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儀式視域下2023 年央視春晚的文化認同建構

2023-10-24 04:02蔡思彤
西部廣播電視 2023年14期
關鍵詞:儀式建構受眾

蔡思彤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文化認同對于增強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增強文化軟實力都有重要意義。當前,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入,互聯網技術日益發達,外來文化不斷流入本國,與原有文化產生碰撞,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文化沖擊現象。個體在此過程中容易對本國文化產生懷疑,面臨文化認同危機。面對當前的挑戰,增強國人的文化認同感刻不容緩。作為文化認同的主要建構者,國家主流媒體在建構文化認同方面義不容辭。央視春晚作為大型文化節慶綜藝節目的先行者,借助國家媒體的主導地位,在各方面都起著引領示范的先鋒作用,是建構文化認同的主力軍。作為典型的媒介儀式,央視春晚擅長借助儀式傳播傳統文化,凝聚社會共識。因此,基于媒介儀式理論分析央視春晚的文化認同建構過程,對于同類型節目的制作、中國傳統文化創新傳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 儀式空間:構建神圣集體文化慶典

儀式的舉行需要在特定的空間場所,它是儀式所蘊藏的文化思想、信仰價值的外在表現,往往是被人精心設計打造與安排的,并賦有一定的象征意味,整體上呈現出莊重的儀式氛圍[1]。2023 年央視春晚創新打造現實舞臺和虛擬場域,呈現傳統文化內涵,強化文化認同。

1.1 現場舞臺:借力傳統色彩系統,呈現中華傳統美學

儀式傳播的情境以承載傳播過程的物質場景為基礎,通過對晚會空間進行構造,以實現儀式中“神圣”與“世俗”的區隔[2]。2023 年央視春晚打造了極具美感的現場舞臺,為神圣儀式的舉行提供了場所,渲染了濃烈的文化氛圍。

2023年央視春晚以中國古典文學的詞牌名“滿庭芳”為核心舞美設計理念,寓意著家庭幸福美滿,傳達出中華民族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希冀。在該設計理念之下,本屆央視春晚銳意創新,首次形成協調統一的色彩系統,呈現出震撼的舞臺效果。制作團隊匠心巧思,首次設計出《春晚色彩系統應用手冊》,從“楓葉紅、金盞黃、槐花黃綠、美蝶綠”等10 種顏色中提取出“吉祥紅、富貴黃、福壽綠、延年青、如意藍”5 種核心色,并將每種核心色分別延展出8 種延伸色,形成多種色彩搭配模板,建構中國傳統色彩的視覺美學系統,利用視覺色彩的組合,增強受眾對傳統審美的認同感。例如:《碇步橋》中呈現出的蔚藍色、月藍色、淺毛青色和《難忘今宵》詮釋出的青梅、青古、碧山等顏色搭配,就系統性地提升了央視春晚的整體視覺表達效果,增強了舞臺畫面的美感,讓人如癡如醉。

整體來看,《滿庭芳·國色》中展現的傳統色最具標志性。該節目以“舞”與“歌”相結合的方式展現梅紅、麹塵、菡萏、纁黃、月白、青驪、岱赭、凝夜紫、遠山黛等幾十種中國傳統色,呈現出歷久彌新的審美觀念,傳達出了歷經歲月沉淀的絕美中國色彩和悠長久遠的浪漫想象。歌曲表達出的文化氣息與熒幕呈現的載歌載舞的場面相結合,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增強人們的文化歸屬感,讓人們充分領悟中華美學的魅力。截至2023年3 月29 日,微博話題“春晚的中國傳統色滿滿高級感”的閱讀次數超2 000 萬,話題“滿庭芳國色的后勁兒有點大”的閱讀量為1 075.4 萬。央視春晚運用中國傳統色營造出了典雅的儀式氛圍,展現了內涵豐厚的東方美學,讓受眾在美學享受中強化文化認同。

1.2 虛擬場域:充分發揮豎屏優勢,通過互動加強文化認同

在媒介儀式中,互動是關鍵步驟,傳播過程中的雙向信息交流是通過互動來實現的。在媒介儀式中,受眾不僅是信息的傳播者與接收者,而且是信息的生產者與發送者,能夠與他人交流溝通,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2023 年央視春晚應用“豎屏看春晚”模式,多使用近景鏡頭和特寫鏡頭,使表演者成為屏幕中的主體,從而讓受眾能夠更清晰地觀察到他們的神態,與他們進行目光接觸。而且,表演者的眼神所傳達出的情感穿透屏幕與受眾進行精神層面的交流,能夠提升受眾的儀式參與感和互動感。在該過程中,受眾能夠切身感受到儀式渲染出的歡樂喜慶的氛圍,強烈體會到表演者傳遞出的文化自信的態度,為建構文化認同提供了基礎。此外,央視春晚將移動端受眾聚集在同一個虛擬場域中,通過豎屏模式為受眾提供了虛擬的“在場”,讓受眾能夠借助實時評論區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文字與天南海北的人們進行隔空互動,交流對中華文化的看法,如“有愛才有團圓”“很喜歡中華傳統武術”等。

“民族是用語言——而非血緣——構想出來的,而且人們可以被‘請進’想象的共同體之中”[3]。在豎屏春晚的虛擬空間中,受眾沉醉于盛大的集體儀式之中,通過多種方式與他人建立聯系,產生互動,在情感共鳴中進入儀式塑造的想象的共同體當中。據統計,2023 年的央視春晚直播觀看規模超1.88 億人,比2022 年增長56.7%,“更沉浸、更豐富、互動感強”的觀看感受獲3.79億次點贊[4]。豎屏的互動功能讓受眾真正成為媒介儀式的參與主體,使其在文字互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增強了文化認同感。

2 儀式符號:現代化演繹典籍非遺

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斯林(Randall Collins)認為,如果儀式缺少了符號,集體的興奮就是短暫的、無法持續的,但是當這種興奮體現在符號或神圣物上時,這種興奮就能得以長久延續,并產生更深遠的影響[5]。2023年央視春晚制作團隊深挖文化寶庫,將古代典籍和傳統非遺以儀式符號的形式呈現在受眾眼前,同時在技術應用層面再次創新,充分利用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 AR)、擴展現實(Extended Reality, XR)等前沿技術提升視覺沖擊力,為藝術經典注入新鮮活力,有利于春晚文化認同的建構。

2.1 古代典籍:編碼意義空間,喚醒文化記憶

文化典籍由古代人民的智慧凝結而成,記錄著中華兒女的浪漫想象,是華夏文明傳承不息、延續不止的關鍵載體。典籍所傳達出的思想文化印刻在炎黃子孫的基因中,形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2023 年央視春晚從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選取經典符號,以先進科技為表現手段,形成共通的意義空間,賦予符號現代化內涵,傳遞傳統文化的基因底色。

創意節目《當“神獸”遇見神獸》的制作團隊深挖《山海經》《抱樸子》《史記》《禮記》等典籍,結合VR 三維影像繪制技術讓六種神獸躍然在舞臺之上,為古籍符號注入現代活力。節目借助AR 使存在于中華兒女想象之中的神獸“走”出典籍,與象征國家未來希望的孩童擊掌,歷史與現實的碰撞給受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覺沖擊,文化記憶逐漸蘇醒。儀式觀強調意義的共享,通過象征符號對受眾的共通意義空間進行編碼,以喚醒群體的文化記憶[6]。節目根據不同的神獸編碼出相應的特質,如麒麟的善良、白澤的博學、甪端的自信、鯤的逍遙、貔貅的勇敢、鳳凰的能歌善舞,將受眾印象中的神獸形象與精神氣質相連接,賦予典籍極具時代特色的文化內涵,建構出共通的文化空間,彰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古代典籍作為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形態,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被重新編碼,受眾在解碼過程中,其腦海中與這些符號相關的文化記憶會被適時喚醒,從而感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截至2023 年3 月29 日,微博話題2023 央視春晚創意神獸形象亮相彩排的閱讀次數為8 524.1 萬,討論次數為163.9 萬。網友直呼:“讓更多后輩了解傳統文化是好事?!痹趧撔卵堇[與科技加持下,上古神獸以一種嶄新的形式呈現在大眾的眼前,煥發出耀眼光芒,能夠喚醒大眾埋藏在腦海深處的文化記憶。

2.2 傳統非遺:創新呈現形式,重現文化瑰寶

非物質文化遺產見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建構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具有特殊且重要的意義。媒介儀式借助創新發展的科技能夠使非遺符號以一種極具時代性的全新方式呈現,重新詮釋非遺背后的文化意義。

2023 年央視春晚通過創新呈現形式,呈現繽紛多元的非遺文化。歌曲《百鳥歸巢》以巧思彰顯文化,將有千年歷史的泉州“南音”推向現代舞臺,利用AR 技術創建出紅磚古厝式的空中樓閣,加強景深效果,并融合XR、360 度自由視角等前沿技術,渲染出溫暖的儀式氛圍;國粹武術經久不衰,武術節目《演武》運用AR、XR、電影級虛擬制片等技術,重現了《武僧演武圖》壁畫中僧人習武的場景,利用綠箱摳像技術,把人物動作和“練兵場”等虛擬場景完美融合,呈現出中華武術的多元可能和精妙絕倫;舞蹈《碇步橋》靈活運用AR技術,還原江南水鄉建筑,與非遺技藝江南扎染的色彩相配合,以悠長的簫笛聲為伴,再現非遺碇步橋的古樸韻味,給人親近山水、返璞歸真之感;舞蹈《錦繡》以非遺織錦護膊為創作來源,舞臺演員在XR 技術呈現出的“經絲緯線”之間翩翩起舞,為傳統非遺增添了活力,再現了漢宮莊重的典雅之美。

在央視春晚創設的媒介儀式當中,前沿科技加持下的非遺符號讓人耳目一新,豐富了儀式體驗感,引發受眾廣泛的稱贊與認同。截至2023 年3 月29 日,與“碇步橋”相關的微博話題數超過30 個,總瀏覽量破1.1 億。不少網友感嘆:“看完怎能不憶江南?”非遺實景碇步橋也成為網紅打卡地。微博話題非遺南音元素首登春晚的閱讀次數為1 884.3 萬,網友紛紛評論:“南音太美了,聽得讓人如癡如醉?!?023 年的央視春晚讓非遺文化瑰寶重現儀式舞臺,利用先進科技賦能文化內涵表達,是建構文化認同的一次生動范例。

3 儀式展演:創新結構,傳遞主流價值觀

儀式是在集合群體之中產生的行為方式,它們必定要激發、維持或重塑群體中的某些心理狀態[7]。媒體通過“議程設置”的方式將社會主流價值觀蘊藏于儀式節目的策劃、編排、表達之中,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影響受眾的價值觀,從而達到其與國家主旋律相統一的效果。央視春晚作為自帶宣傳屬性的官方舞臺,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再感知,更能實現對現代文化的鮮活呈現。2023 年,央視春晚通過創新結構設計、多種樣態互融等方式將當今時代的主流思想擺上舞臺,與觀眾進行交流,引導價值觀建設。

3.1 宏觀結構:組合類似節目,表現共同主題

在總體設計上,2023 年央視春晚采用以節目群為基本單位的結構方式,并進一步強化、創新節目群概念[8]。2023 年央視春晚將內容、主題類似的節目有機組合連接在一起,緊湊儀式結構,建構文化認同,在流暢敘事下強化主流價值觀的宣傳效果。

在小品《初見照相館》中,感情平淡的中年夫妻偶遇新婚燕爾的年輕戀人,不禁回憶起往日的甜蜜,逐漸明白了寬容、平淡生活的道理,暗含著對真情的珍惜。之后由歌曲《你好,陌生人》承接,溫暖訴說出陌生人之間的互幫互助,而每一段美好的感情皆是以陌生人初見為開端,給予彼此溫情善意,這與《初見照相館》的主題無聲契合,強調相互關心的重要意義。小品《對視50 秒》講述的是一對夫妻由初始的爭論不休到多次對視50 秒之后的和好如初,傳達出的是家人之間應多增進感情,互相包容理解,共同建設和諧家庭,就如后續歌曲《合拍》表現出的步調一致、關系親密的戀人一般。小品《馬上到》以現實生活中的普通小人物為創作對象,通過展現快遞小哥和網約車司機之間從激烈矛盾到互幫互助的關系,呼吁國民平和待人、互相體諒,讓觀眾在笑聲中不知不覺接受觀念滲透,營造和諧友愛的社會氛圍。緊隨其后的歌曲《小哥》也同樣聚焦平凡生活中的“小哥”,與上一個節目相呼應,實現了友善、樂觀、樸實價值觀的傳遞。

2023 年央視春晚通過創新節目群結構,使相關節目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實現了主流價值觀的滲透。截至2023 年3 月29 日,微博話題初見照相館初見民政局的閱讀次數達2 394.3 萬,微博話題毛不易春晚唱你好陌生人的閱讀次數達6 884.7 萬,與“對視50 秒”相關的微博話題的閱讀次數超2 490 萬,與“春晚合拍”相關的微博話題的閱讀總數超4 852.2 萬。歌曲《小哥》和小品《馬上到》綜合收視份額占比排行均在前四。

3.2 微觀設計:多種樣態互融,賦能主流價值觀宣傳

2023 年央視春晚通過精心策劃,建構出“不同元素組合、多種樣態共生”的儀式景觀,使受眾耳目一新,讓主流價值觀宣傳煥發全新生機。

雜技《龍躍神州》在傳承非遺“中幡”的基礎上又融入了京劇、武術、古典舞等相關藝術,展現出中國人民旺盛的生命力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表達對安居樂業、年年有余的美好期盼。在觀看完節目過后,許多網友感嘆:“中幡舞出了‘種花人’的氣勢?!备枨陡赂闪撕脦妆凡捎谩袄细枋?新風格+音樂劇”的創新形式,唱出了對過往遺憾的釋懷,表達出了榮辱不驚、灑脫自然的處事風格。這種“新舊結合”的方式備受人們喜愛,該節目在2023 年央視春晚所有節目的收視率中排行第四。歌曲《早安,陽光》將膾炙人口的《早安隆回》和《陽光總在風雨后》改編串燒在一起,突破傳統形式,邀請各地的百姓和歌手共同演唱,展現出中華兒女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傳遞人間正能量與溫情,引發了廣泛受眾的共鳴?!峨y忘今宵》作為多屆春晚的“常駐嘉賓”,被大眾所熟悉,給中華兒女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2023 年央視春晚在不變中求新,在《難忘今宵》中加入了阿卡貝拉和童聲合唱,在延續傳統儀式的同時為受眾重塑了新的集體記憶。這首歌意味著春晚這場媒介儀式的落幕,在儀式終尾用加入帶有創新元素的老歌,能夠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形成集體向心力,建構受眾對文化的認同。

猜你喜歡
儀式建構受眾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十歲成長儀式
儀式感重要嗎?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建構游戲玩不夠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