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琵琶選修課教學改革實施策略研究*

2024-03-21 06:42
大眾文藝 2024年2期
關鍵詞:琵琶思政情感

李 蕙

(廣東科技學院,廣東東莞 523000)

在當今高等教育的背景下,課程思政已經成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現代人才的重要途徑。琵琶作為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瑰寶之一,在高校選修課程中的教學也亟須與時俱進,融入課程思政的理念與目標。從這一視角出發,探討如何在琵琶選修課中引入思政內容,實現琵琶音樂與文化、德育的有機融合,成了當今教育改革中的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本研究將以課程思政視角為切入點,探討高校琵琶選修課教學改革的實施策略,以期為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人才提供有益的借鑒和指導。

一、當下高校琵琶選修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計缺乏思政的內涵

通過對高校開設琵琶選修課的教師及學生進行訪談,我們發現在高校琵琶選修課教學中,一個顯著的問題是課程設計缺乏思政的內涵。盡管琵琶選修課在傳授琵琶演奏技巧方面可能表現出色,但在深入思考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中,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卻顯得相對薄弱。這種情況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問題。首先,部分琵琶選修課的教學重點過于傾向于琵琶演奏技巧,而忽視了思政教育的滲透[1]。教師在課程設計中可能更多地關注琵琶樂曲的教學,而對于如何通過這些樂曲傳達思想、價值觀和情感,以及與學生進行相關討論的內容,卻可能未能充分思考和規劃。其次,課程材料和教材的選擇也可能導致課程設計缺乏思政內涵。如果選用的教材只注重琵琶演奏技巧的講解,而沒有涉及琵琶音樂作品所代表的文化、歷史、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那么學生可能只會停留在琵琶的技術層面,難以深入理解琵琶作為文化載體的意義。因此,解決高校琵琶選修課教學中課程設計缺乏思政內涵的問題,需要對課程內容、教材選擇、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調整。

2.音樂技能和思政內容割裂

通過編制《高校琵琶選修課的師生評價調查》的調查問卷,研究對象為琵琶課程的教師和學生,調查結果顯示音樂技能和思政內容存在割裂。雖然琵琶選修課強調音樂技能的培養,但往往在傳授琵琶演奏技巧的過程中,忽略了思政教育的內涵,導致學生對琵琶音樂的理解僅停留在技術的層面,而缺乏對其文化、歷史、價值觀的深刻認識。這種音樂技能和思政內容的割裂可能造成學生在學習琵琶的過程中,將其僅僅視為一種技術性的技能訓練,而忽視了琵琶音樂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2]。學生可能只關注琵琶演奏的音質、速度、節奏等方面的技術要求,而缺乏對琵琶作品所傳達的情感、思想和社會意義的認識。這種割裂也可能導致學生難以將琵琶音樂與國家發展、社會價值相聯系。他們可能很難從琵琶音樂中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難以理解琵琶音樂作為文化符號的意義,也難以將琵琶演奏與國家的進步與振興相結合。因此,琵琶選修課的教學在注重音樂技能的同時,必須更加重視思政內容的滲透。

3.課程教學的評價體系單一

盡管琵琶選修課的教學目標可能包括音樂技能的培養和思政內容的傳達,但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時,往往過于強調技術層面的琵琶演奏水平,而忽視了學生對琵琶音樂的文化理解、思政內涵的把握以及對國家、社會價值的感受。這種評價體系的單一性可能會帶來多方面的問題。首先,過于注重琵琶演奏技巧的評價,可能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追求技術上的完美表現,而忽略了音樂作品背后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內容。這種情況可能使學生局限于琵琶演奏的表面層面,而難以理解琵琶音樂的深層含義。其次,單一的評價體系可能會降低學生對思政內容的關注和重視[3]。如果教學中的評價只關注琵琶演奏技能的提高,學生可能會將思政內容視為附加項,而未能在學習中深入探討琵琶音樂作品所傳遞的價值觀和社會意義。此外,這種評價體系還可能導致學生在學習琵琶時缺乏更廣泛的創造性思考。由于評價主要集中在琵琶演奏的準確性和水平上,學生可能過于注重技術層面,而較少有機會進行創造性的琵琶演繹,從而限制了他們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4.忽略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通過編制《高校琵琶選修課與中華傳統文化關系調查》的調查問卷,研究對象為琵琶課程的教師和學生,調查結果顯示教學過程中忽略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盡管琵琶作為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代表之一,擁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有時往往過于注重琵琶的演奏技能,而忽視了琵琶作為一種文化載體的重要性。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學生缺乏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真正理解和認識。琵琶作為古老的樂器,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民俗、哲學和價值觀。然而,由于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琵琶的技術層面,學生可能只將其視為一種音樂演奏技巧的訓練,而未能深入了解琵琶所蘊含的文化背景和社會意義。這種現象導致學生難以真正領會琵琶音樂的內在價值,也難以將琵琶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傳承和弘揚。此外,忽略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也可能削弱了琵琶選修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作用。中華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然而,如果課程將琵琶僅僅視為一門技能課程,而忽略了琵琶所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價值,學生將失去一個接觸傳統文化、培養文化自信的重要機會。

二、思政教育對高校琵琶選修課教學的意義

思政教育在高校琵琶選修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豐富課程內涵,更能夠為學生提供全面發展的機會。首先,思政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至關重要。在琵琶選修課中,思政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音樂的歷史、文化背景,從而更好地演繹琵琶樂曲。通過了解曲目的起源、背后的故事以及與歷史事件的聯系,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表達,提升音樂表演的品質[4]。其次,思政教育強調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在琵琶選修課中尤為重要。琵琶作為中國古老的音樂樂器,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通過思政教育,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琵琶的歷史演變、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以及琵琶音樂所傳遞的中華文化價值觀。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也能夠將琵琶演奏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此外,思政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傳統音樂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需要音樂家能夠在演奏中融入個人的情感和思考。思政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音樂作品所要傳達的情感、價值觀,從而更有力地將這些情感體現在演奏中,提升音樂的表現力。最后,思政教育鼓勵學生在琵琶演奏中展現個性和創造力,從而創作出更具有創新性的音樂作品。最重要的是,思政教育能夠加強琵琶選修課教學中思政內容的滲透和融合。通過引導學生探討琵琶音樂與人生、社會等方面的關聯,思政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通過思政教育,琵琶選修課不僅僅局限于音樂技能的培養,更能夠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現代人才,使學生在音樂表演的同時也能夠積極參與社會、展現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三、課程思政下高校琵琶選修課教學改革實施策略

1.明確課程目標,豐富考核評價

在課程思政下,高校琵琶選修課的教學改革必須精心策劃,以明確課程目標和豐富考核評價策略,旨在確保思政內容的有機融入,同時提高琵琶選修課的教育質量和學生成果。首先,制定高校琵琶選修課的課程目標是教學改革的關鍵[5]。這些目標應該旨在融合思政要求和琵琶藝術的傳承,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首要目標是明確琵琶演奏技能的提高,包括音準、音色、節奏等方面,確保學生能夠熟練演奏琵琶曲目。其次,課程目標應注重思政內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觀念。這可以通過選擇與思政主題相關的琵琶曲目,鼓勵學生思考和表達關于社會和文化的看法來實現。同時,教材和曲目的選擇應反映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強調社會責任、文化傳承等方面的主題。這可以通過在教材中引入相關背景知識、歷史事件以及社會問題來實現。在教學方法方面,應采用多元化的策略,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除了琵琶演奏技巧的訓練,可以引入小組合奏、討論、演講和音樂欣賞等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最后,考核評價策略應綜合考慮琵琶演奏技能和思政教育的要求。除了常規的琵琶演奏表現評價,還可以包括學生對思政內容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的考核,例如思政主題的論文撰寫、課堂參與度和社會實踐經歷。

2.融合思政內容,傳承琵琶藝術

在課程思政下,高校琵琶選修課的教學改革應當旨在融合思政內容,同時傳承琵琶藝術,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課程目標的制定應考慮琵琶藝術和思政教育的雙重要求。除了培養學生的琵琶演奏技能,課程目標還應包括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例如,設定目標為培養學生的美感、創造力和音樂表現力的同時,也明確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公民意識和道德觀念。其次,教學內容的設計需要精心策劃,以確保思政內容與琵琶藝術的傳承相互融合。這可以通過選擇琵琶曲目,強調其中的文化內涵和思想情感,使學生在演奏中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影響[6]。同時,也可以將琵琶的歷史、音樂理論、藝術哲學等相關知識有機融入教學內容中,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琵琶藝術的多維度。同時,教學方法的選擇應多樣化,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和學習風格。除了傳統的琵琶演奏技巧訓練,還可以引入小組討論、案例分析、音樂欣賞、社會實踐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琵琶藝術和思政內容的融合。最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琵琶演出、音樂文化活動等社會實踐,將琵琶藝術與社會互動相結合。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學生可以將琵琶藝術與實際生活情境聯系起來,更好地理解琵琶音樂中蘊含的思想政治內涵。

3.注重演奏技巧,提高音樂審美

在課程思政的指導下,高校琵琶選修課教學的改革應該注重演奏技巧的培養,同時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水平。首先,在演奏技巧的培養方面,可以制定系統的教學計劃,從基礎練習到高級曲目,逐步引導學生掌握琵琶演奏的基本技能[7]。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差異,分階段進行教學,注重基礎功法的打磨,如手指靈活性的訓練、音準掌握等。此外,針對不同曲目的特點,教師可以開設特定技巧訓練課程,引導學生掌握琵琶演奏中的特殊技巧,如彈挑、輪指等。通過細致的技巧指導,學生能夠逐漸提高演奏的精準度和表現力。其次,提高音樂審美水平需要更深入地培養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分析不同曲目的音樂結構、情感表達和歷史文化背景,引導學生從更深層次去理解音樂作品。開展音樂欣賞課程,讓學生聽取不同風格、時代的琵琶音樂,幫助他們培養感知音樂美的能力。

4.精選傳統作品,感受中國文化

在課程思政的指導下,高校琵琶選修課教學改革的實施策略之一是精選傳統作品,讓學生通過演奏和欣賞這些作品,深刻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一策略可以在多個方面展開,以促使學生在琵琶音樂中獲得更深刻的文化體驗。首先,教師可以精心挑選代表性的傳統琵琶作品,如《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等,這些作品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通過演奏這些作品,學生能夠在琴音中感受到古老的民族情感,深入體會中國古代人們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情趣。其次,教學中可以設置專門的課程環節,讓學生了解每首傳統作品的故事背景和文化意義。教師可以介紹作曲家、創作背景、作品與歷史事件的關系等內容,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內涵。通過了解這些背后的故事,學生可以更好地在演奏中體現出作品的情感和意義。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音樂中汲取中國文化的精髓。在演奏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注意作品中蘊含的中國文化元素,如中國傳統音樂的音律、節奏、情感表達等。通過感受這些元素,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琵琶音樂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增強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5.鼓勵創作曲目,促進表達創造

在課程思政的指導下,高校琵琶選修課教學改革的實施策略之一是鼓勵學生創作曲目,以促進他們在琵琶演奏中的表達和創造能力。這一策略可以在多個層面上展開,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使他們能夠在琵琶音樂中更自由地表達情感和思想。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琵琶演奏的基本技巧和音樂理論,為他們提供創作的技術基礎。通過掌握基本的和弦、音階、節奏等知識,學生可以更好地將自己的音樂創意付諸實踐。教師可以設計創作訓練課程,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創作練習,從而逐步培養他們的創作能力。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中汲取創作靈感。學生可以通過寫作、繪畫、思考等方式,將自己的情感、思想轉化為琵琶音樂的創作素材。這種個人化的創作方式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從而使創作更具有個性和情感。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創作比賽、展示活動等,為學生提供展示創作成果的平臺。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積極性,還可以促使他們在創作中不斷改進和提升。

四、結語

在融合琵琶藝術與思政內容的方面,將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琵琶課程中,通過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教材設計,實現思政與琵琶藝術的互融共進。這樣的教育方式將琵琶選修課變成一門更具啟發性和思考性的藝術教育。同時,本文也提到了科學規范的制定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標準的必要性。這需要綜合考慮琵琶演奏技巧、音樂文化傳承和思政教育的多個維度,確保教育目標的全面性和評價標準的準確性。這種科學規范的制定將有助于琵琶選修課的質量提升和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琵琶思政情感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窈窕淑女琵琶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