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類系列節目的創新路徑探析
——以河南衛視《重陽奇妙游》為例

2023-10-24 04:02
西部廣播電視 2023年14期
關鍵詞:重陽節重陽菊花

劉 慧 吳 倩

(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節目中的《重陽奇妙游》不僅承載并傳揚了重陽節的節日文化內涵,更對相關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普及。系列節目的內容也受到了主流媒體的認可,人民日報曾在微博上轉發評論稱“令人嘆為觀止,守住初心,持續出新,才有不斷‘出圈’的精品,才有沛然不可遏制的文化自信”。那么“中國節日”系列是如何“守住初心”?又是以怎樣的方式探索“持續出新”之路的?本文將深度剖析近兩年《重陽奇妙游》系列節目的創新策略,以期為中國傳統文化類系列節目的創新性表達提供借鑒。

1 熟悉元素的繼承式發展

1.1 基于文化內核的具象化再現

系列節目的持續發展需要以一個基本內核為抓手,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內核,對其進行具象化的再現,進而創作出具有統一節目風格的系列作品。抽象的傳統文化需要以具象化的符號為載體,通過不斷地加持強化輸出,再次轉換為情感動力,從而打動觀眾,獲得情感接受和文化認同?!俺橄蟮氖挛锖茈y付諸人的情感,具象則意味著感官對象的共享,傳統文化由‘沉寂狀態’到‘活躍狀態’得益于具象化過程”[1]。這種具象化的過程可以通過編碼來解釋,觀眾對自己較為熟悉的具象化符號的接受實現了第一次解碼,具象化符號傳達出的深層內涵,則需要二次解碼得以完成。這一多重解碼的過程不僅可以將最初想要傳達的抽象傳統文化內涵展現到觀眾面前,更能附加上具象化載體中的更多文化信息,使呈現內容更加有深度、有廣度。

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節目以節日作為節點,試圖找尋節日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再以具象化的形式呈現。例如,兩次《重陽奇妙游》都重點展現了菊花這一載體。重陽節又有“菊花節”一說,一方面是因為重陽正值暮秋,百花凋零,而菊花開花周期正好與重陽節相符;另一方面,自古便有文人雅士以菊花為題作詩,并有賞菊、簪菊等雅致。因此節目組以菊花為符號來承載重陽節的文化內涵。2021 年《重陽奇妙游》中的歌曲《家·重陽》中,展現了重陽賞菊的場景,并引申出了簪花、點茶、菊花餅、制香等多重文化元素,以此直接地展現菊花與重陽佳節的密切聯系。2022 年《重陽奇妙游》中的舞蹈《釀秋》,更是重點將“菊”這一符號以肢體語言具象化地展現了出來。除了菊花,2022 年的《重陽奇妙游》更是將典故“孟嘉落帽”中的帽子、“滕王閣序”中的筆、“白衣送酒”中的菊花酒作為串聯整體故事線的線索,通過情景演繹的方式再現典故,也以此為載體承載中國文人的情懷和中國節日的文化內涵。

相比于2021 年,2022 年《重陽奇妙游》具象化表達的特點更為突出,借景抒情、以物喻人的特色也更加明顯。節目中的歌曲《踏青》更是細化到了重陽節具體所處的季節,節目組實地拍攝,將楓葉的紅、蘆葦蕩的白等顏色一一呈現,試圖體現季節所承載的色彩和氣質,借秋景展現重陽的溫暖之意。

1.2 基于原有IP 的衍生創作

依托于已有IP 進行衍生創作,不僅可以激活觀眾對熟悉元素的記憶,還可以與原有IP 捆綁聯動,實現原有IP 的二次傳播。隨著2021 年河南春晚、《元宵奇妙夜》等的成功“出圈”,河南衛視進行了以“中國節日”IP 為抓手的創新性探索?!翱v觀中國電視節目的發展路徑,衍生內容已然成為各平臺全面化、系統化、規?;季值闹匾侄?,承載著拓展主體內容、延長節目生命周期、完善宣傳鏈條等輔助作用?!盵2]而IP 衍生創作更為系列節目的持續發展提供了長遠化的方案。

2021 年初,“中國節日”系列中較為“出圈”的作品除了《唐宮夜宴》,還有作為2021 年《七夕奇妙游》開場節目的《龍門金剛》,節目組對這一原有IP 進行了進一步的衍生創作?!洱堥T金剛》通過將飛天仙女的柔美與金剛力士的剛健分開呈現對比,在強化了柔美與力量的同時還使兩者達成了和諧統一,展現出了一種頑強的精神。2021 年《重陽奇妙游》的開場節目《有鳳來儀》,則選用雙人舞的形式來表現。鳳凰一雌一雄,是一種和諧的象征,兩位舞蹈演員通過肢體,展現出了柔美與力量的統一。舞蹈的編排暗含鳳凰作為中國的精神圖騰之一,所經歷的三個文化歷史演變階段。第一個階段,在遠古時期,人類對自然有畏懼和崇拜的心理,因此人們想象出了一種力量,與人類一起共生共榮、對抗自然。對應舞蹈編排中的第一個階段,兩位舞蹈演員的服裝偏暗淡,不僅模仿了原始人類的衣著,而且承載著一種力量感。第二個階段,漢代以來,人們賦予了鳳凰更多的人文內涵,鳳凰身上的青、白、赤、黑、黃五種顏色分別代表人文精神中的仁義禮智信。第三個階段,鳳凰作為百鳥之王涅槃重生寓意著吉祥美好,這種吉祥美好的象征與重陽節登高祈福,古人敬畏神靈的初衷相呼應,也適宜成為《重陽奇妙游》的開場佳作。2022 年《重陽奇妙游》的開場節目《云窟萬象》選擇在龍門石窟進行實景拍攝,直接把四大石窟造像藝術作為重要素材,以藝術化的舞蹈形式呈現了中國石窟悠久的歷史。

同為《龍門金剛》的衍生作品,《有鳳來儀》將文化價值承載到精神圖騰上,再將鳳凰這一精神圖騰以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這種雙重編碼使得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具內斂。與《云窟萬象》以景觀呈現的方式展現石窟文化相比,以舞蹈藝術的形式展現精神力量,使藝術的呈現更加直接,但兩者都對同一IP 的衍生進行了不同方向上的探索。這不僅使《龍門金剛》作品中的精神力量與文化價值更加豐厚,也讓觀眾對《龍門金剛》這一已經熟悉的IP 作品,有了全新的認知體驗。

2 系列節目的差異化探索

2.1 內容切入點上的陌生化表達

從內容角度上看,陌生化的表達不僅僅是要探索同一節日內涵上的差異,更重要的是營造與觀眾傳統認知不同或觀眾并不熟知的陌生感。探索陌生化表達,不僅是因為傳統文化節日承載了多年來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內涵,值得深挖探索,同時也需要從多角度探尋,將更多新穎的內容展現在觀眾面前,并將相關系列作品延續,讓觀眾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觀眾對藝術作品的認知是以人們過去自身的文化記憶為基礎的,而文化記憶作為“鞏固根基式回憶總是通過一些文字或非文字性的、已被固定下來的客觀外化物發揮作用,這些客觀外化物包括儀式、舞蹈、圖畫等等象征意義體系”[3]。同樣是展現重陽節,2022 年的《重陽奇妙游》轉換以往的思路,選擇不同內容作為切入點。重陽節盛行于唐宋,唐宋期間很多詩詞名家都寫過關于重陽節的經典名句,2022 年的《重陽奇妙游》試圖探索這些詩詞背后的故事,并以此為線索進行串聯,借此展現重陽節所承載的精神內涵,即中國文人所展現的孝老孝親文化以及才子佳人的瀟灑不羈?!暗浼休d著我們的文化記憶,只有重復地閱讀、體驗和回憶這段文化記憶,才能鞏固我們對自身文化的身份認同”[4]??倢а萋芳t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022 年的《重陽奇妙游》在試圖探索出一種“熟悉中的陌生感”,一方面是對詩詞歌賦的熟悉,對詩詞創作背后故事的陌生;另一方面是對節日的熟悉,對節日習俗背后陌生元素的探索,最終用不一樣的藝術形態,呈現在觀眾面前。

2.2 藝術形式上的創新性呈現

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節目最初由春晚晚會形式衍生而來,雖然經過了各種發展,但仍然以歌曲、舞蹈、戲曲等藝術形式為節目主體。近年的系列節目對這些藝術形式進行了創新,以戲曲類節目為例,無論是劇種上的呈現,還是內涵上的表達,2022 年的《重陽奇妙游》都進行了一定的創新。戲曲類節目《爺爺奶奶看大戲》將京劇《賣水》《鍘美案》,豫劇《花木蘭》這些經典戲曲節目,以爺爺奶奶到幼兒園看匯報演出的劇情形式進行串燒。兩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和劉長瑜與不超過6 歲的孩子共同演繹,不僅探索了傳統戲曲藝術現代化表達的新路徑,更展現了新老交替的戲曲傳承。同樣是展現傳承,2021 年的戲曲節目《定軍山》則以故事的形式展現了譚門七代的梨園傳奇。

對舞蹈這一藝術形式的探索,節目《釀秋》最為突出。往年更多以古典舞的形式進行表演,這次導演組選擇借鑒現代舞,通過演員身體與手指的組合呈現菊花造型,演員的肢體語言形成視覺上的沖擊,加上后期特效上的增彩,給觀眾展現了菊花從“含苞”到“綻放”的過程,將菊花的寒霜傲骨和古人借菊展現自身高傲淡泊的精神間接展現。另外,以菊代秋,對應秋天從“欲放”到“怒放”的過程,從而點題《釀秋》,借指釀出了秋天的韻味。

2.3 技術賦能下的奇觀化呈現

熟悉元素的多次呈現會使觀眾喪失新奇感,產生審美疲憊,技術上的賦能給予了內容更多的呈現方式,使系列節目有了更多元化的呈現。例如,2021 年的作品《逍遙》分別在實景、置景影棚、藍幕影棚中進行拍攝,并運用到了5G、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 AR)等技術。該作品從第一部分實景轉換到室內置景影棚的鏡頭,拍攝舞蹈演員胡陽一躍飛起,眾多詩詞卷軸縱深分層次延展鋪開,水花四濺的場景,并進行了慢動作處理,通過技術手段使舞蹈形式更加豐富,也進一步展現了“詩仙李白”的瀟灑豪邁,完成了李白從“詩仙”到“劍仙”的轉換。2022 年的作品《得見李白》同樣通過舞蹈再現了李白這一歷史人物形象,并以張伯駒挽救李白真跡《上陽臺帖》于水火之中這一故事為引子,繼而復現了李白登上王屋山,借山水之勢贊頌司馬承禎的豪放俊逸。這一作品同時呈現舞蹈家蘇海路的兩次獨舞,其背景模擬鋪展開的書法紙張,以舞蹈動作為勢進行書寫,并將書寫完成的字成像在畫面當中,將李白書寫《上陽臺帖》時的精神世界用舞蹈藝術呈現了出來,給予了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

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5G、AR、擴展現實(Extended Reality, XR)等技術逐漸在影視作品的創作過程中一一呈現,也“進一步優化了電視節目的原有制作流程,更好地助力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5]。但由于這些最新技術還并沒有被熟練掌握,如何使技術成為藝術呈現時的加分項,如何通過技術給予觀眾更多奇觀化的享受等問題,仍然值得節目制作者在今后的創作中加以探索。

2.4 節目脈絡上的碎片化建構

“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節目,從‘清明奇妙游’開始確定了‘網綜+網劇’的節目編排方式,引入原創人物和故事線,以綜藝形式呈現節目,無主持人串場,用劇情出發串聯內容的起承轉合?!盵6]這種形式上的創新雖然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不可否認,在劇情的設置和節目脈絡的建構中仍然無法避免碎片化的問題。

2021 年的《重陽奇妙游》將故事背景設置為古代,將唐小玖追隨瑞鳥為太公找祝壽禮物斑鳩杖作為主線,通過唐小玖一路上的所聞所見串聯節目,營造了神話傳說開篇下古今穿越尋寶的奇幻色彩。2022 年《重陽奇妙游》將故事背景設置為現代,唐小竹和唐小可穿越到了現代的圖書館,兩人為趕在重陽節之前回家,一一收集無字奇書中的四樣寶貝,每樣寶貝對應一個故事及系列節目,從而完成節目脈絡的建構。雖然都是串聯,但是2021 年的敘事以線性線索為結構,隨著唐小玖的行為軌跡引發節目,主人公串場的概念被淡化,整個故事也更為流暢。2022 年的敘事則是由點出發,向外延伸數條線,每搜尋到一個寶貝,仍舊回到起點所在地。這就導致唐小竹、唐小可與店長爺爺就像晚會中的主持人一角,他們所在的圖書館則等同于晚會中的演播廳,發揮的串場作用再次被強化,但整個節目脈絡也更具碎片化,“網綜+網劇”的節目編排優勢被弱化。因此,在節目整體脈絡的建構上,需要探索新的串聯方式,注重整體情感上的遞進關系,繼續努力建構“唐宮”系列故事的敘事體系。

3 結語

文化類系列節目若想在今后的發展中持續“出圈”,不僅要以一個根本的內核為基礎,圍繞這個基礎進行一系列創新,實現系列節目整體的協調統一,還要發揮自身優勢,延續衍生原有IP,強化觀眾對已熟悉作品、符號及其文化內涵的記憶,加深觀眾對于文化與作品本身的認同。另外,需要著重找尋同類型節目中的差異,可以通過探尋不同的內容切入點,將藝術形式進行創新化的呈現,以奇觀化視聽體驗,打破觀眾的原有認知,并對節目脈絡上加以創新完善,從而營造“熟悉中的陌生感”?!吨仃柶婷钣巍废盗泄澞砍休d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并在推陳出新中不斷探索中找尋系列節目發展的新方向,為文化類系列節目的發展提供了借鑒樣本。

猜你喜歡
重陽節重陽菊花
話說重陽
菊花贊
寫在重陽(外三首)
我真的很擅長睡覺
愛在重陽
雛菊花
重陽話“高”
賞菊花
重陽節
重陽節為什么稱為“重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