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芾《值雨帖》結字賞析與臨摹圖解

2023-09-15 01:31西泠印社出版社許曉俊
中國篆刻 2023年8期
關鍵詞:豎畫橫畫行筆

西泠印社出版社 許曉俊

2023 年10 月(369 期)競臨:米芾《值雨帖》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時人號“海岳外史”“襄陽漫仕”,自號“鹿門居士”。北宋著名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襄陽(今屬湖北)人,后遷居丹徒(今江蘇鎮江)。曾任校書郎、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故人稱“米南宮”。米芾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世號“米顛”。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且精于鑒別,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書畫自成一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四家”。

米芾《值雨帖》行書。紙本。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信札一則。約書于北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v25.6 厘米,橫38.6 厘米。

釋文:

芾頓首早相見值雨 草草不知軸議何 者為如法可換更告 批及今且馳納 芾皇恐頓首 伯充防御臺坐 庭下石如何去 里去住不過 數日也

臨習要領:

芾:先寫豎畫,輕落尖收,橫畫略粗而上斜。先慢后快,枯筆疊加,折后向左下寫第二豎。右短橫下斜似點狀,牽絲向左下帶出,轉筆寫中橫,位置略偏左,行筆快捷。左豎運離上橫,且向左下斜,橫折鉤略寬,折向右下,與左豎形成上合下開之勢,中豎上昂而插入上部,使中間筆畫交互緊密,收筆向下,形長勢遠。

頓:左右占地相當,上合下開,中間留白較多,縱向線條呈相向之勢。首橫方起,先重后輕,提筆上挑連帶寫豎提,有弧度且向左下行筆,提先向右上再轉向左上,牽絲上帶,豎折似長提狀,中間弧勢明顯,與右上第一橫相連,橫收筆接寫撇與左豎,有弧度,橫折較長,收筆出鉤代替末點,內三橫一撇用“S”形弧線代替,收筆與下字第一點相連。

首:兩點相連,先虛后實,橫畫較短且上斜,撇、豎連寫成一弧線,收筆原路返回上挑寫橫折,用圓轉之法,左右兩豎呈相向之勢,三短橫連寫似兩點狀,收筆向下實連一豎。該字上放下收,上疏下密,上側左而下傾右,呈一定的擺動感。

早:字形雖小,起筆與上字末筆連寫,首豎的形態很長,用筆也較粗壯,橫折則較小,特別橫用牽絲替代,兩短橫也用環繞之法,并下帶寫下部一橫,上斜但形態略長,位置偏左,最后一豎向左下斜,以便與下一字呼應。

相:該字的草法有兩種寫法,本帖中取自章草,左部“木”先橫后豎,橫短豎長而向左下斜,撇和點在行書中用撇提,草法則用一提。右部“目”則借用左豎,共用一豎,左提與右橫折相連,左窄右寬,留出大片空白形成對比,橫折收筆向左弧行環繞寫內兩短橫,繼續連筆,形似兩點相連狀,收筆向左下帶,寫下一字的第一豎。

見:也是草法,豎借用上一字帶下之筆,形態向左下斜,折筆寫橫折,形態較小,先放后收,折筆上挑后環繞(省減三橫),接寫一撇,最后寫豎彎鉤,形態大而長,豎向右下斜,橫則略上斜,弧行向上出鉤,形成上緊下松、左收右放之勢,并在右下留出大片空白。

值:因上一字大且重,“值”的用筆整體較粗壯,左右之間留出較大空白。單人旁撇長豎短,相接點偏右,“直”則分兩筆寫成,撇、折、豎相連,用筆較重,橫折較輕,兩豎相向,內三橫用一弧筆代替,牽絲向左下,最后一橫起重收輕,整字左短右長。

雨:筆畫不多,字形較大,縱橫筆畫均伸張其一。首橫上斜且短,收筆向左下牽出細絲,順勢寫左短豎,稍向左下斜,調鋒收筆弧向右上寫橫折鉤,橫長而上斜,豎短而向右下斜,鉤則用平拖向左后再向上出鉤。中豎與首橫相交,先輕后重,形態直長,左兩點相連取縱勢,緊挨中豎,右兩點相連取曲勢,右部留出大塊空白。

草:第二行首字須考慮首行首字之布置,均為草字頭,寫法不可相同?!安荨弊钟脙牲c一橫做開合狀,兩點距離較大,筆斷意連,起筆位置比右字略高,橫細而上斜,寬度小于兩點,上部舒展。橫末牽絲下連寫豎,橫折較小,環繞下帶,下橫略粗而上仰,與“日”靠近,末豎偏右,細短勁挺。

不:前一個字用筆細輕,該字則漸重,起筆承上筆意,下按后再折轉右行,由重漸輕,稍頓后鋪毫寫撇,戛然收筆。豎短而略弧,起輕收重,末點偏右,位置靠下,形成參差狀。

知:橫向取勢,左放右收。首撇短粗,橫細而上仰,第二橫向左遠出,與第一橫的間距較大,收筆與上橫正對,收筆上翻后接寫長撇。取橫勢,點偏右而取縱勢,上帶寫右部第一豎,與左橫靠近,豎收筆牽絲向右上,橫折遠離,橫向右下斜,折向左下斜,末橫短而相疊于折末,“口”上開下合。

軸:左右占地相當,左伸而略長,縱向伸展,橫則略縮。首橫短斜,枯筆下帶寫“曰”部。取斜勢,下橫略長,收筆逆勢上行,長豎偏右,快捷直挺。右部“曰”形態較大,短豎輕細且向右下斜,橫折夸張,橫先上斜,折再下斜,弧斜向左下,再向左上牽絲寫長豎,最后寫兩短橫。

議:是本行中外形最大的一個字,左收右放,左窄右寬。左部點小而短平,橫折提取縱勢,提特別虛枯。右部兩點比左點高很多,兩點相連。下面五畫連寫,三橫長短參差。撇、橫短而細,把上豎與下豎鉤連寫一畫,上直下斜。再寫一提弧而長斜,斜鉤起輕行重,收筆上鉤,最后一點粗重而偏右。

何:草法的“何”是一筆而成。單人旁用一斜豎,行書中“可”是先橫后“口”再寫一豎鉤,草法則把橫與豎鉤合連成橫折?!翱凇庇靡换【€替代。整個字上開下合,剛柔相濟。

者:字形特別長而伸向左下,斜中求正。首橫略長且上仰,收筆迂回后連帶寫豎,豎畫收筆左挑后下帶寫第二橫,先重后輕,形似提畫,撇畫先輕后重再出鋒,形似蘭葉,飄逸流動。下部“日”則形態稍寬以補空疏,豎畫與撇相接以求密,橫折略長,兩短橫用一弧線代替,框內上部留空。

為:筆畫很多的字也可以一筆而成,“為”字除了第二與第三筆以枯筆斷開外,一氣呵成,連綿不斷。點與撇均取放勢,兩個橫折先放后收,橫折鉤則用較大弧線形成環狀,四點用省減法,出鋒下帶與下字實連。該字中間收緊以求密,上下放開求疏朗。

如:屬于典型的縱橫取勢法,左密右疏。撇點相連,兩個斜線構成一個弧線,撇則與橫相連,三筆相交分割成幾個小空間,使左邊的下部密不透風。右部“口”在行書中常用兩點或橫折替代,形成疏朗的大空間,最后一筆形成橫勢伸展,與起始縱勢形成鮮明的對比。

法:三點水的寫法較特別,第一點縱勢切入后如撇法向左行筆,接著再向左下按筆出鋒,有一波三折之變化,后兩點則相連,一縱一斜,使字內形成一個大空間。右部則一筆寫成,三個橫向線條由斜漸平,三個斜向線條角度不同,左下合而右上開,最后一筆還有弧度,整字左收右放。

可:筆畫少而字形也小,橫畫稍粗,起重收輕,上斜幅度較大,收筆出鋒,迅捷利落。第二筆則非常細巧,縱落后向左平拖,略停后轉鋒按筆向右上行筆,再斜向右下行筆,收筆出鋒向左下。上粗下細,上實下虛,上緊下松。

換:筆畫多的字可以把字形寫大一些,但用筆卻可以輕一點。橫的起筆承上一字筆勢,自右上向下落筆,轉縱向按筆后馬上橫向行筆,取上仰之勢,出鋒上帶寫豎鉤,橫短豎鉤則長,用筆細挺,中間略有弧度,出鉤向左上后再轉向上行,稍停后再寫一挑。右部則一筆寫成,首撇細挺,橫撇與下豎相連,橫折收而做環繞狀,最后三筆稍長,末點收筆向左下。

更:首橫向右下略斜,收筆接寫下豎,再接橫折,然后以一弧線由下往上環繞,并與豎、橫相交,再接寫長撇,弧度大而優美,最后一捺取反勢,起筆斜切尖銳,行筆直而剛毅,與前面的弧對應,收筆微向右下,再折鋒鉤向左上方,牽絲帶出下一筆。整字上收下放,上密下疏。

告:該字的形態特別小,起筆的細絲與上字相連,呈一弧形,由細漸粗,再圓轉連寫橫畫,取上仰之勢,折筆連寫一豎,稍向左下斜,形似一撇,收筆向左,與下一橫連寫,形態比上橫略長,橫末接寫下“口”的一豎,取斜勢且形態短小,橫折較短小,折筆向左下斜且出鋒,省減一橫。

批:粗細對比明顯,疏密布置巧妙,與下一字并筆相連。首橫鋪毫重按即止,豎鉤折鋒而起,一按即提,行筆由輕漸重,平拖出鉤,向左上微出鋒后即連寫長提,與右部撇畫并用,豎提與左橫相疊,提畫再與右邊撇畫相連,“比”的兩撇均逆勢書寫,與提并用,收筆出鋒上挑,最后寫豎彎鉤,起筆尖細,行筆漸重,收筆下帶。

及:畫雖少而形大,筆畫間盡量相交以避太疏。撇的起筆與上一字相連,斜而粗重,略有弧勢,收筆以枯勢與下筆呼應,橫畫上斜且稍長,折筆直下,不與左撇同勢,第二折向下,與第一橫方向相反,轉折處則用圓轉,最后撇畫有較大弧度,與首撇直勢區分開來,最后一捺與兩撇均相交,形態長且有弧勢,向右下放。

今:用筆圓潤,簡潔明快,首撇粗重,藏起中行,收筆微出鋒,捺畫略短,取反勢且直行,撇長捺短,點的起筆自撇中部位置,取橫勢,橫折偏下,形態宜小。整字左放右收,左密右疏。

且:豎的起筆承上筆意,方起圓收,曲頭向左下,呈向勢且略長,橫折的起筆比左豎稍高,橫較短且弱,折轉圓潤,縱筆有弧勢,與左豎相向,收筆向內環繞一圈,代替兩短橫,下橫長且上斜較多,用筆圓潤渾厚。

馳:“馳”為草書寫法,首筆取橫勢,略向上斜,第二筆橫平折向左下斜,長度相當,再折向右下,形態稍長,再折向左下,角度與上折不同,提與右部橫折鉤連并一筆,上斜且有弧度,鉤向上方后寫一豎,粗壯成點狀,與橫折鉤相接而沒有相交,最后寫豎彎鉤,起筆較高,豎向右下略斜,向右下平出,使不出鉤,含蓄圓潤。

納:左右對比明顯,縮左伸右,左密右疏。左部絞絲旁先伸后縮,首撇特別長,下部略緊,整體向右下略斜。右部豎畫與左相接,收筆位置比左低,橫折鉤較長,內部空間較大,外圍呈較大的弧狀,撇、點兩筆連寫,成一豎折狀,右撇起筆比左撇更高,用筆更粗重一些,取直勢,撇末接點,下部留空,左右之間的上部也留出大片空白。

芾:草書的“芾”字筆順與行書不同,草字頭用兩點一橫的寫法,間距較大,橫末牽絲下帶逆向寫下一橫,似一撇狀,取仰勢向左上收筆,接寫中豎,收筆平拖再寫橫折鉤,翻轉之外省減左豎。草書中許多筆畫及筆順均是打亂或逆向的,為了筆勢連貫或布置的對比變化。

皇:起筆承上筆意,撇與豎連寫為長斜筆,橫折略細而取長形,收筆環繞代替兩短橫。下部“王”先橫后豎,橫畫與上部“白”靠近,橫末接豎,略斜且細,轉筆接寫中橫,比上一橫長,實連最后一短橫,橫畫之間的間距有疏密分布,上下兩個部不對正,上偏左而下側右。

恐:“恐”字草書與行書寫法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左上部相同以外,其他均區別較大。右上“凡”部則用橫撇代替,下部“心”行書省減為三個相連的點,而草書減少波動幅度后變成了一橫。草書一筆寫成,橫短豎長,提與右部相連成橫撇,下帶后向左下轉筆完寫最后一橫,收筆下帶成一撇,形態較長,上收下放,上密下疏。

頓、首:草書中“頓首”往往連寫,好像一個字?!邦D”字承上筆意,接寫一橫,短且粗壯,豎畫細到極致,轉提上繞時竟然斷開了,先向右上再轉向左下,弧線細而圓,突停筆后重按逆回向右行筆,再圓轉向右下漸按漸行,再直下行筆,最后向左平拖收筆,最后一筆即為“首”的草法,同時也是“頓”的右部。

伯:“伯”的草法與行書區別不大,字形上開下合,左部撇與豎連寫成一弧筆,上端斜向左下為撇,下端轉向右下即為豎。右部撇、豎同理相連寫,橫折的橫弱折強,似一向勢弧筆,收筆上挑后寫一橫撇,替代兩短橫。

充:筆畫少而字形大的處理方法,多連帶和夸張某一筆的長度,可以使其飽滿一些。先橫后點,點與下部撇折連成一筆,第二橫則略短而平,撇畫細長,兩橫一仰一平,上長下短,兩斜筆則上短下長,角度不一,豎彎鉤的豎則向右下斜,轉向平行后出鉤向上,形態夸張,最后寫一點,取縱勢,收筆出鋒向左下。

防:行書中左耳旁的橫撇彎鉤往往省減成橫折鉤,鉤末接寫長豎,再轉鋒向右上實連寫點,右橫略長,與點斷開,下部先寫橫折鉤,橫短折弧鉤平拖,再上挑接寫最后一筆,撇畫弧行且取縱勢。

御:字形長且伸展,用筆較枯,行筆略慢。雙人旁以一豎為之,收筆向右上連寫橫撇,下橫收筆上挑,再寫豎提,與右部橫折鉤并用,省豎畫,連帶寫下部兩橫,先長后短,豎鉤向右下斜,出鉤細輕向左,兩點相連,上合下開,形似橫折鉤。

臺:撇折較斜,撇略長而橫稍短,點小而圓潤,豎畫向左下斜,橫折較平,橫長豎短,最后一橫略上斜,上下兩個部件一縱一橫,上部偏左,下部側右,上下錯位以求動感。

坐:字形屬于左右對稱類型,以中豎為軸,但兩邊不能處理成一樣。兩個“人”左低右高,筆意相連,左邊“人”撇短捺長,收筆向右上挑出,而右邊則撇長而取向下,捺化為點,收筆下帶寫橫,左重右輕,下橫略長,中豎最后寫,呈向勢曲弧。

庭:用筆輕挺勁健,“廣”部舒展,“廷”部緊密。點小而圓,與橫相離較遠,橫末接撇,斜而縱伸。下部先寫短撇和兩橫,間距緊密,牽絲相連,橫末上鉤寫豎,與三畫均相交,豎收筆向左上牽絲,連寫橫折折撇,最后寫一橫,無波磔出捺腳,形似一橫,收筆出鋒。

下:筆畫少又形態小的字,用筆較細挺,這個字總共三筆,重心向右下偏,有動態感。首橫尖細切入,略轉后向右按行筆,呈上仰之勢,收筆略重,順接寫豎,微向右下斜,收筆向左微出鋒,最后一點較粗壯,在豎的中上部。

石:起筆自下而上尖入,再轉向右下重按,再細右行筆,形方毫鋪,橫末接寫長撇,用筆快捷,出現枯筆,直而尖下。下“口”的兩豎上開下合,形態趨扁,左豎與撇相接,橫折橫細豎粗,最后一橫稍長,以穩重心。

如:與前面的“如”一樣寫法,右邊“口”省減成橫撇狀。首筆撇點連成一弧筆,斜向右下,收筆上挑與第二撇相連,撇畫先縱后斜,形長勢弧,收筆連寫橫畫,與右邊并筆合用,再折向左下方收筆,中間筆畫相交后分割出很多小空間,使字形中間密四周疏。

何:上一字的收筆與“何”的起筆并用,向左下斜行,撇、豎接筆構成單人旁,收筆逆上部分相疊,轉向寫橫;略上斜后轉的右下斜,漸行漸按,折轉向左下行筆,最后環繞一圈向左下出鋒,左斜右正,上合下開。

去:字形窄長,橫縮豎伸,間距拉開。首橫長而上仰,出鉤上帶寫豎,比橫的長度更長,直中帶曲,第二橫更斜且短,與上橫形成左開右合之勢,撇折之撇與豎角度不同,形成左下合右上開之勢,折筆則向右下斜,最后一點下帶似橫。

里:表示“里外”的時候,是有衣字旁的,有左右結構的寫法,這里是上下結構,“里”部在“衣”的中間。該字的筆順容易錯,先寫首撇,再寫兩橫,橫末上挑寫豎,豎出鋒上帶再寫橫,折筆后寫撇,上部三橫由長到短,位置左右錯落,豎提略向右下斜,最后兩筆均長,撇弧捺直,向右下伸展。

去:字形較長,整體不大,筆畫收斂。首橫輕而上斜,形態很短,豎畫向左下斜,接寫第二橫,比第一橫更短而粗,上斜角度更大,接寫撇折,撇長折短,末點似短撇,收筆向左下帶出。

?。鹤蟮陀腋?,左放右收,上開下合,左斜右正。首撇長而左放,仍取縱勢,豎畫向右下略斜,相接點偏左,右部首點起筆比撇略高,牽絲下帶后先橫后豎,略向左下斜,兩豎呈上開下合之勢,豎末帶鉤連寫兩橫,收筆向左下牽絲帶出較長。

不:起筆承上筆意,轉向后右行,由輕漸重,折筆寫弧撇,由重漸輕,撇末回鋒上帶寫豎,與撇相交,豎向右下傾斜較多,豎末牽絲上帶寫末點,取橫撈,有較大弧度,整字重心明顯向右下偏。

過:字形較大,筆畫較多,但卻一筆而成。首豎承上筆意,細直輕盈,折筆寫橫,上斜較多,轉筆寫折,環繞替代內兩筆,并與下豎接寫,向左下傾斜較多,橫折鉤比較飽滿,橫平折直,出鉤平拖后環繞代替“口”,收筆向左上牽絲與橫折折撇相連,用筆較重,最后一捺粗壯圓潤,一波三折,收筆向左下出鋒。

數:筆畫多而繁密,線條流動感特別強。兩點相離,撇點下帶與下橫尖接,橫長而上仰,弧轉向上寫豎,弧度較大,豎又與下部撇點接寫,收筆上鉤,連帶寫弧撇,收筆向上出鋒后接寫橫畫,左右兩橫連成一線,先仰后俯,橫畫收筆迂回上挑寫豎,行筆直挺,角度向左下斜,橫撇圓轉含蓄,最后一捺取反勢,位置偏下。左高右低,兩部分靠緊。

日:字形小且形態圓,空間分割勻稱,有一種靜態的美感。首豎尖起直行,收筆方整利落,轉鋒向右上寫橫折,橫上斜而折直下,收筆弧向左下,呈向勢環包,與左豎相接,內橫下斜似點。

也:最后一個字往往大一點似壓陣,開合縱橫,氣勢磅礴宏大。橫折鉤起筆較重,行筆稍快,向右上斜度較大,圓轉變向,先向右下再向左下,漸按漸行,出鉤微拖,豎畫起筆曲頭,向左下行筆,收筆出鋒向左上,與最后一筆呼應,豎彎鉤在行書中往往寫成一弧線,尖起按行,轉向后提筆快收??v向線條上開下合,橫向線條左合右開。

(參考形式)

猜你喜歡
豎畫橫畫行筆
第十三講 足字旁、木字旁的寫法
硬筆書法運筆技巧(中)
硬筆書法運筆技巧(下)
畫說漢字——百
書法啟蒙·隸書第三講
《顏勤禮碑》名跡賞析(二)
王羲之《蘭亭序》與趙佶《千字文》筆法之比較
漢字藝術結構解析(八)
漢字藝術結構解析(四)疊橫不宜平行
行書章法淺析(五)相鄰字豎畫的變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