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旱半干旱地區鐵路沿線綠化設計思考

2023-10-25 11:48金潔
內蒙古林業 2023年10期
關鍵詞:鐵路沿線半干旱植被

金潔

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鐵路沿線喬灌草復層結構綠化

隨著全國鐵路線路的不斷完善,鐵路沿線綠化成效顯著,截至2022 年底,全國鐵路沿線綠化率達87.32%。鐵路沿線綠化成為美麗鄉村建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生態屏障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同于城市綠化和公路綠化,鐵路沿線綠化在林木管護、林木安全、防沙治沙、新線綠化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實踐意義。它以“線”的形式聯系著城市之間分散的“點”“面”綠地,組成完整的生態綠化系統,對美化城市、宣傳城市、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具有積極的作用,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近10 年,干旱半干旱地區鐵路造林綠化工作持續開展,但因自然環境限制,該區域鐵路沿線綠化設計不能一味照搬其他地區經驗,在設計原則、樹種選擇、施工技術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地域特征。

一、鐵路沿線綠化的特征

鐵路沿線綠化是鐵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影響鐵路運輸的前提下,以生態學為依據,利用最生態、經濟的手段保障沿線的生態環境,增加沿線城鎮景觀綠化空間,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支撐。根據《鐵路林業技術管理規則》和《鐵路既有線綠色通道建設標準》,鐵路沿線綠化應遵循“細、創、嚴、實”宗旨,根據鐵路地界范圍、路堤和路塹高度、地質條件、行車視野來選擇種植位置和樹種樹形,主要針對鐵路兩側路堤和路塹坡面、路基外側平坦地段、車站站場實施綠化美化。

防護性。鐵路在修建和運營過程中都會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小氣候變化、揚塵、噪音、廢水、振動等。沿線的景觀綠化植物有改善環境、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綠化線路、美化路容等作用,同時植物的根系,尤其是發達的須根系,可以起到鞏固路基、保持水土、減輕和防止自然災害、保證鐵路安全運輸的重要作用。

生態性。鐵路施工一般會按照“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的原則實施,對沿線的天然林、濕地、河流、農田和動植物具有不良影響,使其周邊原有的生態斑塊破碎分解。將景觀綠化措施加入到鐵路建設過程中,構建自然綠色廊道,在保證鐵路運營的同時,盡可能地保護原有生態系統,連通沿線生態斑塊,豐富沿線植被類型,減少對周邊動植物生存威脅,維持生態平衡。

整體性。鐵路沿線綠化將周邊農田、牧場、建筑、村落及靠近沿線兩側的鄉間小路都串聯起來,運用統一的規劃手段和適宜的空間造型手法,使色彩、造型、質感與原有環境相協調,重新整合為有序的景觀。同時,需要兼顧中遠期的綠化成效,最大化展現沿線的風土人情和環境特質,實現人、車、景獨特的和諧景觀。

動態性。在行駛中的列車上,司乘人員的視點是不斷變化的,人們會在一定區域內流動觀察周邊景物。在快速移動的視線影響下,景觀呈現出簡化、整體化的特點。因此,要根據不同區段車輛行駛速度與動態視點變化,對鐵路沿線綠化景觀進行調整設計,間隔布置不同類型樹種或改變種植形式,以緩解司乘人員視覺疲勞。

地域性。鐵路以“線”的形式串聯起途經的不同地形區域,串聯起城市鄉村和荒野,也串聯起不同地域文化和風土人情,鐵路沿線綠化設計需要在利用自然資源和維護原有生態平衡的基礎上,突出地域文化,展現特有的地域自然特征。

二、鐵路沿線綠化原則

1.整體設計原則

干旱半干旱地區鐵路沿線綠化由于施工區域特殊、地質環境復雜、立地條件差、施工難度大、安全要求高等特點,在前期設計階段就需要科學統籌設計,遵從以下原則。

安全性。鐵路沿線綠化設計首先要滿足的是安全運行原則,營造綠化景觀固然重要,但一定要首先保證列車的安全運行。

生態性。鐵路沿線綠化要以生態學為基礎,充分保護沿線的自然環境、水土及動植物群落。

適地性。一是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喬灌草復層結構合理,景觀協調,落葉樹與常綠樹、速生樹與慢生樹相互搭配;二是根據實際路段條件進行分類設計,城市段要充分考慮與人的關系,與城市道路、人文景觀的綜合關系;郊野段重點考慮對生態環境的修復。

美觀性。營造出的綠化景觀應整體協調,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環境,同時賦予新的視角,有效調節鐵路沿線的景觀風貌,做到美觀實用兼具。

文化性。作為帶狀景觀類型,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能夠串聯起不同地域、不同的人文環境。在沿線的綠化設計中,要充分尊重不同地域的民俗民風等文化特征,凸顯線路的人文性。

2.分地段設計原則

干旱半干旱地區鐵路沿線綠化基址條件差別較大,需要分段設計。

路堤地段。指鐵路經過平原、農田等基址時通過填方形成的高路堤和邊坡路段。由于填方形成的坡面地勢較低,適宜種植植株矮小的花灌木,既能防止水土流失,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也能減少對邊坡的損害,保證運輸安全。在坡腳的位置可以栽植一些速生喬木,起到防護作用。

路塹地段。該地段由于基址土壤條件一般較差,適宜栽植抗逆性較強的植被,且宜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為主,保證其存活率。

路基與路面基本等高地段。該路段在鐵路沿線中較少,但卻是景觀效果最好的路段,可以精心設計,豐富景觀遠近、上下層次,并在顏色、質感上科學合理搭配,使其成為鐵路沿線路段中的亮點,但也需根據氣候條件選擇最合適的植被,節省景觀綠化成本。

三、鐵路沿線綠化實踐策略

1.分類型設計

護坡綠化。包括路基邊坡、隧道洞門、橋椎體邊坡等應以工程防護為主,輔以栽植適應干旱半干旱地區環境的植被。路基邊坡進行坡面植被防護時,注意不能影響路基工程作用的發揮,對于路塹側溝平臺、邊坡平臺、路塹擋土墻墻頂處等重點結構部位,應設置種植池,栽植抗逆性較強的植被,擋土墻基礎處也應設置種植池,種植藤本植被。隧道洞口因其原有植被被破壞,需要重新進行綠化,以種植鄉土固沙植物為主,可采用近自然的植物配置方式進行坡面綠化。邊坡綠化主要考慮植物根系水土保持作用,只要能夠被綠植覆蓋即可,干旱半干旱地區可以采用生態種植袋等生態技術,覆蓋裸露的坡面。

路基外側綠化。路基外側與周邊原有環境緊密相接,應基于周邊環境特征進行設計,模擬原有生境和植被狀態,在此基礎上可以適當豐富種植形式,補充樹種類型,選用喬灌草結合的復層結構。

路基外側綠化

橋下綠化。一般情況下鐵路橋都比較高,栽植任何植物都不會影響車輛的行駛安全,修建鐵路已經對原有生境有所干擾,相應的綠化應盡量保持原有植物群落不被破壞,根據群落特征可適當增加適合鄉土生境的植被,豐富景觀層次。

城市路段綠化。城市鐵路沿線綠化應保證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作為城市整體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設計,充分發揮鐵路沿線綠化的紐帶作用。同時結合地域文化特征,對重點節點景觀進行設計,可以輔助以游園形式出現,但一定要在保證運輸安全的基礎上進行。沿線可布置高大喬木,形成綠墻,在活動區域或近市區處要注重自然式種植,突出花期花色的協調配合,打造生動活潑的景觀節點。

2.綠化植物選擇及配置

護坡綠化。盡量提高植被覆蓋率,選用耐寒、耐旱、抗逆性強的植被,如沙地柏、火棘、沙棘、檸條、紅柳、沙柳、紫穗槐等。

路基外側綠化。栽植形式可選用喬灌木結合的復層結構,基于地域特色可選擇檜柏、刺柏、側柏、樟子松、油松、云杉、旱柳、垂柳、榆樹、雜交楊、新疆楊、國槐、刺槐、五角楓、欒樹、火炬樹、大葉女貞、小葉黃楊、小檗等樹種,形成林帶。

橋下綠化。因地制宜恢復原有植被群落,優先選用耐寒、耐旱、耐陰植被。

城市路段綠化。遵循城市綠化設計原則,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以針葉樹為背景樹,喬木為骨干樹,灌木為基礎樹,輔以地被植物。

3.綠化水系設計

對于鐵路沿線綠化的水系規劃,需合理利用周邊環境的天然水源,因地制宜設計建設灌溉系統。首先,合理規劃灌溉系統,設計節水型灌溉系統,選擇水資源利用最大化的灌溉方式,分段設計建設,以實現節水的目的。其次,合理利用非常規水,即回收再利用的雨水、污水、回用水等。我國目前的綠化用水仍以生活用水為主,這對于水資源是比較大的浪費,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合理規范使用非常規水是非常必要的。最后,合理使用保水劑。保水劑是一種不溶于水的功能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集水、保水作用,可有效防止水的滲透或蒸發,減少水資源的浪費,使植物能夠充分吸收灌溉水,從而減少灌溉次數。

鐵路沿線綠化作為鐵路建設的重要部分,越來越受到關注,但同時也存在標準不統一、管理粗放、路地協調不暢等問題。對于干旱半干旱地區,植被生長條件惡劣、施工難度大、后期維護成本高等問題也比較突出。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及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干旱半干旱地區鐵路沿線的“綠色長廊”必將建設得更加壯美。

猜你喜歡
鐵路沿線半干旱植被
基于植被復綠技術的孔植試驗及應用
晉北地區半干旱風沙區典型林分適宜性評價
一種半干旱地區蘋果園貯水棒
基于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鐵路沿線外部入侵監測系統
杭黃鐵路沿線車站探營
——千島湖站
綠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應用
淺談半干旱地區丘陵混交林造林模式
鐵路沿線光電纜溫度智能監測系統
鐵路沿線景觀錯亂區的問題解析及優化策略——以哈牡線牡丹江段為例
基于原生植被的長山群島植被退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