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單元視域下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開展

2023-12-01 11:14陳周麗
教育界·A 2023年30期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立德樹人

【摘要】文章以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為根本目的,從確定單元教學主題、設定單元教學目標、構建單元教學情境三個方面出發,探討了在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單元整體教學實踐的策略。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德育教育;立德樹人

作者簡介:陳周麗(1977—),女,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栟茶學校。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將道德與法治課程定位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師要聚焦培養時代新人的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學科核心素養為育人導向,設計能夠起到思想引領作用的教學活動。筆者對在大單元教學視域下有效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意在幫助教育界同仁對以往碎片化、分散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結構進行調整與優化,突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價值,為身處“拔節孕穗期”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

一、分析課標,研讀教材,確定單元教學主題

單元教學主題對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踐起著極為重要的統領、導向作用,同時也會直接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與育人水準。要在學科素養視域下,突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導教、助學、促發展的積極作用,教師要依據《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提出的建議與要求,對教材與單元教學內容進行細致分析與梳理,確定合理的單元教學主題,以保障單元教學的精準性與科學性[1]。

例如,在圍繞部編版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依據《課程標準》,對本單元“友誼與成長同行”“交友的智慧”兩部分內容展開細致的分析。

(一)對“友誼與成長同行”內容的解讀

“友誼與成長同行”一課由“和朋友在一起”“深深淺淺話友誼”兩個板塊構成。其中,“和朋友在一起”板塊包含“我的朋友圈”“友誼的力量”兩個話題。在帶領學生討論“我的朋友圈”時,教師可以分析交友范圍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探討合理的交友方式、交際內容;在帶領學生討論“友誼的力量”話題時,教師則可以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友誼的本質,讓學生對交友產生合理的認知?!吧钌顪\淺話友誼”板塊則包含“友誼的特質”“友誼的澄清”等話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與友誼、交友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對友誼與交友產生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

(二)對“交友的智慧”內容的解讀

第五課“交友的智慧”由“讓友誼之樹常青”“網上交友新時空”兩個板塊構成。在“讓友誼之樹常青”板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成為朋友”“怎樣建立友誼”等問題,并且可以創設現實生活情境,讓學生明白建立友誼、呵護友誼的技巧,滿足青少年學生的人際交往需求。在“網上交友新時空”板塊的教學中,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以“網上交友”為議題進行討論,讓學生通過交流對網上交友的看法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提高辨別和覺察能力,形成使用互聯網為自己的學習、生活服務的意識與能力。

(三)對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教育主題的分析

綜合以上分析,教師可以將教授部編版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的教學重點放在使學生人格更健全與道德修養進一步提升上,讓學生通過學習本課內容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技巧,形成禮貌、友好的交往品質和合群且獨立的健康人格,樹立安全意識與規則意識,學會保護自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依據《課程標準》,將本單元的教學主題定為“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并設定與交友有關的單元教學目標,創設與建立友誼、維護友誼相關的單元教學情境,組織解決矛盾沖突、分析友誼特質、比較網上交友與線下交友異同的教學活動,驅動學生以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推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

二、了解學情,設計任務,設定單元教學目標

單元教學目標與單元教學主題之間存在明確的內在關聯[2]。一方面,單元教學主題能夠為教師設定單元教學目標提供方向,教師可以據此厘清教學思路;另一方面,單元教學目標能夠為教師依據單元教學主題推進單元教學活動提供抓手,可以保障教學質量與育人質量。要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時有效進行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踐,教師應在明確單元教學主題的基礎上設定單元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由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突出的政治性、思想性、綜合性與實踐性,如果教師不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認知能力與思維能力仍有較大上升空間的初中生可能難以深刻理解與全面把握相關知識,僅能進行淺表學習。為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圍繞單元教學主題設定單元教學目標時,要依據“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學情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做到科學設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

例如,在開展部編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第三單元“勇擔社會責任”的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備課環節利用微課短小精悍、視聽結合的優勢整合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并將微課發布到微信群或騰訊課堂中,讓學生自主規劃時間展開線上預習,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形成初步認知。此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為學生布置如下前置性學習任務,讓學生遷移運用所學知識,同時對學生的實際學情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評估。

【前置學習任務一】回顧自己參加過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敬老活動、打掃衛生活動等,根據已有經驗完成“參與活動記錄表”(如表1)。

【前置學習任務二】上網查找與“最美教師”“最美環衛工人”有關的感人故事,并分析這些人物在具體事件中承擔的責任與履行的義務,從多個角度對這些人物的行為進行評價。

【前置學習任務三】以“做一個負責任的人”為題寫一篇400字左右的議論文。

在學生自主完成上述前置學習任務后,教師需要認真閱讀學生的表格和習作,對學生的實際學情進行評估,列出“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設計表”(如表2)。

三、關聯生活,深化體驗,構建單元教學情境

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堅持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相統一、主題學習與學生生活相結合的原則構建綜合性課程,增強課程內容的針對性與現實性,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持續發展學科核心素養[3]。在確定單元整體教學主題與單元整體教學目標之后,教師應以深化、升華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感悟為切入點,創設與單元教學主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單元教學情境,以有效拉近學生和道德與法治知識之間的距離,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悟與體會,增強責任意識,形成法治觀念,提升政治認同,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實現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

例如,在開展部編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則”的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可圍繞單元教學主題“法治教育”創設單元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的影響下分析社會規則以及他們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4]。

在課堂伊始,教師可以播放視頻,展示如下畫面:人們在火車站、機場排隊等待安全檢查;馬路上行人、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各行其道;人們在圖書館、電影院等公共場所自覺保持安靜。隨后,教師可以順勢創設教學情境,然后提出問題:“上述生活情形分別體現了怎樣的社會秩序與規則?這些秩序與規則起了什么作用?如果沒有了這些秩序與規則,我們的生活將會變成什么樣?”通過探討與交流,學生會認識到社會秩序與社會規則之間的密切關聯,初步形成社會責任感。

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這一議題:在趕時間的時候,我們可不可以闖紅燈?在表達自己對于遵循社會秩序、維護社會規則的觀點的過程中,學生會認識到自由與規則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明白社會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演變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介紹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法律條例,如《鐵路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讓學生在單元教學情境與討論活動的綜合影響下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與法治意識,對規則與法律的社會功能有清晰的認識并形成高度的認同感,明確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結語

總而言之,大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以單元為基本教學單位,以單元主題為引領,聚焦立德樹人這一育人目標落地的教學思路與教學形式。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確定單元教學主題—設定單元教學目標—構建教學情境并組織單元教學活動”的基本思路開展教學,促進課程結構化、教學內容一體化,在提升課程教學質量與育人水準的同時,讓學生通過學習課程內容、參與教學活動提升思想政治素養、道德修養,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顧媛媛.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教學設計[J].學園,2022(35):8-10.

[2]吳燕.例談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大任務作業設計[J].江蘇教育,2022(91):72-73.

[3]沈明海.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責任教育的實施路徑探究:以八上第三單元《承擔社會責任》為例[J].考試周刊,2022(48):132-136.

[4]路程舒,胡立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大單元主題教學設計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

(43):65-67.

猜你喜歡
大單元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立德樹人
初中歷史大單元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淺談以“類化”思維改進中職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
基于大單元教學的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有效策略
創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究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