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育融合育人實踐的五個“融合度”

2023-09-18 08:00歐小軍付軍
中國德育 2023年16期
關鍵詞:融合度五育融合

歐小軍 付軍

摘 要 由于現實中教育工具價值的過分彰顯,五育融合時常被人為遮蔽割裂,“疏德、偏智、弱體、抑美、缺勞”是五育融合需要破解的實踐性難題。五育融合作為一種新的教育實踐范式,需要通過“回到事物本身”的現象學方法,思考五育在實踐中的相互關聯,重建五育有機融合的教育生態,提升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的實效性。對中小學教師來講,在育人實踐中把握好五育融合的強弱度、有限度、精準度、區分度和有效度,是擺脫現實困境,實現五育真正融合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 五育融合;育人實踐;融合度

作者簡介 歐小軍,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教育學院教授;付軍(通訊作者),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第五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施瓦布認為,“實踐”是教育的語言。五育融合作為一種育人方式,最終是要走向實踐的。在教育實踐場域中,五育實質上本身就是融合的,但由于現實中教育工具價值的過分彰顯,五育融合被人為遮蔽割裂,呈現“疏德、偏智、弱體、抑美、缺勞”的失衡狀態。筆者認為,中小學教師要在育人實踐中突破這一困境,須把握好五個“融合度”。

一、分清主輔:

在五育之間把握融合的強弱度

從宏觀教育上看,五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其地位是同等的、平等的,但在具體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各育職責分工不同,育人的維度也不一樣。五育地位平等并不等于五育平均用力,“五育融合”不等于“平均融合”。在課堂教學中,在某一教學內容中的五育會有主輔位次之分,這就需要根據真實教育教學情境,按照五育之間內部要素之間的親疏關聯,把握好五育融合的強弱度。一般說來,與某一教育目標、內容、方法、手段越接近且親密度越高的兩育或多育之間,其融合的強度就越高;反之,相關度越疏遠,融合的強度就越低。也就是說,在五育融合育人實踐中,五育關聯度越強,滲透性越好,融合度越高,越容易達到協同育人效果;反之,關聯度越弱,滲透性越差,融合度越低,越難實現育人目標,也難以達到整體育人的目的。

五育之間的融合關聯度有強弱之分,融合度強的各育在教育教學中能充分體現其育人功能,融合度弱的各育發揮輔助育人作用。這就需要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把握好五育中每一育與其他各育之間融合的強弱度,恰當處理好五育之間融合度的親疏關系,并在實施五育融合的過程中形成五育之間強弱關聯的梯度。比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智育與德育呈現最強融合度,那么就特別需要關注智育與德育融合的育人目標,而與語文教學呈低相關的體育、美育、勞育,則只需要發揮輔助性的育人作用即可??傊?,中小學教師針對五育在整個育人過程中的融合度,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學會“抓重點”,理清五育在具體教學中的親強疏弱關系;學會“抓關鍵”,處理好五育在融合中的輕重緩急;學會“抓中心”,把握好五育在實施過程中的主輔位次。

二、適可而止:

在五育之間把握融合的有限度

五育融合并不是在育人實踐中簡單地對每一育做加法,而是每一育在教育實踐場域中進一步聯結與滲透。五育融合關注的是諸育之間相互滲透、交融的過程,形成的是“你中有我們,我中有你們”的水乳融合關系。但需要強調的是,在育人實踐中,五育融合更多采用的是“一育引領,諸育貫通”的融合方式,即“一育+多育”參與融合的方式進行。從理論上講,五育融合可以完全打破各育的界限,對育人實踐進行綜合認識。不過,在實踐中,“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育都應該被融合,也并不是所有的‘育都能夠被融合”[1],五育中的每一育都有自己相對獨立的價值追求、核心目標和實現路徑,從這個意義上講,五育融合是有一定的條件和邊界的,中小學教師要堅持適度與適合原則,在育人實踐中須把握好五育融合的有限度,過猶不及,要適可而止。

中小學教師在五育之間把握融合的有限度,就是要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對每一育做到“三位”,即定好位、不缺位、不越位?!岸ê梦弧本褪切枰行W教師統籌好每一育在育人實踐活動中的角色定位,科學安排每一育在育人結構中的位置,充分發揮其功能作用?!安蝗蔽弧本褪窃谖逵诤辖虒W實踐中,充分挖掘德、智、體、美、勞五育的元素,根據育人需要,巧妙組合,有機融合,相互滲透,達到全面育人目標?!安辉轿弧本褪敲恳挥谖逵诤现胁荒苄e奪主、矯枉過正,更不能超過限度以一育替代另一育,各育理應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在育人實踐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教師未把握好五育融合的有限度,未做到“三位”,突破一定的底線,甚至本末倒置,五育融合的育人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出現消極影響?,F實中,個別中小學教師把以智育為主的教學變成以德育為主的教學,把語文課上成思政課的現象與沒有把握好五育融合的有限度不無直接關系。

三、不偏不倚:

在五育之間把握融合的精準度

融合的精準度就是在一定教育教學條件下,五育之間相互組合方式與理想組合方式相一致的程度。五育融合在育人實踐中是復雜的,有多種不同的融合方式,一般可分為育內(同一育)融合、育間(二育)融合和跨育(不同的三、四或五育)融合。[2]融合的精準度就是要把握好育間融合和跨育融合的有機組合方式。按照排列組合來計算,五育融合中的育間融合和跨育融合,組合方式多達數種。在中小學育人實踐中,面對具體的教育教學內容,究竟采用哪一種融合方式,以哪一育占主導融合其他各育,這需要中小學教師通過自己的實踐智慧把握好融合的精準度。另外,針對五育融合中“疏德、偏智、弱體、抑美、缺勞”的失衡狀態,如何在育人實踐中精準地對癥下藥,都需要中小學教師仔細斟酌考量,把握五育融合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精準度,做到不偏不倚,有的放矢,恰到好處。

在五育之間把握融合的精準度,要求中小學教師在縱向上把握好學生不同年齡段不同學段五育融合的差異性,按照教育教學規律和兒童成長規律把握五育融合的組合方式;在橫向上把握好學生在五育中的短板,在五育融合的過程中揚長避短,找到最恰當、最合適、最有效的融合方式,有針對性地補齊學生五育中的不足。五育融合作為一種新的教育實踐方式,一種新的教育思維方式,五育融合的課堂不應有絕對的、統一的模式和操作準繩。[3]在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中,五育融合沒有現成的道路可走,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為了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師把握五育融合的精準度,需要建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坐標系,并精準找到五育在縱橫坐標系中的坐標點,這個坐標點就是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生長點,通過這個生長點可以找到五育融合教育的契合點,把遮蔽、分離抑或割裂的五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四、有分有合:

在五育之間把握融合的區分度

誠然,五育融合最終要通過五育融合式教學來實現,針對某一教學,從應然狀態上看,每一教育教學內容都包含豐富的“五育元素”,但從實然狀態上看,中小學教師在育人實踐中把每一育抽離出來,做完學情分析后再按照教學規律把五育有機融合在一起,這并非易事。理論上,我們可以清楚地把五育分門別類,而在實踐中,五育有各自獨立的空間,但又緊密地連成一個整體,并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綜合效應。[4]有學者認為,五育本身即為一體、不可分割,然而在真實的教學工作中,學科分工明確,某些學科天然地和某育之間具有較高的契合度。[5]德智體美勞體現在育人對象上,就像一朵花的五個花瓣,缺一都是不完整的。因此,五育融合具有“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的鮮明特征。

五育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在五育融合的基礎上把握區分度就是既要看到“樹木”,也要看到“森林”,在教育教學中既承認各育不同的價值、目標、內容、方法,承認每一育在融合中相對的獨立性,也要看到五育的融合效應,既分又合,既合又分,在合的基礎上分,在分的基礎上合。具體說來,中小學教師在育人實踐中要做到“五分五合”,即在育人方法上分,在育人價值上合;在育人方式上分,在育人目標上合;在育人要素上分,在育人機制上合;在育人功能上分,在育人理念上合;在育人途徑上分,在育人模式上合。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五合”指的不是“五育整合”,而是“五育融合”?!拔逵稀迸c“五育融合”在育人實踐上是有區別的:“五育整合”產生的是五育的混合物,其整合效應不是化學變化,而是物理變化;相反,“五育融合”產生的是化合物,其融合效應不是物理變化,而是化學變化。在五育之間把握融合的區分度還需要處理好“一枝獨放”和“滿園春色”的關系,也就是說,既要看到每一育的獨特價值,又要發揮好五育融合的效應;既不能因為“合”把五育混為一談,也不能因為“分”把五育簡單割裂。

五、育人成效:

在五育之間把握融合的有效度

“1+1+1+1+1>5”的育人成效怎樣實現?評價五育融合的標準和維度應該是怎樣的?“一育”單獨評價與“五育融合”評價區別在哪里?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需要把握五育融合的有效度。從某種意義上講,融合的有效度是五育融合的出發點,也是其最終的歸宿,育人成效是檢驗五育融合育人實踐的試金石。有效度作為五育融合的重要評價維度,在評價過程中要克服簡單化、單一化、工具化、功利化等弊端,需要中小學教師在育人實踐中注重過程、突出增值、強調多元,從“育人”和“融合”兩個角度思考五育融合的有效度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融合的有效度主要依靠綜合素質評價標準,需要從“一育”單獨評價向“五育”整體性融合評價轉變。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這種評價不是簡單地把各育的單獨評價指標做加法,而是注重五育的融合度評價,強調全面考查五育融合的有效度;不是孤立地關注某一育的成效,而是強調五育融合的增值效果。比如,體育學科的教育教學,通過“1+4”育的融合,是否達到了“以體樹德、以體啟智、以體健美、以體促勞”的增值效果?又如,勞動教育是否達到了“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增值效果?又如,在整個五育融合育人體系中,是否達到了“突出了德育實效、提升了智育水平、強化了體育鍛煉、增強了美育熏陶、加強了勞動教育”的綜合效果,是否取得理想的五育融合效應?諸如此類的問題都與“融合有效度”有關。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去思考。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盡管融合的有效度很難做到量化,但中小學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行為表現做長時段觀察,將評價指標轉化為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表現,逐步實現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常態化[6],力求把學生的努力程度和進步水平納入評價,引導教師在實施個性化教學的同時,兼顧所有學生的發展和進步,探索增值評價,強化過程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并以此來判斷五育融合的效果,繼而改進并提高五育融合的有效性。

五育融合作為一種新的教育實踐范式,需要通過“回到事物本身”的現象學方法,思考五育在實踐中的相互關聯,重建五育有機融合的教育生態,提升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的實效性。中小學教師作為五育融合教育的實施者,把握好五個“融合度”是其實施教育教學實踐的基本要求。把握好了,可助力中小學教師破解五育融合存在的實踐性難題,為建立健全五育融合實踐育人機制提供實踐路徑。

參考文獻:

[1]郭超華,閆守軒.教學中“五育融合”的限度及其超越[J].課程·教材·教法,2022(3):21-27.

[2]劉登輝,李華.“五育融合”的內涵、框架與實現[J],中國教育科學,2020(5):85-91.

[3]魏善春.基于五育融合的課堂教學重構:樣態、理念與實施[J].中國教育科學,2021(3):91-100.

[4]寧本濤.“五育融合”與中國基礎教育生態重建[J].中國電化教育,2020(5):1-5.

[5]劉志,梁晨曦.將培養學生社會與情感能力作為五育融合的有力抓手[J].中國教育學刊,2021(2):1-5.

[6]池夏冰,馮鐵山.“五育融合 ”的生成邏輯與運行機制[J].中國教育科學,2022(4):61-71.

責任編輯︱劉 燁

猜你喜歡
融合度五育融合
組織-員工工作家庭邊界融合度匹配對員工工作幸福感及工作繁榮的影響
面向教育信息化2.0的區域線上教育實踐研究
五育融合視野下西藏高中學生勞動素養提升探究
“五育融合”與中國基礎教育生態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體育在中學的新發展
“五育融合”與新時代“教育新體系”的構建
打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多元通道①
一線城市流動人口社會融合度及影響因素的研究
一線城市流動人口社會融合度及影響因素的研究
湖南省品牌農產品與電商平臺融合度測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