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漢語副詞“并”的語用功能

2023-12-11 00:10閆文靜
華夏文化論壇 2023年1期
關鍵詞:小句語氣焦點

閆文靜

【內容提要】本文將副詞“并”置于動態的篇章中,分析“并”所在小句與其前后出現小句的關系,當前述小句表原因、猜測或強調時,副詞“并”具有強調的功能,是說話人對結果的斷言;而當后續小句表原因、結果、補充說明及轉折時,副詞“并”可以凸顯結果信息,有時具有反駁的意味。副詞“并”在篇章中還同時具有觸發說者心理期待的功能及標示對比焦點的功能。

一、引言

副詞一直是漢語語法研究的熱門之一,也是取得較大成就的領域之一。隨著研究理論和方法的演進,人們不再拘泥于從孤立的角度進行研究,而是將靜態和動態相結合去考察副詞的功能及意義?!安ⅰ笔乾F代漢語中常用的副詞之一,在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料庫中關于副詞“并”的語料統計高達七萬余條。因此,關于“并”的句法特征在學界已有不少論述,馬真從語義背景的角度提出語氣副詞“并”的使用必須有一個預設前提,且“并”雖然與否定詞緊密相連,但本身不含有否定意義,它只是起加強否定語氣的作用。①馬真:《表加強否定語氣的副詞“并”和“又”——兼談詞語使用的語義背景》,《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第3期。溫鎖林發文闡述了“并”類副詞的申辯口氣,認為其不僅強調否定,還要表達申辯。②溫鎖林:《現代漢語的申辯口氣——兼論語氣副詞的研究方法》,《語言研究》,2010年第1期。沈冰從“并”的句法結構、語義與語用三個方面做了比較系統的分析,認為其作為語氣副詞用法比較固定,只能放在否定詞前,語義較為空靈,具有極性語義,并從其主觀性和反駁、辯解功能方面討論了“并”的語用問題。③沈冰:《試析語氣副詞“并”的語義與語用》,《第七屆北京地區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文集》,2014年。④沈冰:《試析“并”字句的句法結構》,《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年第3期。另外彭小川⑤彭小川:《副詞“并”、“又”用于否定形式的語義、語用差異》,《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期。、許慧娟⑥許慧娟:《表情態副詞“并”“倒”“也”的篇章功能》,《語文學刊》,2011年第3期。、張林華①張林華:《副詞“并”與“又”修飾否定詞的使用條件》,《語文知識》,2013年第2期。對比了副詞“并”“又”“倒”“也”的語義、語用差異。

上述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語氣副詞“并”的句法結構、語義特征分析、修飾否定詞的使用條件及其申辯口氣方面,可以說從微觀視野入手探討了副詞“并”的語義背景及研究方法等,前輩的論述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屈承熹在《漢語副詞的篇章功能》一文中指出,漢語副詞的研究,一向局限于句子范圍內的意義與功能。②屈承熹:《漢語副詞的篇章功能》,《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年第2期。雖然很多學者承認副詞有連接功能,但僅局限于復句的組合。我們將視野展開,脫離副詞的靜態分析,將語氣副詞“并”放在動態的語篇中去重新審視,其前后銜接的句子與“并”所在小句的關系如何、“并”所在小句的前述與后續小句如何凸顯重要信息、如何觸發心理期待、如何標示句中焦點信息等問題。

本文引用的例句來源于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料庫,以下簡稱“BCC語料庫”。

二、“并”句前后銜接的句子

(一)“并”句前出現的句子

1.表原因的小句

這里我們所說的“并”句是指語氣副詞“并”所在分句。沈冰在分析“并”的語義背景時提出,“并”句的前后會出現“與乙不同的情況丙或闡明、解釋說明乙沒有出現的原因”的小句,這個原因有時會出現在“并”句之前,有時會出現在“并”句之后。③沈冰:《試析語氣副詞“并”的語義與語用》,《第七屆北京地區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文集》,2014年。我們先來說出現在前面的情況:

(1)一個顧客進來了,買了兩管牙膏。因為是個中國太太,老板娘并不上前招待。④本文所有語料引自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料庫(BCC語料庫),以下不再一一注釋。

(2)說句實話,現在教師承載的有形工作量和無形壓力都比較大,真正有效的進修時間并不多,除了上課就是批改作業,學校、家庭“兩點一線”的居多,客觀上給教師拓寬眼界帶來了困難。

(3)她們那里,因為客人不多,所以并沒有廚子。

在例(1)—(3)中,“并”前出現的小句與“并”所在小句都形成了因果關系,清楚地說明了“因為是一個中國太太”“因為教師工作量和壓力比較大”“因為客人不多”這些原因,“并”所在小句說明了結果,這時的“并”表明了說話人的態度,是對上文原因所造成結果的一種斷言。

2.表猜測的小句

“并”作為副詞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使用必須與否定詞緊密相連,當“并+否定詞”出現在句尾時,前面小句通常是說話者對某事的猜測,再由表轉折的連詞或副詞連接“并”句做出斷言。例如:

(4)你有錢存在我這兒,我把這筆錢花得很正當,不就得了嗎?你自以為胸襟寬大,其實并不。

(5)直白地說,我的家就我一個孤家寡人,我就是家,我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這樣一來,我應該感覺很孤獨了吧。然而并不。

(6)她本以為回來以后,那位先生就會有信來,可是結果并沒有。

在上述例句中,“自以為胸襟寬大”“應該感覺孤單”“以為那位先生會來信”均為說話者對當時情況或某事件的猜測,但結果并非如此,后面用“其實”“然而”“可是”等具有轉折功能的詞和“并+否定詞”的組合來對上文的猜測進行否定。

3.表強調的小句

“并”經常和語氣副詞同現用以對前文預設進行反駁,因此在篇章中,說話人為了增強“并”句的語氣,常常在“并”所在小句的前面再加上表示強調的詞組或小句,例如:

(7)再說,我給拉比寫的那些東西并沒什么害處,只有好處。

(8)真的,你并不一定得走,肯特。如果你愿意,就留下吧。

(9)其實,我并不一定要和他廝守,只要和他在一起聊聊。

(10)無須說,工作一開始并不一帆風順。

上述“再說”“真的”“其實”“無須說”單獨成句,都是為了增強后面“并”所在小句的語氣,突出焦點。此時的“并”具有強調的功能,表示對客觀事實的確認。

(二)“并”句后出現的句子

1.表原因的小句

如上文所說,“并”句與前后小句可形成因果關系,有時表原因的句子也會出現在“并”所在小句之后,例如:

(11)點了點頭以后,倒也覺得并沒什么大不了的,因為看得出來他完全是出于好意,出于關切。

(12)聽眾都坐立不安,但是并沒有人溜走,因為門口有民兵把守著。

在例(11)(12)中,“并”句后出現的表原因的小句通常以“因為”來作為標記,引出后文原因,“因為他是出于好意,所以覺得沒什么大不了”,“因為有民兵把守,所以沒人溜走”,此時的“并”所在小句先對結果進行了斷言,后說出原因。由此可見,當“并”所在小句與其前后小句形成因果關系時,“并”作為語氣副詞,是說話人對客觀事實的總結性發言,都是對結果的斷言。

我們發現,“并”句前后都可接表原因的小句。以漢語對于因果關系的表達習慣來說,通常是原因在前、結果在后,而在“并”句中,原因也可以在其后出現,我們認為這與“并”能表示強調的功能有關。在一個句子中,如果說話人想凸顯重要信息,可先說結果,而后接表示原因的小句進行補充說明;而如果說話人按正常順序鋪排信息,那就先說原因后說結果。從句法上來看二者也有區別,當表原因的小句先于“并”句出現時,可以直接說出原因,不一定都帶標記詞,如例(2);而當表原因的小句出現在“并”句之后,幾乎都是有標記的,如例(11)(12)中的標記詞“因為”。

2.表結果的小句

由于“并”句與上下文小句可形成因果關系,當“并”所在小句表示結果時,表原因的小句可在其前,也可在其后出現。而當“并”所在小句是對原因進行說明時,后面的小句通常表示結果,以“所以”“因此”與后文進行連接,且順序不變。例如:

(13)她并非一個輕易聽信別人的話的女人,所以我也無法裝出不明白她的用意的樣子。

(14)由于他在態度上并不嚴厲、冷淡、苛刻,所以他通常被認為是比較隨便的。

(15)兩人都胖,但因為她們所處的時代和文化并不以此為忤,因此處之泰然。

(16)一路上,他由著牛的性子走,并不催促它,因此慢慢騰騰,三十里路走了將近一個上午。

上述例句中的副詞“并”是對句中事件原因的斷言,具有強調句中語氣的功能。

3.補充說明的小句

有時“并”所在小句說明一種情況,后文再對其進行補充說明,例如:

(17)不同文明之間存在差異和矛盾并不可怕,關鍵是如何正確對待文明的多樣性。

(18)當然這并不一定是事實,也有書無趣而人有趣的。

(19)北京城之為人類的創造,并非一人之功,是集數代生來就深知生活之美的人所共同創造的。

例(17)先說明“不同文明存在差異和矛盾不可怕”,后面繼而補充說明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正確對待文明多樣性”;例(18)是對“不一定是事實”進行了說明,“也有書無趣而人有趣”的情況;例(19)先總結“北京城的創造非一人之功”,后面又補充說明了是“深知生活之美的人共同創造的”。這些句子先對結果進行了斷言,但是單說結果又顯得不充分,有意猶未盡之意,因此后文再對這一結果進行補充說明,以豐富說話人的論點。

4.表轉折的小句

“并”所在小句后如果出現表示轉折的句子,一般都伴隨有表轉折的連詞“而是”“卻”“但是”等,例如:

(20)艾森豪威爾在1956年競選時就曾經多次提到要制止通貨膨脹,但是通貨膨脹卻在繼續發展,正是由于這并不是一個通貨的技術問題,而是牽涉很廣的大問題。

(21)那些圣徒們,當初也是凡人,跟我們并沒兩樣;但是他們在世時,一刻也忘不了主的意旨。

在(20)(21)中,“并”在句中反駁了某一客觀事實,“通貨膨脹不是技術問題”“圣徒們當初和我們一樣也是凡人”,而后用表示轉折的連詞來引出真實情況,具有強調的功能,也是一種斷言。

三、副詞“并”能觸發心理期待

不少學者從預設的角度論述了語氣副詞“并”的語用功能,如馬真、胡勇等普遍認為“并”的使用必須帶有某個預設義,這一預設是以實際的語言結構意義為根據,靠邏輯概念、語義、語境等推斷出話語的先決條件。①馬真:《表加強否定語氣的副詞“并”和“又”——兼談詞語使用的語義背景》,《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第3期。但在這些先決條件中,有一些并非客觀存在的事實,而是說話者心里所期待發生卻并未發生的情況。溫鎖林結合沈家煊的論述,將“心理期待”定義為“人們心中持有的關于言談對象某一屬性或特點的預期”,這就是“并”所能觸發的說者的心理期待,我們來看例句:

(22)a.到西京后在清虛庵挖土方,挖出這個小陶罐兒,誰也不認得是什么,他就收藏了。才到城墻頭上練習著吹,吹得沒個名堂的。

b.到西京后在清虛庵挖土方,挖出這個小陶罐兒,誰也不認得是什么,他就收藏了。才到城墻頭上練習著吹,吹得并沒個名堂的。

(23)a.寶釵道:“你又編派人家了。怎么就見得也是個祿蠹呢?”寶玉道:“他說了半天,沒個明心見性之談,不過說些什么文章經濟,又說什么為忠為孝,這樣人可不是個祿蠹么?”

b.寶釵道:“你又編派人家了。怎么就見得也是個祿蠹呢?”寶玉道:“他說了半天,并沒個明心見性之談,不過說些什么文章經濟,又說什么為忠為孝,這樣人可不是個祿蠹么?”

例(22a)中“吹得沒個名堂”只是對他練習吹小陶罐兒的結果的一種描述,而在(22b)中使用“并”作為一個觸發項,即說話者認為經過練習應該能吹出像樣的曲子,而實際情況卻與預期不同。在(23a)中,“他說了半天,沒個明心見性之談”是描述了一種結果,即“他說了半天沒什么獨到見解”,而在(23b)中用“并”能表達出寶玉對“他”抱有期待,認為他應該能說出一番有見地的話,但結果卻和所想的相反。這兩個例子使用“并”來觸發說話人的心理期待,暗示了作者或說話人對事件的期待,而后說明結果與之相反。

四、副詞“并”能標示對比焦點

一個句子的焦點是句子語義的重心所在。方梅提出常規焦點與對比焦點的區別:由于句子的信息編排往往是遵循從舊到新的原則,越靠近句末信息內容就越新,這種句末焦點被稱為常規焦點;反之,如果一個成分不用作引入新信息,而是在上文或語境里已經直接或間接地引入了,是說話人出于對比目的才著意強調的,這個成分就是對比焦點。①方梅:《漢語對比焦點的句法表現手段》,《中國語文》,1995年第3期。從“并”的語法化路徑來看,其本義是“連并、合并”,用作動詞,后來“并”在本義或引申義的基礎上又產生了虛詞用法,齊春紅②齊春紅:《單音節語氣副詞的語法化機制研究》,《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7年第1期。、胡勇③胡勇:《語氣副詞“并”的語法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98-99.、尹洪波④尹洪波:《“并不”中“并”的功能》,《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2期。等認為“并”的語氣副詞用法來自其表總括的范圍副詞的用法,胡勇總結出“并”的語法化路徑為“動詞〉方式副詞〉范圍副詞〉語氣副詞”。從上述虛化過程來看,“并”作動詞時可帶兩個論元,其由本義引申出的虛詞意義所關涉的就應該是兩個命題,即預設項及與預設項相反的負命題。因此在副詞“并”出現的句子中,由“并”斷定的結果跟預設產生強烈的反差,產生對比焦點。我們來看下面兩個句子中預設與焦點的關系:

(24)人生原是戲。戲也是有道理的,并不一定是假的。

(25)他總在尋求著寧靜,那并不一定是悄無聲息的意思。

例(24)的預設B是“戲應該是假的”,這是作者與讀者共同的認知,后面的“并”所在小句說明事實A為“戲也不一定是假的”,此句說明了“是A而非B”,這時句子的焦點是“戲不一定是假的”,是與句中預設相對比而得出的。同理,例(25)的預設B為“‘寧靜’應該是靜悄悄的”,而后文“并”所在小句想要說明的是“他追求的寧靜也不一定是悄無聲息的狀態”,句中焦點在于強調“寧靜可以不是悄無聲息的,也可以是另一種狀態”。另外,一個句子的重音有時也可以落在焦點敏感算子上,比如例(24)(25)中的“并”就需要重讀。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探討了語氣副詞“并”在篇章中與上下文的關系,當前述小句表示原因、猜測或強調時,“并”可表示對結果的斷言。當后續小句表示原因或補充說明時,“并”也是對結果的一種斷言;后續小句表示結果時,“并”是對句中事件原因的強調;后續小句表示轉折時,“并”有反駁的意味?!安ⅰ本淝昂蠖伎摄暯颖碓虻男【?,這與“并”具有表強調的功能有關,當說者想凸顯重要信息時,可先說出結果,后說原因進行補充說明。且當表原因的小句在前時,不一定帶標記;而當表原因的小句在后時,后面小句一定有標記詞。當句中不使用“并”時,只是對客觀事實的簡單描述,而使用語氣副詞“并”就會觸發說話人的心理期待。從“并”的語法化路徑來看,“并”作為動詞可帶兩個論元,后虛化引申出兩個命題,因此在句中能夠標示對比焦點。

我們將語氣副詞“并”置于動態的語篇中,分析了其部分語用功能,以期能夠補充學界對副詞“并”的研究。但本文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副詞是如何觸發說者心理期待的,其與句子的預設、焦點等關系如何都值得深入探討。且副詞詞義的模糊與空靈依然使筆者在篇章分析中難以準確把握“并”的語用功能,望日后能夠進一步討論并加以完善。

猜你喜歡
小句語氣焦點
明知故問,加強語氣
新編《小老鼠上燈臺》
焦點
語氣不對
注意說話的語氣
“兩會”焦點
本期焦點
短語
主述位理論視角下的英漢小句翻譯研究
話劇《雷雨》的語氣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