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為什么長期執著于經濟學本科教學
——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書面訪談錄之一

2023-09-14 09:01巴戰龍張興無
關鍵詞:本科生經濟學研究生

巴戰龍,張興無

1.北京師范大學 社會學院,北京 100875;2.中央民族大學 經濟學院,北京 100081

一、教學:作為整體的教育的一部分

巴戰龍:興無學長,自從我們在中央民族大學讀碩士時認識起,雖然我們在不同學院、不同專業,但您廣博的學識對我們影響很大。從您碩士畢業留校工作以來,我印象中您一直在給經濟學院的本科生開課。請您先簡要介紹一下您的本科教學情況。

張興無:我目前在經濟學院教授的主要課程是專業核心課程“宏觀經濟學”和專業選修課程“中國少數民族經濟概論”,以及全校通識課程“經濟學基礎”。

通過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我幫助學生搭建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為他們學習其他經濟學分支學科和課程建立基礎。我的目標是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到經濟學學科的魅力,激發學生對經濟學的興趣。我發現,與其說經濟學是學生最喜歡的專業,不如說是家長們最喜歡的專業。自我從教以來,每一屆都有違背自己的興趣,被家長送進經濟學院的學生。他們缺乏經濟學的學科興趣,學習起來較為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這也容易讓他們喪失學習自信。有的學生會埋怨父母,有的學生的家庭關系甚至受到了影響。但也有不少學生反映,我的宏觀經濟學課堂確實讓一些學生喜歡上了經濟學,建立了他們的學科興趣點,我無意中也幫助這些學生修補了家庭關系。

早在十幾年前就有教師提出應在本科生中開設中國少數民族經濟概論課程,但其實是近幾年才開設的。盡管中央民族大學的經濟學是國家一流本科建設專業,但作為一所有特色的大學,我們的經濟學教學特色在哪里?這是各類評估專家首先會提出的問題。中國少數民族經濟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評審專家們認為少數民族經濟不應該僅僅是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的科研特色,還應該成為它的教學特色。有了外來評估專家的建議,中國少數民族經濟概論課程才走進本科生的培養方案。我在這門課程中不僅講授關于民族地區經濟的常識,還注重通過經濟學內容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民族地區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各民族和民族地區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非常了不起。由于缺少專門針對本科生的教材,這門課目前主要借鑒的是研究生教材,開設學期也有點早(第三學期),學生的經濟學理論基礎還不夠,因此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受歡迎。我設計了“中國民族經濟手抄報系列展”,讓學生分成小組自己動手,通過彩繪來表現、感知各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以此提高他們對這門課的興趣。

經濟學基礎是一門面向全校學生選修的通識課程。我通過這門課告訴他們:第一,選修“經濟學基礎”,你選對了;第二,經濟學這個學科就是牛;第三,經濟學很有趣;第四,經濟學的原理很簡單,學起來不難;第五,經濟學應用范圍廣,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學生理性地認識、分析中國社會;第六,通過學習這門課,你會用嶄新的眼光看生活、看世界、看人生。經濟學基礎這門課吸引的學生比較多,有的學生后來轉學經濟學專業,或報考了經濟學專業研究生,或畢業后從事了和經濟學專業相關的工作。

巴戰龍:您也是經濟學院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導師。接下來請您再介紹一下您的研究生教學的情況。

張興無:我講授的研究生課程目前主要是“經濟學理論前沿”,為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業的學生做具體問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內容主要涉及制度、行為與演化范式的經濟學分析。某種意義上,可以將經濟學的發展形象地看作亞當·斯密(Adam Smith)搭建了一個整體的框架,并給后來的研究者出了一些作業題目,后輩的經濟學者就這些問題交出自己的答卷或者對問題本身做進一步的闡釋,類似于在原來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新問題,主流的成果就是新古典經濟學,這也是經濟學本科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我選用的教材是基于對主流新古典經濟學的批判,批評這些經濟學家對亞當·斯密給出的問題回答得不好,包括在基本假設上遠離現實、解釋的覆蓋面不夠廣、結論不符合現實等。簡言之,就是主流教科書給讀者展示了一個現實中不存在的烏托邦的市場,逐漸遠離了亞當·斯密的問題,研究者應該回到亞當·斯密最初的問題,回到現實主義的經濟學。到目前為止,經濟領域中仍然有大量未被經濟學家深入研究的內容——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度和傳統行為等,這些方面普遍存在多樣性,是我選用的教材反復強調的內容,這也正契合了民族經濟學研究的特色。我希望通過我的教學,能啟發研究生從民族經濟的案例出發,找出問題,與現有的經濟學概念或理論進行對話。換句話說,就是從經驗和事實出發,關注經濟社會問題的經驗細節,嘗試從特殊性中發現和建構一般性的經濟理論。民族經濟學研究的出路,不是從特殊到特殊,而是從特殊到一般。

中國經濟學的任務是理解當今中國所處的偉大時代,這個時代改革的過程、績效以及影響因素。改革開放是一個制度變遷的過程,我們需要從制度及其演化的視角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所面臨的特殊的難題。我們的發展向何處去?就我的專業而言,民族經濟學研究者要站在民族地區和各民族的發展、站在弱勢群體和欠發達地區發展的角度,思考如何實現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和超越,如何縮小差距,實現相對平等;如何推進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實現方式,共同富裕能走多遠、達到什么程度,這些問題背后隱含著關于合作、競爭、博弈等經濟學。在教學中引導研究生思考類似現實問題的時候,我注重引導他們厘清現有的經濟學理論和概念能解釋和解決哪些問題;哪些問題是現有的概念和理論難以給出滿意答案的,需要嘗試用新的學術范式來做出回答,需要后來的研究者另辟蹊徑??傊?研究生教學要為學生未來的學術創新指引方向。

巴戰龍:一般來看,研究生教學和本科教學有“異”有“同”。結合實踐經驗,請您談談這兩種教學究竟有哪些“異”與“同”?

張興無:研究生教學和本科教學的相同之處,我認為,它們都不應該被孤立地看作教“一門課”的活動,被單純地看作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它們都應該借助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以及師生交流。無論是本科教學還是研究生教學,都應該被視為作為整體的教育的一部分,以學生的成長為中心。除了專業知識的教授,還應注重將學生培養成為現代社會的好公民,涵養“士”的精神與學者胸襟。對于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生,學者的胸襟意味著站位要高,視野要寬,應有文化抱負——為中國文化尋找出路、為世界文明演進思考解決方案。無論是在本科還是在研究生階段,學生都應閱讀經典的人文社會科學著作,理解近代人類文明賴以建立的根基,要有國際視野,就像北宋張載在《橫渠語錄》中所講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例如,在關注俄烏沖突時,我們可以從自己的學科展開思考,人類如何通過合作而不是對抗甚至戰爭的方式解決我們人類面對的難題。對本科生和研究生來說,師生之間的交流,也是同樣重要的。有的老師只注重和研究生進行交流,認為本科生比較膚淺,我認為這是不恰當的。師生之間的交流,特別是課后交流,對于本科生成長極其重要。

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包括供給和需求。教學也要考慮學生的需求,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需求有所不同,作為供給方,教師也應因材施教。

本科教學目標應該是讓學生系統掌握一門學科的知識體系,并為學生未來發展創造多種可能性。因此,本科教學首先應體現系統性,特別是學科基礎課;教師應通過課堂上的系統講解,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學科理論框架,這一點非常重要。對于經濟學專業的本科生,我不僅注重課程內容的系統講解,課后還要布置習題,有小組作業和個人作業。通過做習題,強化學生對學科理論的系統化認知。小組作業往往和熱點經濟問題相聯系,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培養合作能力。布置個人作業的目的,除了注重系統的學科知識體系的搭建,還包括通過看作業、檢查作業成績和課堂表現的一致性,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效果,發現在學習上有問題和有困難的學生,并及時給予關心和必要的幫助。

對于本科生,教學不僅應該關注本學科系統的理論框架的搭建,也應該關注如何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養成。不要小看本科生的能力和學術志向,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圍繞教材的內容和現實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教材中某些已有理論的不足,思考這些理論未來的突破方向和可能的突破點,以及在該方向拿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可能性,以此激發起學生的學術興趣。本科生容易產生困惑,比如不能確切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學什么。大類招生之后分專業時怎樣作出選擇?考研時選擇什么專業。實際上迷茫的學生不在少數。我在課堂教學之外,給本科生推薦書單,組織讀書會,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找到自己的學術興趣點,我把這些活動也看作本科教學的一部分。這就要求強調基礎課程和基礎能力的重要性,特別是漢語的寫作能力、英語水平和數學訓練,這些能為學生以后改學其他學科打下很好的基礎,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而研究生教學,在經歷了本科階段系統化學科知識體系的傳授后,應該以問題為導向,體現專業的“?!?。以問題討論為主,圍繞特定的教科書、參考文獻,師生之間形成批判性的學術討論。如果缺少問題意識,研究生在論文開題時很可能會遇到麻煩,遲遲找不到好的或者合適的題目。畢竟選題選的不是題目,而是問題。研究生教學要回應時代的問題。當然,在研究生教學中,研究技術和手段的訓練也極其重要,這是畢業論文躲不開的。研究技術和手段的新穎也是體現論文創新和工作量的重要方面。

巴戰龍:據觀察,我發現社會學各分支學科知識的同構性實際上非常高,所以我認為社會學本科教學的重頭戲就是把理論、方法和學科史三門課上好,而不必把各分支學科都上一遍。您認為經濟學本科課程教學體系有哪些特點?

張興無:經濟學類和你所說的社會學差不多。經濟學類本科專業主要包括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數字經濟。經濟學類專業的課程教學體系包括學科基礎課程、方法課程、分支學科課程,學科基礎課程(理論)一般包括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國際經濟學;方法類課程包括高等數學、計量經濟學、統計學。這些是每一個經濟學類的本科生都要學習的。不同的經濟學類本科專業,按照和自己專業的緊密關系,把分支學科課程區分為專業核心課程、專業選修課程,例如財政學、金融學。大體上,經濟學都是這樣來設計自己的本科教學體系的。最核心的經濟學基礎課程,你所說的理論這塊,就是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佳袝r理論經濟學考的就是微觀和宏觀經濟學,有的學?!袄碚摻洕鷮W”考試內容還包括政治經濟學。學科史在經濟學教學中一般不受重視,因為經濟學自詡為一門“科學”,就像物理學史和數學史在物理學、數學教學中不受重視一樣,往往被視為過去的知識。經濟學類的不同專業的本科生,在就業時差別并不明顯,保研和考研時,跨到另一個專業是正?,F象,例如經濟學的跨到金融學,金融學的跨到政治經濟學,都很常見。這也說明,經濟學本科課程體系的重頭是理論和方法這兩塊。經濟學是一個龐大的學科,分支學科太多了,不可能都學一遍。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有選擇地學幾門就可以了。

二、教學:作為一種文化傳承活動

巴戰龍:近年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如火如荼,主要的趨勢是用績效考核和競爭淘汰的制度設計來提升學術活動和刺激學術產出。在這種背景下,您為什么還長期執著于本科教學?

張興無:我能堅持在本科教學上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大致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我覺得學生很可愛,在社會的各個群體中,學生是最純潔也最有活力的;我欣賞在他們身上體現著的正義感和對美好社會的追求。我不想讓年輕人太失望;如果他們都失望了、躺平了,這個社會也就失去方向了。第二,是出于我對教育的理解。沒有光,就沒有自然世界;沒有愛,就沒有人類社會。家庭是傳遞愛的場所,愛從父母傳遞給兒女。學校是社會傳遞愛的場所,愛從老師傳遞給學生。愛不能順暢地從父母傳遞給兒女,家庭就會出問題。同樣,愛在學校不能有效地傳遞,教育就會出問題,社會也會隨之出問題。父母給我們的愛,我們無以回報,只能把愛再傳遞給自己的兒女。老師給我們的愛我們也無以回報,我們把老師給我們的愛再傳遞下去。我在本科讀書期間,遇到過不止一位好老師。他們給予我的關心,至今令我難以忘懷。我的數學老師曹之江教授當時是內蒙古大學的副校長,行政工作繁忙,但是有一段時間,他每周都會拿出時間和我交流,談我們讀的書,談社會問題,談中國歷史,也談馬列。那正是我很苦悶的一段時間,是曹教授幫我走出了思想困境。曹教授作為學校領導,都可以拿出時間陪學生,我只是一個普通任課教師,知道學生有問題,哪能不去幫助學生?我在讀研究生期間,同樣遇到人生境界很高的老教授,例如中國農業大學原副校長王立誠教授。曹之江教授、王立誠教授是我的人生楷模,他們身上的精神激勵著我。認識他們,從他們那里得到的無私的關愛,使我明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并不僅僅存在于《論語》《孟子》《易經》等著作中。如果這些圖書是文化的載體,那么文化可以保存到博物館里,但是博物館的文化是“死”的文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真正載體是我遇見的這些高尚的老師,是曹之江教授、王立誠教授這些老師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神一代代傳遞下來,傳遞給我們。與家庭中“愛”的傳遞不同,大學教育中“愛”的傳遞,是與專業知識和文化精神的傳遞相伴隨的。

在中央民族大學,按照錄取分數來看,不論本科生來自哪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他們的素質都不會太低,學習上也不應該出現較嚴重問題。如果有較嚴重的問題,這些學生很可能也正面臨思想或情感上的困惑,甚至痛苦。如果我們把教學看作教育的一部分,通過日常教學活動,發現這些學生并給予必要的幫助,就不僅僅是班主任(或輔導員)的責任,也是任課教師的職責。遺憾的是,事實上一些任課教師認為教學就是教學生“學”,是傳授專業知識,認為把課講好就萬事大吉了。換句話說,這些專業課教師把教學活動看作孤立的,并沒有賦予課程教學以“教育”的職能,沒有把教學看作是整體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放棄了在教學活動中識別出需要幫助的學生,而這些學生就像溺水的人,在茫然和無助中渴望著有人能伸出一只手,拉他們一把,給他們一點希望。我的本科教學關注班級的“兩頭”,一“頭”是班級里學習最主動、最積極學生,另一“頭”是未來最有創造力的一撥學生。對他們,主要是激勵,給他們介紹更多的學習資源,讓學生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班級里的所謂“差生”,其實他們不是真的差,有的中學成績相當驕人,他們只是在學習中暫時遇到“困難”,有的是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坎”。他們需要把專業知識補上來,但更需要的往往是來自老師和學生的肯定和愛。心靈的距離拉近了,老師才能幫助到這些學生。心靈的距離不能拉近,老師費力幫助也未必有明顯的效果。幫這些學生,比幫助那些優秀的學生更難,也不容易見效,這也是一部分老師放棄這些工作的原因之一。在當今的考核體制下,如何解決這些后進學生的問題,實在是一言難盡。但是,一所高校培養學生的質量不能只看最前面的幾位高材生,而是應該兩頭兼顧,這和一個善治的社會需要做好扶貧事業是一個道理。補齊短板真的很重要。

巴戰龍:我本人以及我周圍的同事,都不時感到明顯的職業倦怠,為提升教學質量而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的動力略顯不足且時斷時續。您是如何堅持不斷改進本科教學的?

張興無:這一點,其實我也和大家差不多一樣。我在教學方面也不是一直干勁十足,時不時也有猶豫。是學生課堂上期盼的眼神,一句“今天我們就講到這兒”后面跟著的掌聲,是學生向我吐槽“水課”時的憤懣和無奈,讓我無法不關心教學的品質。

我的恩師曹之江教授特別注重教學,他把很多精力投入數學教學中。曹教授后來獲得首屆國家級高校教學名師獎,當時整個數學界只有11位教師獲獎。他有一部著作叫《談數學及其優教》,專門探討數學的本質以及如何實施有效數學教學,我不止讀過一遍。高等數學枯燥、難教、難學,是大學教學中的普遍認識。但是曹老師認為,沒有枯燥的數學,只有枯燥的數學老師。他能把抽象的數學內容講得平實易懂,把看似枯燥乏味的數學內容講得生動有趣。這激勵著我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同樣的,沒有枯燥的經濟學課程,只有枯燥的經濟學老師。相比之下,經濟學是一門貼近現實的、有趣的學科,相比于數學,經濟學更好教。雖然近幾年基本在學院都獲評為教學優秀獎,但是說心里話,我的教學質量提升空間依然很大。我做得還不夠,有時也感到慚愧,這并不是謙虛,是事實如此。

此外,就本科教學的內涵而言,我從最初的只重視課程的知識教學,到重視課后與學生的交流,通過交流影響學生成長;再到引導本科生參與科研訓練,通過科研訓練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本科教學的內涵在不斷改變和充實中。

巴戰龍:您還特別重視對本科生科學研究素養的培育和提升,指導學生先后獲得北京市“挑戰杯”特等獎、首都大學生創新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創新方法應用大賽一等獎,您也獲得了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北京市優秀指導教師。請您分享一下指導本科生進行科學研究的經驗。

張興無:指導本科生進行科學研究是從學校開展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開始的。當時教務處具體負責該項工作的老師找我討論項目如何實施和推進,我也逐漸參與其中?;谖以谥袊贁得褡褰洕鷮I做班主任、帶研究生的經歷和經驗,我嘗試在本科生中實施“民族經濟研究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我們學校的辦學宗旨是為黨和國家解決民族問題培養人才,所以我嘗試針對原有的經濟學教學模式的不足進行革新,在經濟學教學中融入“中國元素”“民族元素”,將經濟學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雙創”活動相結合,培養關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問題、有志于服務民族地區的大學生,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指導本科生科研訓練的過程包括選題討論、立項答辯、前期研究、暑期實地調研、中期匯報、后期撰寫報告、結項答辯,一般歷時1年零3個月。

在選題上,我傾向于鼓勵學生圍繞農村農業發展問題、扶貧(反貧困)問題(現在是鄉村振興問題)、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經濟發展問題、和女性有關的經濟問題、和弱勢群體有關的經濟問題,等等。當然這些問題是有明顯的交集的。做研究要有志于推動社會、經濟和文明進步,要有人文情懷,研究的問題要以小見大。選題不能僅僅突出甚至炫耀計量分析的技巧,首先要研究真問題。

我指導本科生做科研特別注重實地調研,特別注重引導他們關注身邊的經濟學:小組成員可以先關注自己的家鄉或臨近區域的經濟發展問題。這樣,對調研點的情況可以有較詳細的了解,容易獲得真實情況和相關數據;避免出現實地調研時才發現實際情況和預想情況差別太大,影響項目的正常推進。

我的指導經驗表明,要特別注重上下屆學生的“傳幫帶”。每次暑期實地調研前或者結項報告撰寫和結項答辯前,我都安排上屆的學生和下屆學生進行交流。從學生自己的視角,找出每一個環節應該注意的事項,比單純由指導老師來提醒,效果更好、更明顯。這一經驗,屢試不爽。

三、教學學術:激勵機制與文化背景

巴戰龍:現在歐美高等教育研究中興起了“教學學術”(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SoTL),就是教師在自己所教授的課程中,針對教學實踐問題和學生學習問題開展的學術研究。中國學界的學術譯介和經驗研究已經開展起來,尤其是在高校中日益受到教師和管理者的關注。您認為這種“教學學術”能否促進高校高質量教學體系建設?假如在中國當下情境中開展高?!敖虒W學術”研究,需要特別注意些什么?

張興無: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在對高校和教師的評價中,存在著強調科研輕視教學的傾向。重新強調教學特別是本科教學,是一種有益的、合理的矯正?!敖虒W學術”這個概念的提出,意在強調教學與科研本質上都是學術的,且是相互依存的。概念的提出者希望,當教學成為學術,教學便重新尋回了在大學中的地位,從而有助于教學與科研矛盾的化解。這對高校管理者和普通教師來講,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敖虒W學術”無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教學質量,但是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高校教學質量則不好說。這個問題更多的不是依賴“教學學術”,而是依賴于高校職稱評聘的規則。也就是說,激勵機制非常重要。

在1976年,美國兩位經濟學家——鮑爾斯(Samuel Bowles)和金蒂斯(Herbert Gintis)在《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教育改革與經濟生活的矛盾》一書中,通過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與經濟,就已明確指出,學校教育與經濟結構之間存在“對應”關系,學校教育維系著經濟結構和社會秩序的合法性?;谫Y本主義社會中教育和經濟之間的這種“對應”關系,鮑爾斯和金蒂斯得出結論認為,任何真正意義上的根本教育變革“都必須與整個社會的革命性轉變結合起來”。雖然他們分析的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教育與經濟,但這對于我們理解中國教學與改革,也是有所啟發的。在社會經濟體制基本不變的背景下,根本性的教育變革很難想象。我認為,大學教師教學學術的發展在促進教師個人發展與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等方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但在教育體制和考核激勵機制基本不變的背景下,教師職稱晉升主要看科研項目、科研成果和論文發表的現狀若是沒有改變,那“教學學術”不論怎么發展,作用都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巴戰龍:現在高校中出現一種現象,部分“中老年”教師認為當下的高校教學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老年”教師和“00后”學生的文化背景差異過大造成的。您對此怎么看?您是否發現“00后”學生文化與“90后”學生的文化有明顯不同?

張興無:這個問題我倒是沒有注意過?!?0后”學生是成長于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一代,在日常生活和朋友圈中有屬于“自己的”交流語言,有時我也看不懂他們在表達什么;但我沒有感覺到“00后”學生難溝通。對于“中老年”教師,自己家的孩子有不少就是“00后”。如果說1999年出生和2001年出生的學生有很大區別,那明顯就夸大其詞了。如果非要找區別,也是有的。比如,大多數“90后”的朋友圈我看得懂,“00后”就不一定了,大概這就是他們的“文化”有所不同。和“00后”接觸多了,就能聽懂他(她)們在說什么,畢竟大家還是在說中文。關鍵是師生有沒有足夠的溝通,要多溝通。比如我也是剛學了一個詞——“潤了”,我感覺這是他們對待社會治理的一種態度,他們在表態。當然,我也曾向“00后”的學生提問,想了解他們如何評價自己與“90后”的區別。有的“00后”表示與“90后”相比,他們更愿意敞開自己,展示自我,自我意識強,權利意識更強。這或許就是他們之間“文化”上的不同吧。

巴戰龍:興無學長,感謝您百忙之中接受訪談。

張興無:感謝您給我機會總結自己對教學工作和學生工作的一些感悟!

猜你喜歡
本科生經濟學研究生
移民與健康經濟學
簡明經濟學
經濟學
中醫藥大學本科生流行病學教學改革初探
論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
清退超時研究生是必要之舉
探索如何提高藥學本科生實習的質量
經濟學的優雅
讓教授回歸本科生課堂
研究生“逃課”需標本兼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