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民生新聞得民心

2024-03-20 14:24徐艷輝
記者搖籃 2024年1期
關鍵詞:百姓民生筆者

徐艷輝

民生新聞,顧名思義就是指關注老百姓生活問題的新聞。從廣義上說它屬于社會新聞,但在內容上主要關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狀態與生存空間。這樣的內容取向就奠定了民生新聞扎根于民的基礎。無論是傳統媒體時代,還是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最近幾年,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需求的日益增長,民生新聞越來越被受眾所歡迎,但是要想將民生新聞做得深入人心,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民生新聞只有堅守“平民視角、民生內容、民本取向”,在采訪制作上多下功夫,讓民生新聞既有溫度又有深度,才能讓民生新聞深入民心。

一、將民生新聞做得深入民心是大勢所趨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民生新聞的傳播渠道更加廣泛,打破了過去單向的新聞傳播模式,可以讓民眾民意得到更充分表達。最近幾年自媒體的發展與崛起,讓民生新聞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百姓對民生新聞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民生新聞的取材渠道更加多元化,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生新聞的發展,民生新聞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有機遇,就會有挑戰。新媒體異軍突起,讓民生新聞有了更多的傳播平臺和呈現形式,尤其是短視頻平臺的發展,讓民生新聞傳播得更快更廣泛。一時之間,各媒體想盡招數搶占市場,都想在民生新聞這塊田地里爭得一杯羹。民生新聞質量得到提升的同時,受眾胃口就高了,敷衍糊弄都必將失去受眾。民生新聞不僅不能糊弄,還要精耕細作,要投入真情實感,才能讓民生新聞真正得民心。

二、讓民生新聞得民心,需要從民心出發

1.民生新聞要以民為本,要有民生視角

民生新聞首先要反映“民聲”,記者要真正深入群眾、低下頭、俯下身,聆聽百姓聲音,用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去表達。只有說百姓聽得懂的話,寫百姓看得懂的文章,才能吸引更多的受眾,也才能得到更多關注度,引起百姓共鳴。

筆者從事了近二十年民生新聞的采訪工作,深入基層,調查民情,在民生新聞采訪方面深有感悟。在采訪工作中,筆者與社區建立了良好的聯系,經常到社區群眾中間調查民情、了解呼聲,幫助群眾解決了很多疑難問題。在一次采訪中,筆者了解到本溪市歪頭山鎮侯屯村孩子上學沒有校車、乘車難,讓孩子上學能坐上校車或者公交車是當地老百姓最大的愿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多次深入侯屯村了解情況,并與政府有關職能部門進行溝通協商,把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最后終于得到了政府部門和本溪市客運集團的支持,為侯屯村孩子開通了公交線路,解決了孩子上學乘車難的問題。

民生新聞取材于民生,國家政策法規、百姓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可以作為民生新聞的來源,但是不等于可以“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注意選題,要選擇反映百姓民生的典型事例。

2.民生、民情、民意要貫穿在采編過程中

民生新聞要做到“你有所呼,我有所應”。首先媒體得清楚百姓需要什么樣的新聞,喜歡什么樣的呈現形式;新聞發表之后,可以給百姓帶來哪些好處,做到有的放矢。這樣做不是簡單的迎合受眾,而是從民生角度取材。民生新聞報道也要注意選取民生視角,語言要平易近人,切忌高高在上的表達。

①進行人性關懷,讓新聞有人情味

民生新聞源頭就是人民群眾的生活,民生新聞無論怎么加工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民生新聞的核心思想。民生新聞不僅要真實,還要凸顯真情實感,在報道的時候要有血有肉、有人情味,有對人性的關懷與感悟。

在筆者采寫的《好人背后的好人——常湘笛》稿件中,筆者就通過伴隨式的采訪方式,真實地記錄了常湘笛與馬占路沒有血緣關系的姐弟情誼。馬占路身殘志堅,熱衷于公益事業,是“中國好人”;一次偶然的機會,馬占路幫助常湘笛找到了工作,讓常湘笛感恩在心。幾年后,在馬占路病情加重,沒有經濟能力招聘保姆的情況下,常湘笛挺身而出,照顧馬占路,做保姆不收費,十年相守于病榻前,無怨無悔。他們,無關血緣,只關親情,不是親姐弟,勝似親姐弟。稿件通過對他們姐弟情誼的刻畫,凸顯了常湘笛知恩圖報的高貴品質,反映了普通人的美好精神世界。通過這種對“小人物”的刻畫,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

②體現民情民意,暖人心

民生無小事,事事都關乎百姓利益,把百姓關心的事報道出去,為百姓爭取應得權益,促進社會發展與穩定,這是民生新聞應該堅守的原則。民生新聞報道不是冰冷的,而是充滿溫情與溫度。要秉持“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的宗旨,用實實在在的語言、充滿溫情的報道取信于民,要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聲為民所呼、心為民所想。

本溪廣播電視臺《百姓熱線》欄目在這方面就深得民心,欄目組認真對待每一位聽眾訴求。在節目中,同時連線聽眾和職能部門,線上幫助聽眾解決訴求,線上解決不了的,線下繼續溝通解決。還定期對聽眾進行回訪,用“死磕到底”的精神督促職能部門解決聽眾反映的問題。欄目的這種為民情懷深深感動了聽眾,被聽眾當成“知心人”。歸根到底,民生新聞就是要以情感人,用心暖人。

三、民生新聞既要暖人心,也要講究策略

1.關注熱點,關注身邊事

民生新聞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敢于圍繞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展開報道。抓熱點問題的同時,還要解決人們的思想困惑。要“大中有細,大中有物”,還要“小中見大”。比如對會議消息的報道,一般的新聞記者可以對會議歷程進行報道,但是民生新聞記者就要從會議內容中挖掘新聞點,找出涉及百姓利益的方針政策等進行報道。

筆者曾多次參與本溪市兩會的采訪報道,為了讓百姓收聽到與切身利益相關的民生信息,筆者認真研讀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將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內容進行著重報道,讓百姓看到政府對民生的重視,也讓百姓提升了自己的幸福感。

2.要換位思考,進行沉浸式采訪

民生新聞報道要接地氣,真實反映百姓生活,這就要求民生新聞記者要有“忘我”的精神品格。民生新聞記者不要把自己當成單純的旁觀者和記錄者,而是要把自己當成親歷者。要自覺將自己融入報道內容中,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共情。一個合格的民生新聞記者要適度強化“我在現場”的情感,移“情”百姓,傳遞事件中群眾的緊張與激動、悲傷與憤怒、興奮與喜悅等真實情緒,真正做到體察民生、表達民情、反映民意。

在《圓夢侯屯村力解上學難》連續報道中,筆者多次到現場進行實地調查,將自己當成親歷者,與孩子一起走上學路,體驗孩子們沒有校車上學的艱難經歷,與孩子們共情,真切感受孩子們上學乘車難題以及家長的心聲。筆者又把自己當成辦事員,到教育、客運集團等部門進行溝通協調,解決了孩子上學乘車難的問題。這樣的報道讓百姓感受到了媒體的真誠,增進了媒體與百姓的情感,讓百姓覺得媒體就是他們的貼心人,能夠幫助他們解決難題,提高了媒體的公信力。

3.要多層次、多角度地采訪報道

民生新聞的視角可能比不了時政新聞,但反映百姓生活的民生新聞同樣需要大視野、廣角度。民生新聞要“站得高,望得遠”,需要好的切入點和落腳點。

①找好切入點,以小見大

民生新聞記者要縱觀新聞事件,從中找出最能統領全篇的切入點,要通過小切口見大主題,要窺一斑而知全貌。在撰稿過程中,要努力探索新聞的思想性,讓報道達到關乎民生的高度和表現力。做好民生新聞,就要從百姓生活點滴入手,真實展現百姓的喜怒哀樂,把百姓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融入報道之中。努力讓報道以局部反映整體,展現出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真實現象,從而推動社會發展進步。

筆者采寫的《搬家》,圍繞外地人老蔡串親戚迷路的故事展開報道,敘述了小東溝居民“住房難、行路難、吃水難”等多年頑疾得以解決的新聞事件。用一個迷路的外地人視角體現小東溝居民生活環境新變化,這個是一個小切入點;舊城改造,是一項民心工程,這個是大主題。筆者通過這樣的采訪報道,讓相關部門變被動應對為主動作為,有效解決了低收入家庭居住環境艱難的問題,體現了社會公平公正,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問題的解決,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表現出政府“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②報道要有深度

民生新聞需要做深做透。記者在報道民生新聞時,要有新聞敏感性,有時候只是一個看似平常的信息,或者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可能蘊含著關乎百姓生活、關乎民生的大道理。記者要學會“抽絲剝繭”,要在細微處見真章。

筆者采訪報道的新聞《危墻之下豈能安居》,就是從一位人大代表提出整治危墻的議案中找到的線索。筆者來到新湖儷城小區E16 號樓進行了實地采訪。按理說,在樓房建設之前,開發商應該適當地對山石進行加固處理??墒?,這處山石不但沒有被加固處理,反而成了護坡墻。很多山石本來就不牢固,經雨水一沖刷,隨時有滑落的危險。筆者并沒有停留在對居民的采訪上,而是深入社區了解情況,之后又與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一起到現場調查民意,掌握了詳細的資料。最后《百姓看擔當》欄目組又把有關職能部門、律師、人大代表請到直播間研討解決方案。這樣的民生新聞報道,讓問題一層層顯現出來,并讓聽眾訴求落到實處,做到了既有深度,又有溫度。

③報道要多角度、多維度

“橫看成嶺側成峰”,新聞事件也是具有多角度、多維度的,一個內容充實的民生新聞會給不同的受眾帶來不同的感悟。記者在采訪民生新聞的時候,就要點面結合,多角度展現,讓新聞事件更加具有立體感。

本溪廣播電視臺《刨根問底》欄目包括《記者調查》和《新聞評論》兩個小單元。欄目中,就某一個重要民生新聞事件,記者“兵分幾路”到不同部門進行采訪,讓新聞事件以不同角度展現,讓受眾充分了解新聞事件。在《新聞評論》單元里,又分為“聽眾評論”和“特邀評論員評論”兩部分,全方位多角度呈現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及其影響,力求透過現象看本質。其中一期《暖氣來了》中,幾位記者分別到居民家中、供暖公司、供暖辦進行采訪,報道了供暖第一天的情況。在《新聞評論》單元,評論員對供暖存在的問題、供暖政策進行評論解讀,從多角度將新聞做深做透,讓民生新聞報道更加厚重,提高了新聞質量。

4.民生新聞也要抓速度,搶占先機

新聞的時效性對民生新聞同樣重要,如果失去了時效性,也就談不上傳播力,更談不上得民心了。

在這方面,新媒體表現突出,傳統媒體要向新媒體學習,在保證真實的情況下,更加重視新聞時效性,做到“新”和“快”的統一。搶占新聞市場,才能收到良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效應,才能讓民生新聞有深入民心的機會。

參加杭州第19屆亞運會新聞報道的記者在這方面作出了表率。他們爭分奪秒地進行現場采訪、現場編輯、現場報道,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得益彰,做到了效率、質量和速度的統一,也讓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國速度。

5.引入新媒體,創新傳統媒體的報道方式

短視頻的發展,對民生新聞的傳播非常有利。人人都是媒體人,人人可以將自己身邊事做成短視頻進行傳播。在保證新聞質量的前提下,這無疑是有遠大前景的新聞傳播平臺。傳統媒體可以引進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將民生新聞做成短視頻,進而提高新聞傳播力?,F在很多媒體已經引入了新媒體,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融合,提高了民生新聞的收視收聽率。

本溪廣播電視臺《溪視頻》和《第一媒體》就是將傳統媒體因素和新媒體因素相結合,將民生新聞做成短視頻進行播發。視頻雖然簡短,但是新聞元素很齊全,讓受眾通過短視頻“秒懂”世界。

四、民生新聞記者要堅守為民情懷

《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中明確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把體現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把堅持正面宣傳為主與正確開展輿論監督統一起來,發揮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這樣的準則是全體新聞工作者的行動指南。民生新聞記者要嚴格按照準則約束自己,在對新聞進行客觀報道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品質,堅決抵制有償新聞,不謀私利。更要堅守為民情懷,無論何時,都不能忘記一個民生新聞記者的職業操守,為民而呼,為民請命。

五、結語

民生新聞之所以具有頑強生命力,經久不衰,就是因為民生新聞內容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媒體只有真正為百姓發聲,以民為本,將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將人民放在心上,將民生新聞做得有溫度、有深度,才能讓民生新聞真正得民心,永葆生命力。

猜你喜歡
百姓民生筆者
不讓百姓撇嘴罵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老師,別走……
百姓記著你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百姓看家“風”
民生之問飽含為民之情
“錢隨人走”飽含民生期盼
民生銳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