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快速測定掛面、方便面中15 種真菌毒素

2024-02-29 12:27曹瀚文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 2024年1期
關鍵詞:甲醇溶液甲酸乙腈

許 嘉 王 碩 曹瀚文

(北京市朝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北京 100025)

真菌毒素 (Mycotoxins) 是由某些真菌產生的化合物, 常見的真菌毒素包括黃曲霉毒素B1(AFB1)、 黃曲霉毒素B2(AFB2)、 黃曲霉毒素G1(AFG1)、 黃曲霉毒素G2(AFG2)、 雪腐鐮刀菌烯醇 (NIV)、 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 (DON)、 3-乙?;撗跹└牭毒┐迹?-AcDON)、 15-乙?;撗跹└牭毒┐?(15-AcDON)、 玉米赤霉烯酮 (ZEA)、 赭曲霉毒素A (OTA)、 伏馬菌素B1(FB1)、 伏馬菌素B2(FB2)、 伏馬菌素B3(FB3)、 T-2 毒素和HT-2 毒素等。 這些毒素在食品安全領域引起了全球關注, 因為它們廣泛存在于各種谷物及其制品中, 對人類和動物健康有顯著影響。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 全世界谷物供應鏈25%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 對人體和動物的健康具有極大危害[1]。 小麥在生長時期容易受到鐮刀菌、 青霉菌、 曲霉菌等致病菌的污染[2]。 侵染小麥的鐮刀菌產生的DON、 ZEA、 T-2 和HT-2 這4 種鐮刀菌毒素對小麥污染情況最為嚴重[3]。 另外,伏馬菌素主要污染玉米、 小麥等糧食作物, 在大豆、 堅果中也有分布[4]。 基于小麥廣泛被多種真菌毒素污染的背景, 本研究選擇同時測定15 種污染嚴重、 風險較高的真菌毒素(AFB1、 AFB2、 AFG1、AFG2、 NIV、 DON、 3 -AcDON、 15 -AcDON、ZEA、 OTA、 FB1、 FB2、 FB3、 T-2 和HT-2 毒素)。

目前, 真菌毒素的檢測方法包括酶聯免疫法[5]、 熒光免疫分析法[6]、 薄層色譜法[7]等。 相較于上述測定方法, 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UPLC-MS/MS) 可降低假陽性率、 改進分離不完全[8~9]的問題, 具有高通量、 操作簡單、 快速靈敏、回收率高、 重復性好等特點。 UPLC-MS/MS 通過高度靈敏的質譜檢測, 能夠確保非常低的檢出限,并準確鑒定微量的真菌毒素, 這對于評估食品(如谷物和掛面、 方便面) 中的低濃度真菌毒素至關重要[10]。 且因具有高通量的分析特性, 使UPLCMS/MS 可以同時檢測多種真菌毒素, 極大地提高了樣品處理的效率, 特別適用于大規模的食品安全監測[11]。 同時, 由于其高靈敏度和強大的分離能力, 采用UPLC-MS/MS 時允許使用更為簡單的樣品前處理步驟, 如簡單的萃取和凈化, 從而減少樣品處理時間并降低成本[12]。

在我國, 谷物是居民膳食結構的核心成分, 尤其在北方, 小麥的種植和消費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 它與當地的歷史、 文化和生活方式密不可分。在現代社會, 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 對方便食品的需求隨之增加, 這使得像掛面和方便面這樣的產品成為了消費熱點。 這種轉變也帶來了食品安全上的新挑戰。 真菌毒素, 特別是在存儲不當的情況下,可能在谷物中滋生, 進而污染食品。 鑒于這種風險, 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性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需要制定嚴格的檢測標準和方法, 確保消費者能夠放心食用。 本研究擬基于UPLC-MS/MS 開發一種針對掛面和方便面中多種真菌毒素的快速測定方法, 以期滿足監管機構要求, 也為廣大消費者健康提供有力技術保障。

一、 材料與方法

(一) 儀器與設備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三重四極桿質譜儀 (ACQUITY UPLC I-Class/Xevo TQ-S, 美國Waters 公司), 配有電噴霧離子源(ESI); 電子天平(日本島津公司); 振蕩器(德國Elma 公司); 高速粉碎機(上海比朗儀器制造有限公司); 漩渦混勻器 (德國IKA 公司); 高速冷凍離心機(美國Sigma 公司)。

(二) 試劑乙腈、 甲醇(色譜純, 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 甲酸(色譜純, 美國Acros Organics 公司)。 乙腈-水-甲酸溶液(70∶29∶1,V∶V∶V): 量取700 mL 乙腈加入290 mL 水中,加入10 mL 甲酸, 混勻。 0.1%甲酸甲醇溶液: 吸取1 mL 甲酸, 用甲醇稀釋至1 L, 混勻。 0.1%甲酸水溶液: 吸取1 mL 甲酸, 用超純水稀釋至1 L,混勻。

(三) 標準物質與標準溶液

1.內標物質。13C20-OTA, 10.00 μg/mL;13C34-FB1, 5.04 μg/mL;13C34-FB2, 5.05 μg/mL;13C34-FB3, 10.02 μg/mL;13C17-AFB1, 0.500 μg/mL;13C17-AFB2, 0.500μg/mL;13C17-AFG1, 0.502μg/mL;13C17-AFG2, 0.502μg/mL;13C18-ZEA, 25.2 μg/mL;13C15-NIV, 25.30 μg/mL;13C15-DON, 10.0 μg/mL;13C17-3-AcDON, 25.3 μg/mL;13C22-HT-2, 10.1 μg/mL;13C22-T -2, 1.02 μg/mL。 以上均購自ROMER 公司。

2. 混合標準儲備液。 吸取一定量的標準溶液,用甲醇定容至10 mL, 渦旋混勻, 在-20℃保存。

3.混合同位素內標標準儲備液。 分別移取一定體積的15 種真菌毒素同位素標準溶液于5 mL 容量瓶中, 用乙腈稀釋定容至刻度, 充分混勻后于-20℃避光保存。

4.標準曲線溶液。 準確移取混合標準儲備液適量, 用超純水逐級稀釋, 配制成不同濃度點的混合標準曲線系列溶液。 分別準確移取10 μL 混合同位素內標標準儲備液于各內插管中, 加入190 μL 對應的混合標準曲線濃度點溶液, 于渦旋混合器上混合均勻, 配制成標準曲線溶液系列。

(四) 儀器條件

1. 色譜條件。 色譜柱為Cortecs UPLC C18柱(150 mm×2.1 mm, 1.6 μm)。 流動相A 為0.1%甲酸水溶液, 流動相B 為0.1%甲酸甲醇溶液; 柱溫為40℃; 樣品室溫度為10℃; 進樣量為5 μL。 梯度洗脫條件見表1。

表1 液相色譜梯度洗脫程序

2. 質譜條件。 離子源為ESI, 正離子模式; 質譜掃描方式為多反應監測模式(MRM); 錐孔電壓為3.0 kV; 加熱氣溫度為400℃; 離子源溫度為150℃; 脫溶劑氣流速為800 L/h。 各目標化合物及其內標物的保留時間、 定性定量離子對及錐孔電壓、 碰撞能量見表2。

表2 15 種目標化合物和14 種內標物質的質譜參數

(五) 樣品處理

1.樣品前處理。 用高速粉碎機將掛面、 方便面粉碎, 過篩, 使其粒徑小于0.5~1 mm 孔徑試驗篩, 混合均勻后儲存于樣品瓶中, 密封保存, 置于-20℃低溫冰箱中保存, 供檢測用。

2. 提取與凈化。 測試樣品: 準確稱取5 g (精確到0.01 g) 試樣于50 mL 離心管中, 加入20 mL乙腈-水-甲酸溶液 (70∶29∶1,V∶V∶V), 并用渦旋混合器混勻1 min, 置于旋轉搖床上振蕩提取30 min, 然后以8 000 r/min 離心5 min。 準確轉移0.5 mL 上清液于1.5 mL 離心管中, 加入1.0 mL水, 旋渦混勻后, 在4℃下以10 000 r/min 離心10 min, 吸取上清液過0.22 μm 濾膜。 吸取190 μL 處理好的樣品濾液于300 μL 內插管中, 加入10 μL穩定同位素混合溶液, 混勻, 待上機檢測。

3.空白試驗。 除不稱取試樣外, 均按上述步驟進行。

二、 結果與分析

(一) 色譜柱的選擇考察比較了Cortecs UPLC C18(150 mm×2.1 mm, 1.6 μm)、 Capcell Pak C18(100 mm×2.1 mm,2 μm) 和Waters ACOUITY(100 mm × 2.1 mm, 1.8 μm) 3 種色譜柱對目標化合物的分離效果。 結果顯示, 當采用Cortecs UPLC C18柱時, 目標化合物分離好, 峰形尖銳, 保留時間適中, 能滿足定量檢測要求。 因此, 最終選擇Cortecs UPLC C18色譜柱 (150 mm×2.1 mm, 1.6 μm)。

(二) 色譜條件的優化UPLC-MS/MS 檢測樣品時, 流動相的組成與配比會影響目標化合物的離子化效率和色譜峰峰形。 基于目標化合物易溶于甲酸水溶液、 甲酸甲醇溶液等溶劑的特性, 本研究比較了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甲醇溶液及超純水 (含0.1%氨水) -0.1%甲酸甲醇溶液等不同流動相體系下的分離效果。 結果顯示, 水相中添加0.1%甲酸后, H+濃度增加, 使得正離子掃描模式下目標物的離子化效率提高; 同時甲醇溶液作有機相添加0.1%甲酸后, 可提高負離子的響應強度并改善峰形。 此外, 也有文獻報道在ESI+模式下, 加入甲酸有利于提高目標物的離子化效率, 增大其靈敏度[13~14]。 因此, 綜合考慮最終選擇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甲醇溶液作為流動相體系, 并通過優化梯度洗脫 (結果見表1), 使各目標化合物較好地分離, 色譜峰峰形良好。

(三) 質譜條件的優化配制15 種真菌毒素的混合標準溶液, 將標準溶液用獨立針泵以5 μL/min 流速注入質譜, 在電噴霧離子源下, 進行一級母離子全掃描, 比較正、 負離子模式下的響應, 選擇合適的模式, 優化質譜毛細管電壓、 錐孔電壓、 碰撞能量、 去簇電壓、 霧化氣、 氣簾氣, 檢測得到具有最強響應的定量離子和定性離子對(見表2)。

(四) 提取溶劑的選擇目前常用的提取溶劑主要為甲醇-水、 乙腈-水-甲酸、 乙腈-水等。在極性溶劑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后進行提取, 可提高其對樣品的滲透性從而提高提取效率[15]。 本研究參考不同文獻中的提取溶劑, 選取甲醇-水(70∶30,V∶V)、 乙腈-水-甲酸 (70∶29∶1,V∶V∶V)、 乙腈-水 (50∶50,V∶V) 進行對比,結果見圖1。 結果顯示, 乙腈-水-甲酸 (70∶29∶1,V∶V∶V) 作為提取溶劑時, 15 種目標化合物的回收率較甲醇-水(70∶30,V∶V) 條件下高; 而相較于乙腈-水(50∶50,V∶V) 作提取溶劑時, 雖然HT-2 的回收率有所下降, 但其下降幅度不超過3.5%, 且DON、 FB2、 FB3的回收率有了明顯提高, DON 的回收率由74.0%提高到89.6%,FB2由75.8%提高到89.4%, FB3的回收率由69.7%提高到84.9%。 加入甲酸不僅有助于維持DON、FB2、 FB3的穩定性, 避免在萃取和分析階段的降解, 而且它優化了ESI 的離子產生過程, 從而增強了檢測的靈敏度。 因此, 本研究最終選擇乙腈-水-甲酸 (70∶29∶1,V∶V∶V) 作為提取溶劑。這與謝慧英等[16]研究選用的提取溶劑相同, 但體積比略有不同。

(五) 線性關系、 方法檢出限與定量限目標化合物使用同位素內標, 以空白樣品的提取液作為標準溶液的稀釋液, 配制基質匹配系列工作曲線。以待測物的質量濃度(μg/L) 為橫坐標, 目標化合物的峰面積為縱坐標制作標準曲線。 結果顯示, 15種真菌毒素在一定濃度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相關系數大于0.99 (見表3)。 以3 倍信噪比(S/N=3)和10 倍信噪比 (S/N=10) 時相應的加標量為方法的檢出限(LOD) 和定量限(LOQ), 結果顯示,方法LOD 為0.1~33.0 μg/kg, 方法LOQ 為0.2~100.0 μg/kg。 方法的靈敏度完全滿足國家標準對真菌毒素的限量要求。

表3 15 種真菌毒素的線性范圍、 回歸方程、 相關系數、 檢出限和定量限

(六) 準確度與精密度對樣品進行3 個濃度水平的加標回收試驗, 每個濃度水平進行6 次重復實驗, 計算測定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 (RSD)。 結果顯示, 15 種真菌毒素的平均回收率為76.9%~110.4%, RSD 為0.1%~7.1%(見表4)。 方法準確性高, 穩定性好, 符合GB/T 27404-2008 《實驗室質量控制規范 食品理化檢測》 對實驗室質量控制范圍的要求。

表4 15 種真菌毒素在掛面、 方便面中的回收率與精密度 (n=6)

三、 結論

在食品安全領域, 真菌毒素的檢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 面對真菌毒素的結構多樣性, 研究人員們必須不斷革新和優化檢測方法。 該研究踐行了這一理念, 構建了一種掛面、 方便面中15 種真菌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方法。該 方法利用MRM 模式, 確保了對各類真菌毒素的高靈敏度檢測, 使得即便是微量的毒素也能被準確捕捉和分析。 此外, 該方法能夠同時進行真菌毒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和應用前景, 為食品安全領域提供了一種新的、 可靠的檢測手段。

猜你喜歡
甲醇溶液甲酸乙腈
儲罐防腐涂料在不同含水率甲醇中的性能研究
高純乙腈提純精制工藝節能優化方案
甲酸治螨好處多
甲醇對溶液酸堿性的影響研究
甲酸鹽鉆井液完井液及其應用之研究
丁二酮肟重量法測定雙乙腈二氯化中鈀的含量
甲酯化方法對番茄、哈密瓜、葡萄和石榴四種籽油脂肪酸組成分析的影響
高效液相色譜儀蒸發光散射檢測器校準用標準物質的選擇
基于環己烷甲酸根和2,2′-聯吡啶配體的雙核錳(Ⅱ)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征
光氣法合成二乙二醇雙氯甲酸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