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如何實現減負增效

2023-12-13 06:39陳藝暉
考試周刊 2023年49期
關鍵詞:減負增效作業設計小學數學

作者簡介:陳藝暉(1977~),女,漢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市龍溪師范附屬小學龍文分校,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

摘 要: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使小學教育發生重大變化,主要目的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發展自身興趣,提高個人綜合素養。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不斷優化學生作業設計,以減輕學生學業壓力、提高學生課堂效率為導向,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诖?,文章將以傳統小學數學作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出發點,探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優化的作業設計方案。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減負增效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49-0077-04

布置作業、復習鞏固在增強知識理解和提高學習效率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內卷”現象和校外教育機構“開唱”的熱潮,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學生除了學校布置的作業,還要參加各種課外培訓活動,使得學生不堪重負,無法自由支配時間,這無疑剝奪了他們美好的童年。因此,如何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前提下,提高課堂效率,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減負增效的意義和基本原則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減負增效的意義

數學作業可以起到及時鞏固和提高學生所學知識的作用,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學習活動,通常包括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即家庭作業)。課堂作業是指在課堂上完成的作業,家庭作業是學生在課余時間做的一項任務,是鞏固和拓展課堂知識的有效途徑。所以,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減量提質,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表現在:①幫助學生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目前傳統小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做到有機緊密結合。因此,要想減輕學生的負擔,有效作業的設計勢在必行,這樣可以更好地檢驗并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此外,以生為本,鞏固并拓展知識,也可以讓學生更加靈活地使用數學知識。②不同形式的作業也是一劑查驗授課效果的良方。例如,通過布置不同形式的作業,從不同的角度對課堂進行評估,使教師和學生之間更好地溝通,比如通過多媒體中的挑戰游戲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等。③有益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視頻或操作過程,甚至是音樂,能夠全方位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小學數學作業“減負增效”的設計是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的需要,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減負增效的基本原則

首先,在設計作業內容時,要以教案為依托。家庭作業的布置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里梳理、鞏固所學內容,加深對其理解和記憶。在設計作業時,要確保教學內容與作業內容統一,防止課后作業與課堂教學內容不匹配。此外,教師在為學生設計作業時,要注意重點與難點之間的比例,使學生能夠快速、有針對性地通過作業鞏固所學知識。

二、小學數學作業在設計中面臨的問題

如何合理地安排學生的家庭作業成為當前社會普遍關心的對象。因為同時要學很多課程,各科的作業數量驟增,學生在無形中被剝奪了大量課余時間,承受著本不屬于他們的巨大壓力和負擔。所以,在目前的小學數學作業安排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和優化作業設計,使學生個性化得到充分發展。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評估方法相對單一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以分論”的教學方式早已成為教學主流。如果只將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的標準,未免顯得過于片面,不僅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點滴努力,也容易給學生灌輸較為功利的思想。而對家長來說,他們也只能看到教師給出的分數,進而忽視學生點滴的成長和進步,不利于他們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

(二)小學數學作業在設計形式上較為僵化

目前部分學校存在數學作業的形式較為僵化的現象。在現階段,數學作業大多以書面形式為主,非書面形式的較少,教師有時候僅僅通過學生寫的書面作業來檢查他們的學習情況,而對其他形式的作業,如具有口頭性、實踐性、創造性、啟發性的作業,則相對較少。對學生來說,他們對相同知識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如果教師一直堅持原有的教學模式,容易造成成績好的學生由于作業過于簡單而喪失了積極性,而成績不好的學生則會認為教師布置的作業過于難,不想去做。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布置作業,可以以書面作業為主,但也不要忽略口頭性和實踐性的作業,同時也要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以此來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

(三)小學數學作業在布置數量上較大

目前,主要因兩個方面造成了小學生家庭作業量大。一方面,是學校布置的作業。教師通過布置大量的數學作業,以此來鞏固學生在學校中所學的知識。但是,布置過多作業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效果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有的教師還會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退步了,就盲目地安排額外的題目進行機械訓練,無形中增加了作業量。另一方面,還有各種課外輔導課程的作業。除了上學,部分學生還參加了很多補習班,補習班同樣會給學生布置作業,這就再次增加學生的作業壓力。課后有課后鞏固作業,表面上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但是也應該注意到,學生又被強加上了難度驟增的作業,這對學有余力的學生來說還可以勝任,但對能力有待提高的學生就要三思而行了。

三、小學數學作業在設計減負增效的措施上的研究

(一)分層次布置作業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數學教師要擺脫固定的教學模式,加強分層教學,設計個性化的作業。在數學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師不僅要保證作業的難度適宜,還要考慮題量的合理性,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不同的天賦、不同的知識儲備量和不同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作業,讓不同的學生共同進步。教師可以將作業分成基礎、提升、拓展三個層次,在分配任務的時候,教師要給基礎層的學生布置一些簡單的任務,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公式和計算;中等層次的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些相對比較難的任務,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有所提升。對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思維拓展題,拓展思維。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滿足不同水平的學生對家庭作業的需求,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例如,在學習了圓柱體的體積后,教師可以設計幾個不同的問題來供學生選擇。①求一個底部直徑為8cm,高度為 5cm 的圓柱形的箱子的體積。②一張長方形的紙有 12.56cm 長,9cm寬,要把它做成一個圓筒,圓筒的底面直徑是多少?圓筒的體積是多少?③圓柱形的底部面積為30cm,底部半徑為20cm,側面面積為251.2cm,求圓柱的體積。通過以上三個不同層次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去解決不同層次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促使他們更好地完成作業。

(二)重視作業的趣味性

幸福是人類基本的情感之一。如果你的大腦能創造出讓你快樂的東西,你的工作和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對你的身心都有好處。以“長方形的認識”為例,讓學生結合微課視頻學習,預習“長方體的認識”,用小棒做一個長方體的框架,觀察長方體的特點,然后在第二天上課時與同伴進行交流、分享,讓學生愉快地享受學習過程。同時通過教師的引導,給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實現教學目標。

(三)重視生活化的作業

如果作業與知識的運用背道而馳,就會缺乏“減負增效”的特色。例如,學習了“位置與方向”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實際生活場景設計一些綜合性的作業。比如,讓學生使用互聯網查找自己家附近的地圖,繪制從家到學校的大致路線,并能說一說上學和放學的大致路線。由此加深學生對“位置與方向”這節課的理解和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感受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四)重視作業的差異性

結合新課改,要實現“增效減負”,要多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在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給他們安排不同的任務以達到減量不減質的目的。教師可以對成績優秀的學生實行“零基礎性作業”,在假期里不給他們布置基礎鞏固的家庭作業,使其自主選擇做一些實踐性、綜合性的作業;比較基礎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來選擇合適的題目,使其通過“跳一跳”來解決問題,這樣既可以獲得成功的經驗,又可以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此外,作業安排要有針對性,要貼近學生的“發展區域”,基礎性的題目,要求普通學生做對,優秀生做好。在完成了一定的鞏固所學知識的題目之后,部分優秀學生還可以選擇較高水平的任務,使他們的任務更加有針對性,并且在一步一步地分析解答過程中,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從而獲得成功體驗。

(五)重視文化滲透的作業形式

傳統的作業缺乏趣味性,學生很難對其產生興趣。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應增加作業的種類,讓學生通過多方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體會數學的魅力。根據作業的方式,可以分成三類:一是語言型,其作用在于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口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二是書寫型,這種類型的作業符合測驗的要求,有利于教師的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三是實踐型,能夠激發學生的感知能力,使其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例如,在“數與形”這節課結束后,教師可以設計蘊含文化意蘊的作業:《莊子·天下篇》說:“一尺錘子,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苯處熆梢圆贾眉彝プ鳂I讓學生通過多媒體了解《莊子·天下篇》的內容,在班級和同伴交流,接著在一個正方形中進行模擬操作,每次涂完正方形的一半,然后提問,第四天涂色的面積占原來正方形的多少?這種形式的作業所存在的意義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涂一涂感受這道題中描述的一半的一半含義;二是讓學生數形結合理解“12+14+18+116……=1”,感受其中的蘊含的極限的數學思想。將傳統文化與家庭作業交融,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沉浸在數學文化的熏陶里,并從中汲取積極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是一種文化的結晶,一旦獲得,就會終身受益。

(六)聯系時事,讓作業更有吸引力

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東西都可能被學生所關注,如果把這些內容在家庭作業中體現,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還能使其感受到國家的變遷和崛起,從而達到德育和智育的統一,增強數學作業的魅力。例如,在學完“圓的面積”之后,教師可以設計與時事相關聯的題目:2021年“天空課堂”的第一次講座,一小時的課程可以展示宇航員們在太空中工作的全過程,在全世界進行實時直播。這個空間實驗室呈圓柱形,長9m,最大直徑為3.35m,可以滿足三名宇航員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疤炜找惶枴钡纳?,也讓我國的科技力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小紅從小就對太空有興趣,她嘗試按比例用紙板做出“天空一號”的模型,那么怎么求出實驗艙的容積呢?這就需要學生能夠正確地分析書中的信息,并能充分利用現有的知識去思考并解決問題。本次作業以“天空一號”實驗室為載體,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其中,讓學生認識到我國科技發展的強大力量,激發愛國熱情。

(七)貫穿知識,讓作業更加具有全面性

數學知識是有連續性的,在合適的時間內,合理地設計出一套完整的數學作業,并將相關的知識整合起來,實現點面結合,既能加深對知識的相互關聯,又能使思維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學完“圓面積的應用”之后,教師可以設計綜合的作業,加深“外圓內方”和“外方內圓”的應用,不能僅停留在“外方內圓”“外圓內方”的簡單運算,還要將其與圓的面積結合:假定半徑為1r的圓,而其面積為3.14r,把它和“外方內圓”剩下的區域的面積相加,即可得到外側大正形的面積為4r?!巴鈭A內方”的剩下的面積是1.14r,而小正方形的面積就是用圓的面積減去1.14r的面積,即為2r。將這些圖形區域組合起來,就能迅速地得到它們的面積比率。因此,如果學生能夠理解這種關系,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就可以很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的高級思維能力。

(八)角色的轉換

由于傳統的家庭作業大多由紙和筆完成,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業時給出成績,卻很難看到學生完成作業時的思維過程。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教師需要打破這種局限,讓學生做完作業要試著講題,讓思考不僅能看見,而且能聽到。但是講題比做題的難度要大得多,不僅要理解,而且更加考驗思維表達能力?!爸v作業”的對象實際上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向同桌、朋友或教師。此外,“講作業”的場所是沒有限制的,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教室外。例如,每天讓一位學生擔任小老師,教師可以用開火車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當小老師,教師在學生講解的時候,加以引導,生生互評,及時反饋講題的效果,讓學生在講題的過程中,及時優化解題方法,積極溝通,讓不同的思維進行碰撞,激發出無限的學習熱情。

(九)教師要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必須不斷地進行自我檢討和反省,轉變教學思路,以學生為出發點,主動與學生交流,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加以利用。以五年級上冊第7課“數學廣角——植樹問題”為例,本課程以路邊植樹為例,引導學生從課堂中走出,親近自然,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草坪上圍成一個圓圈,讓他們數一數人數和間隔數的關系,從而引出植樹棵樹和間隔數的關系,思考總結如何用簡單的方法解決一端種、兩端都種、兩端都不種幾種情況共種多少棵樹的問題。

四、結論

總之,優秀的作業,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數學,使其動手能力和閱讀能力得到訓練,并且發散他們的思維,強化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性。由此可知,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認真設計作業,減少學生的學業壓力,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李彥,文春蓉.新課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10):46-49.

[3]季仲彬.優化作業設計 放飛學生潛能——淺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2011(20):53-54.

[4]李赫臣.作業設計也可以如此精彩[J].青年教師,2015(12X):43-45.

[5]展宗瑤.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后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J].甘肅教育,2021(7):150-151.

猜你喜歡
減負增效作業設計小學數學
初中英語教學中實現“減負增效”的策略
輕擺渡,濟江川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關于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教學探討
初中數學教學中作業設計策略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