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古改制 五十自化
——王鐸書法臨創改制及其啟示

2024-01-15 07:23
合肥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骨法法帖尺牘

薛 峰

(宣城職業技術學院 教育與管理學院, 安徽 宣城 242000)

在中國書法四千多年的歷史上,明清之際書法家、文論家王鐸(1592—1652)風格獨特的書法藝術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其奔放豪邁的書法風格,一掃元明以趙孟頫、董其昌為代表的遒媚秀麗的書風,將晚明書法推向了歷史的新高峰。之所以有“后王勝前王”之說,是因為他將精致典雅的“二王”晉唐尺牘手札,改制成恢宏博大又不失晉唐帖學韻致的行草立軸臨摹作品,演繹出有別于尺牘手札的豪放書風。王鐸一生大量臨摹古人法帖,以“不規規模擬”的書學理念,對“二王”、米芾、褚遂良等諸家法帖進行深化臨習和再次創造,進而形成其獨特的臨摹式創作方式,即“托古改制”。這種托古改制、臨創結合的學書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一、王鐸書法臨創改制

(一)骨法用筆、奔放豪邁

南齊謝赫《古畫品錄》提到的“‘骨法用筆’或‘骨法,用筆是也’”[1],是指所謂骨法以及由此生發的相關書畫用筆方法?!肮欠ā弊钤缡侵腹窍嗵卣?魏晉時期又演變成對人物身份或特征的描述,此時常用“風韻”“骨”“風骨”等詞語來描述人物品藻,“骨”“骨力”則通常比喻人的耿直、剛強品質及其外貌特征等?!肮欠ā边€指代書畫用筆的筆力、力量、方法等,如晉代書法家衛夫人《筆陣圖》:“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保?]

李世民《論書》云:“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保?]這里的“骨力”就是中鋒骨法用筆,是鋒在畫中行的中鋒用筆方法以及用筆的力量。王鐸《瓊蕊廬帖》跋云:“書法貴得古人結構。近觀學書者,動效時流。古難今易,古深奧奇變,今嫩弱俗雅,易學故也。嗚呼!詩與古文皆然,寧獨字法也?!保?]432“古難今易”“古深奧奇變”道破了學書的真諦,指出了“中鋒骨法用筆”在書法中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了以董其昌為代表的帖學“嫩弱俗雅”的缺陷。如王鐸的《臨王羲之小園子帖軸》,這幅草書立軸臨作氣勢雄渾、大氣磅礴,除點畫引帶稍細外,其用筆渾厚、奔放,幾乎每一筆畫都是中鋒骨法用筆,且點畫用筆的細節都很干凈、到位。

關于自己的書法,王鐸常常自稱“獨宗羲獻”。清張庚稱,王鐸書“法兼篆隸”[5]。毛筆的物理特性決定了毛筆只有在保持中鋒狀態時,才能有利于骨法用筆的表現,因此,篆籀用筆也可稱為中鋒骨法用筆。王鐸的中鋒骨法用筆,無論是內涵還是外延都已經超出篆籀筆法的范疇,既蘊含晉唐韻致、漢魏古拙的特征,又具備宋元明的審美意趣和王鐸個人的審美理想??v觀王鐸遺存的行草立軸臨摹作品,可以發現篆籀、張旭、“二王”、顏真卿一系的中鋒骨法用筆比較常見,即使在極速的巨軸狂草中,也能夠基本保證筆畫的中鋒運行,從而凸顯其骨法用筆。從王鐸的作品中,已看不到王羲之平和自然、精研雅致的魏晉書風,取而代之的是雄強恣肆、大氣磅礴的浪漫主義書風。如王鐸于清順治七年(1650)創作的《臨閣帖》,其如錐畫沙、圓潤勁健、連綿不斷的“力能扛鼎”的線條超越了晉唐尺牘手札,作品中雖偶有側鋒行筆,但其起筆、行筆、收筆等細微用筆環節也能夠力透紙背、入木三分,這充分顯示了中鋒骨法用筆的內涵和視覺形態的魅力。

“‘健筆蟠蛟螭’‘直追篆籀通其微’”[6]“力能扛鼎”[7]等溢美之詞,都是對王鐸篆籀絞轉中鋒骨法用筆的贊美。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云:“用筆當如印印泥、如錐畫沙,使其鋒藏鋒,書乃沉著,當其用鋒常欲透過紙背?!保?]可以看出,顏真卿、張旭也非常重視力透紙背的中鋒骨法用筆。王鐸將米芾以“刷”為特征的用筆技法和情感表現手段融入渾厚飽滿的篆籀絞轉中鋒骨法用筆之中,并拓展到對晉唐尺牘手札改制的行草立軸臨摹作品上,作品中那萬歲枯藤般的線條、元氣淋漓的篆籀絞轉中鋒骨法的用筆方法,有力地支撐了王鐸巨幅行草立軸險絕突兀的字法、鴻篇巨制的章法以及奔騰豪邁而又雄強恣肆的氣韻,同時也更有利于王鐸豪放、憤懣、壓抑情感的表達。這種追求個性解放、離經叛道的晚明浪漫主義書風,在王鐸中鋒絞轉骨法用筆數十年的書法臨創實踐中發展得更加成熟和完善。

(二)脫字雜糅、取舍由我

“晚明是中國書法臨摹史上的一個轉折點,臨摹的觀念在這時出現了重要的變化:臨摹不再僅僅是學習和繼承偉大傳統的途徑,它還成為創作的手段,換言之,它本身就可以是一種創作?!保?]對古法帖的挪用、拼湊雜糅,改變字體,隨意脫字、漏字等都是這種臨帖方式的具體表現。王鐸也受到影響,從其傳世墨跡作品研究來看,這種唯心所適的臨帖方式多體現在其行草立軸條幅作品中,尤其是托古改制的行草大軸。具體表現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不同法帖的挪用、拼湊雜糅

這種情況往往是由于應酬之需,不得不背臨兩幅以上法帖所致?!杜R閣帖軸》是王鐸雜糅串臨的一幅草書大軸,作品除落款六字外,正文僅有三十五個字,分三縱行完成。然而,這幅作品的內容卻先后涉及王羲之《小園子帖》《適太常司州帖》《此諸賢帖》三幅小草法帖和王獻之的《阮新婦帖》。將王鐸臨摹的作品與原尺牘手札進行比較,可以發現王鐸臨寫的內容與原法帖的文字內容有很大出入。王鐸只臨取了《小園子帖》前半段的十八字,“大奴還吳也”五字節選于《適太常司州帖》,“遠須異”三字選自《此諸賢帖》,最后九個字是挪用王獻之的《阮新婦帖》?!岸酢狈ㄌ奈淖謨热菰诖俗髦幸驯桓盍训闷吡惆寺?面目全非。然而,從整幅立軸書法作品的格調來看,諸帖文字內容又渾然一體地融入王鐸獨特的書法風格之中。在王鐸的行草立軸臨帖作品中,雜糅多帖的情況時有出現。當那些脫離上下文的文字重新組織在一起時,書寫已完全脫離了文學的語言意義,蛻變成為純粹的視覺語言符號,而這恰恰是王鐸依托晉唐法帖并對其進行改制的書法藝術精神所在。

2.變體臨摹

在王鐸行草立軸臨帖作品中,將行書臨為草書,或將草書臨為行書,甚至將楷書、隸書臨成行草或狂草,這種變體式臨摹方式屢見不鮮。如,將東晉衛夫人的案頭尺牘小楷《近奉帖》(圖1a)臨寫成具有米芾書法風格的行書立軸《臨衛夫人小楷近奉帖》(圖1b);將王羲之今草《太常帖》、章草《豹奴帖》改臨成行書立軸;將王獻之今草《桓江州帖》改寫成行書立軸。

(a) 《近奉帖》 (b) 《臨衛夫人小楷近奉帖》圖1

3.脫字、漏字臨摹

明末清初臨帖中脫字、漏字現象已屬常態,背臨就更是不足為怪。在王鐸存世的臨古作品中,特別是行草立軸臨摹作品中,脫字、漏字現象俯拾即是,非常普遍。這種現象通常是由兩種因素造成的:

一種是“無意識”。僅憑對原帖的記憶進行臆造性臨摹,完全不在乎文意是否完整。如王鐸于順治四年(1648)創作的草書《臨王獻之忽動帖、委曲帖》巨幅立軸,將《忽動帖》中的“腳更腫轉欲書疏自不可已”“于”“復”“承冠軍”,以及《委曲帖》中的“今向達都汝奉見欣慶但恐停日不多耳”共計三十二個字,一概省略不寫。又如《臨王獻之適奉帖軸》,共脫落“獻之、如復、忽、今、當”七個字,且“服藥”“溫燥理”前后順序顛倒。

另一種是“有意為之”。古法帖中一些晦澀、不吉利的字句,王鐸在臨寫時總是刻意回避不作臨寫。如《臨王獻之授衣帖》軸(圖2a),王獻之《授衣帖》(圖2b)原帖中的“死罪、悲、哀、慟、痛、毒、兇問”等不吉利的文字,王鐸都未作臨寫。

(a) 《臨王獻之授衣帖》軸 (b) 《授衣帖》圖2

王鐸用挪用、拼湊雜糅、脫字、漏字、改變字體等臨帖方式,將晉唐尺牘手札小品改制成行草高堂大軸,這種獨具匠心的臨帖方式,實質上是借題發揮,以表達自己的藝術理念和審美情趣。王鐸曾云:“余于書、于詩、于文、于字,沉心驅智,割情斷欲,直思跂彼室奧,恨古人不見我,故飲食夢寐之?!保?0]464這是王鐸對古人的極力贊賞,同時也是對自己“托古改制”書法藝術的肯定。

(三)借題發揮、不規規模擬

“蓋字必先有成局于胸中……至臨寫之時,神氣揮灑而出,不主故常,無一定法,乃極勢耳?!保?1]王鐸認為,在書寫一幅作品時,要對用筆、結字、章法、墨法以及由此衍生的意蘊和風格有清晰的把握,在臨寫時才能達到不拘泥于傳統、法無定法、物我兩忘的境界,縱心所欲而不逾矩。王鐸的行草立軸臨古作品之所以能成為其書法藝術的突出代表,是因為他在創作過程中對所臨摹的法帖用筆、結字等技法以及自己所要表現的審美情趣有著深入的理解與把握,在書寫時能夠揮灑自如。經歷過早年步趨古人“如燈取影”“極力造作”的臨帖后,晚年的王鐸更加重視對古法帖的臨摹。然而,此時的王鐸已徹底摒棄了亦步亦趨的習古方式,而是借助古人法帖,采用借題發揮式的創造性臆臨來書寫自己的性靈、表達自己的審美趣味。范本于王鐸而言,只是供他參考的對象,而非束手束腳的枷鎖。把《王鐸草書臨王羲之足下帖軸》(圖3a)與王羲之《足下帖》(圖3b)原帖進行對比,就會發現《王鐸草書臨王羲之足下帖軸》的氣韻和風格特征與王羲之原帖有著巨大差異,用筆、墨色、結字、章法的表現也各有千秋。

(a) 《王鐸草書臨王羲之足下帖軸》 (b) 《足下帖》圖3

在書法作品的各種形制中,巨軸條幅的形式往往最有利于書家奔放豪邁、大氣磅礴的浪漫主義情感的表現和宣泄。在王鐸傳世的書法作品中,行草臨摹立軸作品最為常見,也最能彰顯其書法雄渾磅礴、豪情壯志的藝術風采。

在數十年的書法臨創實踐中,除“二王”外,米芾是王鐸最重要的書法學習對象?!懊总辣爵?、獻,縱橫飄忽,飛仙哉!深得《蘭亭》法,不規規摹擬,余為焚香寢臥其下?!保?2]659由此可知,王鐸“不規規摹擬”的臨帖方式是受米芾的啟發,臨摹古帖時,首先理解、領會原帖的氣韻和精神風貌,進而表現自己的審美意趣。王鐸善于運用各種筆法和形制,對晉唐法帖進行改制臨寫,以遺貌取神“不規規模擬”的臨創方式擺脫古法的約束。然而,王鐸也深知“不離古”的重要性,因此時常以臨摹古人法帖來約束自己的放縱不羈。從某種意義上說,王鐸的行草立軸臨作,是對米芾以“刷”為特征的表現技法和情感表現方式的獨特詮釋。如《臨王筠帖行書軸》,王鐸將米芾“八面出鋒”的書寫特征融入其間,借助米芾“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的用筆技法和情感表現方式,展現并發揮自己對晉唐法帖的理解與詮釋,以追求個性解放的浪漫主義書法風尚,滿足時代審美需求。

(四)拓而為大、入古自化

順治三年(1646),王鐸在其草書后跋云:“用張芝、柳、虞草法,拓而為大,非懷素惡札一路。觀者諦辨之,忽忽?!保?]364在將尺牘手札小品展大書寫成大幅行草立軸作品時,王鐸融入張芝、柳、虞書法中的雄渾博大之勢,變王羲之、王獻之書法俊秀為渾厚。王鐸憑借其敏銳的藝術洞察力,深刻領悟到拓而為大既是筆勢、字勢的拓展,更要深入參悟、領會、運用古法帖精致入微的筆法、字法,做到鋒、勢齊備。在《跋柳書》又云:“柳誠懸用《曹娥》《黃庭》小楷法拓為大,力勁氣完?!保?]364由此可見,王鐸深知鋒、勢齊備是將尺牘手札小品書寫成大幅立軸的關鍵所在。從《臨王獻之愿馀帖》(圖4)的尺幅來看,原帖為案頭尺牘小品,王鐸臨寫時將其展大為縱195.5厘米、橫50.5厘米的大幅草書立軸,其中很多字被拓大至12厘米以上。

圖4

劉正成在《王鐸書法評傳》中指出:“‘拓’,即摩,不失原形的模寫之,放大之?!保?2]18也就是“同比例放大”的意思。許洪流在《技與道》里提道:“‘拓而為大’一語,泄露了王鐸用筆的秘密,他不是‘放大’,而是‘拓大’,是夸張,是強化?!保?3]王鐸把尺牘手札小幅作品放大臨寫至六尺以上,甚至高達丈二的巨幅行草大軸,同時對其筆法、字法等藝術特征加以強調、夸張。如《臨豹奴帖》,王鐸將王羲之章草尺牘“拓而為大”,臨成縱226.5厘米、橫49.6厘米的狂草巨軸。崇禎十三年(1640)九月十七日夜,王鐸為劉光昉跋帖云:“元章書氣雄度曠,其佳處若泰山,觀滄海,濤光漭蕩,眼界一拓?!保?0]642米芾跳蕩騰挪筆法、字勢,賦予大幅行草立軸臨作更為激烈、奔放的視覺效果,更加有利于王鐸壓抑情感的宣泄與表達。此類作品既是王鐸對古帖的臨摹,也可視為其創作作品。如,崇禎二年(1629)草書《臨王羲之瞻近帖》、崇禎七年(1634)狂草《臨王羲之永嘉敬豫帖》、崇禎八年(1635)行草《臨徐嶠之帖》、崇禎十二年(1639)草書《臨王羲之小園子帖》、順治四年(1647)狂草《草書臨帖軸》等等,這些作品都是王鐸將雅致俊逸的晉唐尺牘手札展大書寫的代表之作。通過這種入古臨帖的方式,王鐸在極力主張入古、復古的同時,積極融入自己的審美理想,形成其大氣磅礴、雄強豪邁的書法風格。

“余從事書藝數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為,故書古帖,瞻彼在前,瞠目自惕”[14],“書不宗晉,終入野道”[4]358。王鐸堅信,只有深諳晉唐等古人法帖之精髓,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拔迨曰焙蟮耐蹊I進一步縮小臨帖與創作之間的差別,堅持“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以此相間,終身不易。大抵臨摹不可間斷一日耳”[4]359。由此可知,臨古、習古、入古在王鐸書法藝術中的重要程度。在對古法帖的深入研究和不斷的臨摹與創作中,王鐸的書法風格逐漸融入了古人書法的優秀品質,他的行草立軸臨摹作品展現出大氣磅礴、雄強豪邁的氣度,與宋元以來的甜美書法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王鐸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漸臻成熟,其“入古自化”的繼承與創新歷程,為當今書法學習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二、王鐸書法臨創改制對當代書法的啟示

(一)學習書法必須深入研究并善于學習古人經典法帖

王鐸在經歷了以“二王”為核心,“不規規擬”雜取百家后,再次重溫晉唐法帖,以宋刻《淳化閣帖》為依托,深入臨習古人法帖。他善于將古人法帖臨摹改制成多種形式,其中既有行草立軸,又有案頭把玩的扇面、冊頁和尺牘?!靶胁萁仆跤X斯。覺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4]361,這是好友黃道周對王鐸書法藝術的評價和期待。王鐸“五十自化”后托古改制的行草臨帖作品將諸家法帖融為一體,更多地融入了他渾厚奔放的書學理念,最終形成其雄強豪邁的浪漫主義書法風貌。

(二)臨古與創新并行不悖、互為表里

在追求個性解放的社會大環境下,王鐸能夠堅持“不離古,不泥古”的書學理念與創作實踐,證明了傳統書法的“深奧其變”和永恒魅力。劉正成在《王鐸書法評傳》中寫道:“如果說雙重人格,是王鐸波瀾起伏的生活與心靈悲劇的根源,那么雙重追求,即對傳統回歸與裂變,則是王鐸書法藝術創造的奇特溫床。無窮的回歸與無盡的裂變,使他的創造之花在這里常開常新,已臻佳境?!保?2]8對傳統書法無盡的回歸和創新裂變,是王鐸獨特書法風格形成的根源,也是其托古改制、“五十自化”的具體表現。

(三)堅持以中鋒骨法用筆為核心的書法筆法實踐

王鐸書法之所以備受后世書法界推崇,與其力能扛鼎、圓潤勁健的中鋒骨法用筆密不可分。掌握了王鐸的用筆方法,無論寫什么碑帖都可以應對自如??v觀當代的“展覽體”,只是一味追求展廳的視覺效果,而忽視了中鋒骨法用筆的筆法內涵,作品給人以強拉硬扯之感,線條更是浮于紙面、飄忽不定,給人以浮躁不安的感覺。只有堅持以中鋒骨法用筆為核心的書法筆法,當代書法方能創作出更多名副其實的時代佳作。

(四)對日本“明清調”書法流派形成的推動作用

日本昭和時代后期,隨著書法展覽在現代美術館的舉辦,日本書法界更加重視明末清初的高堂大軸、巨型條幅的連綿大草和行草結合的書法作品。其中,以研究王鐸為核心的“明清調”書法流派最為突出。村上三島是最早深入研究王鐸托古改制書法作品的日本書法家,同時也是日本“明清調”書法流派的創始人。他兩次榮獲日本三大繪畫團體之一“日展”大賽特別獎,其書法風格影響了一大批日本書法家,同時也帶動了我國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王鐸熱”,由此奠定了村上三島和“明清調”書法流派在日本藝術界的地位。

三、結語

王鐸以其骨力洞達、流動多姿、恢宏博大而又古法咸備、不失帖學韻致的鴻篇巨制卓然屹立于明清書壇。正是由于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對古法帖的臨摹改制實踐,王鐸最終形成其“五十自化”獨樹一幟的書法風貌?!叭牍懦鲂隆薄袄^承創新”的書法藝術內在發展規律使我們認識到,深入研究歷代大師的書學思想和藝術實踐,對當今書法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有著深遠的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骨法法帖尺牘
淺議謝赫“六法”之“骨法用筆”
煙云盡態
——湖南省博物館藏《三希堂法帖》展
楊建民先生書法作品
《寶賢堂集古法帖》研究綜述
從《寶賢堂集古法帖》窺探明代中葉帖學的興盛
骨法用筆 繼承傳統——梁貴臣人物畫賞析
粗筆畫之我見
米芾《尺牘-書札》集錦(上)
米芾《尺牘-書札》集錦(下)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古代書法(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