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本科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調查研究
——以W學院為例

2024-01-30 02:39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職業規劃學院職業

張 穎

(皖西學院外國語學院,六安 237012)

職業生涯規劃起源于20世紀初的美國,起初主要是以人職匹配為重點的職業指導。到了20世紀中期,薩帕首次定義和使用了職業生涯這一概念,舒伯提出了職業發展理論,從此,職業生涯規劃應運而生,并且在理論和實踐中得到了發展[1-2]。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對于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對于高校的高質量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為此,課題組對一所普通本科學?!猈學院的大學生做了一次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調查,來了解目前普通本科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

1 調查問卷的設計

1.1 問卷編制

本問卷參考了相關論文和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內容,共設計了35個題目,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個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關于W學院職業規劃教育開展情況;第三部分題目主要測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包括自我認知、職業認知、職業規劃意識、職業規劃,對選項中選擇“完全不了解”的賦1分;選擇“不太了解”的賦2分;選擇“了解”的賦3分;選擇“非常了解”的賦4分,得分越高,表明學生在該維度上的表現越好。

1.2 信度檢測

為檢驗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各因子的分析效果,對提取的公因子進行了信度檢驗,通過克隆巴赫系數的方法來檢測信度值,alpha值越高信度越高,大于0.6均可以接受,0.9以上為佳。經測量總量表的alpha值為0.884,四個分量表的alpha值均大于0.7,說明本問卷信度較高,如表1所示。通過提取的公因子——自我認知、職業規劃意識、職業認知、職業規劃能較好地測量出W學院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現狀。

表1 信度分析結果

1.3 效度檢測

本次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學校四個年級的學生填寫線上調查問卷,共收回問卷218份,有效問卷218份。

對問卷進行因子分析,通過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得到KMO檢驗值為0.867,Bartlett球形檢驗P<0.05,因此,樣本適合做因子分析。

2 調查基本情況

2.1 W學院的職業規劃教育開展情況

2.1.1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安排情況 W學院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主要采用線上觀看授課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完成16課時的線上課程學習。當被問到您是否了解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教學目的、計劃時,6.43%的學生表示非常了解,42.2%的學生表示比較了解,44.95%的學生表示不太了解,6.42%的學生表示不了解。由此可見,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概念、目的、意義都不太清楚,只是抱著學校安排了線上課程就學習的態度,有的學生甚至沒有觀看課程,只是粗略地把課看完,獲得學分。

2.1.2 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情況 當被問到學校是否會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時,調查結果顯示:36.7%的學生表示經常組織,55.96%的學生表示有時組織,6.42%的學生表示難得組織,0.92%的學生表示從未組織??梢?,學校對于學生的專業實踐還是比較重視,會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專業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的專業體驗機會比較多。

2.1.3 職業生涯規劃知識滲透其他課程情況 通過調查顯示,31.19%的學生表示教授其他課程的教師會經常介紹有關職業方面的信息,65.6%的學生表示有時候會涉及,3.21%的學生表示很少會提到。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到,W學院的大多數教師具有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的意識,會在課程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

2.2 W學院學生畢業后意向選擇情況

2.2.1 畢業后就業意向情況 當被問到大學畢業后的打算時,74.77%的學生選擇考研升學,18.81%的學生選擇直接就業,1.38%的學生選擇創業,1.37%的學生選擇入伍,有其他選擇的占3.67%。從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學生畢業后選擇考研提升學歷,很少的學生選擇直接就業。學生選擇考研的主要原因有想要提升學歷,以便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對自己成功就業不自信,想要延緩就業;從眾心理等??梢?,大多數學生對于考研和今后的就業并沒有成熟的考慮和規劃,很多學生只是片面地追求高學歷。

2.2.2 學生主動考慮職業生涯規劃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30.28%的學生表示會經??紤]未來的職業打算,62.39%的學生表示有時會考慮,6.42%的學生表示難得考慮;0.91%的學生表示從來都沒有考慮過。由此看出,W學院的學生對于未來的職業道路有一定的主動規劃意愿,但是積極性還不夠,職業規劃意識還比較薄弱,在職業規劃方面也比較欠缺成熟全面的考慮。

2.2.3 他人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情況 當被問到您在做出職業選擇時誰會對您產生較大影響時,選擇父母的占30.74%,選擇教師的占10.09%,選擇同學和朋友的占4.13%,選擇親戚的占2.29%,選擇自己的占47.25%,選擇其他人的占5.5%??梢?,學生在做職業選擇時,受到父母和自己個人的意愿影響比較大,而受到教師和同輩等其他人的影響較小。很多學生表示自己想要考研或者選擇某方面的工作是因為受到家長的鼓勵和引導。

2.3 w學院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滿意度情況

當被問到通過學校的職業規劃教育,是否增強了您的職業規劃能力時,83.48%的學生表示非常贊同和贊同,16.52%的學生表示不贊同和非常不贊同。

當被問通過學校的職業規劃教育,您是否能夠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職業角色時,15.6%的學生表示非常贊同,69.27%的學生表示贊同,13.76%的學生表示不贊同,1.37%的學生表示非常不贊同。

在調查中,16.51%的學生表示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非常滿意,66.98%的學生表示滿意,14.22%的學生表示不太滿意,2.29%的學生表示不滿意。

從以上數據可見,W學院大多數學生對學校開展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抱著積極的態度,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必要的,對自己是有幫助的。

3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情況

3.1 W學院學生職業規劃能力總體情況

W學院學生職業規劃能力總體情況見表2。

表2 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職業規劃意識的均值最高,職業規劃均值最低,自我認知比職業認知得分高,職業規劃意識比職業規劃得分高??梢?,W學院的學生有一定的職業規劃意識,大多數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是有必要的,但是對職業的認知和職業生涯規劃水平還有待提升。

3.2 W學院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差異性分析

3.2.1 學生職業規劃能力性別差異情況 為了解男生和女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差異性,采用了獨立樣本T檢驗,如表3所示。

表3 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的性別差異比較

由表3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職業規劃意識和職業規劃能力上并沒有顯著性差異,但男女生在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上存在差異,男生在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女生。

3.2.2 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年級差異 為研究低年級學生和高年級學生在職業規劃方面的差異性,把大一、大二年級均賦值為“1”,把大三、大四年級均賦值為“2”,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來檢驗高低年級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能力方面的差異性,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的年級差異比較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年級的學生在自我認知、職業認知、職業規劃意識和職業規劃能力這幾個維度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從均值得分來看,學生普遍在職業認知和職業規劃方面得分較低,說明學生在職業規劃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

3.2.3 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受父母教育程度影響情況 在調查中,父母的學歷以較高學歷者為準,有五個層面:未上過學、小學、初中、高中或中專、大專以上。在編碼時,把未上過學、小學、初中、高中或中專賦值為“1”,表示學生的父母均未受過高等教育;把大專以上賦值為“2”,表示學生的父母至少有一方受過高等教育,文化水平較高。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來檢驗父母文化水平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影響的差異性,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受父母教育程度影響的差異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父母是否受過高等教育在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方面是有顯著影響的,在自我認知、職業認知、職業規劃方面沒有顯著性的影響。

4 結論與啟示

4.1 加強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與實際需求相比,高校在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方面更側重于對大學生就業的指導,雖然現階段在我國形成針對各個年齡段和各個學段的系統的職業規劃教育還較為困難,但政府、學校、社會和學生個人都應該加強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視。在政府方面,可以出臺相關的政策,加強對職業規劃教育的宣傳和投入;在高校方面,現階段應通過各種教育方式,提升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同時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溝通,了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加強校企合作育人。在家庭教育方面,可以通過家校聯動,社區動員等方式讓家長了解更多有關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的知識,從而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有正確的引導[4]。

4.2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全程化,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盡早進行,使學生盡早形成職業規劃意識。學生在大一的時候需要了解本專業的就業方向和職業前景,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社會和職業,這對于他們今后選擇是否轉專業和輔修第二專業提供了參考,有利于他們的長遠發展。同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制定既能實現個體價值,又能推動社會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5]。學生在大一時規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也能夠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有主動性和目的性。學生在大二和大三時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是職業道德、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積累和創新精神、創新素養的培養,通過實習、兼職等社會活動進一步加深對自我、專業、職業和社會的認知[6]。大四主要是就業指導以及創業指導教育。通過大學四年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潛能,學會如何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從而充分實現社會價值。

4.3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提升專業化和全員化,改善教育效果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不同年級的學生在職業規劃能力維度上并沒有太大的差異,說明W學院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效果還有待進一步地提升。一方面,可以通過以“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隊伍的專業性。培養一支專業化、專家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師隊伍,為在校生開展高質量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咨詢和服務工作,并結合現實情況,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本土化理論研究,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建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評價體系[7]。另一方面,邀請校外的職業規劃教育專家、企業專家、工程技術人員、校友等來學校開辦講座,拓展學生的眼界,加強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

4.4 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開展個性化服務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尤其是規劃能力、抉擇能力、創新能力。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走出課堂,走向企業和社會,使教育面向社會,面向所有勞動者,把教育與生產實踐相結合,保證學習內容適應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學校應多為學生開拓多種工作性質的實踐實習、志愿服務平臺,讓學生在參加社會生產勞動中提升職業意識和職業素質,并且加強對于學生參加第二課堂活動的考核,加強第二課堂的教育效果,配合第一課堂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校期間,高校也可以自主開辦或者聯合社會上的技能培訓機構為學生開辦編程、辦公軟件、公文寫作、CAD制圖、平面設計等技能培訓,為有意向的學生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幫助那些所學專業性不強,但想有一技之長的學生更好地就業。

學生個人的職業規劃是因人而異的,必須結合他們自身的興趣、能力、價值觀、所學專業、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因此,高校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時一方面應面向全體學生,另一方面,也要結合學生個性,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咨詢服務。例如,通過網上預約的方式,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意見、建議,并對學生的職業發展進行持續的跟蹤服務。

猜你喜歡
職業規劃學院職業
初等教育學院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論社會適應能力視角下的大學生職業規劃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問題研究
指導大學生做好職業規劃的策略研究
職業寫作
我愛的職業
學院掠影
如何在地理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
“職業打假人”迎來春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