對“兮”字的使用?!百狻弊值钠毡槭褂?,是學生極易發現的一大語言運用特征。多數教師在分析《離騷》時也往往以“兮”字作為突破口,著力講解該字在節奏、韻律方面的作用。如“兮”字是語氣助詞,無實義,且“兮”用在上下句中間,發揮著停頓效果……但從句型的角度來看,若將“兮”字句式進行壓縮,如縮寫為“長太息掩涕,哀民生多艱”“屈心抑志,忍尤攘詬”“鷙鳥不群,前世固然”“制芰荷為衣,集芙蓉為裳”“芳與澤雜糅,唯昭質未虧?!边@種四言或五言詩,看起來比原詩更加簡潔整齊,但在吟誦的節奏上可能會稍顯急促,翻譯上較為生硬,無法體現出吟誦的韻味??梢?,教師單純分析“兮”字的作用,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原詩在措詞方面的奧妙。但在修改后進行比較,反而會使學生在知曉詞義的基礎上,了解“之,其,以,而”的用法,并讓學生體會到虛詞在情感表達和語氣傳遞上的妙處,得知騷體詩的節奏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峨x騷》在句式上基本都有虛詞或語尾助詞,一般一句是三到四個節拍,因此讀起來不會佶屈聱牙。其二,針對課文中大量出現的對偶句和連綿詞。通觀全文,雖然句子形式參差不齊,但對偶句較多,四句一章,錯落中又見整齊,而且辭藻華麗,又大量使用連綿詞“岌岌”“菲菲”等,極具藝術性,也使學生在吟誦時較為便利。

吟誦節奏和聲韻變化是與課文的情感內蘊聯系在一起的?!耙郧閹暋笔怯迷姼璧膬仍谝馓N來帶動學生吟誦情感的投入,使聲與情得以充分結合。在傾情吟誦環節,學生應集體齊讀,繼而反復自讀,希望能窺得吟誦的些許技巧,最后熟讀成誦。而學生如何對《離騷》有情感上的傾注,就需要教師結合屈原的人生境遇來分析。諸如,教師引導學生在感嘆“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時要讀得稍顯深沉,在敘述理想“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時要讀得激越昂揚;在知曉詩人遭受屈辱時情感上要帶有悔恨和憤懣等等。當然,吟誦情感的來源不僅僅是從詩人的人生境遇中達到共鳴,還可在詩句中獲得感觸。在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找出原文中帶有情感起伏的詞語,將詩人內心情感脈絡展現出來,即“哀—未悔—怨—不屈—未悔—未變”。屈原即使有悲憫、怨憤、掙扎或是動搖,但對楚國與楚君的情義依然堅定。那么再次吟誦品味時,學生的體悟又有了新的變化,而此時合律地吟哦會適時帶上情感的變化,將聲韻與情緒聯動起來。例如,“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體現詩人堅守正道的政治作風;“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體現詩人不愿隨波逐流的人生態度;“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體現詩人獻身理想的不懈追求等等。這些詩句均以“死”作為個人的最終歸途,而“固”“寧”“亦”則傳達著屈原為追求理想無懼千難萬險,縱死無悔的個人氣節,吟詠起來真摯且感人。雖然這幾點理解起來難度較高,但將“聲”與“情”結合起來,也能使學生有所感悟。

(三)苦吟品鑒,由情入象

葉嘉瑩先生在《吟誦的作用》中提到“文章要有‘文氣,詩歌要有‘氣象,這種‘氣和聲音有關系,只要吟誦才能表現出詩歌中蘊含的‘氣象,進而才會理解詩歌的語言和文字?!盵4]對一篇古典詩歌進行品鑒時,詩歌的情感是理解詩歌的關鍵所在,但如何將此情傳遞給學生,實現有效教學,則需依靠《離騷》中的意象群作為依托,還原該作品的真實風貌,探究詩歌的外在意象和內在意蘊。

詩歌的“象”主要包括事物、景物以及人物的形象?!峨x騷》中不乏有許多學生未曾聽過的事物,學生在吟誦時或可帶著疑慮去吟詠,在分組吟誦時可思考原文中所敘述的事物有何獨特性。諸如,《離騷》中的意象可分許多類型:動物類“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中的鷙鳥,它是專門擊打食肉惡禽的善鳥,展現的是一個無所畏懼的戰士形象,而“不群”的鷙鳥則是遺世獨立的君子形象;植物類有“蕙纕、攬茝、蛾眉、芰荷、芙蓉”等,香草迭出,香木繁多。在得知意象的不同類別以及內在深意后,學生結合教師講解再吟《離騷》,內心是否又有另外一番感悟,是否覺得這些意象仍然離我們遙不可及呢?在原文第二段,詩人想象自己披上江離和芷草,并將秋蘭當成飾物,以這些芳芬香草來表現自己的美質與才華,讓學生感受到了其高尚的情操。這其實是詩人當時無法直言,便將情思寄托于某物上,借其來轉述。其實在詩中,詩人一直在證明自己的清白,恰如植物是天地自然之物,屈原能夠把心跡、經歷與這個天地間的正氣聯系起來,所以講到那些芳草、香木更是添入了個人的遭際。

在探究《離騷》的“象”時,既要從意象群的角度來分析,也須回歸到屈原本人的形象與心境中來。正如勾文君老師在教授《離騷》時,便將“情”與“象”完美結合。她利用“忄”和“艸”兩個偏旁,與“心”字底適當結合來串聯全文,幫助學生讀懂《離騷》。事實上,“忄”和“心”是對其情感的解讀,將“悔、忳、怨、志、忍、懲”一系列表情述志的詞匯展現得淋漓盡致;“艸”是對《離騷》意象群的解讀,則將“蕙、茝、芷、芰荷、芙蓉、芳”一系列植物陳列于前。以“兩個偏旁”為抓手,作為一個極簡而又極佳的教學切入點,成功破解了《離騷》教與學的難點。從“內容與形式”兩個角度,精準地抓住了《離騷》的象征意義和情志表達,即草字頭“艸”是“香草美人”意義的象征;豎心旁“忄”則是詩人情志的傳達。誠然,從課堂實踐上看,該名師雖然切入有角度,立意也有高度和深度,但利用偏旁這個環節,還可以再次推敲。比如,該課在朗讀和吟誦方面還是偏弱,若能與吟誦結合,同時從偏旁切入,或可將枯燥、傳統的《離騷》教學課堂變得意趣盎然,深入淺出。

(四)吟詠體悟,想象入境

吟誦法是學習《離騷》(節選)這一篇課文的重要路徑之一。在反復吟詠的過程中,不以鑒賞為基準,不以背誦為滿足,對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政治抒情長詩細細品味,因吟成誦,自然而然使人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而這詩篇意境、這吟誦音韻,哪里是對《離騷》浪漫主義色彩的生硬分析和對《離騷》藝術特色的僵化表述所能輕易迄及的呢?高中生若想理解和品味此詩的獨特境界,則需反復地品讀,從字里行間來體悟屈原的真切情感,而由《離騷》的題目便可看出此作是作者在遭遇憂愁時所寫成的詩句。

詩境是將寄托詩人情感的意象進行創造性地構建,讓人產生想象之境。在《離騷》(節選)部分,詩人針對波譎云詭的幻想境界描繪較少,主要是以相對現實的筆墨來敘寫其艱辛的斗爭和失敗。然而,詩人不甘于失敗,他在思考未來前行的道路,反思個人的做法,最終為了尋求理想,道出“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的堅定信念,并且由現實中的斗爭進而轉向后一部分在幻想中的斗爭,而這也是被現實的不如意所激起的。

有人認為節選部分的詩句,僅有“意”與“象”而無“境”,但此種觀點過于片面?!耙嘤嘈闹瀑?,雖九死其猶未悔”、“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等等,這些詩句決非是有“意”與“象”無“境”。因為詩人的幻想是在特定的環境下產生,這使得想象的重現更加貼合實際。透過這些想象,可以反映出當時楚國黑暗的生存狀況,以及將各種植物作比,也使得詩人崇高的形象躍然紙上,讓意境變得真實且深邃。通過吟誦,學生利用老師的指導和自身已有的人生感悟與審美經歷,使自己步入作者用語言文字勾勒的畫面之中。又如,在節選的后一部分提到的“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痹娙讼胂笾约盒凶哂谔m草水邊,停歇在椒木小山上,裁葉成衣,織花為裳,正高冠,帶長佩,縱目遠望,佩著華裝……這些詩句也是由想象入境,展現出詩人浪漫的幻想,以便盡可能地復現詩人當時的心境。

綜上所述,吟誦教學是將平仄標準作為節奏,將聲韻唱調作為旋律,利用“聲、情、象、境”的獨特體驗來使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外之致。把吟誦這一傳統方法應用到《離騷》等其他詩歌教學中,對于調動高中生詩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詩文鑒賞能力,體會詩文情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也期待該方法對詩歌課堂教學帶來一定效用。

參考文獻

[1]孫義蘭.創新吟誦法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J].課外語文,2021(1):34-35.

[2]徐建順.吟誦與教育[J].人民教育,2009(23):40-41.

[3]陳瑜.怎樣通過節奏、聲韻體味古詩的內容和情感[J].語文建設,2021(12):41-44.

[4]葉嘉瑩.吟誦的作用[J].社會科學II輯《中華活頁選(教師版)》,2010(4):4.

猜你喜歡
離騷教學路徑古詩詞
踏青古詩詞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婦產科臨床護理教學路徑的建立與應用研究
人文精神關懷下的德國音樂學教育
《離騷》中的象喻手法及創作范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古詩詞中的新年
神性的轉向
強化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