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西林盤保護與發展的困境與破解

2023-09-07 03:58夷萍
當代縣域經濟 2023年9期
關鍵詞:公園城市生態經濟

夷萍

[摘要]? 川西林盤的保護與修復是成都“公園城市”鄉村表達的重要抓手。針對存在的原始生態綠地空間被打破、“人地比”關系沖突、建筑協調性不佳、產業轉型升級難等問題,要進一步高質量推進川西林盤發展,應樹立林盤全域全境“守護”理念,強化傳承歷史文化、保護本底生態格局;堅持“新修復,顯創新”的理念,對林盤建筑進行有序有機更新;強化“營產業,拓經濟”的發展理念,推進林盤共建、共享、共治。

[關鍵詞]? 川西林盤;公園城市;生態經濟;林盤經濟

[作者單位]? 中共大邑縣委黨校(大邑行政學校)

公園城市是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復合系統,是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的具象,是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成都一方面要實現城市品質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還需高質量地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實現全域的鄉村振興。鄉村地區是公園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川西林盤是川西平原地區構建新型城鄉形態、保持成都平原特有田園風光的基本空間載體,具有不可多得的生態價值、美學價值、人文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活價值,更是鄉村地區踐行公園城市理念的重要抓手,川西林盤的高質量保護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川西林盤保護與發展的四大模式

基于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和發展全域旅游的需要,成都市出臺了面向全市的《成都市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利用規劃(2018—2035)》,引導各區發揮其功能與資源稟賦,差異化協調發展,打造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山水相融、田林交錯、城園一體”的林盤格局。目前按功能定位將川西林盤分為四種:

一是聚居和農業生產型林盤。該類型林盤一般位于現代農業的主要生產區或離城鎮有一定距離的林盤。以農業耕種、經濟林木種植、綠色循環養殖業等農業生產為主,傳統川西民居建筑保護良好,有明顯的巴蜀川西風格。數量位居第一。

二是聚居和鄉村旅游型林盤。該類型林盤主要位于都市近郊,原有資源條件較好。既能滿足當地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又能為城市人群提供農產生活品、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等鄉村旅游需求。數量位居第二。

三是特色產業型林盤。該類型林盤一般資源豐富,具有產業功能,是重要的空間服務載體和組成部分??梢酝ㄟ^置換、改造或新建的途徑,植入農業博覽、休閑觀光、商務會議、雙創服務等現代復合功能業態,構建博覽型、旅游型、商務型、文創型等現代特色林盤。此類型林盤數量最少。

四是生態景觀型林盤。此類型林盤位于河道、交通干線及市政廊道等兩側空間管控區范圍內?;竟δ苁蔷S護良好生態環境,保持和延續川西林盤生態、美學價值。不以居住為目的,一般會結合綠道建設設置一些休息亭、售賣亭等臨時性建筑,承載拓展綠道沿線服務休憩功能。

成都川西林盤保護與發展的困境

林盤傳統綠地系統空間被打破,生態結構特征減弱。川西傳統林盤是由“田、林、水、院”四大核心要素組成,從平面空間形態來看,將林盤抽象為同心圓模式,由內向外則可分為宅、林、田三圈層空間;從垂直空間形態看,則主要體現在院壩、建筑和林木三個層次上,形成林盤上密下疏、周高中低、內部通透的空間形態。

隨著鄉村發展,農戶根據需要重新調整宅院及周圍環境:一是大部分農戶選擇新宅院隨交通要道而建,便于加強與外界聯系,但由于生態保護意識不足,對原始宅院周圍的林木花卉資源未進行保護,新宅院附近又未添置新的綠化,這就打破了原始林盤生態空間結構和空間形態。二是城市對勞動力的吸引,致使某些林盤“空心化”“老齡化”,林盤內大田、農業產業消失,房屋閑置老化,聚落中“田”“林”“宅”基質景觀要素和生態功能大量弱化,林盤原始功能性逐步退化。三是林盤內公共區域如林木生態斑塊、水系溝渠灌溉、道路生態廊道的維護難以為繼,維修資金來源和分配眾口難調,導致林盤內生態系統培育和優化不足,生物多樣性和生物群落的完整性難以保持,生態結構特征大幅度減弱。

林盤用地空間結構與土地政策有沖突,傳統形態保護難。一是政府實行的增減掛鉤土地整理等政策目的是盡可能多地騰出土地,使其成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指標,作為引資的條件;同時農村居民住宅建設用地指標急劇萎縮,集中安置的住宅小區只能高密度、高層化、低質量、低綠化地建設,與林盤聚落生態用地、生產用地、住宅用地交錯融合的空間結構完全背離,林盤原始鄉村聚落的形態只能一去不返。二是人均建設用地標準形成后,為了高效集約土地,規劃建設用地只能采用集中布局,直接導致林盤內農戶房屋戶型面積降低、建筑密度增加、院落空間嚴重萎縮、庭院經濟發展受阻,村民只能另謀出路,離開鄉村林盤另尋他業,林盤現有居住用地空間結構和政府政策管控難以協同。

林盤建筑內現代生產生活方式適應力差,建筑保護與創新缺乏協調性。原始的川西林盤民居建筑風格有“一” 字形、“L”形、“凹”字形、四合院型的單體建筑,也有順應地形地貌、道路河流自由布置的群體組合。整體風貌和原始肌理是小青瓦、粉白墻、花格,清淡素雅、簡潔大方、色彩協調的風格。隨著時代發展,林盤原始建筑年久失修,內部功能難以與現代生產生活方式適應,所以大部分居民選擇推倒重建。在重建的過程中,居民建筑審美感和協調意識缺乏,政府相關引導和監督不足,導致林盤內建筑群體形態感和肌理感被破壞。一是建筑風格盲目西化,色彩、體量、高度與原始林盤環境格格不入,另類突兀,但建筑又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性,改造難度大。二是林盤內功能性、游憩性的建筑景觀與川西園林的庭院景觀銜接協調性不足,自然景觀與人工景觀未體現出川西林盤疏密相間的空間形態特質,植物景觀的多樣化、色彩化不足,公共空間的形態和風貌異質化明顯,需進一步優化提升。

林盤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難,鄉村旅游型林盤過多。傳統的林盤經濟結構主要包括種植業、養殖業、林木業等,可自給自足,又可產生經濟效益。但隨著鄉村的快速發展,傳統林盤的產業結構和規模難以適應人們的生產生活需求,林盤經濟結構亟需調整和轉型。目前大部分林盤經濟結構在轉型過程中遇到以下難題:一是特色產業占比急劇上升,傳統種植業受到忽視,容易本末倒置且大部分農民自給自足的經濟受到了強烈的波及。二是特色產業的布局與林盤聚落空間形態的完整性、外層環境空間優化的延續性相沖突,有些產業用地侵占林盤內鄉土林木資源和基本農田,犧牲了林盤原始的高彈性生態本底和可宜居性。三是林盤經濟結構轉型的規劃指導是以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為主要途徑,以農業、文創、商貿、旅游等特色產業為核心,衍生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助推林盤產業發展轉型。但是最終扎堆的林盤選擇單以“旅游型林盤”為調整目標,重視了旅游、忽略了融合,同質性林盤數量多、質量低、競爭大,大部分只能被市場淘汰。

成都川西林盤保護和發展的對策

樹立林盤全域全境“守護”理念,強化傳承歷史文化、保護本底生態格局。川西林盤生態環境與屏障的保護事關整個四川乃至長江上游地區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對其保護與利用需要體系化、綜合化、全域化的布局,才能實現成都公園城市“水潤天府皆繁星,錦繡田園嵌林盤”的大美蜀鄉盛景。一方面,要傳承和創新林盤內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要重視這些文化的來源、整體結構和發展演變,堅持真實性和完整性并舉的保護原則,將文化自然融入林盤的建設規劃和產業發展中。一是保護利用好歷史文化遺存。林盤內的歷史建(構)筑物,如傳統民居、祠堂廟宇、古橋古井古碑等要嚴格遵照文物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保護,不得越界越線;明確古樹名木保護范圍,禁止砍伐和擅自移植,除保護及加固設施外,不要設置建筑物、構筑物,要讓林盤風格整體協調。二是打造特色文化空間。利用林盤內原有寺廟祠堂、農田與民居院落等空間,打造祭祀場所、活動廣場等公共空間;或利用已有建筑,打造農耕博物館等特色公建,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提供載體;依托已有歷史人文景觀,結合雕塑、燈具、藝術裝置等景觀小品,多元展現林盤文化的歷史記憶和鄉風民俗。三是鼓勵支持鄉村傳統節慶活動的復興。通過組織民間祭祀、廟會、傳統節日活動、集市演出等展示林盤本有的鄉風民俗文化和生活形態;扶持引導傳統民間手工技藝,借助鄉村文化旅游,通過商品化和市場化手段推動民俗文化傳承和發展。四是積極組織現代文體賽事活動。結合鄉村綠道、農田以及林盤內部空間,通過藝術工坊、舞臺展示等形式,組織豐富多彩的現代文體賽事活動,融入具有現代特色的潮流元素,傳承和彰顯川西林盤獨特的文化藝術魅力。

另一方面,要構建多樣化、多功能、高彈性的生態系統,營造林盤良好的生態本底。一是“護林”方面,豐富林盤植物種類,維持林盤生態多樣性。林盤內原生態的林木資源要盡量保留利用,植物種植多以地帶性植物和鄉土植物為主,林盤要結合自身特點合理選擇。如旅游型林盤應注重觀賞性植物的配置,而林木產業型林盤最好種植適生性和經濟性的林、果、竹等;注重喬、灌、木、竹的搭配結合,形成色彩協調、疏密有致、層次豐富的垂直植物群落體系。二是“理水”方面,河道平面形態要充分尊重水系的自然形態,不擅自改變水系走向,盡量避免河岸線單一“渠化”;可因地制宜種植濕生植物和喜濕耐水的植物,可起保水固土、凈化水體和美化景觀的作用。

堅持“新修復,顯創新”的理念,對林盤建筑進行有序有機更新。川西林盤建筑有濃烈的地域風格,代表了川西平原特有的建筑文化,在有機更新的過程中定要堅持“修舊如故,新舊相融”的原則,不大拆大建、不過度設計,才能打造有鮮明特色且風貌和諧的鄉土居住空間。第一,對質量較好、功能完善的建筑予以保留,對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即便喪失了居住功能,也要進行完整性、安全性、耐久度的保護和修復。第二,對于已經形成的與林盤整體風貌不協調,或者無法滿足現代生產生活需求的建筑可進行局部改造,改建時不能影響相鄰建筑的功能使用。第三,對于某些無法改造、功能布局不合理且損害嚴重、存在嚴重安全風險的建筑可進行整治改建或局部插建。

無論是保留修復,還是整治改建,抑或是拓展新建,川西林盤的建筑風貌、結構、細部不能偏離以下特點。一是建筑風貌。繼續沿用傳統的川西民居“一” 字形、“L”形、 “凹”字形、四合院型等單體建筑組合形式,可自行靈活組合,形成組團內緊湊、組團間開敞的建筑空間形態。林盤建筑體量不宜過大,層數不宜過高,材料鼓勵就地取材、老材新用和優質新型材料混合使用,色彩以冷色調為主,把青磚灰瓦、白墻、赭褐色木作為建筑主體控制色系,彰顯鄉村特有的氣質和記憶。二是建筑結構。對于重要的歷史文化類建筑,可采用穿斗式木結構,以突出林盤傳統建筑風貌特色,其余一般建筑結構可采用輕鋼結構和混凝土框架結構,以滿足生活生產的需求。三是建筑細部。屋頂進行傳統坡屋頂處理,通過色彩、形式、材料的變化豐富造型;門窗采用傳統花格窗式樣,可提取傳統元素簡化處理;墻體可用石材、磚墻、涂料等處理手法增強設計感;裝飾性構件可采用懸魚、垂花柱、脊窗罩等細部裝飾;通過這些個性化表達、藝術化處理,使林盤建筑風格和比例整體協調,符合傳統川西民居風貌特點,體現川西林盤建筑自身的精神功能和文化特性。

強化“營產業,拓經濟”的發展理念,推進林盤共建、共享、共治。鄉村林盤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興旺,產業旺、人氣聚,林盤自然就能擁有生命力和持續力。公園城市背景下的林盤經濟發展要明確以生態為紐帶,打造人、鄉、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鄉村的發展定位。發展好林盤產業經濟要走農商文旅體融合的新模式。林盤可根據自身優勢條件積極探索構建“政府+市場主體+農戶+合作社”的運營管理模式:政府主導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完善林盤的基礎設施,為農戶和公司搭建好合作平臺;村集體盤活閑置荒置土地資源,為公司提供房屋租賃、勞動力、產品生產等;公司為合作社提供資金、技術、銷售,協調農戶與產品源;多方形成合力,通過農商文旅融合衍生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豐富林盤產品體系。一是大力發展現代精致農業,包括糧食、油料、水產、蔬果、林木等產業。通過土地整理建設高標準農田,實現農業形態豐富化、產量規?;?、種植標準化、質量科技化,同時塑造多層次的大地景觀和肌理,引導鄉村林盤開展農業采摘、美食體驗等活動,實現一、三產業循環融合,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二是積極發展庭院小型手工業。利用林盤的農業及竹林資源,在林盤內進行小規模的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經營,如竹編木雕、陶藝蠟染等手工業,豆腐乳、釀酒等農產品加工業。這些產業具有原料自取、就地生產的特點,能與鄉村旅游相契合,通過展示、體驗、銷售等手段,既可打造特色林盤產品IP,又能提升林盤內農戶的收入水平。三是開拓林盤新型產業。如果大量林盤涌向旅游型的入口,類同化的林盤就會增多,市場需求量趨于飽和,不僅會造成林盤間競爭過大,不能滿足多方面的需求,而且新鮮感之后的持續運營也是很大的考驗。所以給林盤定位時可以考慮錯位發展,以“旅游+”“文創+”為重點,植入商務會議、文創博覽等功能復合的現代特色元素,打造更具競爭力、現代性的林盤經濟,做好都市需求的鄉村表達。四是將農戶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林盤農商文旅體產業的融合發展離不開農戶的積極參與,涉及農戶的土地、房屋等利益分配問題。所以無論是土地整理、房屋租賃,還是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出讓收益分配等機制制度時寧可步調小,也要步調穩,避免發生不可逆的問題,侵害到農戶的根本利益。

猜你喜歡
公園城市生態經濟
與揚州市委書記談“公園城市”
從公園規劃到成都公園城市規劃初探
資陽市臨空經濟區建設公園城市示范區對策與建議
四川省公園城市試點建設基礎評價
成都市建設公園城市的路徑思考
江門市公園文化服務供給實證研究
安徽省生態經濟發展狀況評價
沈陽臥龍湖區域生態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南昌市新建區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生態經濟建設探討
文化自覺與海南綠色崛起的關聯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