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護一體化靜脈血栓栓塞癥(VTE)防控體系在骨科病房患者中的應用

2023-12-15 06:01王衛明張佳田黃梅珍許志杰蔡志紅
中國傷殘醫學 2023年23期
關鍵詞:活酶醫護栓塞

趙 睿 劉 景 王衛明 張佳田 黃梅珍 許志杰 蔡志紅

( 昆山市第六人民醫院, 江蘇 昆山 215300 )

靜脈血栓栓塞癥(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指血液在靜脈內異常凝結導致的血管阻塞,當前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包括肺動脈血栓栓塞癥(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等。 近年來骨科手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率為25.0%,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 施以有效的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措施后,國內外人工全髖關節置換(Totalhiparthroplasty,THA)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率由30.0%降低至4.0%左右[2-3]。 不過在傳統管理模式中,多為單一的防控管理,為患者處于被動接受,不利于患者預后持續改善[4]。 現代研究表明,對于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控管理盡量做到全員參與,需要隨時掌握患者的病情與心理狀況,也可對患者出院后進行隨訪管理[5]。 現代研究也表明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控管理需形成從入院-住院-出院一體化完整的防控模式,從而提高醫護整體服務質量[6-7]。 本文具體探討與分析了醫護一體化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控體系在骨科病房患者中的應用,以促進改善患者的預后。 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骨科2022 年1 月—2023 年1 月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120 例,根據隨機信封1∶1 電腦抽簽原則,把患者分為觀察組60 例與對照組60 例,2 組患者的骨折部位、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等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見表1。 本次課題研究得到了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病情穩定,在防控管理期間無死亡情況,自愿參與本次課題研究。 (1)納入標準:受傷至入院時間<24 小時;均于骨科順利完成手術治療,術中無嚴重并發癥發生;臨床資料完整;年齡18 ~75 歲;住院時間>3 天。 (2)排除標準:入院前已患有靜脈血栓栓塞癥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者;入院前3 個月使用抗凝藥物的患者。

表1 2 組一般資料對比(,n)

表1 2 組一般資料對比(,n)

組別 例數骨折部位(上肢/下肢/其他)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受傷至入院時間(h)性別(男/女)年齡(歲)體質量指數(kg/m2)觀察組 6010/45/5128.99 ±11.03 76.28 ±3.1113.58 ±0.5832/2846.91 ±1.8522.87 ±0.87對照組 6011/43/6128.32 ±11.11 76.88 ±2.0713.59 ±1.0931/2946.92 ±2.2222.19 ±0.76 χ2/t0.1840.4560.6010.0920.0330.0420.722 P 0.9120.5980.4150.9140.8560.9740.362

1.2 防控管理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防控管理。 具體措施如下:(1)指導患者積極進行功能鍛煉。 包括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足踝關節跖屈活動、足踝關節背屈活動。 (2)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指導患者進行飲食干預與一般防控管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防控管理的基礎上給予醫護一體化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控管理。 具體措施如下:(1)成立醫護一體化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控管理小組,構建防控管理單元,為患者提供治療、防控管理、健康教育等一體化醫療防控管理服務。 由經驗豐富的主診醫師、科主任、科副主任、護士長、責任護士、康復師、心理師組成醫護一體化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控管理小組,組長為科主任,也包括相關會診科室(介入科、心內科、呼吸科、血管外科)的相關人員。 根據醫護人員各自的職稱、工齡、經驗進行相對合理搭配分組,分組建立后也可進行協作與溝通。 (2)患者入院后,由小組共同評估患者病歷資料和身心狀況,進行多學科會診,建立靜脈血栓栓塞癥救治的綠色通道。 根據患者疾病認知情況和自我管理行為能力給予健康教育,減輕患者心理負擔。(3)采用個體化相結合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積極進行出血風險評估,醫護進行共同查房與協作溝通,積極促進醫護人員的深入合作,提高醫護人員的管理能力。 鼓勵患者與患者家屬參與醫護決策,整合各方面意見,制定出綜合性的防控管理,還可根據病情需要及時訂正原有方案。 邀請恢復良好的患者進行信息分享,幫助患者樹立疾病恢復的信心。(4)醫護共同制定患者出院計劃,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管理,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功能鍛煉指導,積極進行微信隨訪、家庭隨訪等。 2 組防控管理觀察時間1 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如下:(1)在防控管理期間觀察與記錄患者的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情況。 靜脈血栓栓塞癥診斷標準:超聲可見肢體靜脈管腔內可視化的回聲血栓,脈沖多普勒不能顯示血流信號,探頭不能壓閉靜脈管腔。 (2)在防控管理第1 天、第7 天、第14 天與第1 個月評定采用疼痛VAS 評分評定患者的疼痛狀況。 分為0 ~10 分評分,分數越高,疼痛越嚴重。(3)所有患者防控管理前后檢測與記錄患者的凝血指標。 包括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活化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等,活化凝血活酶時間正常值范圍:23.00—37.00 秒,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正常值范圍:3 ~8 μg/mL。 (4)記錄2 組患者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4.00 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包括術后住院時間等采用均數± 標準差()表示,對比采用t檢驗;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率等計數數據以百分比(%)表示,對比為卡方(χ2)檢驗分析等,檢驗水準為α=0.05。

2 結果

2.1 2 組防控管理期間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防控管理期間的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率為1.7%,與對照組的11.7% 相比,有顯著降低(P<0.05)。 見表2。

表2 2 組防控管理期間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率對比(n,%,n=60)

2.2 2 組防控管理不同時間點疼痛VAS 評分對比

觀察組防控管理第1 天的疼痛VAS 評分與對照組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防控管理第7 天、第14 天、第1 個月的疼痛VAS 評分與對照組對比,有顯著降低(P<0.05)。 見表3。

表3 2 組防控管理不同時間點疼痛VAS 評分對比(,分,n=60)

表3 2 組防控管理不同時間點疼痛VAS 評分對比(,分,n=60)

組別第1 天第7 天第14 天第1 個月觀察組 6.09 ±0.32 2.87 ±0.22 1.78 ±0.15 0.72 ±0.13對照組 6.40 ±0.23 4.18 ±0.14 3.22 ±0.14 1.87 ±0.16 t0.92315.68223.17418.444 P0.1220.0000.0000.000

2.3 2 組防控管理前后活化凝血活酶時間與纖維蛋白降解產物變化對比

2 組防控管理后的活化凝血活酶時間高于防控管理前(P<0.05),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低于防控管理前(P<0.05),觀察組防控管理后的活化凝血活酶時間、纖維蛋白降解產物與對照組對比,也有顯著差異(P<0.05)。 見表4。

表4 2 組防控管理前后活化凝血活酶時間與纖維蛋白降解產物變化對比(,n=60)

表4 2 組防控管理前后活化凝血活酶時間與纖維蛋白降解產物變化對比(,n=60)

注:與防控管理前比較,*P <0.05。

組別活化凝血活酶時間(s)纖維蛋白降解產物(μg/mL)防控管理前防控管理后防控管理前防控管理后觀察組25.30 ±2.1937.49 ±1.18*5.92 ±0.223.41 ±0.27*對照組25.20 ±1.5231.47 ±1.48*5.96 ±0.174.65 ±0.36*t 0.27512.5720.26610.764 P 0.7820.0000.7670.000

2.4 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與對照組對比,有明顯降低(P<0.05)。 見表5。

表5 2 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對比(,d,n=60)

表5 2 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對比(,d,n=60)

組別術后住院時間 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觀察組4.68 ±0.240.89 ±0.07對照組6.77 ±0.351.32 ±0.17 t 13.58812.774 P 0.0000.000

3 討論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防控管理期間的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率為1.7%,與對照組的11.7%相比,有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與對照組對比,有明顯降低(P<0.05),表明醫護一體化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控體系在骨科病房患者中的應用能降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縮短患者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 從機制上分析,醫護一體化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控體系引入信息化平臺管理,利用信息化與數字化的臨床決策支持工具,針對性的進行靜脈血栓栓塞癥相關風險評估,并可推薦相關防控管理措施。醫生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再進行個體化防治,可提高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治的效果,促進改善患者的預后[8-9]。 并且醫護一體化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控體系可以幫助臨床醫師動態評估住院患者靜脈血栓栓塞風險,能夠快捷的實現患者相關信息的交換和信息共享,有利于醫護人員共同作出正確的臨床決策,提高整體防控管理質量[10-11]。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當前靜脈血栓栓塞癥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特別是在骨折術后患者中極其常見。 有研究表明,在術前與術中未采取任何有效預防措施的情況下,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率在50.0%左右,甚或可引起肺栓塞的發生,容易導致患者死亡[12]。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防控管理第1 天的疼痛VAS 評分與對照組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防控管理第7 天、第14 天、第1 個月的疼痛VAS 評分與對照組對比,有顯著降低(P<0.05),表明醫護一體化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控體系在骨科病房患者中的應用能促進緩解疼痛。 從機制上分析,醫護一體化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控體系是由多方經過充分溝通后共同制定防控管理方案,使得醫護間的溝通和合作更為快捷而高效[13]。 其能促進醫護合作行為的增加,讓醫護共同制定其防控管理目標和計劃,動態制定與患者所處不同階段的防控管理方案,患者能在醫護的共同幫助下更有效地進行自我康復,從而促進改善患者的預后。 并且醫護一體化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控體系強調醫護人員、患者、患者家屬集體協同作用,緩解了醫護人員工作強度,共同作出臨床醫療決策,提高了醫護人員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管理質量,促進改善患者的預后[14]。 醫護一體化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控體系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可以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持續提高防控管理質量,使患者獲得最大的收益。 本研究顯示,2 組防控管理后的活化凝血活酶時間高于防控管理前(P<0.05),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低于防控管理前(P<0.05),觀察組防控管理后的活化凝血活酶時間、纖維蛋白降解產物與對照組對比也有顯著差異(P<0.05),表明醫護一體化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控體系在骨科病房患者中的應用能改善凝血功能。 從機制上分析,醫護一體化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控體系可在不增加管理人員的情況下,能夠共享各方知識,可對患者實施個體化、動態的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有效調節心理適應能力,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從而降低院內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醫療成本[15]。 不過本研究由于研究的樣本數量不足,醫護一體化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控體系的應用費用也比較高,將在后續研究中探討。

綜上所述,醫護一體化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控體系在骨科病房患者中的應用能降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縮短患者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可促進緩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猜你喜歡
活酶醫護栓塞
工銀醫護無界卡一份對醫護者的關懷
血漿D-二聚體及凝血指標檢測在妊高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探討
水蛭破血逐瘀,幫你清理血管栓塞
血府逐瘀湯聯合尿激酶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可行性研究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纖維蛋白原、載脂蛋白A1/B比值在冠心病中的診斷價值
“醫護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習慣性便秘的蒙醫護理
中老年高血壓病的預防及蒙醫護理
介入栓塞治療腎上腺轉移癌供血動脈的初步探討
體外膜肺氧合在肺動脈栓塞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