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專業大學生父母過度保護、歸因方式、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業羞愧的關系

2024-01-17 07:50張怡然朱海娟
教育生物學雜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歸因過度學業

張怡然, 朱海娟

山東中醫藥大學健康學院(中國濟南 250355)

隨著國家對發展中醫、培養中醫人才的重視,與中醫專業大學生學業相關的心理現象備受關注。學業情緒是影響學習效果及成就的重要因素,調查發現大學生學業羞愧情緒高于理論中值[1],而學業羞愧作為消極學業情緒通常阻礙學習,侵蝕學習動力,分散注意力并削減信息加工深度[2]。然而對學業羞愧的研究起步晚、數量少[3],更罕有研究專門探討中醫專業大學生的學業羞愧,因此,為推動中醫事業發展、培養擔起傳承的中醫人才,應加強對中醫專業大學生學業羞愧的重視,探討學業羞愧發生的內部機制,進而探索改善之法。

中醫專業大學生相比其他專業學生更具壓力[4],尤其在學業任務、學業競爭方面[5],更易經歷負面情緒[6-7]。學業羞愧屬于一種與學業情景有關的消極情緒[2],馬惠霞等[3]將其定義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學業表現不理想、與預期不一致或受到不公正對待而產生的痛苦怨恨、無能為力的情緒體驗。

ROHNER[8]認為,個體受家庭及成長環境影響。中醫專業大學生情緒情感、認知發展與原生家庭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家庭系統理論認為[9],在解釋個體情緒活動時應將家庭看作一個整體,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觀察。父母過度保護作為消極教養方式之一,普遍存在于“00后”大學生中,其指父母太過關注并控制子女的行為,對子女的日常生活嚴加干預及過度保護,不利于子女的獨立性發展[10]。有研究[11]發現,父母過度保護是中醫專業大學生消極情緒的重要預測因素。對中醫專業新生的研究同樣支持此觀點[12]。消極的父母教養方式顯著正向預測消極學業情緒(如焦慮、厭倦)[13]。綜上,本研究提出假設1:父母過度保護可正向預測中醫專業大學生的學業羞愧。

觸發個體情緒反應的關鍵在認知評估過程,歸因方式、學業自我效能感屬于此類。雖然目前對父母過度保護與歸因方式、學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較少,但根據生態系統理論[14],家庭作為生態環境中最基本微系統,直接并深遠地影響個體認知發展。所以,父母過度保護這種教養方式使中醫專業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具有家庭烙印,而不同認知模式又影響學業羞愧。作為認知變量的歸因方式,學業自我效能感可能在父母過度保護與學業羞愧間起中介作用。

首先,歸因方式可能起中介作用。個體采用兩種方式歸因:個體因素(內歸因)或環境因素(外歸因)[15]。研究[16]發現,對大學生群體,父母教養模式與其歸因方式的形成具有密切聯系。內歸因傾向的臨床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更高[17]。中醫院校學生的歸因方式與西醫院校學生相比更消極[18]。歸因訓練可顯著改善學業羞愧[19]。綜上,本研究提出假設2:歸因方式在父母過度保護與中醫專業大學生學業羞愧之間起中介作用。

其次,學業自我效能感可能起中介作用。BANDURA[20]提出,自我效能感決定人們的行為方式、思維模式及情緒反應。學業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學業情境中的應用,指個體對與自身學業能力相關的判斷與自信[21-22]。研究[23]發現,父母教養方式對學業自我效能感起預測作用,父母過度保護負向預測學業自我效能感。醫學生的自我效能對消極情緒具有顯著預測作用[24-25]。學業自我效能感低的中醫專業大學生在學習中更易經歷消極的情緒體驗[26]。學業自我效能感負向預測學業羞愧[27]。綜上,本研究提出假設3:學業自我效能感在父母過度保護與中醫專業大學生學業羞愧之間起中介作用。

此外,歸因方式、學業自我效能感可能在父母過度保護與學業羞愧之間起鏈式中介作用。根據控制價值理論[2],歸因方式基于個體對過往經驗的總結,這種回顧性因果歸因是個體控制認知的重要來源,進而導致個體對未來相關預期,其中包括對自我效能感的預期。研究[28]發現,員工的內歸因傾向顯著正向調節地位提升事件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歸因方式可通過自我效能感預測外語焦慮[29]。相比西醫院校學生,中醫院校學生更傾向不良歸因方式,導致自我效能下降,致使在面對學習挑戰時易產生消極情緒[18]。綜上,本研究提出假設4:歸因方式、學業自我效能感在父母過度保護與中醫專業大學生學業羞愧之間起鏈式中介作用。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中醫專業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方便取樣法選取山東省2所中醫高等院校抽樣,共發放問卷608份,回收有效問卷575份,回收有效率94.57%。其中,男生165名(28.7%),女生410名(71.3%);大一年級學生187名(32.5%),大二年級學生167名(29.0%),大三年級學生161名(28.0%),大四年級學生44名(7.7%),大五年級學生8名(1.4%),研究生8名(1.4%);生源地為農村的學生338名(58.8%);生源地為城鎮的學生237名(41.2%)。所有研究對象均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自愿參與調查。

1.2 研究工具

1.2.1 父母過度保護量表 采用中文簡式父母教養方式量表中的父母過度保護分量表作為測量工具。量表共8個項目,4點計分,得分愈高表明父母愈具有過度保護的傾向。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α系數為0.865。

1.2.2 多維度-多歸因因果量表 量表包含學業歸因和人際歸因兩部分。本研究針對學業情境,出于控制疲勞效應、減少測量誤差的考慮,僅采用學業歸因部分施測。量表共24個項目,5級計分,將被試在外歸因維度上的得分減去內歸因維度得分計算總分,分數由負到正,越高代表被試越傾向外歸因。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α系數為0.758。

1.2.3 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 采用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測量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共22個項目,5級計分,總分愈高表明被試學業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α系數為0.940。

1.2.4 學業羞愧量表 采用大學生一般學業情緒量表中的學業羞愧分量表對學業羞愧進行測量。量表共7個項目,5級計分,得分越高代表被試學業羞愧越強烈。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α系數為0.867。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描述統計與相關分析,Amos 26.0進行路徑分析,通過Hayes宏PROCESS4.0程序中的“模型6”檢驗鏈式中介效應[30]。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由于本研究統一采用問卷調查法施測,因此需檢驗共同方法偏差。檢驗方法采用Harman單因子法,結果顯示提取的第1個公因子方差貢獻率為23.4%,小于40%的臨界標準[31],故本研究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描述統計與相關分析

各變量的描述統計與相關分析詳見表1。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各個變量間均顯著相關,適合進行路徑分析與鏈式中介效應檢驗。

表1 各變量得分的描述統計與相關分析

2.3 路徑分析與中介效應檢驗

2.3.1 路徑分析 采用Amos 26.0進行路徑分析,擬合結果顯示自由度為0。該模型為飽和模型,即待估參數剛好與協方差矩陣中的元素相等,因此不再關注擬合指數,只需考察模型各變量間的路徑系數。具體路徑系數如表2所示。由路徑分析可知,父母過度保護顯著正向預測中醫專業大學生學業羞愧(P<0.001),假設1成立;而歸因方式對學業羞愧的直接預測作用不顯著。

表2 中醫專業大學生父母過度保護、歸因方式、學業自我效能感、學業羞愧間的路徑系數

2.3.2 中介效應檢驗 采用Bootstrap法重復抽樣5 000次,通過Hayes宏PROCESS 4.0程序檢驗歸因方式、學業自我效能感在父母過度保護與中醫專業大學生學業羞愧間的鏈式中介效應。結果顯示:總中介作用效應值為0.27,95%CI (0.19~0.36)不包含0,即總中介效應顯著,效應占比38%。歸因方式在父母過度保護與學業羞愧之間的中介作用效應值為0,95%CI (-0.02~0.02)包含0,即中介效應不顯著,假設2不成立。學業自我效能感在父母過度保護與學業羞愧之間的中介作用效應值為0.25,95%CI (0.17~0.33)不包含0,即中介效應顯著,效應占比35%,假設3成立。歸因方式、學業自我效能感在父母過度保護與學業羞愧間的鏈式中介作用效應值為0.03,95%CI (0.01~0.05)不包含0,即鏈式中介效應顯著,效應占比4%,假設4成立。具體中介效應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Bootstrap法檢驗父母過度保護、歸因方式、學業自我效能感、學業羞愧的鏈式中介效應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父母過度保護與學業羞愧呈顯著正相關,這與相關研究[32]的結果一致。成長于父母采用過度保護教養方式家庭中的學生具有更少自主性及控制感,而中醫強調“辨證論治”,即醫生應獨立、靈活地視具體情況在基礎方上加減,因此這部分學生在實踐中易受挫折[26],在學業情境中更易體驗羞愧情緒。描述統計發現,中醫專業大學生歸因方式得分的均數為-0.67,說明大多數學生具有內歸因傾向,這與針對其他大學生的研究結果[33]相符。中醫專業錄取分數較高,多數學生勤奮刻苦,傾向于將學業結果作“能力”“努力”這種內歸因。此外,歸因方式與學業羞愧呈顯著正相關,但相關性較低,印證了HAMM等[34]的研究結果;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業羞愧呈顯著負相關,這與VILLAVICENCIO等[35]的研究結果一致,即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越強,越不容易觸發其學業羞愧,而那些學業自我效能感較低的中醫專業大學生的學業羞愧水平就更高。

本研究發現,父母過度保護與歸因方式呈顯著正相關,父母過度保護與學業自我效能感呈顯著負相關,這與其他學者[36-37]的觀點一致。父母過度保護這種教養方式不利于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發展,中醫專業大學生的父母越傾向于過度保護,其子女學業自我效能感越低。本研究中歸因方式與學業自我效能感呈顯著負相關,這與GANGULY等[38]的觀點一致,即愈具有外歸因傾向,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愈低。

本研究表明父母過度保護可顯著正向預測學業羞愧,假設1成立,同時與相關研究[11,13]的結論一致。家庭系統理論認為,那些被溺愛裹挾的孩子,自我分化水平及獨立性低下,情緒不穩定,相比之下更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在學業情境中當面對壓力時易產生負面情緒。隨著經濟發展與生活條件的改善,父母愈發重視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條件,竭盡所能呵護孩子,使得大學生“幼稚化”,難以從家庭中逐漸分化為獨立的個體,達到人格上的成熟。然而,中醫“辨證論治”的專業特殊性要求這些未來的醫生具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以積極的情緒面對學業、實踐中的挑戰,能夠獨當一面。因此,作為家長應適當減少對已成年中醫專業大學生子女的過度保護,這有利于他們的個體發展。

本研究路徑分析結果顯示:歸因方式無法直接對學業羞愧起預測作用,中介效應檢驗證明歸因方式在父母過度保護與學業羞愧之間的中介作用不顯著,假設2不成立,這與陳京軍等[39]的研究結果不符。分析原因可能與本研究對中醫專業大學生歸因方式的考查僅在內外控(內歸因、外歸因)這一維度,沒有將情境因素(成功、失?。┘{入有關。中醫整體觀認為,人與所處情境是一個整體,個體的認知行為必然受到情境的影響[40]。本研究描述統計發現中醫專業大學生傾向于內歸因,然而這種歸因方式在不同情境下表現為“雙刃劍”:當中醫專業大學生面對學業成功情境時進行內歸因(他們認為取得學業成就是因為自己能力突出),可能使他們更多地體驗到自豪等積極學業情緒,較少體驗到學業羞愧;而當中醫專業大學生面對學業失敗情境時進行內歸因(他們認為導致學業失敗的原因是由于自己能力低下),更容易體驗到學業羞愧。因此,不同的學業情境可能是導致內、外歸因不能直接預測學業羞愧的原因,進而無法在父母過度保護與學業羞愧之間起中介作用。

學業自我效能感在父母過度保護與學業羞愧之間的中介作用顯著,假設3成立,與相關研究[23,27]的結果吻合。根據BRONFENBRENNER[14]提出的生態系統理論,對中醫專業大學生而言,家庭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微系統,影響著其認知能力的發展,學業自我效能感屬認知評估過程,因此,父母過度保護可對其進行預測。由于中醫作為一門兼有科學與人文特點的學科,學習內容既有明確、統一的范式,又有抽象、思辨的部分,故中醫專業大學生課業繁重且在學業上易遇挑戰。根據BANDURA[20]的自我效能感理論,學業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中醫專業大學生認為自己有能力解決學業問題,能以更樂觀、積極的心態應對學業挑戰;而學業自我效能感低的中醫專業大學生則相反,面對學業挑戰易產生消極學業情緒,因此,學業自我效能感可顯著預測中醫專業大學生的學業羞愧。綜上,改善中醫專業大學生的學業羞愧可從學業自我效能感入手,中醫高等院校應注重培養、提高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

歸因方式與學業自我效能感在父母過度保護與中醫專業大學生學業羞愧之間的鏈式中介作用顯著,假設4成立。進一步驗證了其他學者[18]針對中醫專業大學生的研究:歸因方式可作用于中醫專業大學生自我效能感,進而對學業情緒產生影響。歸因方式是導致情緒形成的遠端變量,并不能直接觸發情緒,需要先作用于評估過程進而產生情緒[41]。學業情緒的控制價值理論認為,歸因方式作為中醫專業大學生對過往經驗的總結,影響著他們對自己未來是否有能力達成學業目標,即對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判斷。無論面對成功還是失敗的學業情境,將學業結果進行內歸因,主動承擔對結果的責任,有助于提升中醫專業大學生對學業結果的控制感;而將學業成功或失敗進行外歸因,認為學業結果只依賴于外部因素,會逐漸喪失對掌控學業結果能力的信心,不利于中醫專業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發展。因此,歸因方式可通過學業自我效能感進而對中醫專業大學生學業羞愧產生影響。綜上,對中醫專業大學生進行恰當的歸因引導,可作為提高學業自我效能感,進而改善學業羞愧的方法。

本研究提示:家長應適當放寬對已成年中醫專業大學生子女的過度保護;中醫院校應重視對中醫專業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培養,通過引導合理歸因的方式提高學業自我效能感,降低學業羞愧,以促進中醫專業大學生更好地傳承中醫知識,推動人才培養及中醫事業發展。

猜你喜歡
歸因過度學業
艱苦的學業
錯解歸因 尋根溯源
中藥煎煮前不宜過度泡洗
過度減肥導致閉經?
音樂提升學生學業表現
樹起學業擔當之心
希望你沒在這里:對過度旅游的強烈抵制
積極歸因方式:當船漏水了
初中數學學習中教師歸因與學生自我歸因的比較研究
過度加班,咋就停不下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