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螺旋理論視閾下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機制研究

2023-11-02 01:33張旭立王傳禮何云鵬
關鍵詞:長三角一體化產業學院研究生教育

張旭立 王傳禮 何云鵬

摘 要: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推動長三角地區高校博士生教育協同發展意義重大。為推進博士生聯合培養、協同育人,進而推動長三角地區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文章剖析了當前長三角地區高校博士生聯合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三螺旋理論多主體博士生聯合培養路徑:加強政府引導,提供政策支持;建立高校聯盟,提供平臺支撐;共建產業學院,提供實踐基地;強化三方合作,實現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三鏈”融合。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長三角一體化;三方協同;產業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2-1101(2023)05-0104-05

收稿日期:2022-09-01

基金項目:2018年度安徽省教學研究項目:地方高校本碩(博)連續培養的機制創新與培養實踐研究——以安徽理工大學為例(2018jyxm0337);2019年度安徽省教學研究項目:基于“雙一流”建設的高校研究生產學研協同培養體系構建研究(2019jyxm0169);2022年度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新工科視閾下地方高校研究生科教產融合培養改革與實踐——以安徽理工大學為例(2022jxgl021)

作者簡介:張旭立(1987-),男,安徽五河人,政工師,碩士,研究方向: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Joint Cultivation of Do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iple Helix Theory

——Take Univers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s an Example

ZHANG Xuli1,WANG Chuanli2,HE Yunpeng2

(1.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2. Graduate School,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becoming a national strategy,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doct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in the joint training of doctoral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 joint training path for multi-agent doctoral students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triple helix theory: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 guidance and providing policy support, establishing university alliances and providing platform support; jointly building an industrial college and providing a practical base; strengthening tripartite cooperation and achiev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ducation chain, innovation chain, and industrial chain to promote joint training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regional doctoral students, thereby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Key words: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tripartite coordination; industrial college

教育一體化發展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符合國家《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及《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培養造就適應時代要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高端人才、領軍人才,直接影響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個國家戰略的進展。因而,“充分利用長三角地區高等教育資源豐富、部屬高校集中、地方高校較多、辦學特色鮮明等優勢”[1],優化長三角地區“雙一流”高校博士生聯合培養機制,意義重大。

長三角三省一市共擁有“雙一流”高校37所,各校學科特色鮮明,利于學科交叉,具備博士生聯培的學科基礎;經濟比較發達,創造了全國約25%的經濟總量,經濟發展體系比較全面,科研服務經濟發展的范圍較廣、能力較強,為地區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具備博士生聯培的經濟基礎。因而,長三角三省一市應積極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地區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協同擴大優質教育供給,推動大學大院大所全面合作、協同創新,推動高校聯合發展[2],積極推進高等教育一體化發展。

一、長三角地區高校博士生聯合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作為經濟發展程度、開放程度、活躍程度、創新能力等全國最強區域之一,長三角地區具有豐富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截至2023年6月15日,長三角地區擁有普通高等學校466所(占全國16.52%),其中,上海市68所、浙江省109所、江蘇省168所、安徽省121所[3],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緊缺專業、交叉學科的博士研究生。近年來,長三角三省一市持續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積極探索建立博士生聯合培養機制,在實踐探索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如,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與多家附屬醫院聯合培養醫學類博士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多個科研院所聯合培養理工類博士生,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與多所附屬中小學聯合培養師范類博士生等。立足“產教融合”“醫教協同”“學科交叉”等協同教育理念,長三角地區高校積極拓展芯片制造、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物醫藥等交叉學科博士生聯合培養途徑,為新興產業發展培養了大批優質復合型高層次人才,為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但整體來看,長三角地區高校博士生聯合培養還存在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政府給予的政策傾斜不夠到位。長三角三省一市政府部門貫徹落實“人才聯合培養”政策時稍顯魄力不足,在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一體化培養、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推動干部師資隊伍交流發展等方面仍沒有給予足夠的政策支撐,這是長三角地區高校博士生教育一體化發展面臨的瓶頸,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其次,高校尋求機遇的主動性不夠。高校作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搖籃,應主動對標國家重大需求,匹配地方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要求,著力培養新興產業所需求的高層次人才。長三角地區高校承擔著培養大量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交叉學科高層次人才的重任,但僅靠各自校內教育資源是很難高質量完成這個重任的,需要大力推進科教融合、產教融匯,主動對接政府、企業、科研院所,整合各方資源,發揮各方優勢,協同解決人才培養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和技術難點。在博士生聯合培養機制探索方面,長三角地區高校的主動性稍顯不足。

最后,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意愿不強,對高校支持不夠。校企聯合培養和校院融合培養已成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但大多數企業和科研院所,尤其是以新興產業為主的企業往往優先考慮先進技術研發、商業機密等方面因素,不愿主動向高校提供優質的實習、實踐平臺。同時,企業和科研院所高層次人才在高校受聘為校外導師多為一些榮譽頭銜,實際參與指導博士生學術科研的較少,因此所謂的聯合培養名不副實。

二、三螺旋理論與博士生聯合培養的耦合機制分析

1995年,美國學者亨利·埃茨威科威茲(Henry Etzkowitz)聯合荷蘭學者雷德斯多夫(Loet Leydesdorff)共同提出“官產學三螺旋”創新理念,完整地詮釋了政府、大學和企業三者之間的內在協作關系?!叭菪碚摰谋举|是通過大學、產業、政府之間有效的協同互動,促進資源創新不斷整合以及整個創新系統的螺旋上升。按照各個螺旋發揮作用的大小,國外學術界逐漸形成政府引導型、產業推動型、大學主導型三種‘官產學協同創新模式?!保?]三螺旋理論的提出進一步明晰了政府、大學、企業三者之間的主體責任,加強了三者之間的緊密協作,對聯合培養具有創新意識、注重學科交叉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三螺旋理論指導下,政府、高校、企業三方共同參與、相互促進、共享資源的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體系應運而生,“政府與高校之間形成‘人才流,政府與企業之間形成‘信息流,高校與企業之間形成‘知識流”[5],三方各負其責、共享成果、實現共贏。這種耦合機制(見圖1)具體表現為:

1.政府以解決國家“卡脖子”技術難題為導向出臺政策,支持校企間的交流合作,真正參與博士生培養過程;設立重大專項資金,并向新興產業適當傾斜;推動高校間的交流合作,聯合培養交叉學科博士研究生,構建長三角地區“雙一流”高校輻射帶動地方高水平高??焖侔l展的聯動機制。

2.高校結合自身學科優勢,與企業共建產業學院,依托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課題聯合培養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型高質量的博士研究生,有效促進“產教融合”,服務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協同育人”的目標是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培養一流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

3.企業為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提供先進的實踐場所,是整個體系重要的落腳點。企業通過對接政府積極攻關國家重大技術難題,通過融入高校構建完善的聯合培養機制,以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生產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優勢。

4.基于“項目制”的多主體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可以使政府、高校、企業三方齊發力、共發展。政府、高校、企業三方依托國家需求為導向的重大課題項目聯合培養研究生,有助于在限定時間、限定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產出成果,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為企業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成功培養出國家與社會發展所需的高質量優秀博士研究生,為支撐長三角地區乃至國家的高質量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三、長三角地區高校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路徑

基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過程中高校培養博士研究生實際,本文認為,長三角地區的政府、高校與企業應在三螺旋理論指導下構建多主體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耦合機制,不斷完善研究生教育一體化發展協同機制,提升教育一體化發展水平。

(一)加強政府引導,為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提供政策支撐

長三角三省一市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區域內高校行政主體多元,高校之間綜合實力差距較大,聯合辦學存在諸多困難。要解決這些困難,破除政策壁壘、出臺有關政策為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提供政策支撐是關鍵。三省一市政府應加強合作,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研究生教育協同領導機制,通過組建由有關部委、四地相關政府及職能部門參與的對接平臺,設立按比例分攤的研究生教育協同發展引導基金,調控糾正教育資源過度集中、高等院??蒲谐晒c區域發展不匹配現象,真正實現三省一市高校研究生教育一體化發展。

具體而言,政府應主動牽頭,促使校企之間或高校之間按照雙方需求及優勢互補的原則完成對接。各省市的教育主管單位之間、教育主管單位與高校之間應建立人員掛職交流制;各省市的高校之間,應建立導師流動交流制、科研資源共享制、統一的學分轉化認證系統與學科共建基地,不斷推進三省一市聯合辦學走深走實。

(二)構建高校聯盟,為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搭建優質平臺

目前,長三角地區共有“雙一流”高校37所,其中,上海市“雙一流”高校15所,浙江省“雙一流”高校3所,江蘇省“雙一流”高校16所,安徽省“雙一流”高校3所。從表1可以看出,長三角地區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較為不均衡,必須積極推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促進研究生教育均衡發展。高校要強化溝通協調機制,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類別的教育合作,以“新工科”“新文科”“新醫科”“師范類”“職業技術”等為契合點,不斷嘗試構建工程類高校聯盟、師范類高校聯盟、醫學類高校聯盟、職業技術類高校聯盟,“在創新人才培養、資源共建共享、科學創新研究、學科建設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等多個領域進行協同探索”[6],為高層次人才搭建學術交流平臺;要充分發揮聯盟作用,對三省一市高等教育資源及其創新要素進行重新組合,提升整體核心競爭力和貢獻度[7],探索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新機制、新路徑,相互承認特定課程學分,實施更靈活的博士交換生安排,加強科研成果分享轉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基于幫扶機制,建立“雙一流”高校與地方高水平大學聯盟,是促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即,以區域內的“雙一流”高校為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共建基礎,推進“雙一流”高校在長三角區域內設立多個科研教學機構,建立“雙一流”高校結對幫扶地方高水平大學機制,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研項目申報等方面,全方位共享前沿成果,攜手打造“雙一流”大學。

具體到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高校要加強合作,積極打造研究生教育一體化優質協同發展平臺。主要途徑如下:一是鼓勵各省屬高校進一步與中央部委高校、科學研究機構開展博士研究生招生培養深度合作,互惠互利,助推各高校共同發展;二是加大慕課等在線課程建設力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網絡教學與資源共享平臺[8],加快優質教育教學網建設,共建長三角高校教育協作發展平臺,形成線上終身學習資源數據庫,夯實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的理論基礎;三是根據學科類別,構建同類別高校圖書館聯盟,打通長三角高校圖書資源庫,實現優質圖書資源共建共享,為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提供文獻支撐;四是推進各高校重點實驗室跨省市與500強企業建立合作,依靠自身優勢,建立健全共建、共享、共同發展的合作伙伴關系,構建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為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提供實踐場所;五是加大干部教師跨地區、跨系統、跨部門交流任職力度,“通過建立區域高校頂尖人才及名師專家交流與掛職機制,積極推動長三角區域優質師資力量共享”[9],探索構建區域高校師資隊伍聯合交叉培養博士研究生新機制,進一步優化教育管理類干部和教學名師隊伍建設路徑,助力“雙一流”高校優秀師資力量帶動地方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快速提升。

(三)共建產業學院,為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提供實踐基地

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的人才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用于生產實踐工作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為高等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貫穿高校人才培養過程始終,在多主體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過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如何把脈新一輪的科技、產業革命,進一步深化科教融合、產教融合、醫教融合等高層次人才協同培養綜合改革,不斷提升博士研究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成為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產業革命的先行區,唯有從長遠考慮,從高層次人才培養著手,探索組建政府主導,高校、企業機構、行業協會共同參與的長三角地區高等教育協同創新聯盟,利用各方已有的國家科研學科平臺(如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研究中心等)和各學科專業委員會,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持續發力,依托各自優勢聯合共建現代產業學院,打造交叉學科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此舉不僅對長三角地區“雙一流”高校發展起到助推作用,更是地方高水平大學縮小差距、迎頭趕上的最佳捷徑之一。

(四)強化三方合作,實現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三鏈”融合

應充分挖掘政府、高校、企業各自優勢資源,從跨學科育人、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服務支撐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加強三方深度合作,實現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三鏈”有機融合并不斷走向深度融合。三方合作實現“三鏈”有機融合,逐步推動市校級重點產業學院到省部級重點產業學院再到國家級重點產業學院的正金字塔式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共建;通過遴選打造芯片制造、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交叉學科“樣板產業學院”,示范激勵其他學科產業學院發展;通過成立長三角現代產業學院協同育人聯盟,完善定期交流機制,不斷探索、共享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經驗,不斷拓寬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項目孵化研發等多種實踐育人渠道,為長三角地區培養具有良好理論素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服務支撐長三角區域轉型升級為更具產業競爭力和匯聚發展新動能的協同育人示范高地,為其他地區高等教育一體化發展提供成功經驗和案例借鑒。

四、結束語

本文基于當前長三角地區高校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運用三螺旋理論分析了政府、高校和企業三者在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機制中的功能,提出了多主體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途徑:政府應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打破壁壘,為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提供政策支撐;高校間要加強溝通聯系,構建校盟,為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提供平臺支撐;企業要主動對接政府、高校,共建現代產業學院,為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提供優質實踐基地;三者既獨立發揮優勢,又緊密聯系,實現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有機融合,服務支撐長三角地區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教育改革與合作發展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406/t20140612_170722.html.

[2]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19-12/01/content_5457442.htm.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全國高等學校名單[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A03/202306/t20230619_1064976.html.

[4] 王軼瑋.三螺旋視角下英國學術型博士培養改革探析:以科學與工程合作博士計劃為中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2):91-97.

[5] 殷紅春,徐立俠.三螺旋理論視角下工程類博士多主體培養機制探析:以加州理工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20,41(31):74-79.

[6] 曹燕.長三角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政策優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0.

[7] 吳穎,崔玉平.長三角區域高等教育一體化的演進歷程與動力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2020(1):25-36.

[8] 劉佳,肖琦楠,王方方.共生視角下政府促進高校合作發展的模式研究: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10):84-86.

[9] 袁晶,張玨.長三角區域高等教育一體化發展:需求、障礙與機制突破[J].教育發展研究,2019(5):54-59.

[責任編輯:吳曉紅]

猜你喜歡
長三角一體化產業學院研究生教育
重議城市邊界的空間屬性及其變遷
上海青浦:依托“長三角一體化”開展未成年人考察幫教
“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下的盛澤思考
關于長三角地區吸引人才聚集的關鍵因素研究
產業學院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
高職院校產業學院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研究與實踐
關于高職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的思考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應用探究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職業性的缺失與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