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場景敘事、價值認同與情感傳播:文化類節目《見字如面》第五季的創新表達與分發邏輯

2024-01-02 12:22曹堃
武漢廣播影視 2023年12期
關鍵詞:書信情感文化

曹堃

全民閱讀理念的提出以及閱讀日的設置使得閱讀這一提高人民素質、促進文化發展的手段再次進入公眾視野,近年來以閱讀為主的文化類視聽節目更是契合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發展理念,不斷登上社會舞臺。從《朗讀者》《子午書簡》《我在島嶼讀書》等閱讀類節目的收視和反響來看,當下大眾的文化需求仍處于旺盛時期,在滿足閱讀需求的基礎上如何巧妙地推動歷史延續、實現文化傳承,是視聽類節目的目的所在。歷史檔案類文化節目《見字如面》以明星人物閱讀“書信”的現場方式,結合3D投影技術以及現場表演的舞臺組合,引領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那些充滿活力、感人至深的時代場景[1],從集體記憶上升到民族記憶,并借助影像化的方式加以保存。本文將從場景敘事中對敘事現實空間與想象空間的搭建和對中華文明價值的塑造兩大方面對《見字如面》節目的創新之處進行探索。

一、場景敘事:空間的建構

“場景”一詞首次進入學術視野并演化為一種新的理論是在《即將到來的場景時代:移動、傳感、數據和未來隱私》一書中,美國科技界資深記者羅伯特·斯考伯與作家謝爾·伊斯雷爾當時曾預言,未來的25年互聯網將進入場景時代。如今,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互聯網時代,場景應用也不斷增多,不斷有學者和研究人員對場景作出新的定義,但場景中所包含的空間、場所等要素是相同的。結合當下文化類節目頻繁使用空間場景的趨勢,筆者認為,節目類場景應包含實物、表演人物、場所環境等要素,以達到相關表演實踐能夠借助場景的還原最大程度貼近節目目的。在最近幾年的視聽節目類型中,并不缺少場景式應用的文化類節目,例如《典籍里的中國》《書簡閱中國》《千古風流人物》《一本好書》等,此類節目多是通過對古典書籍的場景化打造、現場嘉賓的在場解讀、與觀眾的多屏互動來喚起不同群體的內心情感,在弘揚文化與優秀傳統的同時傳遞正向社會價值觀。

(一)儀式化還原情境營造在場空間

儀式通常在具體的場景空間下進行,空間為儀式的舉行提供了物理或虛擬場所?!兑娮秩缑妗饭澞客瑯硬扇×藘x式化的展演布局,從節目現場演播廳里的舞臺空間布置到明星讀信人的現場閱讀,無不體現著戲劇化效果的傳播儀式觀。節目對現場場景的極致追求,才使得觀眾在新時代的當下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忘記物理環境,沉浸于跨越時空區隔的久遠年代,在特定的情境下實現身體在場[2],彌補了過去只能依靠視聽的單調體驗,特別是節目中對于投影技術的運用,擬象化的歷史人物再次活化,借助影像重現,給予觀眾一種穿越感,是對于觀眾體驗鴻溝的彌補[3]。例如,在《見字如面》第五季“征途”主題朗讀中,由王勁松老師扮演的早期共產黨領導人方志敏受到了敵人的殘害后,在獄中朗讀名篇《可愛的中國》,王勁松老師布滿血跡的衣服、獄中冰冷的欄桿、昏暗的光線、破舊的床椅,最大程度地儀式化還原當時的情景,他用強勁的語氣把不甘受辱的毅力、誓要建立新中國的決心表現得淋漓盡致。

相比于節目前四季主要采用“背景+嘉賓現場朗讀”的畫面,第五季對于場景,尤其是現場扮演的運用次數更多,時長更長。在每期節目44~60分鐘的時長里,每期場景演繹的時長如表1所示。

表1 《見字如面》第五季每期節目場景時長

表2 符號的能指與所指

另一方面,節目中對符號的運用也無處不在,發黃的信紙、建黨時互通書信的桌子、被反動派毆打后血跡斑斑的服裝等等,小符號的運用透顯出來的是大歷史。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認為符號既包括“能指”,即表達意象的形式,也包括“所指”,即形式表達的意象,《見字如面》通過呈現視覺符號,傳遞了精神隱喻[4]。節目名稱“見字如面”就存在著某種隱喻的表達,“字”是信的主要表達載體,而“面”是收信者的外在形象表征,字和面的直接對話意味著寫信人與收信者表達思念的情感交流,而字所承載的具體內容又是寫信人想表達的間接意旨,通過符號的發送編碼與接收解碼實現意義的交流與互動[5]。在這樣的過程中,節目中的儀式也變成了符號,如在趙一曼寫給兒子的信片段中,我們可以從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方面感受到隱喻的傳遞。

(二)鏡像化到實體化延伸想象空間

1.鏡中的“信”世界與現實展演

媒介有多重呈現形態,扁平化的書信是紙質媒介,包含圖片聲音的電視是電子媒介,依靠于紙制化媒介的無法原態雕刻的屬性,書信中所蘊含的鏡中世界給予了信息接收者自我發揮的余地[6]。作為檔案記錄類的文化節目,《見字如面》將書信中的信息解讀、情感傳遞、意義傳達以明星朗讀的方式進行了現實展演,但是書信中所蘊藏的信中世界卻是未被完全挖掘的另一個空間,明星人物的現場朗讀和表演只是將鏡中世界呈現出來的一種方式,并不是對當時場景的原貌描繪,未定邊界的信中世界是觀眾難以捉摸的理想他國,正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平面化的書信能夠給觀眾帶來具有想象意味的立體化空間,滿足觀眾好奇心理的同時帶來無限的意義探索。

該節目的創新之處就在于物理空間與想象空間的交叉重合,使觀眾共情的同時產生時空錯亂感。由劉琳和靳川川扮演的母子朗讀鄧芳芝與其子黃繼光與的兩封關聯信時,英雄母子終于跨越時空在《見字如面》的舞臺上同框。鏡頭前,“黃繼光”讀完沖鋒前寫給母親的信后,與母親深情遙望。隨即,兒子倏忽消失,當“鄧芳芝”緩步上前,勇毅地讀出她寫給全體志愿軍的公開信時,錄制現場一片唏噓。歷史與現實的重合跨越了時空距離,使觀眾如同置身母子相見現場,彌補了歷史脈絡上母子未見的遺憾。而在趙一曼寫給孩子的遺書和方志敏的《可愛的中國》錄制現場,劉琳、王勁松兩位老師換上囚服、做完遭受酷刑的造型時,深夜的一束光投在牢房的床頭附近,肉身屬性的現實人物化身成了想象化的歷史英雄,歷史情境仿佛真實再現,訴說久遠的故事。

2.平面化與動態化的媒介對接

縱觀近年來出現的文化類視聽節目,基本是結合最新出現的視覺動態化呈現手段達到觀感效果立體與美化,《見字如面》的創新之處就在于并未單純依靠技術手段,而是將節目的主要題材“書信”既作為內容又作為表達方式進行呈現。節目開播第一季時,主持人翟毓紅以“用書信打開歷史”介紹節目宗旨[7],將傳統“車馬都慢”的書信與現代傳媒結合起來,沉睡于紙張上的一個個字體在一聲聲誦讀中活躍起來,被賦予了記憶屬性,結合節目現場的精彩演繹,原創者的親筆文書經過歷史的沉淀,穿越時空界限來到觀眾面前,勾織起一幅幅故事畫面。傳統媒體與現代傳媒完美融合,既發揮了現代傳媒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的優勢,又強調了傳統媒體發揮價值的獨特性。在共產黨先驅毛澤東和蔡和森分處兩地互通消息的書信中,雙方將對建立共產黨、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主張表示高度贊同,字里行間的默契和對未來的憧憬以“回到歷史現場”的方式將觀眾的注意力拉回到建黨之年,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相互借力,將節目效果推到了高潮。

二、價值認同:意識共同體的產生

《見字如面》節目作為回憶歷史、懷念經典的文化類節目,在價值內核上契合中國人的精神共鳴,挖掘出深埋于國人內心深處的情感紐帶,通過作品演繹的形式創造群體歸屬感,以觀眾對書信的歷史認同為前提,在歷久彌新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價值得到全新闡釋的同時,凝聚了相同的意識觀念,促進集體感的加強。

(一)文化儀式形塑文化與精神價值

書信包含著中國人久經世事而總結的人生思考,反映出人們對生活的領會與感悟,書信不僅是一種傳達信息的媒介載體,更蘊藏著寫信人深埋心底的情感牽掛。為了獲得雙方之間的意義交流,單純的書信互通就具備了儀式屬性,信中涉及到的稱呼、問候語與落款、日期等也是儀式感的體現,這些書信中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價值穿越時間長河被現代人領會和傳承,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8]。

《見字如面》第五季是為迎接建黨百年華誕特別制作的《初心季》,除了延續節目“一人一信一舞臺”的傳統風格,內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內容上聚焦“初心”,通過選擇具有重大“地標”意義的歷史書信、文獻,講述中國共產黨追尋真理、舍身取法的尋路歷程以及帶領中國人民追夢圓夢的故事,故事獨立、立體,選擇不同的明星表演,舞臺上場景和氛圍的布置極易勾起觀眾的情感波動。在該季的第一期節目中,孫中山先生讓位袁世凱的辭職信是袁世凱竊取革命勝利果實的真實再現,雖然后來的歷史走向對于來自現代的觀眾而言已然知曉,但鮮活的歷史場景的演繹仍然激起了現場觀眾對于這一畫面的憤慨與不滿,觀眾由這一畫面也會產生對軍閥的仇恨,對振興中華的精神傳承希冀,增強奮發圖強的力量感。書信的誦讀不僅是精神的傳達和傳承,而且也會激起觀眾對人物故事的了解與跟進。在第七期節目中,民族英雄黃繼光犧牲之前與其母親鄧芳芝的書信對話令人潸然淚下,信中描寫了黃繼光對于上戰場殺敵立功的決心和與戰士們目標一致的團結,而母親對志愿軍的回信中又表達了對兒子犧牲的接受與對祖國大業的支持,一來一往的書信交換進一步呈現了鄧芳芝作為中國千萬個深明大義的母親的縮影,也將中華精神文化中對真理的追求、對人民解放的執著刻畫出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增強了歷史文化的厚度。

(二)個人與集體記憶建構情感共鳴

敘事的核心是為了故事內容的展現,敘事的主體就是“講故事的人”[9],敘事主體的技巧把握、情感抒發會帶動臺下觀眾的思緒與情緒,因此有“講故事的人”十分必要?!兑娮秩缑妗饭澞吭谥v述人的選擇上采用的是“主持人引進+明星嘉賓朗讀+文學學者解讀”的人物結構[10],文學專家在這里主要是對于相關史實進行分析和解釋,而在情感分發方面,主要是由主持人與明星嘉賓發揮主要作用。主持人通過對故事內容的介紹,一方面帶動敘事進程,推動節目情節發展;另一方面準確把握現場觀眾的情感程度,調節觀眾情緒。而明星嘉賓是該節目全程的主要敘事主體,在上臺朗讀時嘉賓并不進行自我介紹打斷情感氛圍,而是直接對信中故事進行敘述,連續的情感路徑使觀眾沉浸在心路歷程中。同時,節目組所選擇的讀信嘉賓也是關鍵之舉,大都是一些演技在線、能夠共情的藝術家,如劉琳、何冰、王勁松、趙立新等,這些嘉賓在對于信中故事的情感把握上松弛有度,讀信的節奏快慢適宜,可以清晰地表達出信中世界的價值觀[11],無論是個人信件,還是集體所寫的公告、告知書等,讀信人所建構的雙重角色在構建觀眾獨屬于自己的個人記憶與群體參與的集體記憶之間來回游走。在不同的信中,記憶屬性并不相同,而信件所創造的想象空間也存在差異,有辛亥革命的家國情懷,有告全體同胞書的團結奮進、有號召留美學生回國建設的諄諄教導,有英雄母親獻子為國的深明大義……受眾沉浸在共同的文化敘事情境中,產生一定的共情效果。

《見字如面》第五季是為了獻禮建黨百年對黨的奮斗歷程的回顧與對未來的展望,在懷舊的同時勾起觀眾對黨領導人民建設美好祖國的集體記憶,尤其是節目選擇從黨成立開始進行故事演繹,采取時間線歷程拉近現代征程,完整的鏈條記憶使觀眾再次回望建國之路,將普通話語敘事上升到國家高度,一封封的家書、信件共同編織起屬于民族和國家的歷史記憶,折射出中國人的家國情懷,使其不僅具有家庭屬性,更具有民族屬性。在鄧芳芝得知兒子黃繼光犧牲并收到四面八方的慰問信后,她在回信中這樣寫道:我失掉了一個兒子,現在卻有了千千萬萬個兒子,我像愛光兒一樣愛著你們,我希望你們也像光兒一樣在彭司令的教導下,英勇作戰,叫全世界的人過和平幸福的好日子……此時的劉琳老師是作為英雄黃繼光的母親回信,而她母親的身份也必定會引起臺下同樣具有母親身份的觀眾的共鳴,信中所提到的黃繼光為國犧牲的英雄事跡也可能喚起同樣具有報效國家決心的青年群體的認同,受限于不同的身份屬性,不同群體的觀眾會根據信中世界自覺找尋屬于自己的身份群體,建立身份認同,在社會場域中實現觀眾的多元解碼[12]。

三、節目的傳播特征

(一)戲劇演繹的情感化營銷

相較于前四季節目,第五季節目添加了舞臺現場進行戲劇化演繹的環節,并且根據上文表1對第五季每期節目戲劇演繹時長的統計,場景演繹年代故事的時長占據較大比重,情節化的現場故事重現是與觀眾進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在以往的綜藝節目現場,都會采用現場與觀眾充分互動的方式增加觀眾的參與度,促進節目活躍度的上升,甚至在一些答題類節目現場還有會場外求助環節,激勵觀眾主動參與其中?!兑娮秩缑妗返谖寮咀鳛橐粰n演繹民族故事、訴說家國情懷的文化節目,在節目主題和風格上較為嚴肅,注重節目書信傳達的意義共情,字里行間傳達的是書信世界的寧靜致遠與家國擔當[13]。

在華羅庚寫給全體留美華人學生的信中,他對于祖國現時期進行國家建設的迫切需求與生為中國人而為祖國服務的堅定決心進行了闡述,呼吁在美國求學的學生學成歸來報效祖國,把祖國對培養留美學生所耗費的心血與付出傳達出來,演繹人寧理老師聲情并茂,把書信中對于報效祖國的熱情與渴望全面抒發,演繹的同時也勾起臺下觀眾對于當時故事情境的想象,使觀眾在舞臺場景的推動下穿越回為建設新中國而奮斗的年代,一句“受了同胞的血汗栽培 成為人才之后不為它們服務 這如何可以謂之公平 如何可以謂之合理呢”是對當時年代的青年一代的鼓舞,也是來自二十世紀的華羅庚對現代年輕一代的教導囑咐,激勵起現場觀眾與場外觀眾集體記憶中保家衛國的情懷。傳播學者吳飛曾經提出,通過溝通提升共情力,而帶有傳播文化意旨的文化類節目在傳播時的目標之一就是盡量消除文化隔閡,打通文化共同的意義空間,實現臺上臺下的同頻共在[14]?!兑娮秩缑妗返谖寮驹谥v述黨的故事的同時,注重故事情感的延續性傳播,通過現場嘉賓的朗讀與表演實踐相結合,走進觀眾的情感地帶,實現在觀眾心中的記憶延續。

(二)觀眾群體的自行社交化傳播

近段時間,瑞幸咖啡和茅臺酒的聯名使得雙方獲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效果,借助“美酒加咖啡”的營銷噱頭,受眾在買賬的同時自行通過微信發朋友圈、小紅書打卡、微博曬圖等方式向外圍宣發,以表明受眾個體積極參與社會流行行為,無形之中于企業實現了零成本的社交媒體傳播?!兑娮秩缑妗返谖寮緢鼍盎膽騽⊙堇[效果同樣迎來了自媒體、社交媒體的自行傳播,在前四季的放映結束后,有關節目內容的社交媒體推廣極為有限,受制于節目形式單一,即:主要是現場朗讀的方式,因表演缺失,節目雖屬于文化類流行范疇,但通過社交媒體宣發現狀觀察,節目并未進入觀眾內心深處,節目效果與第五季存在差異。

《見字如面》第五季播出之后,恰逢建黨百年的歷史契機,節目主題屬于熱門系列,且第五季相較于前四季具有引入戲劇化演繹的節目優勢,扁平化的文字被賦予媒介屬性,通過現場的聲光電與人物演繹實現了擬人化展演,觀眾在觀看之后被信中的世界深深吸引,首先是自我感覺的全方位沉浸,其次是沉浸過后的以隨手轉發、評論、分享為主要方式的二次傳播,“小電影場景”式的節目表演獲得了一定的社交媒體轉發頻率[15]。在小紅書媒體平臺,有不少博主通過剪輯的方式將節目中感人的片段剪輯下來進行平臺放映,或通過圖片配文案的形式進行轉發,而屬于小紅書的受眾群體在接收到相關推薦之后進行節目觀看會增加節目的點擊率;其次,在微博、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當下傳播頻率高的社交化媒體平臺,無論是節目方的推廣宣傳,還是受眾群體的自我宣發,都比前四季更有看點,這與第五季精心打造的舞臺場景表演密不可分。其中,在微博上,有#見字如面# #見字如面初心季#等話題,還有用戶進行發言的打卡行為;在抖音上,該節目有自己的抖音號,以及節目剪輯的合集視頻等等,引起了觀眾的討論和互動,傳播效果良好。

結語

在當今新媒體盛行的環境下,《見字如面》第五季作為一檔定位為書信故事的文化敘事節目,在前四季的基礎上加入了戲劇化演繹的形式,助力該節目在文化盛潮中奪得一席之地。本文基于場景理論、節目的價值塑造以及情感傳播角度分析節目的創新之處,通過深度的文化內核傳承、新穎的節目形式呈現、與觀眾的互動情感交流實現精神價值的不斷延續。

猜你喜歡
書信情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打分
情感
“一生無悔”等十二則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誰遠誰近?
共 筑
情感移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