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滲透策略

2023-12-30 15:42李曉湯麗娟
中國軍轉民 2023年9期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改革思政教育

李曉 湯麗娟

【摘要】在高校思政教育創新設計的過程中,選擇將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作為切入點,從不同的視角積極探索思政教育的全面創新和優化設計,能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指導體系,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高效化的培養,使思政教育的內涵和價值得到充分彰顯。本文從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入手,對高校思政教育的措施和方法進行了系統的探索和分析,旨在能全面突出思政教育的綜合影響力,保障高校教育活動的開展能取得良好的發展成效。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高校∣思政教育∣教育改革

在對高校思政教育進行改革創新的過程中,有效探索教育模式的設計和優化,構建完善的教育指導體系,能支撐思政教育的科學發展和逐步滲透,對于新時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創新設計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能全面促進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科學發展,使思政教育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和提升。因此新時期高校在探索思政教育改革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對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進行挖掘和滲透,從多角度探索思政教育體系的科學設計和優化,支撐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創新發展。

一、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滲透的重要性

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開發和滲透,能從不同的視角和不同的側面,對人才培養工作的創新設計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助于全面提高思政教育活動的效果,使人才培養工作的影響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具體分析,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滲透重要性從以下方面得到體現:

(一)有助于激活學生的文化傳承動因

高校大學生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力量,將優秀傳統文化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實踐中,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和不同的領域接觸優秀文化的內容,使學生對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民族氣節等形成比較深刻的認識,可以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文化自信意識,強化學生文化自豪感,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文化傳承實踐中,提高學生對其他社會主體的文化關注度,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能力、辯證思維能力以及課程知識的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群體思想道德品質

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活動的創新設計和開發,能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動中,融入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傳統文化內容,可以在引導學生解讀“尊祖宗、重人倫、崇道德、尚禮儀”方面課程知識的基礎上,強化思想道德素質,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有效促進學生價值追求的優化,在學生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基礎上,顯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效果,進一步促進學生群體思想道德素質得到提升和優化[1]。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科學人文素養

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創新思政教育體系,教師會從天人合一思想的踐行和“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立王以為民也”的挖掘角度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切領會我國傳統文化中以人為本的思想,能在教育實踐中強化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促進學生人本主義精神思想的形成,為高校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基礎。

二、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綜合滲透措施

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基礎積極推進高校思政教育的全面變革,系統挖掘思政教育的內涵,從多角度對高校學生做出積極的教育指導,能提高高校大學生的思想認識高度,使學校教育工作的開展能呈現出新的發展狀態,可以推進人才培養工作實現創新發展的目標。下面就結合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傳承,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創新推進進行細化的分析,促進思政教育體系的科學設計和全面貫徹落實。

(一)以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為目標,明確思政教育導向

在高校對思政教育活動進行科學設計和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對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思想內涵進行解讀,設置精神引領的教育活動,能對思政教育的改革發展方向形成準確的定位,可以促進思政教育體系的科學構建和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變革,從而使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能呈現出全新的發展狀態,能有效促進人才培養工作質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因此新時期可以將解讀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思想作為前提和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科學的設計和規劃,充分明確思政教育的積極導向,使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呈現出全新的發展狀態[2]。

例如,在對學生實施人格教育的過程中,就可以對傳統文化教育體系中的儒釋道精神思想進行解讀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確定思政教育的方向,將培養高校大學生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人本主義精神、天人合一的精神以及法治精神、禮治精神等作為基本的目標,從不同的視角探索教學活動的科學設計和有效滲透,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不僅能向學生傳授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技能,也能在教育實踐中形成對學生群體的積極引導和帶動作用,能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的主動學習和實踐探索,使學生對思政內容的學習和理解更加透徹,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綜合影響力。這樣學生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就能通過傳統文化的融合滲透,接觸到剛柔并濟的思想、“民為貴”“君為輕”的基本政治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等,能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產生新的理解和認識,有助于引導學生培養自己良好的人格,形成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積極帶動作用,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和優化[3]。這樣就能發揮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目標的積極影響和帶動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作用得到充分的彰顯,能引領高校思政教育指導工作的科學發展和系統創新。

(二)以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為綱領,豐富思政教育內容

豐富思政教育內容的引入和應用能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支持,有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綜合有效性,使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呈現出全新的發展狀態。因此新時期在積極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的過程中,可以重點以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教育綱領,從多角度對教育體系的構建進行系統的分析,從而形成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為學生作出更加科學的指導,使學校教育活動能呈現出全新的發展狀態[4]。

例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對學生實施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從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激發學生愛國情感的角度,篩選豐富的思政教育內容,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思政教育的基本內涵進行深度的分析和系統的論證。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一方面教師可以篩選我國古代社會中與愛國主義教育相關的名人故事,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可以在思政教育實踐中選擇我國古代社會鄭成功、林則徐、戚繼光等愛國英雄的故事作為教學素材,通過情境創設和故事演繹的方式,讓學生理解他們的人生選擇所展現出的愛國情感,形成對學生愛國情感的充分激活作用,使學生的家國情懷得到充分的激發。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嘗試將學生愛國情懷的培養作為重要的切入點,構建傳統文化教育討論會活動,讓學生自覺搜集和整理我國古代文化中能展現愛國情懷的內容,并從傳統文化內涵解讀的角度,讓學生對涉及到的愛國主義教育進行細化的分析,具體可以嘗試選擇《宋史·岳飛列傳》進行閱讀,也可以讓學生欣賞顧炎武的文學作品,賞析路由的詩詞歌賦等,還可以對屈原的歷史故事進行探索分析,在深度探索和交流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古代愛國主義文化內涵的理解和認識,并從現代社會的角度對愛國情感的內涵進行解讀,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使學生能對課程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更加全面和透徹[5]。如此就能以優秀傳統文化內涵作為基礎,從多角度豐富思政課程內容,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課程教學活動的綜合影響力,使人才培養工作的價值和作用得到進一步彰顯。

(三)以優秀傳統文化課堂為載體,創新思政教育方法

高校思政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將課堂教學作為核心,因此在對思政教育活動進行改革設計的過程中,高校思政課教師可以嘗試系統的整合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創新教學指導模式和教學體系,輔助學生對課程思政內容的深度探索和實踐,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使高校思政教育實現創新發展和系統推進的目標,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提供良好的支持。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對多種類型資源進行系統的挖掘和滲透,從不同的視角對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加以解讀,優化教育指導模式,使教育工作的開展能實現創新推進的目標[6]。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思辨能力、人格素養進行教育和指導的過程中,就可以系統結合活動的具體內容,選擇典型傳統文化資源分析的方式、案例研究的方式、小組探究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對學生實施比較科學有效的思政教學指導,從而提高教育活動的綜合效果,使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能呈現出新的發展狀態。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子貢贖人”的傳統文化故事作為切入點,先通過多媒體教學情境創設的方式,展現故事的內容、經過和結果,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故事形成初步的認識。然后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探究的方式,讓學生根據傳統文化故事的內容和素材參與到小組討論和探究活動中,交流自己關于子貢贖人的看法,讓學生討論子貢贖人后是不是應該接受獎勵,并解釋這一點的原因,指導學生可以辯證性的、多元化地解析這一現象和問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探索更加多元化和深入化[7]。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入對比分析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比子貢贖人的故事和現代社會類似的故事,具體可以導入鄭州暴雨事件中,拖車青年收費引發不滿的現象進行分析,讓學生從傳統文化的對比分析中深化思想認識,促進學生思辨能力、人格素養的進一步培養和優化。這樣通過教學活動的科學設計和應用,就能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使教師能在課堂教學載體的支撐下,能加深對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和認識,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使學生的思政知識和技能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四)以優秀傳統文化活動為重點,豐富思政教育體系

高校思政教育活動要想充分發揮其價值和作用,形成良好的教育影響力,使各項教育模式的價值和作用得到全面系統的發揮,就需要在教育實踐中選擇將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為切入點,從不同的視角積極探索教育活動的創新設計和開發,豐富思政教育的內涵,使教育活動的開展能取得良好的發展成效,能更好地支撐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推進[8]。

例如,高校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并創新思政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開展傳統文化宣傳活動、傳統文化周活動、傳統文化體驗活動等,將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融入到課程思政建設體系中,設計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確保能在教育實踐中對學生形成積極有效的教育和指導,進一步增強課程思政建設活動的綜合有效性。在教育活動中,可以設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活動”,在活動中可以要求學生使用手機、畫筆等記錄本地區范圍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情況,分析非遺人在文化保護方面作出的探索和實踐,能通過系統的探究和實踐,使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得到不斷地提升,進一步增強人才培養工作的整體有效性,使課程建設工作的開展能呈現出全新的發展狀態[9]。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改革高校思政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對傳統文化教育進行開發,構建完善的教學指導體系,能使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得到有效的培養,有助于全面促進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引領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新時期在對高校思政教育進行創新設計的過程中,要重點針對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發展進行分析,從多角度探索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滲透,切實支撐高校思政教育活動的創新設計,發揮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和作用,使人才培養工作能實現創新發展和科學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韓君華,許亨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地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2022,25(11):107-111.

[2]李敏.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和對策探賾[J].成才之路,2022,36(31):25-28.

[3]朱先鋒.“四個自信”融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選擇[J].新西部,2022,45(10):129-131.

[4]肖璐,金軍.全媒體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20):6-8.

[5]唐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公關世界,2022,32(20):34-36.

[6]李曉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巧妙滲透研究[J].黃河.黃土.黃種人,2021,25(15):43-44.

[7]黃增,龐景才.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J].作家天地,2020,31(04):163-164.

[8]王超.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滲透策略探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5):55-57.

[9]周連香.分析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滲透策略[J].智庫時代,2019,45(39):84+86.

【基金項目: 南京工業大學黨建一般項目,依托紅色文化資源提高黨員教育針對性和有效性研究(SZ20220316)

課題名稱: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23SJSZ0091) TQM視域下學生助理提升思政教育質量的路徑研究】

(作者簡介:李曉,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湯麗娟,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猜你喜歡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改革思政教育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探析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學有所悟,學有所樂
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的應用研究
淺談大學教改中創新型的物理試驗問題
動物醫學專業面向官方獸醫與執業獸醫教育改革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