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樂器演奏技能在初中音樂教育中傳承的路徑研究

2024-03-15 05:12劉蘊
當代音樂 2024年2期
關鍵詞:民族樂器演奏技巧傳承

劉蘊

[關鍵詞]民族樂器;演奏技巧;傳承;初中音樂教育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音樂豐富多彩,是我國各民族精神文明的具體表現。民族音樂的形成和發展是在各民族的探索和融合中形成的,是藝術與本民族特色相結合的產物。不同民族之間的音樂有著不同的風格,同時,不同時期和地域也形成了不同的音樂風格和形式。在當前各民族大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民族樂器演奏引入初中音樂課堂,既是豐富學生樂理知識和演奏技巧的重要方式,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通過民族樂器演奏了解不同的民族風俗和傳統音樂表現形式,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民族傳統文化.喚起民族自豪感,將青春的血液融人民族樂器的演奏,為民族音樂注入活力。

一、民族樂器演奏技能在初中音樂教育中的作用與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傳承意識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歷史文化悠久,文明成果璀璨。歷史上,我國有著豐富的精神成果,其中“禮樂”自古以來就是文明和權力的象征,作品碩果累累。在中華民族禮樂的傳承過程中,傳統樂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傳統禮樂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通過一代又一代的演奏和傳承,弘揚著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和禮樂文明。在初中音樂教育中,講授民族樂器演奏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豐富初中音樂教學的內容,激發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興趣,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對民族樂器的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使學生在學習民族樂器演奏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對中華傳統民族文化的認識,建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增強民族認同感。

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需要民族樂器的支持,民族樂器的演奏能夠激活民族音樂,讓學生在演奏的過程中感受傳統音樂的魅力。另外,《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每個學段都應該“以中國作品為主”,進一步說明了民族音樂是值得傳承和發揚的,是需要青年人傳承的。初中音樂教學通過引入民族樂器演奏技巧的學習,能夠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民族音樂的演奏要求和技巧,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作為新一代,是有義務和責任來傳承和弘揚民族音樂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傳承意識和責任意識,幫助學生在學習民族樂器演奏技能的過程中建立傳承者的角色,更好地學習民族音樂和樂器演奏技能。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

當前,在初中音樂課堂教育中,學生更多的是學習樂理知識和作品,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因素的應用較為陌生。初中生在日常的音樂課程學習中,接觸更多的是西洋樂器,如鋼琴、小提琴等,長此以往學生容易缺乏民族意識和民族情懷,造成民族音樂和民族樂器演奏的斷代,極易造成民族音樂成為小眾化的文化產品。初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對于國家和民族的認識還需要教師正確地引導。在音樂教學中增加民族音樂和民族樂器的演奏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認識到民族音樂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性,同時在學習民族樂器演奏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樂器及音樂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防止學生在互聯網和西方文娛產品的影響下思想過于西化。

(三)有利于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

隨著經濟社會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通過互聯網傳人我國,多樣化的娛樂方式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和業余生活,無形中影響了人們對于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另外,一些人對于傳統民族文化和民族音樂、樂器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足,甚至有的人認為傳統的就是封建的,難免會對初中生造成一定的影響,以至于傳統的優秀民族音樂和樂器演奏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甚至有一些傳統樂器演奏技能在近幾年失傳。初中生作為社會的新生力量,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音樂的主要力量。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藝術表現形式種類多樣,但是需要傳統民族樂器的配合,要想傳承民族音樂和文化,就需要加強對初中生民族樂器演奏技能的練習。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引人民族樂器的演奏,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宣揚,讓學生在學習民族樂器演奏的過程中積累相關知識,有助于提升學生民族文化自信,幫助學生樹立民族音樂的自豪感,全面認識民族音樂和樂器的發展史,通過教學和練習提高學生民族樂器演奏的興趣,從而培養一批對民族傳統文化感興趣、演奏技能強、傳承意識足的年輕人,更好地促進民族音樂和樂器的傳承與發展,向世界弘揚中華優秀民族文化和音樂。

(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相較于小學生而言學業壓力較重,學生在長時間的學習后難免會出現抵觸等不良情緒。音樂教學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和焦慮情緒。在初中以往的音樂的教學中,教師更加傾向對學生進行樂理知識和作品的教學,在樂器的演奏方面的教學很少。在新課程改革和“雙減”的大背景下,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是關鍵,引入樂器的演奏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還能夠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將民族傳統樂器演奏加入初中音樂課堂,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民族樂器的多樣性及背后蘊含的中華民族文化,促進學生對傳統音樂和樂器的學習;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民族樂器演奏技能的學習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形式,豐富學習體驗,提高教學質量。

二、民族樂器演奏技能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影響因素

民族樂器演奏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較少,主要在于樂器的演奏有一定的教學難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對于音樂教學的片面性認識

初中階段對于學生而言是知識體系建立的重要階段。盡管很多學校認識到了傳統文化和民族音樂傳承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依然對音樂教學的認識不足,認為音樂教學是教師帶領學生唱歌,且教學資源十分缺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校有關民族樂器的設備采購不足,建設不全面。音樂教學中民族樂器演奏技能的學習需要有一定數量的設備,但是部分學校在教學設備采購過程中缺乏民族樂器的采購計劃,硬件設施缺乏,導致在教學中難以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進行民族樂器演奏技能的練習。二是教學資源的分配存在一定的問題。初中階段的課程種類多,學校需要保證資源的合理分配,而實際上很多學校在課程資源分配方面難以做到面面俱到。學校領導的不重視和資源的缺乏是開展民族樂器演奏技能傳承的阻礙。

(二)教師民族樂器專業知識技能儲備不足

民族樂器演奏技能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傳承需要教師有深厚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夠帶動學生對民族樂器的學習。

首先,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是在自己學習專業知識時學習和掌握了一種或者兩種民族樂器,對其他的民族樂器只是有所了解。而我國民族傳統樂器則種類多、演奏復雜,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那些沒有掌握的民族樂器則會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現象,難以有效指導學生開展練習,并完成演奏技能的傳承和發展。

其次,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于民族樂器的講解更多地集中在樂理知識和文化的講解上,而忽略了對演奏技能的講解,且學生在學習演奏技能知識后缺乏一定的練習,達不到提升核心文化素養的教學目的,且難以保證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

(三)學生家長對民族樂器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不足

一方面,初中階段的很多學生家長認為,學生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好語數外等重要課程的內容,提高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培養。甚至有的學生家長認為學習民族音樂和民族樂器是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會額外耗費許多資金,導致學生缺少時間來完成主要課程的學習,影響學業,不支持學生學習民族樂器。

另一方面,在學習音樂的家長中,大多數家長更傾向讓自己的孩子學習鋼琴、吉他、小提琴等西方樂器,認為學習這些樂器可以培養學生的氣質和綜合能力,可以參加考級或者表演,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一定的助力,對民族樂器的認識不足。

三、民族樂器演奏技能在初中音樂課堂中傳承途徑的探索

民族樂器教學對初中生的音樂欣賞水平認知的培養和提升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演奏民族樂器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同時還能夠促進民族樂器的傳承和發展。在初中音樂教學的課堂中,教師引入民族樂器演奏技能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樂器演奏的同時樹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一)多層面提升對民族樂器演奏技能傳承的重視

民族樂器演奏技能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傳承離不開多方的支持和努力,對此,可從以下三個層面人手。

一是學校層面。學校領導要認識到民族樂器演奏在音樂教學和民族音樂傳承中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要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這些表述都表明了黨中央對于文化事業的重視。

二是教師層面。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音樂和民族樂器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中華文化復興的重要一環,教師需要認識到民族音樂和民族樂器演奏技能傳承的重要價值,要提高對民族音樂和民族樂器演奏的重視程度,做好文化傳承的推進者。因此,學校在民族樂器采購中要確保設備數量,保證教師可以正常開展樂器演奏技能教學。

三是家長層面。教師要讓家長認識到,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安排和學習,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重要途徑,家長應該配合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多種技能的學習,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培養學生對民族樂器演奏技能的學習興趣

很多初中學生對于民族音樂和民族樂器的關注較少,在生活中接觸民族樂器的機會較少,因此對民族樂器演奏技能的了解不足,難以對民族樂器演奏技能的學習產生興趣。因此,在開展相關學習前,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幫助學生認識民族樂器,激發學生對民族樂器演奏技能學習和傳承的激情。

一是帶領學生認識民族樂器。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帶領學生認識民族樂器。在課前,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深入了解我國傳統音樂和樂器的種類、發展歷程、經典作品、使用情形等背景知識。例如,在學習《梨園漫步》這一單元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講述梨園最早出現的時代、戲曲表演過程中需要用到樂器等背景知識。同時播放相關的戲曲視頻讓學生觀看,激發學生的興趣,并結合當下流行的熱門視頻等內容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教師通過講述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戲曲中所用到的民族樂器,并進行一種樂器的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正確認識民族樂器,為實現民族樂器演奏技能的傳承打下基礎。

二是營造民族樂器演奏技能的學習氛圍。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組建興趣小組,組織相同興趣的學生進行演奏技能的學習和練習。在課后根據學生的反饋和興趣建立不同的社團,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民族樂器的演奏技能。同時,還可以邀請當地的民族樂器從業者或者教師到校進行樂器表演,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刺激激發學生對民族樂器演奏的積極性。

三是在學校舉辦民族樂器演奏技能表演賽,營造良好的民族音樂氛圍。學校通過組織小規模的民族樂器演奏表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比賽,并設置獎勵機制,對獲獎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另外,對于民族樂器考級成功的學生同樣進行表揚和獎勵,鼓勵學生傳承民族樂器演奏技能。

(三)創新音樂教學方式,傳承民族樂器演奏技能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枯燥的,要想激發初中生對于演奏技能的傳承意識,就需要在教學方式上進行創新探索。

一是創新課堂教學形式。民族樂器演奏技能的學習不同于以往書本知識的學習,演奏技能的學習和傳承更加依賴學生的練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實踐活動,并在課上對知識進行講解,課下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練習,對于積極練習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

二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媒體,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傳承民族樂器演奏技能。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視頻的形式讓學生觀看專業的民族樂器講解視頻,并在視頻結束后做詳細的演奏說明,幫助學生消化所學知識。課下利用互聯網的形式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與教師進行視頻,及時解決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演奏技能,以更好地傳承民族音樂。

三是以游戲的形式促進學生學習民族樂器演奏技能。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所學民族樂器使用方法以課本劇的形式進行展現,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結語

總而言之,民族樂器演奏技能的傳承和弘揚,需要初中生對民族樂器有濃厚的興趣和愛好。因此,音樂教師需要透過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學習民族樂器和傳統音樂的積極性和熱情,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提高樂器演奏技能,更好地傳承民族音樂。

猜你喜歡
民族樂器演奏技巧傳承
淺談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問題
淺談二胡傳統作品與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點及異同
河南派嗩吶演奏中氣息運用技巧探討
淺析肖邦《革命練習曲》的演奏技法與情感特色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中國民族樂器(之十五)笙
中國民族樂器(之十四)雷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