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者視角下的“雙碳”目標對策:行為改變與政策引領

2024-01-25 11:21王錄偉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雙碳能源消費者

王錄偉

(四川工商學院 會計學院,四川 眉山 620036)

在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減少碳排放已成為全球共同的挑戰。在各個領域,特別是能源、交通和工業等重要行業中,碳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1]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際社會提出了“雙碳”目標,即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然而,實施這一目標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中之一是如何在消費者層面實現碳排放的減少。[2]消費者作為經濟社會的參與者,其購買和消費行為對碳排放具有重要影響。[3]他們的能源消耗、交通方式、食品選擇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碳排放水平。因此,從消費者視角出發,研究“雙碳”目標對策對于促使消費者改變行為、減少碳排放至關重要。

“雙碳”目標旨在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實現碳中和。這包括通過替代傳統的高碳能源,例如煤炭和化石燃料,采用清潔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此外,還需要改變消費和生產模式,促使資源的低碳利用和循環利用,以減少環境負荷。[4]那么就需要弄清楚消費者行為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消費者對“雙碳”目標的認知和態度又如何?實施“雙碳”目標的行為改變面臨哪些挑戰?該如何通過政策引領實現消費者行為的改變?

一、消費者行為與碳排放

(一)消費者行為對碳排放的影響機制

消費者的行為對碳排放具有重要影響,其選擇和決策在能源消耗、交通方式、食品選購以及物品使用等方面會直接或間接地導致碳排放的增加或減少。了解消費者行為對碳排放的影響機制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策略,推動實現“雙碳”目標。

消費者在家庭和商業領域的能源使用對碳排放有重要影響,其能源消耗在碳排放中占據重要地位。[5]如圖1所示,消費者能源消耗主要包括電力使用和暖氣等需求。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和節能行為對碳排放產生直接影響。例如,通過節能措施如使用節能燈泡、高效電器和控制能源浪費的行為,可以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消費者選擇的交通方式直接決定了交通領域的碳排放。[6]選擇何種出行方式,如私家車和公共交通工具、步行和騎行等決策都會對碳排放產生影響,鼓勵消費者選擇低碳交通方式對于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例如,推廣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共享出行以及鼓勵步行和騎行等低碳交通方式能夠減少碳排放。消費者的食品選擇對碳排放與土地利用變化有重要影響。[7]一方面,現代農業和食品生產過程中的運輸、儲存和包裝等環節都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另一方面,肉類消費、農業化學品的使用以及食品運輸等環節會導致碳排放的增加。消費者轉向低碳食品和選擇更可持續的食品和飲食模式,如減少肉類消費、選擇植物性蛋白、有機食品以及本地農產品,可以減少碳排放。消費者對物品的購買和使用行為也會對碳排放產生影響。[8]消費者對可持續和低碳產品的需求將促使企業加大對清潔技術創新的投資,推動產業轉型和環境友好型經濟的發展。使用壽命短、能源密集型和難以回收的物品會加重碳排放壓力。消費者選擇使用耐用品、能源高效的家電以及參與再生循環等可持續消費行為,能減少碳排放。

圖1 消費者行為對碳排放的影響機制

能源消耗和交通方式之間相互影響。選擇使用環保交通方式(例如步行、騎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減少個人汽車的使用,從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反過來,減少能源消耗可以減少對傳統能源的需求,促使更多人選擇環保的交通方式。食品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也會對碳排放產生影響。選擇購買本地、季節性和有機食品可以減少食品運輸和農業化肥等能源密集型活動,從而降低碳排放。物品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也會對碳排放產生影響。選擇購買耐用品和高效能源設備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另外,減少不必要的物品購買和浪費還可以減少對有限資源的依賴和廢物的產生。選擇環保的交通運輸方式如步行、騎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減少個人汽車的使用,從而降低對食品運輸過程的碳排放。同時,選擇本地和季節性食品可以減少遠距離運輸的需求,進一步降低碳排放。選擇環保的交通方式可以減少個人汽車的使用,進而減少對運輸中的物品的需求,從而對物品使用過程中的碳排放產生影響。此外,選擇購買本地和可再生的物品也可以減少物品的運輸成本和碳排放。選擇購買本地、季節性和有機食品可以減少對包裝材料和化學處理等物品的需求,從而減少碳排放。此外,選擇耐用和可回收的物品也可以減少物品的生產和廢物的產生。

因此,考慮消費者的視角并采取措施來激勵消費者改變行為,對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

(二)消費者對“雙碳”目標的認知和態度

了解消費者對“雙碳”目標的認知和態度對于制定有效的溝通和教育策略至關重要,可以推動消費者對“雙碳”目標的重視和行動。

如圖2所示,一方面,消費者對“雙碳”目標的認知程度是影響其行為改變的重要因素。消費者對于“雙碳”目標的認知水平在不同地區和群體之間存在差異,[9]部分消費者可能對“雙碳”目標的概念和含義了解較少,尤其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農村地區。他們可能對碳排放、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知識有所欠缺。因此,提高消費者的知曉度和認知水平是推動“雙碳”目標實施的關鍵。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城市地區,消費者對“雙碳”目標的意識和關注度較高。他們更關注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等議題,對碳排放和低碳生活方式有一定的認知。[10]這些消費者傾向于選擇環保產品、支持低碳行動,并對企業和政府的低碳倡議持積極態度。消費者的知識水平對于認知“雙碳”目標至關重要。一些消費者可能了解環保、減排或可再生能源等基本概念,知曉碳足跡的概念和計算方法。但在實際應用層面,他們可能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減少碳排放還缺乏具體的知識和解決方案。因此,提高消費者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是推動行為改變的關鍵。消費者的行為表現是衡量他們對“雙碳”目標認知水平的重要指標。部分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和處理產品時會考慮環保和減排因素,選擇低碳產品、低碳出行和可持續生活方式。然而,另一些消費者可能在購買決策中更多考慮價格、便利或習慣,對低碳選項沒有足夠的認知和優先考量。

圖2 消費者對“雙碳”目標的認知和態度

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意識和態度是影響其行為改變的關鍵要素。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環境問題和氣候變化表現出高度的關注。他們認識到碳排放和全球變暖對于環境和人類社會的威脅,并意識到實施“雙碳”目標是保護環境的重要途徑。[11]這些消費者更愿意選擇低碳產品和服務,支持環保倡議,并采取積極的環保行動。一些消費者已經積極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適應“雙碳”目標。他們更傾向于選擇低碳出行方式,如步行、騎行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減少碳排放。同時,他們也更加注重節能、減少廢物和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方面,以實現可持續生活。一些消費者將實施“雙碳”目標視為自己公民的責任。他們意識到每個人的行動對于全球氣候變化和碳減排目標的實現都至關重要。因此,他們愿意通過自己的消費選擇和行為來承擔責任,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盡管一些消費者對環保和碳減排有意識,但在購物決策中他們可能更多考慮價格和方便性。[12]對于一些消費者來說,購買能源高效產品、使用清潔能源或選擇環保產品可能與高成本或不便利相關。這些因素可能影響他們實際的購物決策和行為。消費者在做出購買決策時通常會權衡個人利益與全局環境利益之間的關系。一些消費者可能認為選擇低碳選項可能會對個人經濟狀況產生消極影響或更多的犧牲,從而可能對“雙碳”目標持保留態度。

意愿和行動有助于制定針對性的政策和措施,激勵消費者轉向低碳生活方式。[13]許多消費者表達了對“雙碳”目標的支持和認同。他們認識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嚴重性,愿意采取行動來減少碳排放、保護環境和支持可持續發展。消費者通過簽署請愿書、參與抗議活動、加入環保組織等方式表達了他們對“雙碳”目標的支持。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對于實現“雙碳”目標起著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購買低碳產品和服務,如能源高效家電、電動汽車、有機食品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等。他們傾向于購買那些對環境和氣候更友好的產品,并在購物中考慮碳足跡和生命周期的因素。能源消費是碳排放的一個重要來源。一些消費者通過改變他們的能源消費行為來減少碳足跡。他們采用節能措施,如使用LED燈泡、調整室溫、安裝太陽能板等,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并降低碳排放。消費者對于廢物的處理和循環利用也對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影響。一些消費者采取行動來減少廢物產生,如減少包裝材料、選擇可回收材料的產品等。他們還積極推動垃圾分類和循環經濟,通過回收和再利用來減少資源消耗和碳排放。一些消費者不僅在購買和能源消費方面采取行動,還通過自發行動來促進“雙碳”目標的實現。他們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而不是開車,主張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并通過節水、減少塑料用品使用等個人行為來減少碳排放。這些消費者相信個人責任和行動對于實現共同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提高消費者對“雙碳”目標的認知水平是實現行為改變的關鍵。政府、媒體、教育機構和企業等各方應加強宣傳和教育,提供相關的信息和知識,啟發和引導消費者采取低碳行動。此外,社會活動和個人經驗分享也有助于提高消費者對“雙碳”目標的認知和理解。[14]通過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消費者的認知水平可以得到提高,從而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傮w而言,消費者對于“雙碳”目標的意識和態度呈現出多元化。雖然一些消費者意識到實施“雙碳”目標的重要性,并在其生活中積極采取低碳行動,但仍有一些消費者在購物決策中更側重于個人利益和經濟考慮。因此,針對這些不同的態度和意識群體,需要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和教育工作,提高消費者的認識水平,并提供便利和經濟可行的低碳選擇。同時,還需要持續加強環境保護和“雙碳”目標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傳播,以增強消費者對“雙碳”目標的認同和支持。消費者對于“雙碳”目標的意愿和行動正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注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并愿意采取行動來減少碳排放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應支持和激勵消費者的積極行為,提供更多的低碳選擇和可持續發展的機會,以加速實現“雙碳”目標的進程。

二、行為改變的挑戰

(一)消費者行為改變的心理和社會因素

消費者行為改變對于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然而,行為改變面臨著一系列心理和社會因素的挑戰。[15]在圖3中,有3個主要的心理因素影響著消費者行為的改變:第一,消費者的觀念和意識形態對于行為改變起著重要作用。消費者可能受到既定觀念、習慣和價值觀的影響,導致對于“雙碳”目標的認同度和行為改變的意愿不高。例如,一些消費者可能認為他們的個人行為對全球變暖沒有顯著影響,從而降低他們采取行動的動機。第二,消費者在行為改變過程中可能面臨心理阻礙和不確定性。行為改變可能需要對既有習慣進行調整或采取新的行動,這可能導致心理上的不適和困惑。例如,汽車出行用戶可能在選擇使用公共交通或騎行時擔心不便利性和時間成本。第三,消費者對自己能否成功采取行動的信心也是行為改變的重要因素。如果消費者對于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無法有效地改變行為,因此缺乏采取行為的動力。

圖3 消費者行為改變面臨的挑戰

此外,消費者的行為受到社會規范和群體影響。[16]社會規范是指在特定社會群體中被普遍認可的行為準則,而群體影響是指個體受到他人行為和態度的影響。消費者可能在行為改變決策中受到他人的觀點和期望的影響,例如朋友、家人和同事的態度和行為。消費者擔心由于行為改變而引起的社會風險和社會壓力,可能會抵制行為改變。例如,某些消費者可能擔心改變飲食習慣會導致社交場合的不適或被認為與主流社會脫節。

(二)“雙碳”目標對消費者行為改變的障礙

盡管“雙碳”目標對消費者行為改變具有重要意義,但實施過程中面臨著一些障礙和挑戰,如圖3中展示的缺乏信息和意識、能源和交通便利性、經濟利益和成本考慮、社會和文化障礙、利益相關者和政策支持。

具體來講,消費者可能缺乏關于“雙碳”目標及其與個人行為之間關聯的信息和意識。[17]不了解“雙碳”目標和個體行為的重要性可能導致消費者對改變行為缺乏動力。能源和交通系統的不便利性可能成為消費者行為改變的阻礙。缺乏清潔能源和低碳交通方式的供應、高成本、缺乏選擇以及不便利的交通設施都可能影響消費者選擇和采取低碳行為。經濟利益和成本是消費者采取行動的重要考慮因素。如果低碳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較高,或者改變行為將導致經濟損失,消費者可能不愿意改變行為。與傳統高碳產品相比,低碳產品的價格和經濟回報率之間的差距可能是一個挑戰。社會和文化因素可能成為消費者行為改變的障礙。不同社會群體和文化對于環境問題和行為改變的態度和價值觀可能存在差異。在某些社會和文化環境中,傳統價值觀可能與低碳行為不一致,從而影響消費者的行為選擇。在實施“雙碳”目標的過程中,政府和利益相關者的支持和參與是至關重要的。缺乏政策支持、法律法規和市場激勵措施可能限制了消費者的行為改變。此外,供應鏈和生產者的參與和響應也是關鍵因素。

三、政策引領下的行為改變策略

(一)政府政策的作用和路徑

政府在推動消費者行為改變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政府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引導和激勵,推動實現“雙碳”目標。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相應的法規和標準,以強制或規范消費者行為。[18]例如,制定能源效率標準,規范低碳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限制高碳產品的生產和使用;推動建筑節能標準等。這些法規和標準可以引導消費者選擇更加環保和低碳的產品和服務。其次,政府可以通過財政和稅收政策調節消費者行為。[19]例如,提供獎勵或補貼措施,降低低碳產品的價格;對高碳產品征收環境稅或排放稅,提高其價格;通過減稅或其他金融激勵措施鼓勵企業和個人采取低碳行動等。這些措施可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和使用決策,推動行為改變。最后,政府可以投資和改善基礎設施,以促進低碳交通和能源使用。[20]例如,建設自行車道和步行道,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務,構建充電樁和氫燃料加氣站等。通過改善交通和能源基礎設施,政府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和便利,鼓勵他們選擇低碳生活方式。

(二)消費者教育與宣傳

消費者教育和宣傳是促進消費者行為改變的重要途徑。通過提供信息、教育和啟發,消費者可以增加對“雙碳”目標的認知和理解,并改變自身的行為。

一方面,政府和相關機構通過組織信息傳達和教育活動,向消費者提供有關“雙碳”目標和低碳行為的相關知識和理念。這些活動可以通過學校課程、媒體宣傳、網絡平臺、社區活動等形式進行,以提高消費者對“雙碳”目標的認識和理解。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鼓勵消費者參與低碳行動,并共享他們的經驗和成功案例。通過組織消費者團體、建立社區倡導組織、推動低碳行動計劃等,政府可以促使消費者主動參與行動,形成積極的社會氛圍和文化。再一方面,政府可以采用個人化和針對性的宣傳策略,根據消費者群體的特點和需求,定制傳播內容和方式。這可以包括針對不同年齡、性別、教育水平、職業等的消費者制定相應的宣傳策略,以提高宣傳和行為改變的有效性。

(三)市場激勵與經濟手段

市場激勵和經濟手段在促使消費者行為改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調節價格信號和經濟激勵,可以促使消費者轉向低碳選擇。

1.購買激勵措施。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激勵措施鼓勵消費者采取低碳行為。例如,提供購買低碳產品和服務的優惠券、折扣或獎勵積分;推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費補貼;鼓勵購買二手商品和實行再生循環等。這些措施可以通過經濟激勵增加消費者的采購動機和購買力。

2.知識產權和標識認證。政府可以提供知識產權保護和標識認證機制,促進低碳產品和服務的開發和營銷。通過對創新和環保技術的保護和認證,政府可以增加低碳產品的競爭力和消費者的信任度,推動消費者選擇低碳產品。

3.環境稅和碳市場機制。政府可以引入環境稅和碳市場機制,通過經濟手段調整消費者行為。例如,對高碳產品征收環境稅或排放稅,提高其價格;建立碳市場,以碳排放權交易的方式激勵減排行為。這些經濟手段可以通過價格調節引導消費者向低碳產品和服務轉變。

通過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與消費者教育宣傳、市場激勵和經濟手段的運用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推動消費者行為改變,實現“雙碳”目標。

四、進一步思考

(一)主要結論

政府在推動消費者行為改變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制定相關法規和標準、財政和稅收政策以及改善基礎設施和交通規劃等措施,政府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引導和激勵,推動實現“雙碳”目標。消費者教育和宣傳是推動消費者行為改變的關鍵途徑。通過信息傳達與教育活動、消費者參與和共享經驗以及個人化和針對性宣傳策略,可以增加消費者對“雙碳”目標的認知和理解,并鼓勵他們采取低碳行動。市場激勵和經濟手段在促使消費者行為改變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購買激勵措施、知識產權和標識認證以及環境稅和碳市場機制等可以通過價格調節和經濟激勵引導消費者選擇低碳產品和服務。

(二)對“雙碳”目標實施的建議

1.綜合利用政策、教育和經濟手段。政府應綜合利用各種政策手段,包括制定明確的法規和標準、設計合理的財政和稅收政策,以及改善基礎設施和交通規劃等。制定更加強制性和具體的政策和法規,推動能源轉型、碳減排和可持續生產消費模式的實施。[21]政策應該包括激勵機制、市場準入門檻、限制和禁止高碳產品等措施,以推動低碳發展。這些措施應與消費者教育和宣傳、購買激勵措施以及環境稅和碳市場機制等經濟手段相結合,形成協同效應,推動消費者行為改變。

2.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為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加大對于低碳技術研究和創新的投入,推動能源、交通、建筑和制造等領域的技術革新,提高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的效率和可行性。重點應當放在能源轉型、碳減排技術、微網和儲能等前沿技術上。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應加強合作,推動能源轉型、碳減排和可持續解決方案的研發與應用。同時,需要加強技術轉移和知識共享,促進可持續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普及。

3.加強國際合作和多方參與。氣候變化是全球性問題,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各國之間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政府和利益相關方應加強國際合作,共享經驗和技術,共同制定并實施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同時,需要鼓勵消費者和社會各界的參與,加強消費者參與和創新,提高消費者對于“雙碳”目標的認識和參與度[22]。通過激發創新、共創社區和用戶參與等方式,激勵消費者采取低碳行動,形成全球合力推動行為改變和可持續發展,通過知識共享、技術轉移、政策經驗交流等合作方式,推動全球范圍內的行動,共同應對全球氣候挑戰。

4.持續追蹤評估和調整策略。實施“雙碳”目標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需要持續評估和調整策略。政府、研究機構和利益相關方應建立動態評估框架和可持續性指標體系,定期評估實施效果和進展,并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策略,解決存在的問題。

猜你喜歡
雙碳能源消費者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專訪奚國華:中信力爭成為國企助力“雙碳”目標的旗幟
“雙碳”下縣城發展新思維
消費者網上購物六注意
第六章意外的收獲
用完就沒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知識付費消費者
福能源 緩慢直銷路
悄悄偷走消費者的創意
悄悄偷走消費者的創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