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城市文化與Art Deco建筑

2024-01-12 09:09許乙弘
上海藝術評論 2023年6期
關鍵詞:摩天樓摩登上海

許乙弘

上海具有獨特的城市文化和豐厚的建筑遺產,而在近代城市文化和建筑遺產生成的歷史進程中,Art Deco建筑無疑是最絢爛的篇章之一。上海Art Deco建筑所具有的包容性、國際化、創新性、流行性、商業化等特質充分體現了上海城市文化的精神內核。雖然Art Deco建筑風格已經成為歷史,但對于今天城市更新和城市文化傳承仍具有現實意義。

概述

如果在中國各具特點的城市中選擇出一座最具吸引力的城市,相信有許多人會選擇上海。上海被稱為“魔都”,因為這座城市具有獨特的時尚潮流、建筑遺產與城市文化。上海近代城市文化形成以開埠為發端,迅速吸納西方文化,一躍成為世界級國際性大都市。外國租界的設立和十里洋場的興起,使上海開始了一段“華洋共處、五方雜居”的時期。南北方文化交匯、東西方文化碰撞,一種保留江南文化深厚底蘊又積極擁抱新文化的近代城市文

化—海派文化應運而生。海派文化是中國的南北文化結晶品與近代西方文化的化合物,是城市化過程中的中國文化。1有著與生俱來的開放包容、與時俱進的文化基因和商業屬性。

上海獨特的城市文化在東西融合的城市風貌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外灘萬國建筑博覽群、法租界歷史遺跡……在這豐厚的近代建筑遺產中,諸如和平飯店、沙遜大廈、上海大廈、東亞銀行大廈的Art Deco建筑獨樹一幟。Art Deco風格在20世紀20—40年代曾風靡全球,而上?,F存Art Deco建筑遺產僅次于紐約,它們曾主宰上海天際線,并構成近代上海城市的主要輪廓線,其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可見一斑。

Art Deco與上海

Art Deco 被譯為裝飾藝術派,又被稱為 “Moderne”(摩登),2以區別于現代主義建筑“Modernism”。3這種在20—40年代非常流行的風格,充滿獨特魅力。Art Deco的影響不僅局限于建筑和室內設計領域,而是囊括如家具、燈具、鐘表、織物、雕塑、海報、繪畫、珠寶、商標、電影、服裝、汽車等諸多領域。Art Deco對20世紀的設計產生了重要影響,被視為20世紀建筑歷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Art Deco源于法國,誕生于1925年的巴黎國際現代化工業裝飾藝術博覽會,后風靡全球,對20—40年代的城市建筑有著重要影響,尤其是與高層建筑結合后,成為摩登時代的象征。作為近現代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把b飾藝術派”建筑的流行,與美國幾乎是同步的。4Art Deco建筑作為20世紀30年代上海建筑主流,許多Art Deco風格摩天樓至今仍矗立在上海街頭,讓人聯想起上海近代歷史變遷??梢哉f,Art Deco是理解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一把鑰匙。

上海Art Deco建筑的起源

上海開埠至20世紀20年代,其建筑主流風格是西方復古主義。從20年代后半期開始,Art Deco風格開始進入上海。1925—1926年由鴻達洋行設計的東亞銀行,頂部的尖塔已帶有裝飾藝術派的特點。1928年由克明洋行設計的德義公寓是明顯的裝飾藝術派風格,這座九層大樓立面上有精美的V形和卷渦組合圖案,墻面采用褐色面磚菱形圖案,頂部有豎向裝飾,是上海最早建成的Art Deco風格建筑。1929年9月落成的沙遜大廈體現了典型的Art Deco特點,高達19米的綠色金字塔銅頂。向上逐步收縮的輪廓線,豐富的幾何形裝飾,豎向線條的墻面處理,以及室內裝飾如燈具欄桿等,均具有強烈的Art Deco特征。沙遜大廈的落成標志著上海近代建筑風格正式轉向Art Deco風格。

除公和洋行之外,上海許多熱衷于復古主義風格的建筑師也加入了轉向Art Deco風格的浪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師是L.E.鄔達克(Ladislaus E.Hudec,1893—1958)。5作為上海摩登風格的明星,他先后創作了真光大樓/光學會大樓、大光明電影院、國際飯店等極具代表性Art Deco風格建筑。此外,以哈沙德洋行、賚安洋行為代表的外國建筑師率先加入這場聲勢浩大的“摩登化”浪潮中,上海電力公司大樓(1929年),中國企業銀行大樓(1931年),永安公司新廈(1933年)、培文公寓(1930年)、中匯大樓(1932年)、萬國儲蓄會公寓(1935年)、雷米小學(1936年)、法租界麥蘭捕房(1936年)等Art Deco風格建筑先后建成。楊錫镠等中國建筑師也迅速轉向了Art Deco風格,創作了如南京飯店、百樂門舞廳等佳作。Art Deco建筑在上海呈現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的態勢。

上海Art Deco建筑的輝煌

上海被稱為“萬國建筑博覽館”,其豐厚的近代建筑遺產賦予了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而Art Deco建筑是上海近代建筑遺產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根據作者調研,上?,F存Art Deco風格建筑157處,其中大部分被列入了上海優秀歷史建筑名單。

這些Art Deco建筑有的已成為上海城市形象的重要標志,例如國際飯店、沙遜大廈、百老匯大廈、中國銀行等建筑至今仍是上海的地標性建筑;有的迄今為止仍對上海的城市天際線具有重要影響:77米高的沙遜大廈和76米高的中國銀行大樓對于上海外灘的輪廓線至今仍起著關鍵性的控制作用;有的成為上海高度的歷史見證:國際飯店保持上海最高樓紀錄長達半個世紀;而永安公司新樓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傲視中華第一商業街—南京路。在上海近代摩天樓中,Art Deco風格占了90%。

在上海Art Deco黃金時代,許多外國建筑師和建筑機構如公和洋行、鄔達克、哈沙德洋行、賚安洋行、鴻達洋行、通和洋行、內田祥三等均在上海留下佳作,中國建筑師也在同一時期的崛起發展。摩天樓、公寓、電影院、飯店、舞廳……這些Art Deco代表性建筑是30年代上海歷史不可或缺的部分,與現代商業的繁榮、民族資本的興起,國際性現代大都市的形成,民族情緒的高漲,租界的興盛,現代生活方式(電影、咖啡、舞蹈、購物、時裝)的流行與普及密不可分?!敖ㄖ⒎从吵鞘芯瘛?,上海的Art Deco建筑充分體現了上海海納百川、兼收并蓄、高度開放的“海派”城市精神特征,是城市精神的最直觀表達。

Art Deco蘊含的上海城市文化

Art Deco風格具有獨特的精神內核,這些精神氣質與上海的城市文化高度契合。

1. 包容性—兼收并蓄、海納百川

Art Deco風格具有很強的包容性,一是思想來源的多樣性:新藝術運動,維也納分離派,格拉斯格學派,德意志制造聯盟,新古典主義,未來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現代主義運動(包豪斯)等。二是文化的綜合:既有歐洲古典主義,又有各種異國文明的引入,如中國文化、美洲文化等,甚至還有未來科幻等。三是表現內容的靈活性。Art Deco風格的裝飾內容可以根據不同需要靈活變換,從而為不同的對象和目的服務。對Art Deco而言,裝飾是一層表皮,可以容納豐富內容,服務不同的對象和目的。一方面,它可以用于表現國際性大公司的實力和聲望,如沙遜大廈作為上海第一摩天樓凸顯其所有者沙遜集團上海第一房地產商的絕對地位。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用于表達民族自尊和民族主義情緒,如將Art Deco風格與中國傳統題材的融合的中國銀行。

2. 國際化—全球視野、開放交流

Art Deco風格形成于1925年巴黎國際現代化工業裝飾藝術博覽會,而后迅速流行于上海,其傳入時間之早,流行之迅速,影響之深遠,令人嘆服。開埠后上海擁有規模最大的租界,其公共租界與法租界總面積最大時達48653畝,為中國其他城市的23個租界總面積之和的1.5倍以上, 外僑多達15萬人,涉及近40個國家。6上海市是當時僅次于倫敦、紐約、東京、柏林的世界第五大城市,擁有300萬人口(1930年數據)。與歐美聯系密切,是中國接受西方文化最重要的窗口。無論是西方新的建筑科學技術,還是最新的“摩登”時尚,都會在上海很快地流傳開來。上海也以包容的姿態為一大批國內外優秀的設計師及事務所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

3. 創新性—大膽創新、文化自信

Art Deco從誕生之日起就攜帶有“創新”基因,其發源地1925年巴黎國際現代化工業裝飾藝術博覽會的初衷就是為了刺激法國本土設計界進行革新。組委會自始至終堅持以“摩登”作為宗旨。其舉辦章程上明白無誤地指出:“參展作品必須顯示出全新的構思和真正的原創性。參展作品由藝術家、手工藝人與制造這些樣品的制造商,以及專注于摩登裝飾和工業藝術的編輯記者來共同實現和宣傳。嚴格禁止任何對古代風格的重復、模仿和仿造?!?因此,Art Deco風格熱衷于大膽探索新材料、新造型、新主題、引入絢麗的燈光和色彩。

上海Art Deco建筑的創新值得一提的是Art Deco風格與中國古典元素的結合,其結果是產生了一批既摩登又中國味十足的建筑。公和洋行與中國建筑師陸謙受合作設計的中國銀行大樓,是一座高達17層(連地下室2層)的現代化摩天樓,卻采用一個坡度平緩,覆以琉璃瓦的中國傳統四方攢尖頂作為屋頂形式,屋檐下還用石斗拱作為裝飾。中國古典元素貫穿了整個設計,如漏窗、墻面上的浮雕圖案、欄桿等均為中國樣式。除了公和洋行之外,還有一批中國建筑師在30年代加入這種Art Deco中國化的探索。例如,李錦沛設計的基督教女子青年會大樓(1933年,圓明園路209號)、嚴同春住宅(1933年,延安中路816號),中都工程公司為貝聿銘之父貝祖詒設計的貝宅(1934年,北京西路1303號),基泰工程司設計的聚興誠銀行(1935年,江西中路246號)、大新公司(1936年,現第一百貨),董大酉設計1936年的中國航空協會及航空陳列室(飛機樓)、1937年的市立醫院(現長海醫院門診部)以及上海衛生試驗所等,均為中國古典元素與摩登風格結合的產物。

4. 流行性—引領潮流、時尚摩登

Art Deco不只是一種建筑風格(Style),更是一種品位(Taste),它是指當時一種顛覆傳統的全新生活狀態。開埠后的上海逐漸成為遠東時尚之都,其都市生活被形容為“有事皆摩,無物不登”??措娪?、喝咖啡、跳舞、購物、西式運動等西方生活方式迅速傳入上海。光陸、大光明、南京、新光、蘭心、國泰等一批世界一流影院相繼落成;以百樂門、仙樂斯為代表的舞廳成為夜上海的標志;先施、永安、大新、新新四大公司,再加上大陸商場,聚集在公共租界主干道南京路上,為顧客提供高標準的購物體驗;許多重要的體育設施如上海市體育場(現為江灣體育場)也應運而生。

上海都市生活與摩登建筑緊密相關,一方面,大量出現并占主導地位的Art Deco建筑反映了當時都市生活的需求,是摩登生活形態在城市建筑領域的延伸。另一方面,這些建筑成為摩登生活形態的重要容器,是這種生活形態得以展開的物質條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商業化—經濟驅動、財富圖騰

Art Deco從一開始就與商業緊密結合,可以說商業性是真正推動Art Deco產生發展的核心因素。上海是近代中國經濟最發達,最繁榮的大城市,其經濟地位和商業發展程度在中國首屈一指。Art Deco風格在上海興起的同時,上海高層建筑也迅猛發展。貌似巧合,但實際上正是高層建筑在上海的興起為Art Deco風格的流行提供了重要發展契機,這一點與Art Deco風格在美國紐約等城市的發展歷程很相似。Art Deco風格一開始在法國誕生時,還主要局限于家具和室內設計,而當其流傳到美國時,適逢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財源充足,國力鼎盛,因而掀起了競相建造高層、超高層摩天樓的熱潮?!把b飾藝術派”風格在遍地開花的高層摩天樓中找到了極佳的結合點,并成為紐約資本主義財富的雄厚實力象征。這種高層建筑與Art Deco風格的結合,產生一種非常適合于新興的資本主義富有階層炫耀其財富和實力的形式—被稱為“商業哥特”(Commercial Gothic)的Art Deco摩天樓:強調垂直方向線條的向上高聳感覺,上部收分的形體,向上升騰的動勢,神秘莫測又充滿浪漫想象,從而營造一種精神上的壓倒一切的主宰,被借用于“象征資本主義對人間財富的崇拜”。8

與美國相似,沙遜大廈不僅是上海裝飾藝術派風格的開端,同時也是上海高層建筑的開端。沙遜大廈是上海第一幢真正10層以上的大樓(共13層,77米),該建筑由當時上海最大的房地產商沙遜集團投資興建,四層以下為商店及辦公,五到九層為華懋飯店,十層為夜總會與餐廳,十一層以上為沙遜本人住所。從沙遜大廈開始,從1929年到1938年的短短十年間,上海建成的10層以上高層建筑達38座,在這些高層建筑中絕大多數采用了Art Deco風格。9如峻嶺公寓、漢彌爾登大廈、百老匯大廈。這種對于摩天樓的高度的不顧一切的爭奪,其根源正是激烈的商業競爭??梢哉f,上海Art Deco摩天樓本質上是上海商業發展的圖騰與象征,是近代上海商業異軍突起的紀念碑。

上海Art Deco當代意義

雖然Art Deco作為一種流行建筑風格已成為歷史,但仍具有當代意義,值得我們思考。與現代主義不同的是,Art Deco對歷史與傳統采取吸收而非排斥態度。從誕生之初在多種傳統風格和異國文明中吸取靈感,到后來成為國際性流行風格時與各地文化的交流融合,Art Deco建筑始終對歷史與傳統、各地文化采取包容的態度。雖然Art Deco建筑反對抄襲,但是它善于借鑒歷史風格中的各種元素,通過對歷史樣式進行變形、重組、幾何化使之成為時髦樣式;善于在歷史傳統中注入新內容、新文化,把時尚與傳統完美融合,這與上海城市文化的內核一脈相承??梢哉f,盡管Art Deco誕生于過去,但它不只屬于過去,它始終在擁抱現在、探索未來,這種摩登前衛的態度對當下城市更新與城市文化傳承仍極具啟發意義。

作者?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副教授,建筑學博士

[1]潘新華.海派文化地圖? 海上文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

[2]《Merriam 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tenth edition, P748.

[3]又稱之為現代主義運動(Modern Movement),International Style國際式,與之相對應的有Modernist現代主義者。此外,“modern architecture”指現代建筑,是一個具有強烈時間階段特指含義的概念,指現代的所有建筑活動,特別是指建筑脫離了古典主義和文藝復興建筑影響以來的整個建筑發展階段,時間是指從大約19世紀中葉到目前的整個階段。王受之.世界現代建筑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5.

[4]鄭時齡.上海近代建筑風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67.

[5]鄔達克(Ladislaus E.Hudec,1893—1958)生于當時尚屬奧匈帝國的斯洛伐克,1914年畢業于布達佩斯皇家學院,1916年當選為匈牙利皇家建筑學會會員。

[6]熊月之.上海通史第1卷—導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

[7]Bevis Hillier and Stephen Escritt, Art Deco Style, London, Phaidon Press Limited, 1997, P27.

[8]常青.建筑文化與城市精神[J].建筑學報,2003(12).

[9]根據作者調研資料整理。

猜你喜歡
摩天樓摩登上海
上海電力大學
上海之巔
摩登之家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旋轉摩天樓
回到摩登70’S
摩登一周
從19世紀90年代的紐約到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公共租界——城市建設法規對摩天樓的高度控制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摩登一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