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畜禽生產技術專業課程教學創新實踐

2023-10-08 01:35李華慧
廣西教育·B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價值引領課程建設教學創新

【摘要】本文論述中職畜禽生產技術專業通過對接產業、價值引領、數字賦能等課程建設與教學創新,提出對接產業構建“三位一體”的“崗課賽證”課程體系、價值引領課程融通思政教育、數字賦能深化“三教”改革等建議,以促進農類學校同類專業課程教學創新。

【關鍵詞】對接產業 價值引領 數字賦能?畜禽生產技術專業 課程建設 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3-0094-04

畜牧業作為農業高質高效的關鍵引領、鄉村宜居宜業的有力支撐、農民富裕富足的支柱產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隨著農類中職畜禽生產技術專業招生火爆、專業學習人數不斷增加,各類相關院校在畜禽生產技術專業教學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一是生產實踐教學難以對接產業,學校教學場地和校外實訓基地無法滿足教學實踐要求。二是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不深。三是專業教學模式守舊,出現了“黑板養殖”的情況。

《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指出,實施職業教育“三教”改革攻堅行動,提升職業教育專業和課程教學質量;《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指出,專業設置要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要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要與生產過程對接。同時《實施方案》也提出,中職學校要遴選認定一大批在線精品課程,建設一大批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國家規劃教材,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自2013年起,廣西農牧工程學校(以下簡稱我校)依托國家改革示范校建設、提質培優項目等項目,以產業化、育人化和數字化為導向,實施對接產業構建課程體系、價值引領課程思政教育、數字賦能深化“三教”改革等,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畜禽生產技術專業課程質量提升體系。

一、課程教學創新路徑

(一)構建“三位一體”的“崗課賽證”課程體系

我校依托廣西揚翔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桂柳牧業集團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對接畜禽養殖產業,明確畜禽養殖崗位需求,優化崗位技能模塊,根據學生認知規律,把農業強國的戰略意識融入教學全過程,將“愛農知農為農”“綠色生態農業”理念融入畜禽生產各環節,實現德技并修。同時,我校圍繞“課堂+養殖場”職業崗位技能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建設“課崗一體、課賽一體、課證一體”的“崗課賽證”課程體系。

首先,實現課崗一體。我校組織教師到企業調研,從飼養員、初級技術員、高級技術員、主管等四個崗位所需知識、技能與職業素質的實際需要出發,確定教學內容,并以常見畜禽生產過程為導向,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編排,引入行業標準、生態養殖標準、職業資格標準,全面推進課程體系構建。其次,實現課賽一體。我校通過與企業承辦并組織學生參加豬精液品質鑒定、雛雞雌雄鑒別、豬瘟疫苗免疫注射等區級、行業、校級學生技能比賽,將比賽標準與比賽內容融入相應課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實現課證一體。我校將“家庭農場畜禽養殖技術等級”證書考試內容與家畜飼養管理、家禽飼養管理、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動物防疫技術、家畜疾病防治、家禽疾病防治、動物微生物檢驗等7門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相融,實現課程相融。

(二)價值引領課程融通思政教育

課程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我?;诮ㄔO“農業強國”的戰略意識,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愛農知農為農”“綠色生態農業”“健康安全”的養殖理論,并結合職業教育類型特征,通過校內授課與工學交替兩種授課形式,實現知識技能學習與勞動素養教育相結合,推動行為體驗、情感體驗與知識技能學習的融合,從而讓知識技能的學習更有“溫度”。我?;凇叭灰惑w”應用場景,以學生為中心,將課程思政作為課程標準、教學設計、課堂授課的重要內容,全面融入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四個方面,厚植學生“愛農知農為農”情懷,實現課堂教學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如在“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課程的《單胃動物對能量飼料的應用》教學中,根據養殖家畜禽需要高品質的玉米、稻谷等農作物,巧妙融入“傳承中華農耕文化精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思政元素。首先,通過視頻《“稻魚鴨”共作的智慧》展示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的“從江侗鄉稻魚鴨復合系統”被聯合國列為“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故事,視頻中,該系統既繼承了祖先傳下來的農耕文化,又給農戶增加了收益,而獨特的農業耕作方式、天人合一的村落形態以及與之相生的精神信仰、民風民俗等,展現了我國農業文化遺產的博大精深。然后,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為什么要發掘和保護我國的農業文化遺產?最后,教師集中學生答案,提煉分析得出:農業文化遺產蘊含著“天人合一”“節用物力”等理念,這些理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而農業遺產與周邊自然環境和諧共存,農產獨特、民風淳樸、底蘊深厚,是我們今天三產融合發展的絕佳基礎。由此,學生明白了加強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發掘和保護工作,對傳承中華農耕文化精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用數字技術深化“三教”改革

我校全力實施“教育數字化”工程,依托信息化技術開展“三教”改革,大力推進“教師護路、教材筑路、教法引路”,深耕內涵建設,使學生更加精準快速適應崗位。

1.多渠道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我校采用“請進來”“走出去”“校企合作”“名師驅動”“以賽促教”等多種渠道賦能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師團隊建設。一是強化數字素養培訓。我校選派骨干教師“走出去”,到高等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接受專項培訓,同時實施“請進來”策略——聘請區內外專家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著力提升教師隊伍的數字化素養、信息技術教學能力。二是與超星集團有限公司合作。通過企業個性化的指導與培訓,保證教師熟練使用學習通App建課、教學與學習。三是依托校級名師工作室形成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帶領教師團隊建設在線精品課程,通過實踐應用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四是組織教師參加信息類教學能力比賽。我校采用“以賽促教”的方式,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信息素養和信息化教學能力比賽及活動,引導和鼓勵教師積極交流信息化教學經驗,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信息化素養和信息化教學能力。

2.“互聯網+”為新教材賦能

《實施方案》中指出,專業教材要隨信息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情況及時動態更新。我校實行“校企雙元”聯合模式進行教材建設,結合“互聯網+”發展趨勢,從“高、深、廣、新”四個方面入手,及時納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開發使用一批數字化活頁式教材。我們先是對原有教材知識進行梳理,然后重構課程體系,針對每個知識點補充相應的新知識、新規范,展示新技術、新工藝,最后整合成數字化活頁式教材。采用數字化活頁式教材,教師可通過更新在線課程、數字化資源等,及時更新知識,彌補單純紙質教材知識更新慢的缺陷。學生則可通過掃碼、在線課堂等信息化手段及時獲取新知識,較好地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發展需求。

《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開發與教材配套的信息化資源,推進虛擬工廠等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和普遍應用。我校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構建以教材線下教學為主,各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專業教學資源庫及通識課教學平臺等線上教學為輔的教學內容和資源體系。如我校根據中職生源特點和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智能技術、信息技術的優勢,以各種學習App、二維碼等多種信息化手段呈現教材內容,實現課上課下、線上線下、隨時隨地的學習、答疑、測試、學習情況跟蹤等。配套建設以學生為中心的立體化資源——微課、慕課、教學視頻、仿真實訓、電子教案、課件、試題庫等,多元呈現教材形式,豐富教師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途徑。在線課程、混合式教學已成為我校課程教學的新形態。

3.現代信息技術賦能新教法

我校積極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建設精品課程、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推進虛擬工廠等方法,重構學習空間,激活課堂教學。

(1)“三位一體”互融互通重構課程空間

信息化技術實現了學生學習空間的重構,從長遠看,智慧化、立體化課程空間正在成為數字時代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場域。首先,我校畜禽生產技術專業核心課程依據崗位標準開發課程標準,分解知識點和能力點,設計一體化課程,同時對應知識點和能力點開發微課、習題等顆?;瘮底仲Y源。其次,我校以畜禽養殖工作過程為線索,搭建結構化課程框架,建設數字化在線課程。我校與相關企業通力合作,校企“雙元”開發數字化活頁式教材,通過掃描二維碼,實現平面資源與顆?;瘜W習資源、結構化在線課程的互動,編寫數字化教材。最后,我校依托自治區級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引進豬雞奶牛養殖虛擬仿真系統、飼料原料虛擬仿真系統、生豬屠宰及檢疫虛擬仿真系統等一系列仿真軟件,以虛擬仿真方式再現“場景化”工作現場,將崗位工作場景轉化為數字化模擬應用場景,建成直觀、實用、簡便的虛擬仿真實訓平臺。

在超星平臺以及手機等移動終端,我校一是實現了實體課堂、在線課程、數字化教材、虛擬仿真系統的互聯,使學生能夠通過虛擬仿真與真崗實訓交互使用,獲得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二是實現了智能數據采集、分析指導,有效進行過程性評價;三是課程空間由傳統的點面單向、平面靜態向互聯互通、多維立體轉變;四是使教材平面與立體、教學線上與線下、學生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全面融合。由此,在線開放課程、數字化教材、虛擬仿真系統三位一體互融互通,有效拓寬了課程的“廣度”,助推課堂教學改革。

(2)以學生為主體推動課堂改革

我校積極推動課堂改革,努力讓教學活動中心從“教”變成“學”,實施基于學習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采用混合式、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利用數字資源和教學App,創設教學情境,推行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如任務驅動法、案例分析法、頭腦風暴法等。我校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激活課堂教學,建設了“云課堂”課程教學平臺和3間智慧教室、3間仿真實訓室,形成了豐富、實用的智慧教學場景和平臺,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課堂體驗。

以國家級在線開放精品課程“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中模塊四任務2——“認識豬禽對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謝特點”教學任務的設計為例,本任務以完成鄉村振興家庭農場建設項目給豬配制日糧為真實任務,為達成教學目標,教師通過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頭腦風暴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將教學內容分成課前探學、課中實踐、課后思學三個環節,創設生產情境讓學生在真實工作中提高專業技能水平,達成教學目標。

課前探學階段:

課前,教師要做好多項準備工作。第一,利用超星App將測試題、視頻資源、微課等教學資源上傳至超星課堂網絡平臺,供學生下載學習,實現課前資源整合。第二,發布通知,要求學生課前登錄超星課堂網絡平臺學習“認識豬禽對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謝特點”的微課。第三,利用課余時間,利用信息化輔助教學,教師指導學生掌握VR虛擬設備的使用操作。第四,學生登錄超星課堂觀看微課視頻,討論答疑,并完成測試題,上傳平臺。第五,教師在平臺查看學生測試成績,根據云數據統計結果調整教學策略。

課中實踐階段:

①情景導入新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對新課的學習興趣,教師利用鄉村振興項目“劉老板的家庭農場需要配制綠色食品飼料,尋求科技特派員的技術指導”為任務,采用頭腦風暴法引導學生思考,導入新課。學生通過了解生產實際案例激發學習如何給豬禽提供合理綠色的碳水化合物營養的欲望。

②翻轉課堂答疑解惑。根據學生喜歡電子產品的特點,教師利用超星課堂網絡互動平臺檢查學生課前學習情況,通過搶答、選人回答等方式,師生互動檢查學生預習豬禽對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謝特點的狀況。教師分析學生出現的共性問題,查漏補缺。學生在學習微課和測試基礎上積極參與搶答、選人回答問題,在教師答疑糾錯下,深刻認識豬禽對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謝的特點。

③布置任務教師示范。為了提高教學的直觀性,教師在教學中利用VR虛擬教學軟件進行教學,解決活體無法直觀觀察消化系統消化碳水化合物過程的難題。教師利用學習通發布學習任務單,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VR虛擬軟件、教師推薦的學習資料分析豬禽對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謝特點,分析如何正確給豬禽供應綠色合理的碳水化合物營養,讓學生帶著任務探究學習,有效驅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通過示范環節,利用關于“舌尖上的安全”的故事,傳播“綠色生態農業”的理念,培養學生誠信為本的職業素養,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④教師指導任務實施。每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VR虛擬交互軟件分析豬禽對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謝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始終貫穿“綠色生態農業”的理念,深入討論如何正確選擇綠色合理的碳水化合物營養,并進行總結歸納。

⑤小組成果展示。為了有效檢查學生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設置成果展示多元評價環節。教師投屏展示每組結論,鼓勵學生上臺展示。匯報后,學生積極參與自評和互評,認真聽取教師點評。

⑥測驗評價和總結歸納。為了鞏固知識點,教師利用學習通發放課堂測驗,對重難點知識進行強化。根據測驗情況,教師總結本課學生的學習情況,再次強調重難點知識。

課后思學階段:

教師督促未獲滿分的學生繼續參與測驗,并在線指導學生解決存在問題,之后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家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飼料有哪些,為下節新課學習提供理論基礎。

(3)創新多元化評價方式,完善教學評價機制

我校利用信息技術打破了課堂評價載體單一、形式單一、主客體單一的傳統范式,打造了從“線性評價”到“立體評價”的全新評價模式。一是利用信息技術跟蹤和監測教學全過程,如課堂考勤、課堂表現、歷次考試分數、作業練習分數等;二是建立學生線下/線上、校內/校外學習和活動的成長檔案,全面記錄和追蹤學生校內外的成長軌跡,實現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

二、課程教學創新成效

(一)立德樹人成效顯著

三年來,我校畜禽生產技術專業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托畜禽生產技術教學資源平臺培養在籍學生2 100余人,學生各科成績及格率明顯提高,對專業教師授課效果滿意率達到良好以上,畢業生獲得企業滿意率超過94%。

(二)課程建設成效顯著

我校始終把課程建設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畜禽生產技術專業共建成15門網絡課程,其中1門網絡課程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認定,1門網絡課程獲得自治區級精品課程認定,1門網絡課程被推薦參評農業農村部“一課一師”項目評比,6門網絡課程在學銀在線上實現資源共享,教學資源庫和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獲得自治區級立項建設。

(三)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顯著

我校全方位、多途徑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第一,引導教師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的實踐與探索,引進優質MOOC,優化專業核心課程資源庫,拓展通識教育的廣度和深度;第二,建設了VR實驗室、虛擬仿真平臺等;第三,將行業真實案例、情景、項目引入課堂,在課堂中根據課程特點采用翻轉課堂、微案例、任務驅動、項目驅動、案例驅動等教學方法;第四,教師在各級各類教學技能比賽中均獲得了不俗的成績,其中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自治區級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5項,完成自治區級有關專業、課程建設課題7項,在研3項,獲校級名師工作室認定1個,校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認定2個,相關教學改革論文發表50余篇。

(四)教材建設成績顯著

我校根據畜禽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合作編著校企雙元化活頁式教材,其中7部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2部獲得自治區“十四五”規劃教材立項,3部獲得2021年度中華農業科教基金課程教材建設研究項目立項。

(五)優質教學資源走出國門

我校畜禽生產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有1門獲得東盟國際化課程認定,2門獲得東盟國際化培訓職業教育資源認定,在東盟國際平臺上線,被推廣到東盟各個國家。

課程改革是提高職業教學質量的關鍵、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職業教育形成特色的必由之路。我校畜禽生產技術專業建設通過重點打造精品課程,數字賦能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廣西養殖行業培養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助推廣西鄉村振興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華慧,梁桂.中職畜禽生產技術專業建設的實踐探索:以廣西農牧工程學校為例[J].廣西教育,2022(35).

[2]錢明,郁盛梅,黃萍.“課程思政”融入高職專業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成才之路,2023(5).

[3]吳華群.基于“融通”策略的專業課程思政改革與實踐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3(1).

[4]許長斌,徐春妹.會計專業群“崗課賽證”融通的課程改革探索:以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廣西教育,2022(33).

[5]謝莉花,馬方慧,李涵.職業知識概念化視角下學校職業課程的發展思考[J].職教論壇,2023(2).

猜你喜歡
價值引領課程建設教學創新
中職美術創新教學實施的方法探究
讀寫結合探尋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新路徑
中職 《電機與拖動》 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基于卓越計劃的金屬結構材料課程實踐化改革與建設
資源、生態與環境學科群體系下普通地質學課程建設思考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多元價值觀背景下的價值引導與美德塑造
淺談思想政治課中負面案例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