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課程思政為音樂鑒賞固本鑄魂

2024-03-15 10:12孫頔
當代音樂 2024年2期
關鍵詞:音樂鑒賞思政元素

孫頔

[關鍵詞]思政元素;音樂鑒賞;固本鑄魂

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這為新時代高校美育及音樂藝術教育守正創新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指明了前行方向。

對此,近年來我校高度重視公共音樂藝術課程的育人價值,在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統一的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和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融人音樂鑒賞課堂教學。用音樂做載體,用思政作指引,用課程思政元素為音樂鑒賞課程固本鑄魂。使學生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受到靈魂與精神的教育和塑造,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從而達到凈化學生心靈、培養高尚道德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和激發學生對真善美追求的目的,賡續甘農人“情系稼穡、強農報國”的辦學精神。本文現以交響樂《紅旗頌》(上海電影交響樂團演奏版本)鑒賞為例,就教學實踐中的感受和體會做進一步探究,以期引起同行教師的共鳴和參與,履行好“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使命,為全面推進音樂教育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及教學實踐提供支持。

一、從作曲者的藝術人生,感受滋潤感恩之心,厚植愛黨愛國情懷

交響樂《紅旗頌》是中國杰出的交響樂作曲家、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七一勛章”獲得者呂其明的代表作品。他自幼隨父參加新四軍,年僅15歲就加入共產黨。在革命家庭和無數可歌可泣先烈志士為革命事業英勇奮斗的精神浸潤下,尤其是9年軍隊文工團的戰斗生活和藝術實踐,在呂其明心靈深處矗立起了一座對共產黨堅定信念和深厚情感的豐碑,讓呂其明受到極大的鍛煉和藝術熏陶,也深深影響著他的音樂創作。特別是在戰火中成長的呂其明,對黨和紅旗的感情比別人更為深厚,也將自己的一生和藝術創作同黨、同民族、同人民軍隊緊緊連在一起。在被授予“七一勛章”、面對《解放日報》記者采訪時呂其明表示:“感恩我們偉大的共產黨,在我的生命里,黨就是我親愛的母親……這輩子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踐行著我的入黨誓言和承諾,用我的筆歌頌黨,歌頌祖國和人民?!睒銓嵉难哉Z中,飽含著作曲家對黨感恩,情系人民,勇于奉獻,坦蕩做人的可貴品質。

1965年2月,當看到中國人民在紅旗的指引下奮發向上的英勇革命氣概和眼前浮現出開國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的情景,紅旗在他心中喚起的回憶和深情激蕩起抒寫心聲。短短一周,呂其明用他對紅旗最為直接和深刻的生命體驗,寫就這部歌頌中華民族、中國共產黨人、革命軍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且讓億萬人民產生共鳴的交響樂力作《紅旗頌》。并且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傳唱中,無論在重大節慶盛會,還是在異國他鄉奏響,激勵人民萬眾一心、奮勇前進的不朽旋律,一次次洗刷著人們靈魂的激蕩和升華:一面信仰旗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從勝利走向勝利,也必將繼續指引和伴隨我們一起走向未來。

用紅色旋律譜寫對黨的忠誠,可以說是呂其明藝術一生的真實寫照。正如他自己所說:“父親把對黨的忠誠融人我的血液中,成為我音樂創作的靈魂。我的作品95%都是歌頌黨、歌頌祖國、人民和人民軍隊的作品,這是我的使命和天職?!闭沁@種矢志不渝的初心,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深受人民喜愛、耳熟能詳、膾炙人口、久唱不衰的經典音樂作品,如《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誰不說俺家鄉好》等。而這恰恰就是音樂鑒賞課程找尋和挖掘的課程思政元素。我們不僅要用這些思政元素作為一盞明燈點亮課堂,增強作品藝術感染力,更要在講解中觸及學生靈魂,迸發出光亮。在引導學生欣賞交響樂《紅旗頌》激越高昂美的旋律時,需要向學生講明和倡導是要弘揚和秉承作曲家呂其明這種為黨和人民頌歌、以音樂鑄魂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精神。時刻心裝紅旗,不斷修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文化觀、欣賞觀;不斷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奮力拼搏,奮發有為,不負韶華,不負時代。

二、從樂曲蘊藏的思政元素,感受作品的思想靈魂,弘揚民族精神

《紅旗頌》是一幅歌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偉大歷史進程中浴血奮戰、艱難跋涉、頑強開拓的壯麗畫卷,是中華民族交響樂史詩般的音樂作品。發自作曲家和廣大人民群眾內心的真摯情感與雄渾音樂融為一體的旋律,使作品具有經久不衰的強大藝術感染力。特別是為突出“紅旗主題”,樂曲創作中借用《東方紅》

《義勇軍進行曲》《國際歌》主題旋律,為音樂注入了靈魂,使《紅旗頌》極具創造性、豐富性、飽滿性。這也正是我們欣賞這首交響樂音樂作品時需要注重或刻意挖掘的思政元素。把這些思政元素融人音樂鑒賞課程,才能使學生深刻領悟和感受作品的藝術內涵和時代意義,準確理解作品的思想性和音樂性,使學生在音樂鑒賞中心靈得到凈化,靈魂受到升華。從而提升音樂鑒賞課的質能功效,實現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紅旗”是革命的象征,是信念和意志的象征。無數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為紅旗添色增輝。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紅旗就是前進的方向和指引,就是突出重圍、戰勝極難困險的信心和力量,就是希望和勝利的彼岸。如今在國人心目中,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強大的祖國。

《紅旗頌》采用單主題貫穿發展的三部奏鳴曲式結構。樂曲始終圍繞“紅旗主題”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三個音樂場景。一是引子及顯示部,小號吹響勝利的號角,新中國的誕生,在雄偉莊嚴的天安門前冉冉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動人情景;二是連接部及展開部,運用明快進行曲速度,傳遞出經過戰斗洗禮并取得勝利的中國人民仰望紅旗,心潮澎湃,對紅旗至深的情懷;三是再現部及尾聲,樂曲進入高潮,在人群如潮、紅旗似海的背景下,中國人民在紅旗指引下,邁著自強不息和戰斗不止的雄壯步伐,高舉紅旗奮勇前進的豪邁氣概。通過這三個音樂畫面,讓聽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勝利的喜悅之情、飽滿的愛國之情和對紅旗的熱愛與崇敬之情,同時也真實記錄了中國人民站立起來的歷史情境,熱情謳歌了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精神面貌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充分展示了樂曲的民族風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作為新時代莘莘學子,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傳承和弘揚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紅旗精神”,高舉擎執紅旗,踏著《紅旗頌》的旋律,奮進新時代,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扛起續寫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勝利凱歌的時代責任,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實現和獲得人生價值,就應該是今天我們鑒賞課程的真情實感和行動。

(一)《東方紅》

《東方紅》作為紅色經典歌曲,運用陜北民歌曲調,1944年創作傳唱至今,婦孺皆知,聞名中外。從抗戰到解放戰爭,從新中國誕生到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一路唱來,謳歌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光輝歷程。凝聚磅礴偉力的旋律不僅時刻回響在我們耳邊,而且伴隨“東方紅一號”衛星直沖云霄,響徹太空。就是因為它不僅是一首一代偉人的頌歌,更是出自人民的沃土,唱出了人民的心聲。一句“他為人民謀幸?!钡莱隽斯伯a黨人的初心;一句“共產黨,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產黨,呼兒咳呀,哪里人民得解放”,唱出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光輝思想。

《紅旗頌》再現部先由小號奏出《東方紅》引子并逐漸加強,再由音域高亢的短笛引出《東方紅》旋律,與其他器樂配合奏出東方紅旋律。在半分多鐘的呈現中將整首樂曲推向高潮。在鑒賞交響樂《紅旗頌》課堂上,需要向學生強調,這樣的音樂構思及編曲創作不僅僅使樂曲具有中國民族音樂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讓人們銘記共產黨人的初心,時刻不忘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的大道真理,對黨要心存感恩之情,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為建設我們強大的祖國高舉紅旗生生不息,勇往直前。

(二)《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作為我們國家的國歌,是國家的精神支柱,是國家意志、民族精神的體現。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國歌經久不息在一代代人心中傳頌,對堅不可摧的中國人民愛國主義精神產生的巨大作用是語言無法表達的。在《紅旗頌》中,作曲家把從《義勇軍進行曲》中演化出的音樂主題主導動機貫穿整首樂曲始終,反復出現。無論是在小號、圓號、管樂、弦樂之間延續,還是在調式、節奏、強弱之間的變化,國歌旋律奏響的革命號角,都在向世人展現中國人民在五星紅旗的指引下,英勇頑強、不可戰勝、奮發向上的革命氣概。樂曲把國歌作為音樂素材,不僅增強了樂曲藝術感染力、號召力,更是為樂曲注入了靈魂思想,賦予了樂曲用精神感化人、塑造人和教育人的震撼力量。

因此,在教學設計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充分幫助和加深學生對樂曲表達的音樂思想和音樂內涵的理解和把握,使學生在欣賞作品時,真真切切感受到音樂的教化激勵力量,深深感受到內心澎湃動力和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學子的無比驕傲和自豪。特別是要懂得珍惜在校美好時光,勤奮讀書,發奮努力,增長才干,不忘歷史,堅定信念,胸懷赤誠愛國之心,立足現在,踔厲奮發不斷進取,面向未來施展才干,不負黨和人民的期望,不忘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和責任,用實際行動和奮斗青春書寫強國有我的時代答卷。

(三)《國際歌》

《國際歌》是一首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戰歌。歌詞中“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就是指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這也是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和奮斗目標。無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進程中,亦或是面對當今世界格局大變革,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始終沒有動搖和改變,始終堅信共產主義前途是光明的,并且正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始終不渝地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努力奮斗。

國際歌表達的這些思想內容正是我們在鑒賞交響樂《紅旗頌》課堂上深挖課程思政元素和拓展課堂思想內容的重中之重,也是必須講明點透的重點核心?!都t旗頌》在引子和尾聲加入《國際歌》旋律,不僅使整個作品在音樂結構上相互呼應,整體完美,而且引導全曲走向最高潮,讓聽者在內心和靈魂深處實實在在接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禮,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和祖國的強盛,同時也表明了新中國的明天一定美好、共產主義在中國一定會實現的信心和決心。

作為教師,在課堂就要充分發現、提煉和引導學生汲取樂曲中表達出的思想情感營養,并教導學生把課堂上的這些感受和體會化作學生振興中華的實際行動,筑牢愛國主義的家國情懷,進一步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覺投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事業中。

三、從《紅旗頌》鑒賞中啟迪感悟樂曲的時代性,激勵學子投入民族復興的奮斗

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說過:“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逼淠康氖钦f明音樂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給人以啟迪、思考和鼓舞,而且是直接地、具有時代性。這也是音樂鑒賞課“教與學”環節應當準確把握的核心要義。

交響樂《紅旗頌》被媒體譽之為中國音樂舞臺上演率最高,電視、廣播播放次數最多的音樂作品之一。正是因為《紅旗頌》是一部輝煌的頌歌,更是一部氣勢磅礴、體現民族精神的正氣歌,是我們國家和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弘揚的主旋律,讓人們感受到的是無論過去現在將來都不過時的“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的家國情懷,具有劃時代的重要現實意義和時代感。這種崇高的、美好的音樂就在于其最直接、最深入地震撼著人的心靈,提升著人的精神境界,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感悟。

同時,交響樂《紅旗頌》作為革命歷史題材的代表之作,“紅旗”主題貫穿整個作品,表達了對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偉大的領袖以及偉大祖國的無盡歌頌和贊美之情。其音樂思想成功描繪了新中國誕生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及共產黨人初心、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等課程思政元素,蘊含和表述著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輝煌歷程,回答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的歷史根本問題。既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中華民族的革命歷史,感受到紅色文化情懷,又讓我們受到紅色文化的洗禮,不失為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有效途徑和生動教材。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高校音樂教師,在積極推動音樂文化“立德樹人”的進程中,要旗幟鮮明地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旗幟,準確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創新教學模式,讓音樂與思政同向同行,用課程思政為音樂注入靈魂,用音樂教育、熏陶、感化學生心靈,用課程思政為音樂鑒賞固本鑄魂,弘揚時代主旋律和民族精神,講好音樂中的中國故事。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受到靈魂與精神的教育和塑造,進一步凈化學生心靈、培養高尚道德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和激發對真善美的追求,不斷完善和修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筑牢愛國主義情懷,堅定文化自信,砥礪強國之志;讓音樂鑒賞課程體現時代面貌,謳歌時代發展,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是時代賦予的擔當和責任,更是職責所歸。對此,讓我們用智慧和力量為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為新時代高校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遞交合格答卷,奏響一起向未來的時代交響樂。

猜你喜歡
音樂鑒賞思政元素
信息類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運用
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融合課程思政元素創新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思政元素在大學英語教育中的應用
大學語文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學語文》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經濟學》教學探索
流動的時間,不確定的藝術
音樂鑒賞課堂的教學實踐
淺談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