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而有法 愛而有方

2024-01-31 21:44韓維萍
江蘇教育·班主任 2023年12期
關鍵詞:班級活動教師成長班主任

韓維萍

【摘 要】班主任教育情懷的獨特之處就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投入真誠的感情,以成就學生為己任,不斷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要關注“人”,教育的過程要注重“方”“法”。班主任要在不同的嘗試教育中,尋找適合學生成長的方法,扮演好學生成長路上的多元角色:當“嚴師”、扮“慈母”、做“良友”。班主任只有嚴而有法,愛而有方,用善守望,學生才可能未來可期。

【關鍵詞】班主任;教師成長;班級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51-0037-03

回顧個人的成長歷程,我遇見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生,逐漸形成了“親、實、嚴、活”的教育教學風格。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天使,全心全意關愛他們、尊重他們,耐心傾聽他們的聲音,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健康成長,讓自信的陽光照亮每個學生的心頭。

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他們常常教導我:“誠實、善良是為人之本”“懂規矩守本分”……他們從來不打罵我,幸福的家庭是我成長的搖籃。

中學時,飽讀詩書、平易近人的學科教師,互助友愛、積極向上的同學,令人起敬的“五四堂”和圖書館等都令我至今難忘。在學校的每一天,都讓我都感到無比充實。同時也讓我萌生了最初的職業理想:做一名教師。

1984年大學畢業后,我終于踏上了夢寐以求的三尺講臺。30多年來堅守在課堂上、班級里、校園中,這樣充滿活力與樂趣的教育生活讓我的生命因忙碌而充實,因與學生共同成長而富有詩意。我深深體會到:培養學生需要班主任扮演好多重角色:嚴師、慈母、良友。

當“嚴師”

初任班主任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對學生的行為和習慣進行約束,引導學生樹立規則意識和責任意識 ,促進學生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人。這里的“嚴”是嚴格,不是打罵,不是一味斥責,“嚴”意在強調嚴格要求,強調規則意識。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呢?

第一,從頭開始。特別是低年級,我側重抓好三個“一”,即開學第一天、第一周、第一個月。我通過系列教育場景、指導方法、管理策略與具體事件,讓學生明白規則意識是整個自然界包括人類在內必須擁有的一種生存意識,讓學生逐漸明白,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每時每刻可能都在變換人生角色,每個人都應該明晰規則、敬畏規則。

第二,全程管理。開學初,我組織全班學生認真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南京外國語學校校園守則》。師生共同制定班規,共同嚴格執行。我每天安排值日班長和紀律委員認真記錄班級日志,放學前全班總結,發現錯誤及時糾正。此外,我班的期末評價與常規表現緊密相關,如遲到兩次視為自動放棄“公民素養星”。學生逐漸達成共識:遲到是可原諒的錯誤,考試作弊是不可原諒的錯誤。有了嚴格的制度,大家都認真執行,班級才會有嚴明的紀律、嚴謹的作風。

第三,立體化推進。班主任可以協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協同推進,共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在學校,我組織學生制定班級學習制度、活動規則等。在家庭中,我指導父母與孩子一起商討生活規則及社會交往規則。此外,我還帶領學生走向社會,如去社區、市民中心當志愿者,解讀、宣傳規范,讓學生明白,遵守規則才能讓我們更安全、更自由。

扮“慈母”

在班級制度逐漸成熟、班級管理模式逐步完善的基礎上,我發現,只當“嚴師”是遠遠不夠的。初中生的心理多變、復雜,且可塑性較強。我想,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能被更好地內化。我從小接受的是愛的教育,因此,我要將它傳承下去,讓“愛”在班級工作中發揮作用。于是,我給學生以慈母般的關心與幫助,讓學生在班級獲得安全感,形成對我的信任、對班級的信任和對學校的信任。我積極做學生的“精神關懷者”,在強調規則意識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精神需求,關注個體差異,強調喚醒主體意識。

第一,善于換位思考。班主任應樹立學生觀,用心與學生交流。我與學生交流談話分為三部曲:打消戒心—積極鼓勵—冷靜對待。班主任要學會從學生的立場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研究,用學生的心靈去感受。關于換位思考,有一個對我觸動很大的故事。

一次,上海市尚文中學黃老師班上有三個學生放學后結伴去超市“拿”了喜歡的圓珠筆。她很著急,回到學校后第一時間買了三支新款圓珠筆,分別送到這三個學生手中,并對學生說:“以后有什么需求,可以向父母提,向老師提。只要條件許可,你的父母、老師都能滿足你。但是千萬不能再做糊涂的事啦!”本來害怕的學生備受感動,表示以后不會再犯此錯了……

用童心理解學生的“荒唐”,原諒他們的“過失”,有時候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平時,我在班級設立“道德銀行”“班級法庭”等,若有學生為他人、為班級、為學校做好事,就給他(她)一定的“銀行存款”;如有學生產生矛盾,就讓他們一起上“道德法庭”,“陪審團”“審判長”等角色讓學生自己選擇,過程中可以交換角色……“移情”或者“演心理劇”等也是處理學生矛盾的好方法。

第二,富有同情心和耐心。同情心是真善美的表現,是維系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在班級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要有耐心指導學生。特別是在處理偶發事件或特殊情況時,班主任要有一個冷靜的頭腦,有一雙善聽的耳朵和一顆公正的心,給予學生溫柔的安撫和恰當的鼓勵。

作為班主任,我與學生進行具體情感溝通時,注重做到“五要”:要明確學生的情感需求,覺察其情感變化,并保持師者的冷靜和理性;要了解學生的情感癥結,保持開放的心態, 擁有一雙傾聽的耳朵;要有一顆公正的心,客觀分析學生的情感矛盾;要給予學生溫柔的安撫,正向激勵學生,喚醒其內在情感能量;要給予學生恰當的鼓勵,指導學生學會接納自己,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

做“良友”

班主任要學會和學生做朋友,在學生需要時伸出援助之手,在學生產生焦慮時給予正確的指導。

第一,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南京外國語學校每年有6大活動主題:體育節主題、藝術節主題、外語節主題、讀書節主題、學術誠信主題、心理健康主題。學校國際部有三年一貫的教育主題:日常規范(適應環境)、生涯規劃(發展自我)、成人擔當(服務社會)。我基于學校的主題活動,與學生共同策劃班級主題活動方案。開學初,我與班委擬定班級工作計劃,組織全班學生共同討論,再分組制定細則,互相補充、完善,最后共同確定方案。每次活動都由師生共同參與,活動后一同復盤,總結經驗。

此外,我班班委都是競選上崗,試用期一至兩周,各負其責。值日班長輪流當,記錄班級情況,督促大家完成各項任務。學習委員檢查大家的學習,內容如下:學習任務是否按照計劃完成?學習效果如何?小組是否有進步?每天反思,每周總結得失并分析原因。

第二,家校共育,促進學生發展。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人有一種內在的積極的成長動力,也就是一種內在建設性的傾向,這種傾向在周圍環境的無條件關懷、移情理解和積極誘導下能促使人健康地成長。只有家校共育,家長與教師達成共識,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在家校聯系方面,除了“家訪”和用QQ群、微信群等線上平臺,我還設置了班主任信箱、家長留言板等。另外,我在班級開設“家長課堂”以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我通過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相關知識,引導家長正確對待成長中的孩子,成為孩子堅強的后盾。我積極邀請家長參加“學校開放日”“家長接待日”“親子活動”等,讓家長深度參與孩子的校園學習生活,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拉近家長與孩子、家長與教師的距離。

德國教育學家卡爾·威特曾說:“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和種子,就會有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有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有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收獲,就會有命運的收獲?!泵總€學生都是純真善良的天使,每個學生的發展都具有差異性和不平衡性,需要班主任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來對待每一個成長中的學生。

猜你喜歡
班級活動教師成長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個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級活動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的策略
班主任
優秀教師成長的“三力”修煉
課堂的點滴,用心呵護
創新班級活動形式聚力提升教學質量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活動中的有效實施研究
幼兒園教壇新手園本培訓的實踐研究
拓寬師徒結對思路促進體育教師成長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