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育融合的實踐誤區及其超越

2023-09-18 08:00班建武
中國德育 2023年16期
關鍵詞:教育生態五育融合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叭媾囵B”“全面發展”亟待通過五育融合形成教育合力,以完整的教育培養完整的人。五育相互融通滲透、相互滋養相生,相輔相成,才能孕育五育融合的新局面,以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育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本期聚焦“五育融合研究”,邀請相關專家進行探討,以饗讀者。

摘 要 “五育融合”作為當前教育實踐與改革的重要話語,正深刻影響著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發展。五育融合在學校教育實踐過程中,存在著諸多誤區,表現在:過于強調“育間”融合,忽視“育內”融合;過于強調融合的形式維度,忽視融合的實質要求;過于強調融合的學科實踐,忽視融合的教育生態建設。之所以存在這些誤區,歸根結底是認識層面的問題,即對五育融合的教育實質缺乏正確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超越這些誤區,一方面需要在觀念層面深度把握五育融合的教育實質,將其看成一種學校變革與發展的教育哲學,而非具體的改革事務;一方面則需要在實踐層面確保五育融合的對象——德智體美勞各育自身的完整性,構建與五育融合理念相一致的教育生態系統。

關鍵詞 五育融合;全面發展;教育生態

作者簡介 班建武,北京師范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五育融合”作為當前教育實踐與改革的重要話語,正深刻影響著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發展??梢哉f,很多學校都在五育融合理念的引導下,積極探索高質量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具體路徑。但在這一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實踐誤區。這些誤區的存在,嚴重影響了五育融合的有效實現。正視這些誤區,是切實提升五育融合實效的重要前提。

一、五育融合實踐的主要誤區

總體而言,當前五育融合實踐的突出誤區就在于,沒有處理好“五育融合”與“五育獨立”之間的關系,從而導致五育融合的教育實踐過于強調五育間的融合,而忽視各育自身的內在融合;過于強調融合的形式維度,而忽視融合的實質要求;過于強調融合的學科實踐,而忽視融合的教育生態整體建構。

1.重“育間”融合,輕“育內”融合

當前,很多學校在推進五育融合的過程中,主要著力于在“五育”之外下功夫,即所謂的“五育融合”不是在五育之內實現,而是通過人為地開設各種“融合課程”來實現。這就使得學校教育呈現出一種令人困惑的教育局面: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之外,還有一個專門的“五育融合課程”。其基本特征就在于,將各育的內容和要求整合到同一課程當中,從而實現一種“育間”的融合狀態。這樣一種專門的“融合課程”的出現,固然有其教育價值和意義,但是從邏輯的角度看,一旦我們將這樣一種獨立于五育之外的課程稱之為“融合課程”,那么就等于承認五育還是原來的五育,無疑這樣的五育還是彼此分裂的。這顯然是不符合五育融合的教育初衷的。

從現實來看,這種在五育之外推進五育融合的教育思路,是不利于學校和學生的健康發展的。從學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德智體美勞五育獨立設置是其基本的教育常態。學生每天在學校中的大部分時間,也是與這些分門別類存在的五育打交道的。如果我們的五育融合僅僅是在五育之外通過所謂的專門的“融合課程”才能夠實現,那么,這一方面意味著學校中的五育融合只是一種額外的教育附加,而非學校教育的常態;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學生只能夠在有限的融合課程中獲得相應的五育融合的教育。

實際上,五育融合的前提是五育獨立。沒有五育獨立就沒有所謂的五育的融合。從教育的發展和知識的進步角度看,五育獨立具有其突出的時代進步性。在原始社會,教育是完全與生活融為一體且不分化的。這主要源于當時生產力的落后以及人類知識的匱乏。但是,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以及人類知識總量的不斷增加,曾經與生活融為一體的教育開始獨立出來并成為一種專門的人類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自身也隨著現代科學知識的不斷精細化和專門化而不斷分化,進而形成五育的教育格局。當前強調五育融合不是對五育獨立的簡單否定,而是要用這樣一種融合的教育理念來升華現有各育的教育品質。

也就是說,我們思考五育融合不能只考慮如何融合的問題,還需要考慮融合的前提——五育自身的完整性問題[1],即需要對各育自身的完整性有主動的反思和優化。如果我們追求的五育融合中的“五育”本身就是有缺陷的,那么,在此基礎上所構建的所謂“融合課程”也必然是存在先天不足的。

由此可見,五育融合不能演變為一種完全獨立于五育之外的融合教育形態,而是要致力于在五育之中做文章,即要確保各育自身是完整的。

2.重形式融合,輕實質融合

由于當前的五育融合更多的是在五育之間的關系上下功夫,而鮮有在各育自身的內在融合問題上做探索,因而,現實的五育融合教育更多的是一種形式上的融合而非實質性的融合。

所謂形式上的融合,主要指的是五育融合的渠道更多的是通過五育間的加法關系來實現的,而非通過五育內在育人目標的一致性來完成。這樣的五育融合更多的是一種拼盤式的融合。實際上,“五育融合”的提出,并非只是要簡單解決五育在形式上的疏離問題,而是要著力于解決當前教育中只見學科不見人的教育弊端,即現實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只著眼于分門別類的學科知識的授受,卻在知識的授受過程中忽視知識所賴以存在的生活本身的整體性以及作為知識授受對象的學生的生命完整性。這樣一種只見知識不見人及其生活的教育,一方面會導致學生對知識學習的零散化和碎片化,另一方面則使得學生的全面發展很難實現。因此,五育融合絕不是五育之間的一種簡單相加,而是要在深層次上解決當前教育中人的缺位問題,從而真正提升教育的內在品質。

當前很多學校的五育融合實踐,可以說,大多停留在技術層面來實現五育在形式上的融合。這樣一種形式上的融合本質上只是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簡單相加,并未從根本上切近五育融合的問題實質。

實際上,五育這樣一種區分,更多的是基于一種實際工作推進的需要,而并非教育本質的體現。從教育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來看,五育原本就是一體的。這主要是因為,人雖然從科學與研究的角度可以具體區分為不同器官和功能,但是,人不等于一堆人體器官的簡單拼裝。一旦脫離開人存在的整體性去看人的各個器官,那么,我們所獲得的就是關于這些器官的物理屬性的局部認知,而不是對人的生命有機性的整體把握。因此,教育要培養人,就必須立足于人的存在的有機性和完整性。這實際上就是要求任何一種教育實踐本身也應該是完整的,它要能夠完整地作用于人的全面發展。換言之,人的全面發展不是學生通過對德智體美勞各育分門別類的學習之后相加所形成的發展結果,而是每一育都應實質性地包含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在教育力量。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會說所謂的五育就其育人的終極目標而言,本質上是一體的。

所以,五育融合不能夠停留于形式上的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簡單相加,而是要在育人的根本目標上真正做到每一類教育實踐都可以發揮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積極意義。這樣的五育融合或許才是五育的實質性的融合。

3.重融合的學科努力,輕融合的生態建設

由于五育融合要解決的不僅僅是技術層面德智體美勞各育之間的簡單相加問題,而是教育要看見人、回歸人、成就人這一根本問題。因此,五育融合的最終實現,不是單純的各科教學之間的合作就能完成,而是需要一種基于人的教育生態的有效支撐才能真正實現。從這個角度看,當前五育融合在實踐層面存在的第三個明顯誤區就在于,只是把五育融合看成五育內部各育關系的處理問題,而沒有視為整個學校育人生態的全面調整。

從當前很多學校的五育融合實踐來看,其主要推動部門是學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參與五育融合的實踐主體也基本上是各科教師。這樣一種基于學科教學的五育融合,存在兩個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一是容易將五育融合窄化,僅僅將五育融合視為教學內部的事情,而沒有將之視為學校整體的變革;二是將五育融合事實上降格,即更多地強調五育融合的技術性整合,沒有看到五育融合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對整個學校教育變革的深層意義。

實際上,五育融合不僅是課程與教學層面的變革,更是一種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教育哲學,是從總體上規定學校立德樹人教育實踐的方向與價值追求。因此,只重視從學科、教學、課程的角度來推進五育融合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抓住了五育融合表面上的東西,并未真正抓住其內在的精神實質。

二、五育融合誤區的超越之道

五育融合之所以在實踐層面存在諸多誤區,歸根結底是認識層面的問題,即對五育融合的教育實質缺乏正確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因此,要實現對五育融合實踐誤區的超越,一是要在觀念層面達成對五育融合教育實質的深度認識,二是要在實踐層面探索五育融合得以真正落地的有效路徑。

1.五育融合誤區的觀念超越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因而,要改變行動,首先就需要先改變觀念。具體到五育融合這一問題上來,觀念的改變最重要的一點是需要明確五育融合所指向的教育問題實質。

表面上看,五育融合是要解決五育割裂、各自為政的教育問題。實際上,這樣一種認識更多的還是從技術層面來思考五育融合問題。因為五育割裂、各自為政也僅僅是描述了一種客觀存在的教育狀況。這一狀況之所以會成為問題,恐怕主要還是在于其不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實際上,我們對一種教育狀況的評價,主要還是從教育目標的實現情況來進行衡量。凡是有利于教育目標達成的教育,都可以認為是好的教育;凡是不利于甚至是阻礙教育目標有效達成的教育,就可以認為是糟糕的教育。從教育目標實現這一角度去看五育割裂所指向的教育問題,我們就特別容易發現其問題的實質,那就是不利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也就是說,當前這樣一種條分縷析、涇渭分明的分門別類的教育教學活動,實際上將全面發展的人肢解成了可以拼裝的產品。這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因此,五育融合的目的不是從技術層面將這些分門別類的教育教學活動簡單相加,而是要從根本上做到對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

由此可見,五育融合倡導的是一種真正眼中有人的教育哲學,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其基本的價值追求。如果從這樣一種角度去理解五育融合,那么我們就不難發現只是單純地從技術層面來具體討論如何將五育融合在一起的做法,實際上與五育融合的教育實質還是有很大的距離的。這實際上要求我們在踐行五育融合的時候,首先需要做的是對五育融合的教育實質有深度認識,而不是想當然地只把五育融合看成一項具體的教育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五育融合也只是我們達成某種教育理想的一種實踐手段。如果是為了五育融合而五育融合,卻遺忘了五育融合所指向的教育目標,那么這樣一種五育融合就會舍本逐末。

2.五育融合誤區的實踐超越

可以說,對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準確認識是切實推進五育融合的觀念前提。但是,僅僅停留在觀念層面的認識,而缺乏有效的實踐路徑,五育融合也很難具體轉變為現實的教育生產力??傮w而言,五育融合實踐,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確保五育融合的對象——德智體美勞各育首先是完整的一育,二是要構建與五育融合理念相一致的整體教育生態。

(1)確保五育中的各育是完整的教育存在

當前很多學校的五育融合大多是在“融”上下功夫,卻遺忘了對融合的對象——五育的反思?,F實教育中我們不難發現,現有的五育自身是有缺陷的。比如,當前的智育約等于知識的單向授受。但是,智育不等于知識教育,其中還包括了思維能力、批判精神等內容在里面。同樣,美育也不僅僅是一種技藝的培養,更是一種生活格調、審美趣味的培育。由此可見,如果五育融合所要融合的各育都是有缺陷的,那么在此基礎上所構建出來的五育融合也必然是有缺陷的。

因此,要想真正做到五育融合,我們首先需要在五育上做努力,確保所要融合的各育都是完整的一育。具體而言,需要用教育而非培訓的眼光來審視各育。教育與培訓有著本質的區別。培訓更多的是以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為主要目的,教育不同于培訓的關鍵地方就在于,教育不僅要教授知識、培養能力,更要塑造人格、涵養精神、提升境界。因此,《說文解字》在對“育”進行解釋時,就明確指出,“育,養子使作善也”。沒有了“善”的內在引領,教育也就從根本上失去了其最為本質的規定性?;诖?,有學者就認為,教育本質上就是對人的發展的一種價值上的限定。我國臺灣學者陳逎臣在其《教育哲學》中就鮮明指出,教育必然是包含教導和學習。[2]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有教有學的活動就一定是教育。如果教育當中沒有價值的引導,教育將不復存在。因此,圍繞知識的傳遞所形成的授受關系不一定是教育關系,而有可能只是培訓與被培訓的關系。

這實際上是要求我們要努力檢視每一育在具體育人目標的設定上不偏離教育方針的要求,不背離每一具體學科課程標準的規定。在教育部新頒布的各科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各個學科所要致力于培養的核心素養都不是只指向德智體美勞中的某一育。比如,體育學科所要培養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這三個核心素養,既涉及體育,同時也涵蓋了智育、德育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說,各學科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都具有五育融合的內涵在其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做好了每一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實現了“育內”的五育融合。

(2)構建與五育融合理念相一致的教育生態

正如前文所述,當前的五育融合實踐基本上是學校教學部門的事情,更多的只是從學校課程建設的角度來思考五育融合。這樣一種實踐思路是很難有效支撐五育融合的真正落地的。

實際上,五育融合最終要解決的是教育中人的全面發展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絕不是某一學科、某些人的事情,而是事關整個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的重大問題,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生態作為支撐才能夠真正實現。具體而言,這一教育生態的打造至少包括這樣幾個要點。

首先是學校教育哲學或辦學理念的變革。這一變革的關鍵是要進一步明確人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也就是說,我們應該以人的成長和發展的邏輯來整體規劃學校的各項工作,要讓整個學校的運轉建立在對教育規律的尊重和自覺應用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將學校僅僅看成一個知識的傳授部門,把人僅僅看成一堆知識拼裝出來的成果。

其次,是學校制度或組織形式的變革。在這方面,關鍵是評價制度的變革。評價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梢哉f,有什么樣的教育評價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實踐。評價的變革既需要相關教育部門的支持,同時也需要學校自身的積極探索。為此,需要深入研究與五育融合相匹配的評價制度。

最后,是要進一步探索家校社協同教育路徑。五育融合不僅僅是學校內部的事情,更是需要整個社會都主動參與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很多學校的教育變革的阻力不在于學校內部,而在于學校的外部。五育融合勢必會對學校的教育理念、課程體系、教學方式、評價形式等提出新的要求。這些要求如果得不到家長和社會的有效支撐,是很難有其實踐空間的。因此,在推進五育融合的教育變革當中,怎樣以一種適合的方式贏得家長和社會的支持,是五育融合實踐必須要考慮的重要現實問題。

總體而言,五育融合不是對五育的一種簡單相加,也不是對學校教育教學局部性的變革,而是事關學校整體育人品質的教育哲學的變革,這就需要學?;貧w教育本質來切實推進五育融合的真正落地。

參考文獻:

[1]班建武.“五育融合”的基本前提及其實踐邏輯[J].中小學校長,2022(8):2-5+38.

[2]陳遒臣.教育哲學[M].臺北:心理出版社,1990:223-224.

責任編輯︱劉 燁

猜你喜歡
教育生態五育融合全面發展
“五育融合”與中國基礎教育生態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體育在中學的新發展
“五育融合”與新時代“教育新體系”的構建
打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多元通道①
如何做好新時期的黨政工作
體育教學基本原則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
教育生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實踐
應用大數據技術重塑職業教育生態
翻譯教學的“整合·融通·交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