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指導策略

2024-02-06 18:30趙倩倩
學語文 2024年1期
關鍵詞:指導策略初中語文

摘要: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促進學生的心智發展,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引導學生成長為思想深遠、品德高尚、情感豐富的人。新課標要求學生好讀書,讀好書,可見閱讀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倡導學生閱讀整本書,同時適當地組織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本文基于此,結合整本書閱讀的價值,提出幾項關于整本書閱讀的實踐策略,旨在推動學生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方法,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素養等,促進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特別強調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提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要求教師鼓勵學生積極自主閱讀,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逐漸培養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和習慣,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方法。整本書閱讀的有效實施,可以培養學生系統化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對作品及作者形成前后連貫的整體認知;可以提高學生智慧性閱讀能力,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進而提升學生多方面語文素養。

整本書閱讀不同于常規的單元課時教學,可以發生在課堂上,也可以發生在課堂外,重點是教師要明確整本書閱讀的意義,并且為學生合理規劃閱讀的內容、閱讀任務等,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次序和目標進行閱讀,從而營造積極活躍的班級閱讀氛圍,提高整本書閱讀的質量和效率。整本書閱讀如何實踐,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嘗試[1]。

一、精選閱讀材料,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實施有效的整本書閱讀,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是關鍵。在以往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直接拿來一本書讓學生閱讀,并沒有深入研究該書與學生的匹配度以及該書本身的教育價值,導致學生的閱讀過程缺少目標性,走馬觀花,浪費了學生大量的閱讀時間,也讓書籍本身的育人效能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要對閱讀材料做出精準的選擇,教師需要做到三步。首先,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需求,選擇適合學生學段,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閱讀材料。其次,教師可以參考學生的閱讀興趣及想法,鼓勵學生自主推薦書籍,自主選擇書籍,在學生提供的閱讀范圍內,教師進行考察和研究,進一步圈定閱讀材料。最后,教師要以身作則,將書籍完整地閱讀一遍,明晰作品的價值所在,思考如何進行閱讀指導,如何發揮閱讀的育人價值,如何開展有效的閱讀活動等等,從而梳理出完整的閱讀教學計劃,為學生參與到整本書閱讀做好準備。

例如,《西游記》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著作,影視、話劇等諸多領域對其都有展現,其中的人物表現、情節設計等生動有趣,語言表達通俗易懂,非常符合初中生的認知水平以及興趣特點,同時《西游記》也是初中必讀書目,選擇此書作為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材料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調動部分不太熱衷閱讀的學生的閱讀熱情。在確定該閱讀材料的同時,教師可以與其他語文教師合作,研究此書的寫作背景、章節內容等,制定合理的教學規劃以及學生的閱讀活動,可以一周進行一次匯報總結,也可以根據學生實際的閱讀情況靈活調整,從而讓整本書閱讀高效、有序地進行。在進行本書的整體性閱讀的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觀看《西游記》的其他表現形式,如電影、電視劇等,這樣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各種不同藝術形式的特點,也讓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更加靈活有趣,促進整本書閱讀的有效實施。

二、循序漸進指導,掌握正確閱讀排序

在初中階段,學生所接觸的文本語言大多數來自于教材,所掌握的閱讀方法也比較有限,比較適合單篇文章的閱讀,當涉及到整本書閱讀的時候,學生只會習慣性地從頭讀到尾,無法從書籍中尋找多樣化的信息來豐富自己的閱讀體驗[2]。因此,在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角色價值,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排序,同時指導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對書籍的探索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從而保證學生的閱讀進度。

例如,在教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整本書閱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從書籍的封面入手,啟發學生思考封面的設計思路以及表達意向,并通過書籍名字以及封面內容猜測本書敘述的內容。隨著學生的猜測越深,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書籍的作者、創作背景、書籍梗概等進行閱讀,初步了解整本書的內容,并且基于自己的了解提出問題,如:書籍名字中的鋼鐵是真的鋼鐵嗎?作者撰寫這本書的目的是什么?這本書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樣以問題做引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書籍閱讀中,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隨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書籍的目錄,思考每個章節標題的含義,并引導學生針對章節的標題進行猜測,用批注的方式寫下自己對章節內容的猜想,為后續閱讀開展做好引領,同時也提高學生參與整本書閱讀的積極性。在學生進入到正式的閱讀后,教師可以將前期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的猜想作為學生閱讀的依據,鼓勵學生猜讀情節,一邊閱讀一邊驗證自己的猜想、一邊解決自己的疑問。在整個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書籍里的人物、故事情節等組織學生開展層次逐漸提升的閱讀活動。如,閱讀完1-6章后,可以讓同學們根據情節梳理出保爾的心路歷程,探究他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整本書讀完,可以探究保爾成長中遇到的女性形象,分析探究保爾的愛情觀。最后,還可以探究作品的藝術特色,如探究作品中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這樣,采用不斷遞升的引導方式指導學生閱讀作品,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提高閱讀效率,讓學生善于閱讀、樂于閱讀。

三、巧設問題支架,促進學生深度理解

推進整本書閱讀的高效有序進行,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閱讀表現進行觀察和分析,采用科學合適的引導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鼓勵學生保持持續的閱讀興趣,從而主動去讀、深刻地讀,讓整本書閱讀有聲有色地開展。為此,教師可以基于書籍內容巧設問題支架,通過問題帶領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并且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學習體會,引導學生將所讀內容、所讀收獲用于自身,從而實現學生對書籍的深度理解,讓整本書閱讀從“量”的發展轉向“質”的提升。

例如,教師可以從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主旨與特色等方向讓學生進行提問,教師也可以設計問題框架,啟發學生對書籍進行深度思考。在人物形象方面,問題框架則主要圍繞人物的形象特點、語言特點、行為特點等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角色價值以及在作品中的作用,加深學生對人物的理解。在故事情節方面,問題框架則主要圍繞事件的起源、發生過程、參與人物、結果等展開研究,從多個層次、多個角度分析和探究,最終歸攏到一個主要方面,理解情節。在主旨及特色方面,問題框架則主要圍繞整個作品的主題、表達的情感、觀點以及現實意義等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透過內容進行深層次地剖析,在感受其語言風格的同時,充分把握作品的主旨,感受作品的獨特魅力,以此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

《西游記》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圍繞人物形象,可以設計問題: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是真的英雄嗎?“定心猿”有著怎樣的文本密碼?圍繞故事情節,可以設計問題:為什么要寫九九八十一難?豬八戒在取經路上起了正面作用還是負面作用?圍繞主旨與特色,可以設計問題:取經隊伍的四人性格迥異,卻為何走上了相同的道路?這部作品與作者的身世背景有關系嗎?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更加有深度。

在問題框架的應用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教師所提的問題標注在書中對應的地方,如人物性格特點的問題,學生就可以將書中體現人物性格的地方進行標記,并用關鍵詞解釋該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通過問題框架的引領,能夠看到學生閱讀起來更有章法和邏輯,避免了亂讀、錯讀的問題,同時很好地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本書閱讀中,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沉浸到書籍中,從而實現自主探究的閱讀狀態,促進整本書閱讀的有效實施。

四、規劃范例引領,指導學生高效閱讀

在整本書閱讀中,學生難免會陷入到閱讀的疲倦期,一方面是由于學生自身閱讀堅持力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在讀到一定的階段后失去閱讀的耐心;另一方面是由于學生一直沉浸在個人閱讀中,缺少一定的心理調劑,導致學生失去閱讀興趣,出現“讀不下去”的情況。為此,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真實情況,設計閱讀范例作為引領,通過開展一系列的閱讀活動,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分享交流,彼此學習、互相提升,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能夠保持閱讀的耐性,從而跟上閱讀進度。

例如,在《草房子》整本書閱讀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選擇情節開展角色表演活動,以劇本的形式進行展現。在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選擇最有感染力的情節,結合自己的閱讀體會,進行展演。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所扮演的角色進行講評,引導學生從表演的角度分析人物自身的角色價值,分析表演的技巧等等,從而營造積極活躍的閱讀氛圍。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表演后進行分享交流,從而促使學生對書籍產生深層次的理解,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教師也可以根據對人物的解讀,將一些情節中的留白部分進行拓展和補充,引導學生在解讀作品及人物的同時學以致用。

教師還可以根據書中的內容,確立課堂探究話題,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開展辯論活動。如在《西游記》整本書閱讀中,可以探討:如果再選擇一個妖怪加入取經隊伍,誰最合適?在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每個小組根據話題方向,確立自己的觀點,并且通過小組分享討論的過程,利用閱讀經驗以及實際生活論證自己的觀點。在探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聯系書籍以及學生的發言展開指導,促進學生對所讀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師通過組織不同的課堂范例活動,能夠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擇機將閱讀活動安排在學生的閱讀疲憊期或瓶頸期,幫助學生調整閱讀狀態,開拓閱讀思路,促進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實現整本書閱讀的高效實施[3]。

五、做好反思評價,培養學生閱讀素養

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除了做好閱讀指導,還要基于學生在閱讀中的表現以及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反思評價,通過反思的過程排查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評價指導學生深入體會整本書閱讀的樂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4]。

教師可以通過閱讀反思表引導學生對整本書閱讀進行反思,閱讀反思表可以有多種不同類型:過程性評價、闖關式評價、積分制評價、評選式評價等。學生的閱讀筆記、閱讀態度、閱讀收獲、活動表現等均可列為評價內容,豐富評價的角度和層次,同時為學生閱讀過程注入更多趣味化的元素,促進整本書閱讀的有效實施。

閱讀的不同階段可以有涉及不同內容的閱讀反思表。閱讀反思表可以是對閱讀的書目、章節內容、問題匯總、閱讀收獲、人物形象解析等內容的反思和回顧,通過反思表提起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重視,同時改變以往錯誤的閱讀習慣。在學生完成反思表后,教師可以對其中的反思內容進行抽查和講解,沿著反思項目,再一次將學生帶回到書中,深入感受書中的文化價值以及人文情懷,從而讓學生對整本書形成更加完整且深刻的認知理解。閱讀反思表也可以是對一段時間的所讀過的整本書的反饋。

教師可以將評價貫穿于整個閱讀過程中,采用學生個人評價、小組互相評價、教師綜合評價等方式拓展評價的維度,如在課堂表演中,除了學生小組進行分享交流,教師也可以鼓勵參演的學生表達對自己、對其他學生的評價,或是點評他人的表演、或是提出表演中的問題,以此對課堂表演進行不斷的優化。反思、評價的過程,使得學生參與整本書閱讀有了停頓和沉淀的機會,增強了師生互動,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元的閱讀經驗,促使學生愛上閱讀,擅長閱讀,從而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的開展具有非常突出的實踐價值,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系統化的學習意識,同時讓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語文素養得到多面性、智慧性的發展。教師應該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發展需求,精選閱讀材料,讓閱讀材料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關注;同時,教師需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技巧,促進學生深度理解,從而實現高效閱讀。當然,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也要注重反思引領,做好閱讀評價工作,使整本書閱讀形成學習閉環,讓每一位學生都喜歡上閱讀,能夠有目標、有方法地閱讀,同時在閱讀中有收獲、有成長,以此培養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產生持續性的興趣,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秦雪.初中語文課堂構建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策略探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06).

[2]宮水平.基于項目學習的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以《西游記》為例[J].基礎教育論壇,2023(11).

[3]王槐珂.部編教材背景下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課例探索[J].新教育,2023(13).

[4]李穎.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J].學園,2023(13).

(作者:趙倩倩,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天鵝湖教育集團望岳校區教師)

[責編:尹達;校對:張應中]

猜你喜歡
指導策略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以微型寫作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區角游戲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大學生思想行為偏誤與指導策略研究
小學生記敘文習作課堂指導策略
影響學前幼兒圖書閱讀理解的因素分析及指導策略
小學習作復習“五步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