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視域下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的創新實踐

2024-01-25 07:00俞雨函
教育界·A 2023年34期
關鍵詞:古詩文教學校本課程文化自信

【摘要】古詩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指導下,教師可以從設置學習任務群、組織跨學科學習、創設體驗式活動、做“實”做“趣”教學評價等方面入手,創新古詩文教學方式,注重古詩文“教—學—評”一致性,落實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文化自信;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校本課程

作者簡介:俞雨函(1992—),女,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斜塘學校。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語文課標”)指出,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1]??v觀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以下簡稱“部編版教材”),古詩文的占比很大,其不僅是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礎。要想讓古詩文教學能夠更好地發揮育人價值,教師需探尋出一條創新路徑,以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導向,彰顯以文化人的學科育人理念,通過落實古詩文“教—學—評”一體化,提升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修養。

一、創新內容:以“群”為徑,任務驅動

傳統古詩文教學常常以單篇課文教學為主,對學生而言,單篇課文教學模式較為淺顯、片面,學生從中獲得的知識是局部的、零散的。這種管中窺豹似的學習不利于學生的整體發展。2022年版語文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2]。相較于傳統的單篇古詩文教學,學習任務群教學以可建構的文化議題為支點,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統整多篇古詩文,以群文的方式組織教學內容,設置一個個有內在邏輯關聯的學習任務,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特點。隨著學習任務的逐層遞進,學生的學習思維呈螺旋式上升,對相關文化議題的認識也會逐漸趨于豐滿、多元、深入、完整。學生是群文閱讀的主體,學生的閱讀理解過程應體現出開放性,教師要選擇合適的“鑰匙”打開學生的思維之門與情感之門,引領學生參與閱讀、思考、討論與表達等活動,促使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縱深發展。

縱觀部編版教材“春天”主題的系列古詩,“贊春、傷春、惜春”主題的古詩共同構建了完整的“春文化”,其中又以“贊春”為主,如,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的古詩《絕句》《惠崇春江晚景》所傳遞的思想感情都指向對春天美麗景色的熱愛與贊美。但“傷春、惜春”作為“春文化”的一部分,同樣也應在教學中有所側重,以使學生對“春”這一文化主題的了解更為完整、深入。因此,在教學《絕句》《惠崇春江晚景》時,筆者拓展課外古詩《惜春》,結合時下網絡熱點,引用網絡熱門金句—“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創設了真實的生活情境,策劃了主題為“我在江南過春天”的古詩學習任務群活動。

活動一:誦春韻。(1)讀一讀古詩《絕句》《惠崇春江晚景》《惜春》。(2)“江南春韻”代言人:在小組內朗讀,小組成員根據字音是否標準、停頓是否正確評選出“江南春韻”代言人,參與全班展示。

學習古詩的第一步就是朗讀。學生要通過朗讀掃清字音障礙,讀好詩句停頓,感受古詩的韻味。學生置身于課堂情境中,在評選“江南春韻”代言人這一任務的驅動下,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讀、互評,完成古詩初讀。

活動二:賞春景。(1)《絕句》《惠崇春江晚景》《惜春》這三首詩分別描寫了哪些景物,請你圈一圈。(2)“江南春景”推薦人:如果讓你選擇其中一句詩錄制一段小視頻,你會選擇哪一句?請發揮想象,向小組成員介紹你的小視頻內容。小組成員評選出“江南春景”推薦人,參與全班交流。

想要走進詩中描寫的美麗畫面,光靠理解詩意還不夠,還要加入自己的想象、聯想。教師策劃“錄制小視頻”這樣的學習活動,將理解詩意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并通過開展評選“江南春景”推薦人這一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想象,在想象中表達,感受動靜結合的美麗春景。

活動三:悟春情。(1)三首詩都描寫到了春天的花。對于花的描寫,這三首詩有什么異同?說說你對每首詩所描寫的花的感受。(2)“江南雅樂”推薦官:老師這里有三首輕音樂,如果讓你給這三首詩配樂,你會如何選擇,說說你的理由。

這三首古詩中有“花開”,有“花落”?;ㄩ_花落的背后是詩人對春天所寄托的不同情感。為古詩配樂,則能使學生將心中的情感借由音樂的形式加以表達。在音樂的渲染下,學生對詩情的體悟會更為感性,從而豐富對春天的情感,體會到詩人不僅有贊春之情,也有傷春、惜春之情。

活動四:談春思。(1)春天寓意著萬物生機勃勃,作者為什么要寫春天的“落花”呢?(2)“江南學子”有所思:當下正值春季,你希望自己如何度過這個春天。

學生學習古詩,不僅要明詩意、悟詩情,更要能深度思考,啟迪智慧。從“落花”的角度思考春天的意義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探究視角。學生要通過悟情、思考、討論、交流,構建關于春天的完善認知。

在古詩群學習中,學生以逐層遞進的學習任務為驅動,經歷誦讀、想象、體悟、思考等不斷深入的思維活動,深刻體悟詩人對春天的多樣情感,引發對春天的深入思考,完善了對“春”這一文化主題的認知,全面提升了語文核心素養。

二、創新教學:以“跨”融合,多維浸潤

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不僅是語文學科的任務,更是所有學科的育人目標。在古詩文學習中,教師可以尋求古詩文與其他學科的融合點,采用跨學科教學方式,讓優秀傳統文化能夠以不同形式、不同載體呈現。

如,部編版教材中有一類古詩被稱作題畫詩,常與古人畫作共同呈現。在教學題畫詩時,教師可以將語文、美術學科進行跨學科整合,讓學生既能在文學體驗活動中學習到題畫詩動靜結合、托物言志等表現手法,也能在審美鑒賞活動中提升審美品位,涵養審美情趣。

(一)探尋古詩文化點

虛實結合是題畫詩常用的表現手法,古詩既要描寫出畫面美、意境美,也要表現畫面外可供思考的內容。王冕的《墨梅》和鄭燮的《竹石》的前兩句皆是寫實,詩畫一體,而后兩句則與之相反,皆是寫虛,是對畫作內容的延展,借詩對墨梅、竹石發起議論,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提升畫作本身的意境,賦予其深刻的思考。

(二)“跨”出學科融合點

教學時,教師除了可將《墨梅》《竹石》這兩首詩放在一起比較分析,總結題畫詩藝術表現上的共同特點,還可以出示墨梅圖、竹石圖,從美術欣賞的角度引導學生就兩幅畫展開鑒賞。在賞析畫作時,教師可著重圍繞“墨梅之幽香”“竹石之風骨”引導學生感受畫作布局之巧思、筆法之精妙,表達觀畫時的內心感受,進一步體悟墨梅潔身自好、竹石剛正不阿的品質。詩畫共賞的跨學科學習過程,也是“詩情畫意”這一文化因子充分生長的過程,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詩讓畫中之物有了生命,讓畫中之景得以延展,讓畫中之意得以彰顯,從而充分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雖然教師在古詩教學中引入美術學科的內容,但學生學習的支點依然是語文。采用跨學科學習模式創新教與學的方式,能夠拓寬古詩文教學的邊界,在多學科統整融合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三、創新活動:以“浸”熏陶,體驗實踐

了解與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場在課堂,但體驗與實踐的陣地卻在課外。教師可策劃主題活動,將古詩文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古詩文在活動中得以“活”起來,讓傳統文化在活動中得以傳下去,從而實現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標。

(一)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古詩《元日》《清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均以傳統節日為主題,展現了相應的節日風俗。教師可以圍繞傳統節日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傳統節日文化的浸潤下進行深度學習。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古典詩詞大放送”“節日起源共追溯”“民間習俗各不同”“傳統美食爭相做”等活動,與小組成員合作探究,搜集、整理資料,在組內交流商議,展示匯報成果等。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各個傳統節日有更為完整、全面的了解,獲得知識與技能,全方位發展語文核心素養,同時傳統文化也能夠以一種更為貼近生活的方式植入學生內心。

(二)開展校本課程活動

筆者所在的學校開設了校本課程“小荷吳門醫派”,以研究中草藥文化為主。部編版教材中有許多古詩與“蓮”有關,如《采蓮曲》《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因此,以“蓮”為主題的校本課程活動也應運而生。學生在學習了關于“蓮”的古詩后,在校園蓮藕基地中開展種蓮、繪蓮(畫一畫蓮花)、唱蓮(吟唱有關“蓮”的古詩詞)、采蓮、品蓮(品嘗由蓮子制作而成的食物)、探蓮(探究蓮花的醫用價值)等一系列活動,全方位走近蓮,了解蓮,感受蓮的觀賞價值,發掘蓮背后的醫用價值,能夠深刻地體會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氣韻風骨?!吧彙蔽幕瘡慕滩牡缴?,從詩詞到實際應用,以新穎的形式、多樣的活動、創新的內容,就此被鮮活地演繹。學生也在此過程中深化了對傳統詩詞文化、中醫文化的認知。

四、創新評價:以“評”調控,關注育人

2022年版語文課標指出,教師應樹立“教—學—評”一體化意識,科學選擇評價方式,合理使用評價工具,妥善運用評價語言,注重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完成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對主題活動的參與程度、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對內在精神世界的構建等,讓評價對教學起到調控作用,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

(一)做“實”過程性評價

筆者所在學校為每一位學生都準備了一本成長記錄冊,里面含有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評價表、學生的活動作品及獲獎證書等。整本成長記錄冊清晰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參與、實踐、收獲、反思等;還細化到評價學生的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全方位關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狀況。同時,筆者所在學校注重發揮多元評價主體的積極作用。如,學校領導、任課教師要開展對傳統文化課程設置、課程實施的評價;學生、家長要加入對任課教師課堂教學、活動實施的評價;學生、家長、教師都要參與對學生傳統文化學習過程的評價。開展過程性評價,要充分立足于課程設置、教學組織、學習體驗等環節,時時調控,時時反思,為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做“趣”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包括學業水平考試和過程性評價的綜合結果,是不可或缺的。常見的終結性評價的表現形式一般都為卷面考試,以分數為主要衡量標準。教師可采取趣味性的終結性評價形式,以考查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修養發展水平為目的,以持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長遠目標。如,筆者所在學校已取消低段學生期末考試的紙筆化考試,轉而以“期末嘉年華”的形式代替,各科考查內容均以“闖關摘星”的形式進行。筆者策劃了一個“古詩詞大比拼”的考核活動,通過抽簽、轉盤、飛花令等多樣形式了解學生的古詩詞積累情況等。這樣的終結性評價內容有趣,形式多樣,很好地將考查知識與激發興趣融合了起來,體現多元主體、多種方式的特點,有助于全面考查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

結語

古詩文凝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精髓。在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學生既要通過語言積累和運用發現、感受語言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又要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樹立文化自信。教師要立足于古詩文教學,創新教學方式,營造濃厚氛圍,完善評價機制,不斷優化、創新古詩文教學活動,自覺擔起語文學科立德樹人的學科擔當,全面落實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助力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修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劉新嬌.小學古詩詞“群文閱讀”教育的開展途徑[J].第二課堂(D),2021(9):89-90.

猜你喜歡
古詩文教學校本課程文化自信
古詩文教學對培養人文素養的思考
如何培養學生在學習古詩文中入情入境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淺論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古詩文教學的利弊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從“意會”走向“言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