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皮雞樅菌栽培方法的改進技術

2024-01-26 19:09陳慶芳謝勇江楊惟智鄭義興洪真光
上海蔬菜 2023年6期
關鍵詞:樅菌轉色雜菌

陳慶芳 謝勇江 楊惟智 鄭義興 洪真光

(廣東省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廣東 汕頭 515000)

黑皮雞樅菌是長根菇的一個變異品種,肉質細嫩,氣味濃香,不僅有益胃清神、治痔降脂的藥效,還具有提鮮作用,是珍稀的食藥兼用型真菌[1]。黑皮雞樅菌于2006年被人工栽培成功,但生產中一直存在產量低、質量差等問題。為此,廣東省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的技術人員多次開展栽培試驗,研究分析黑皮雞樅菌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和環境條件,通過改進菌種培養、培養料配方、覆土方法、環境條件管控、新型消毒劑應用等技術達到提高產量和品質的預期目標。試驗結果表明,栽培技術改進對黑皮雞樅菌的增產提質效果明顯,其生物效率提高了40%,風味接近野生產品?,F將改進的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菌種培養技術的改進

菌種是食用菌生產的根本,菌種制作是食用菌生產中的基礎環節。從高?;蚩蒲袉挝毁徺I黑皮雞樅菌母種后自行轉接擴繁,常因連續使用同一固定培養基配方、多次傳代轉接、培養環境(溫差刺激及高溫和強光脅迫)等原因誘發菌種退化[2],最終導致黑皮雞樅菌抗逆性差、產量低、質量差,失去高產優質的性狀。改進黑皮雞樅菌的營養和環境條件,如實施一代一配方、小瓶換大瓶、恒溫避光等策略后,菌種退化速度得以延緩,且成效顯著,黑皮雞樅菌的轉擴代數從原來的4~6代增加到10~12代。

1.1 一代一配方

繼代培養轉擴時,不使用同一原料的培養基,使菌種先后在不同原料的培養基上生長,逐漸提高菌絲體對纖維素、半纖維素、淀粉、木質素等大分子化合物的分解能力,使其所含營養物質的種類、含量、比例達到生理要求,以提高菌種活力,使菌種保持優良性狀,防止衰退。

1.2 小瓶換大瓶

在菌種用量不變的前提下,使用容積大的培養瓶培育菌種可減少接種和傳代環節,從而降低菌絲體發生機械傷的幾率和菌種自發突變的概率,避免菌種衰退。

1.3 恒溫避光

菌種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6~28 ℃,受溫差刺激或高溫脅迫后菌種會失去自我調節能力,增大退化的可能性。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恒溫培養,菌種的生命活動最旺盛。

2 袋裝培養料配方的改進

黑皮雞樅菌可在種植香菇、黑木耳的原料上生長,但栽培效果不佳,生物效率僅30%,且菌菇風味差。多次不同培養料配方栽培試驗后發現,復合土培養料的栽培效果最佳,采用復合土培養料栽培的黑皮雞樅菌,其菌絲體生長狀況,出菇周期,子實體的形態特征、產量和質量等方面表現較好。推薦配方:木屑30%、棉籽殼40%、營養土15%、麩皮13%、草木灰1%、輕質碳酸鈣1%,其中營養土可采用富含有機質的菜園土、廄肥或人工配制合成的土雜肥,培養料含水量以68%為宜。復合土培養基栽培效果好的原因可能是其所含營養物質較豐富且理化指標較好。首先,復合土培養基富含有機質,維生素B1、B6等營養元素和活性物質,其中水溶性的營養物質易被菌絲體直接吸收利用,可誘導菌絲細胞產生膜外酶,加快其對纖維素、木質素的分解,提高了菌絲體細胞的生長速度。其次,黑皮雞樅菌為野生馴化品種,是另類高土生木腐菌,其整個生長發育過程離不開土壤,栽培料中的營養土模仿了野生的環境條件,適宜黑皮雞樅菌的生長。再次,營養土具有毛細管結構,能使培養基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有效流動,保持培養基良好的持水性、保水性和透氣性。

3 覆土技術的改進

黑皮雞樅菌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性,覆土是菌絲體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必不可少的環境條件。黑皮雞樅菌和其他菌類不同,其菌絲不在覆土層生長蔓延,子實體的著生點不在土層中,而在土層下的培養料上,因此覆土技術有所不同,應作出有針對性的改變。同時覆土材料的選用和應用方法不僅影響子實體的產量和質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栽培的成?。?]。

3.1 以沙代土

根據不同有機質含量的覆土材料對黑皮雞樅菌產量影響的試驗結果,黑皮雞樅菌覆土配方中的有機質含量與產量呈負相關。這是因為黑皮雞樅菌的菌絲體不在覆土中生長,菌包表面有菌皮,土層中的有機質不能被分解和吸收利用;另一方面富含有機質的覆土容易滋生各類有害雜菌,而黑皮雞樅菌的菌絲體對微生物不產生拮抗作用,當雜菌向下擴散到培養料時造成黑皮雞樅菌減產,甚至絕收。廣東省汕頭市農科所科研人員研發了以沙代土的覆土技術成功改進了此不利因素。河沙無菌無毒、理化指標較好,且不含腐殖質、顆粒均勻,具有不黏、不板結、透氣性好等特性,以其作覆土材料可避免菌包被雜菌感染,使菌絲體在良好的環境中生長,增強活力,同時也利于原基生長突破表層形成菇蕾。

3.2 轉色后覆土

轉色是黑皮雞樅菌菌絲體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的獨特現象。菌棒脫袋后立即覆土不能觀察到菌絲體的轉色情況,轉色質量較難掌握,生產中常出現現蕾遲、菇蕾不均勻等現象。采用轉色后覆土技術,即菌棒脫袋后通過人為對生長條件的調控,可促使菌絲體正常轉色。菌棒脫袋后5~7 d內,保持溫度25~28 ℃,將菌棒置于悶濕的環境中,使其長出氣生菌絲;菌棒脫袋后7 d,加強通風,拉大溫差,降低溫濕度,抑制氣生菌絲氣生長,使菌絲倒伏,進入轉色期;菌棒脫袋后22~27 d,菌絲體轉色完成。用河沙填充菌包縫隙和覆蓋在菌包表面,料面上方覆沙3~5 cm厚為宜。覆沙過厚,會出現菇體大但出菇少的現象,降低產量;覆沙太薄,會出現菇多而密的現象,降低質量。

4 環境條件的調控技術

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等因子是影響黑皮雞樅菌有性啟動的環境條件,每個因子可單獨作用,且又相互關聯。應根據本地區的氣候條件和栽培季節,適時調控環境因子,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

4.1 催蕾

澆水催蕾是調控環境因子的重中之重,應遵循見干見濕、干濕交替的原則進行澆水。用水淋澆菇床直到床底部有水滲出為止,沙層表面發白時第2 次澆水,如此反復循環,既滿足了菌絲體生長發育對水分的需求,又提高了菇床的含氧量,有利呼吸作用,也能沖洗掉菇床上的有害物質。覆土20~25 d后,著生在培養料上的原基生長伸出沙層,進入育菇階段。

4.2 育菇

當原基逐漸生長伸長突破沙層時,在菇床上面加蓋小拱形薄膜,以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1)調控光照強度和時長。確保每天6 h 以上、強度200~400 Lx 的光照,刺激菌蓋的分化和子實體的形成,促進子實體橫向生長,并產生黑色素,使子實體色深、柄粗、蓋厚。(2)調控溫度。育菇初始階段保持稍高的溫度(26~28 ℃),子實體形成后保持20~24 ℃,使子實體緩慢生長,有利于風味物質的產生和積累。(3)降低濕度。將菇床的濕度調至70%左右,促使培養料的營養物質向子實體運輸,以提高菇體干物質的含量。(4)通風。育菇期間,應注意通風的次數和時間,處理好通風與溫度、濕度的關系,確保子實體健壯生長。育菇末期,把生長環境調控到悶濕狀態,當菇柄長至6~7 cm 時,每天通風1 次,每次10 min,受二氧化碳刺激后,子實體快速縱向生長,同時體積增大、重量增加,實現增產目標。

4.3 采收與翻土

菇蓋開至七八分時開始采收。采收后及時清除菇床的無效側生菇和菇腳,揭膜通風,進入養菌催蕾階段。淋過水的菇床沙層密結,含氧量下降,需及時翻土,以提高菇床內部的含氧量,促進菌絲體快速復壯。每潮菇相隔15~18 d,可采鮮菇3~4潮次。

5 新型消毒劑應用

黑皮雞樅菌1個栽培周期結束后或大生產前需對菇場空氣、物體表面進行消毒處理,凈化環境。小蘇打是一種堿性食品級消毒劑,能自然分解、無毒性、無腐蝕性、無殘留,具有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等特點。生產實踐中發現,用0.5%小蘇打水溶液擦洗菇房的立面、立柱、層架板,用0.3%小蘇打水溶液在空間噴霧、擦拭操作人員的雙手,具有很好的消毒和防塵效果。小蘇打能中和或減弱適合雜菌生存的酸性環境,從而起到抑制雜菌生長和繁殖的作用,也能破壞雜菌的細胞膜結構,致其死亡,還能改變雜菌細胞內部的酸堿度,導致細胞功能紊亂。將小蘇打應用于食用菌生產中的殺菌消毒,符合食用菌綠色生產的發展方向,生態效益高。

猜你喜歡
樅菌轉色雜菌
膠東地區設施栽培奧尼爾和米斯蒂藍莓花色苷代謝研究
黑雞樅菌遇上5G擦出智慧火花
不同干燥方式對黑皮雞樅菌氨基酸含量的影響
香菇菌棒轉色期胞外酶活性變化
安全生物轉色解決激素轉色的品質困擾
雞樅菌搬家記
葡萄轉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潰瘍病
茶樹菇感染雜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生產食用菌 石灰用途廣
交換生的計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