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學習任務群設計

2024-03-15 04:26白廣銀
語文世界(教師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鄉土高中語文課文

白廣銀

高中語文教學應當以“單元”為基本單位。因為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是以“單元”為基本單位編排的。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以“篇”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這種以“篇”作為基本承載單位、以“課時”作為組織單位的語文教學,往往容易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碎片化。為了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走向整體化、結構化,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以“單元”作為基本單位,立足單元中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實施單元整體教學。這里的“單元”不僅是指“教材單元”,也指“教學單元”。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以及教學需求,對“教材單元”進行補充、整合。

一、著眼“自主”,設計單元整體學習任務群

高中語文教學,不應簡單地“教教材”,應當“用教材教”。立足單元整體,高中語文教學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教結構,二是用結構。在高中語文教材中,一個單元通常包括三類課文,即教讀課文、自讀課文、選讀課文。一般來說,教讀課文就是“教結構”的過程,而自讀課文和選讀課文一般來說,就是“用結構”的過程。著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結構”的過程中,教師要設計基于單元整體的學習任務群。借助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獲取語文知識,掌握語文學習方法。

以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一年級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為例,這一單元主要包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齊桓晉文之事》《庖丁解?!贰稜T之武退秦師》《鴻門宴》。這一單元的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閱讀經典文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這一單元學習,了解中華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領會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增強文化自信。在教學中,教師不妨設置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思考:理想的社會是什么樣的?人應該以怎樣的姿態生存于世?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人生、社會問題,建立核心價值觀。教師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篇,通過設置學習任務群重點引導學生進行研討。如教學《庖丁解?!芬晃?,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任務群:[任務一]整體感知,分析文章的層次結構;[任務二]感悟作品的形象,領悟作品的思想內涵;[任務三]鑒賞作品的藝術手法,體會其藝術魅力。這樣的學習任務群,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重要觀點、表達的社會理想。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會主動地去研讀《論語》《孟子》《莊子》等書籍,而且會揣摩、品味這些古典名著的時代意義。

著眼“自主”,教師設計學習任務群要有代表性、遷移性,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富有啟發、引導意義。自主性、遷移性的語文學習方式正在成為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導方式。

二、著眼“結構”,設計單元整體學習任務群

基于單元整體的高中語文教學,應當是一種結構化、遷移化的教學。在高中語文教材中,一個單元課程往往對應一個大概念。在一個單元中,主題、目標、內容、情境等構成了單元的“結構”。教師著眼“結構”,設計單元整體的學習任務群,能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有助于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語文。

比如,教學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一年級必修上冊第四單元,這一單元圍繞“家鄉文化生活”展開學習活動。學生通過采訪、考察、查閱文獻等方式,了解家鄉的人和物,關注家鄉的文化、風俗,增進對家鄉的情感、文化認同。在教學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將第五單元的整本書閱讀《鄉土中國》融入其中,引導學生借助《鄉土中國》中的觀念,記錄家鄉的人和物,分析家鄉的文化、生活,調查家鄉的生活現狀,積極參加家鄉的建設。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自我展示性的任務:[任務一]走進鄉土。引導學生借助《鄉土中國》中的關于中國傳統社會中的一些觀念,分析自己家鄉的各種“老人言”以及這些“老人言”背后的觀念、產生的社會原因、文化內涵等,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任務二]品味鄉土。引導學生運用《鄉土中國》中的學術理論分析自己已經學習過的一些著名課文。[任務三]走出鄉土。引導學生結合《鄉土中國》中的閱讀體驗,發表自己關于家鄉文化的演講。這樣的單元整合教學,充分運用“結構”,將單元中、單元間的相關內容整合在一起,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基于“結構”的單元整體教學,凸顯了學生語文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能有效地整合相關課程資源、素材,開展語文閱讀、鑒賞、表達、交流等活動,發展語文核心素養。

三、著眼“脈絡”,設計單元整體學習任務群

教材中的文本,盡管內容不同,卻具有相同的根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著眼“脈絡”,設計單元整體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比較,開展有效的語用訓練,擴張學生的語文思維,深化學生的語文審美體驗?;凇懊}絡”的語文學習,能提升學生的語文鑒賞、對比、分析、推理等能力,幫助學生完成語文學習的輸入、輸出活動,促進學生對語文相關知識的內化。

比如,教學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一年級必修上冊第七單元,這一單元安排的課文有《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與地壇(節選)》《赤壁賦》《登泰山記》,都是寫景、抒情的名篇,都采用了“情景交融”“情理結合”的寫作手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咀嚼、感受、體驗文章的文辭之美。著眼這些散文的“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脈絡”,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整合教學資源,進行整體性、結構性的學習。立足單元主題,教師可以設計學習任務群:[任務一]體會“人格化的自然”。引導學生欣賞景觀之美,把握課文的描寫對象、氛圍意境。[任務二]體會“文學化的自然”。引導學生欣賞景物描寫,把握這些散文的寫作手法。[任務三]體會“文化視域中的自然”。引導學生體會這些散文中的“景與情”“景與理”的關系。[任務四]“我”筆下的自然。引導學生進行散文創作,將景情理結合起來。

著眼“脈絡”引導學生的語文學習,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像散文家一樣去思考文本的內容、表現形式等。

總之,在引導學生基于單元整體開展語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探究文本的內容、表現形式,解讀文本整體,探究文本的寫作風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作者簡介:山東省東營市第一中學語文教師。

猜你喜歡
鄉土高中語文課文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鄉土人才選好更要用好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背課文的小偷
鄉土中國
背課文
芬芳鄉土行
讀《鄉土中國》后感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