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傳承

2023-12-18 02:19韋韜
教育界·A 2023年32期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傳統文化小學語文

【摘要】文章以提升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融合密度和落實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育人任務為主要目的,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材哲理詩《題西林壁》的教學為例,探討了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意識的策略方法,以期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育人價值,推動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終身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題西林壁》;傳統文化

作者簡介:韋韜(1992—),男,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

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學模塊,同樣也是小學語文教師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文化自信與審美創造能力的重要載體。蘇軾的《題西林壁》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必讀的古詩詞之一,蘊含著極為深厚與豐富的人文內涵與哲理思想,是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不可多得的寶貴教學素材與資源。鑒于此,文章從簡要分析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以及當前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材哲理詩《題西林壁》的教學為例,對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展開探究。

一、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賡續傳統文化之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的認知表現,也是學生形成與發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所需具備的正確價值觀之一[1]。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中,立足于古詩詞的文化魅力與藝術特點,加強對其文化內涵、民族審美心理與人文底蘊的開發挖掘,不僅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在誦讀詩句和詞句、揣摩詩詞意象、領會文人情感的過程中,深刻地感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別具一格的獨特魅力,進而形成較為開闊的文化視野與更為堅定的文化自信。

(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語文是小學教育階段最為基礎與核心的課程之一,肩負著為小學生學習其他課程、形成正確三觀、良好個性與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的重要育人任務。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古詩詞具有較大的占比,且貫穿于小學生語文課程學習的全過程。教師可充分挖掘與利用古詩詞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資源,從語言能力、文化素養、情感態度、道德品質等多個維度出發,對身處成長和發展關鍵階段的小學生進行文化教育,在豐富小學語文課程內涵、拓展語文課程育人功能的同時,助推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有助于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

古詩詞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體形式,具有特殊的格式、韻律和極為豐富的內涵。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詞大致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哲理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等,在韻律、格式、意境、表現手法等方面均具有無與倫比與超凡脫俗的審美追求。開展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時,加強對其中所蘊含和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開發,帶領學生感受、體驗與欣賞古詩詞,能夠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精神世界得到豐富,進而使其在發現詩詞之美、理解詩詞之美、表現詩詞之美與創作詩詞之美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與正確的審美觀念[2]。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問題分析

(一)重背誦,輕吟誦

極為考究的遣詞用句與十分注重押韻的平仄格律,是古詩詞語言文字魅力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向學生傳遞與弘揚我國優秀語言文字文化的關鍵知識內容。然而,在現如今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往往秉承“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教學理念,讓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與積累古詩詞,而忽視了引導學生對古詩詞語言文字、格式韻律等的品析與誦讀。這不僅不利于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與培養學生古詩詞學習興趣,還會大幅削弱古詩詞的文化魅力與育人價值。

(二)重智育,輕美育

意象,在古詩詞中具有表情達意、傳遞主題、勾勒意境與渲染氛圍等作用。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詩詞中的意象,展開古詩詞誦讀、古詩詞研讀與古詩詞賞析,不僅能夠讓學生將心比心地思文人所思、聞文人所聞、感文人所感、悟文人所悟,實現深度且有意義的古詩詞學習,還能夠陶冶小學生的審美情趣,沉淀小學生的人文底蘊,提升小學生的文化修養。但就目前的小學語文古詩詞實際教學情況而言,僅有少部分教師認識到了讓學生抓住詩詞意象進行詩詞賞析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師仍會將古詩詞教學重點集中在提煉、講解詩詞大意和分析詩詞重點字詞等方面。以如此方式學習古詩詞,學生不僅難以感受到詩詞的詩情畫意之美,還會形成“古詩詞學習無用、無價值、無意義”等錯誤認知,進而阻礙與影響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重積累,輕感悟

“以學為中心”是素質教育倡導的生本化教育理念。教師要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承與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將“以生為本”“學為中心”理念貫徹到古詩詞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引導學生體悟詩詞意境和情感,走進文人的內心世界,讓學生與詩人、詞人產生情感共鳴,在思想與情感的交互和碰撞中進入深度鑒賞、深入感受的高質量語文學習境界。但在實際的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實踐中,仍有部分教師采用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法,將古詩詞的相關知識一股腦兒地填進學生的頭腦中,使得學生常常缺乏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去品鑒和感悟古詩詞。這樣一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也會因此而難以得到本質性的提升[3]。

三、以《題西林壁》為例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基于以上對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賡續傳統文化意義的解讀以及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問題的分析,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圍繞《題西林壁》一詩展開傳統文化教育與語文古詩詞融合教學的思路便可得以明晰,即基于哲理詩《題西林壁》言簡意賅、深入淺出的藝術特點與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展開古詩詞思辨性閱讀,讓學生通過讀、思、辨深刻感受與體會詩歌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與詩人蘇軾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一)誦讀古詩,感知詩歌語言魅力

誦讀,是小學生學習和鑒賞古詩詞的重要方式。圍繞《題西林壁》一詩展開古詩詞教學時,教師可立足《題西林壁》一詩言簡意賅、平鋪直敘、深入淺出的語言表達特點,組織學生在課堂中展開多讀多誦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誦讀中得以修身養性,更為深刻地感知與體悟到古詩獨特的語言魅力,進而提升古詩詞鑒賞水平與文學素養。

首先,在指導學生初讀古詩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富裕且充足的自主誦讀時空條件,讓學生學會結合注釋“[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西廬山腳下;[緣]因為”讀懂詩題“題西林壁”的含義,初步理解古詩的大意,為其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深刻感知哲理詩內涵、體會詩歌語言特色做好準備。

其次,在引導學生復讀古詩時,教師可組織學生以男女對讀、小組朗讀、指名朗誦等多種誦讀方式練習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同時,充分運用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幫助學生更為精準地把握誦讀《題西林壁》一詩時的語氣、節奏、旋律與平仄,讓其在瑯瑯書聲中獲得審美情趣的升華,實現語言能力的提升與思維能力的進階,樹立主動傳承與弘揚我國古詩詞文化的文化自信。

最后,在指引學生深讀古詩時,教師可讓學生對比誦讀白居易的《暮江吟》與蘇軾的《題西林壁》兩首詩歌,鼓勵學生從語言文字、節奏旋律等層面比較哪首詩更為通俗易懂,從而認識到蘇軾在本詩中并未用華麗的辭藻和深奧晦澀的語言文字雕琢詩句與詩言,反而采用的是一種近乎口語化的語言表達方式將自己從不同視角上觀看、在不同方位上游山的不同體驗與感受呈現了出來。教師還可引導學生了解詩人在揭示其中的哲理與表達自身的思考之時,以設問的方式進行了自問自答,營造出了一種表里如一、質樸無華的語言質感與清新自然的古詩意境,進而使學生充分把握《題西林壁》一詩言簡意賅、精煉直白的語言特色,形成對詩歌哲理內涵的深刻理解。

(二)分析意象,體會詩歌深刻哲理

對于認知能力與思維能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的小學生來說,感悟詩詞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非易事。因此,大多數小學生在學習古詩詞之時,常會出現學習停留于表面、理解不夠深入的情況,導致古詩詞學習效果不如人意。為了加深學生對古詩詞內涵的理解,教師要指導學生挖掘和分析詩詞的意象,抓住詩詞的核心關鍵,采取更具實效性與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全方位、多角度解讀詩詞深意,一來幫助小學生積累更多的詩詞學習經驗,二來讓學生通過深度學習,把握鑒賞、解讀古詩詞的一般規律,掌握正確的詩詞學習方法[4]。

“廬山”是《題西林壁》一詩的主要意象,其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有“人文圣山”的美譽。詩中,蘇軾并未對廬山景色的壯美、秀麗或雄偉陡峭進行直接刻畫與細致描繪,反而是根據自己的游山路線,從多個方位與多個視角展示了廬山的千姿萬態和層巒疊嶂。蘇軾在從側面展現廬山壯闊與雄偉之美的同時,將自己的認識與游山后所形成的哲理思考融入四句平鋪直敘、淺顯易懂的詩句之中,既能夠讓讀者對廬山的景色與氣勢形成深刻印象,也能夠將讀者巧妙地帶入自己的游山經歷之中,見詩人所見,聞詩人所聞,想詩人所想,感詩人所感。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基于這一認識,從詩中抽象出“廬山”這一關鍵意象,并根據詩人蘇軾的游山路線,利用信息技術帶領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方位觀賞廬山的景色,創設直觀而又形象的古詩詞教學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之上,同時加深學生的古詩詞品讀感受。教師還可以提出核心教學問題:“為什么從不同的角度上觀察廬山,廬山的景色與面貌迥然不同呢?若想全面把握事物的特點,認清事物的全貌,需要怎樣觀察事物?”以引發學生對古詩蘊含的哲理思想進行深入思考,使其通過對核心問題的探討與分析,深刻感知蘇軾“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文學藝術追求與豁達從容的態度情懷,從而獲得啟發與收獲,學會在待人接物時跳脫自己的主觀成見,客觀、全面地看待事物,進而得到思想的升華與人格的健全。

(三)思辨閱讀,領會詩人思想情懷

古詩詞之所以是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于其蘊含極為深遠的哲思與深切的情懷,是中華民族審美心理的集大成體現。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詩詞中思想感情的感知和體會,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與思考,以掀起學生思想層面上的波瀾,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時,在學生深度把握《題西林壁》一詩所蘊含的深刻哲理與人生道理后,教師可向學生滲透與詩人蘇軾、《題西林壁》一詩創作背景有關的背景資料。比如,“蘇軾,別名蘇東坡,是我國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書畫家,在詩詞、散文等方面有著極高的文學成就,被世人譽為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蘇軾雖仕途坎坷,屢遭貶謫,但卻有極為豁達的人生精神與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蘇軾在被貶至杭州任知州之時,甚至開創了‘東坡肉’這一名菜來調劑生活。蘇軾在赴任汝州團練副使途中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游廬山時,創作出了哲理詩《題西林壁》……”

了解詩詞的創作故事、創作背景,能夠在拓寬學生古詩詞學習范圍的同時,引導學生展開“知人論世”的古詩詞鑒賞學習,讓學生對古詩詞形成更具個性化的認識與見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設計問題“如果你們是蘇軾,在被貶后你會寫出怎樣的詩”,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辨性表達,讓學生學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感受詩人蘇軾的境遇與人生態度,進而更為深刻地體會蘇軾樂觀豁達的人生心態,養成主動效仿其積極應對困難與挫折的志趣,樹立正確的三觀。

結語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視域下,身為育人客體的小學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對古詩詞教學育人價值及作用的開發和挖掘,始終堅持以古詩詞為載體、渠道、橋梁的課程理念,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滲透,以更好地凸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本質特征,助力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燕華.小學古詩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策略探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12):149-151.

[2]王帥.淺談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新智慧,2022(33):33-35.

[3]劉紅娟.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山西教育(教學),2022(11):22-23.

[4]居增歌.“吟誦”于教: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實踐探究[J].教書育人,2022(31):51-53.

猜你喜歡
古詩詞教學傳統文化小學語文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淺析古詩詞教學中意象教學的策略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