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臨時救助問題研究

2024-03-21 04:35夏寧
經濟研究導刊 2024年4期
關鍵詞:社會救助

夏寧

摘? ?要:臨時救助是我國社會救助體系的組成部分之一,為了使其能夠充分發揮在社會救助體系中救急解難、拾遺補闕、托底保障的重要作用,在深入分析黑龍江省臨時救助現存問題的基礎上,提出通過確保臨時救助資金充足、拓展臨時救助方式和內容、壯大臨時救助隊伍建設、規范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建立臨時救助緊急應對預案、建立臨時救助信息共享平臺和加強臨時救助政策宣傳等方式,提高黑龍江省臨時救助服務質量,使臨時救助能夠更好保障人們的生活。

關鍵詞:社會救助;臨時救助;救助方式

中圖分類號:C913.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04-0098-04

一、黑龍江省臨時救助政策的特點

(一)救助方式多樣化

隨著對社會救助要求的提高,黑龍江省不斷創新完善臨時救助方式,實行“現金+物質+服務”的一體化救助模式,為生活臨時遇到困難的群眾提供“一對一”的救助服務,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及時掌握群眾的需要,及時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此外,對居住在外地、生活困難的人群,可以給予及時的臨時救助。

(二)救助主體多元化

通過對社會力量的積極引導和動員,讓人們主動參與到救助工作中來,運用這些資源,在籌集資金、提供專業服務、獲取資源等各方面,都有效地提升臨時救助的工作效率,并有效地緩解人力不足問題。匯集各地愛心企業和社會各界的援助,2022年全省累計接收捐贈款物7.2億元。

(三)救助途徑技術化

實行網上臨時救助辦理,簡化審批程序。隨著信息化、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借助臨時救助服務平臺,實現了網上申請、審批、管理、查詢、反饋。通過建立臨時救助對象電子信息檔案,實現信息多流通,方便群眾辦事,及時回應困難群眾訴求,提升了困難群眾認同度和臨時救助效率。

(四)審批流程簡潔化

申請臨時救助的一般流程是:申請人向其居住地、常住地或緊急事件發生地的城市(街道)提出申請,受申請人委托時,村(居)民委員會或其他單位、個人代為提出臨時救助申請,并提供材料。該過程一般在15天之內完成。在發生緊急事件時,如果符合臨時救助條件,家庭財務狀況、民主評估、公共關系和其他關系都不需要進行審查,可由申請人或其代辦人簽訂承諾書后,采取“先行救助,后補手續”的方式直接予以救助;對于急難型救助對象在急難發生地的申請,急難發生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可在核實人員基本信息和臨時遇困原因后直接予以救助。緊急程序的審核確認流程應在3日內完成。審批時間的縮短突出了臨時救助救急難的作用。

二、黑龍江省臨時救助存在的問題

(一)臨時救助對象認定難度大

政策文件把救助對象按困難情況分為急難型救助對象、支出型救助對象和因災型救助對象。這主要是根據困難的性質、緊迫性和困難程度劃分的,但是對象的劃分并沒有一個確切的量化標準。在實施臨時救助政策的過程中,更普遍的情況是把現行的社會救助體系所確認的受救助者看做接受臨時救助的對象,把低收入、貧窮和低收入邊緣家庭看做臨時救助的一個條件[2]。比如,有其他需求的人、生活陷入困境的人和家庭也可以申請臨時救助。但是,在實踐中會遇到家庭經濟情況核查、救助標準確定、發放形式等事宜,又因遇急難的個人或者家庭在困境程度、性質上各不相同,因此認定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二)臨時救助效果不明顯

首先,目前的臨時救助標準缺乏科學性。建立一個科學的標準是實現有效臨時救助的前提??茖W的臨時救助標準可以幫助政府識別出哪些是真正需要救助的對象,從而達到救助目的。然而,目前大部分的救助項目都沒有明確的救助標準,難以準確反映出救助工作的實際狀況以滿足困難人群的需要。目前臨時救助項目的衡量標準不夠科學和具體,隨意性較大。而不科學的救助標準會造成區域間的貧富差距和不公平現象的出現,從而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使得“應保盡?!蹦繕说膶崿F變得很困難,并且使經濟形勢較差地區的臨時救助標準出現不升反降的不良現象。另外,現在臨時救助的標準比較單一,不能完全顧及到受助者的個人差異,也不能很好地顧及到貧困程度與貧窮的成因對臨時救助效果產生的影響。在現實臨時救助的實施中,需要被救助的群眾的狀況很不一樣,他們需要的救助類型也很不一樣。即使是同一位受助者,其生活發生困難的成因、貧困狀況以及在不同階段的現實需要也會隨時改變?,F有的“一刀切”標準在現在的時代背景下是不合適的。另外,救助效果不好反過來會制約所籌集的救助資金效率的最大化,造成資源的浪費和失衡,無法達到最佳的救助效果。[4]現在由于客觀原因無法大幅度地提升臨時救助的水平,這取決于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的速度,現在黑龍江省臨時救助的水平還是低于經濟更為發達的地區。

(三)臨時救助難以應對大規模群體性急難事件

首先,從受助者的角度來看,當發生大規模群體性急難事件時,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其次,就救助的目的而言,當發生大規模群體性急難事件時,最重要的問題是人的生存問題。在援助的內容和方式方面,發生自然災害時提供的救助,一般包括現金、食品和物資等。實際上,應對大規模群體性急難事件不僅需要經濟上的救助,還需要大量服務類救助和心理救助;不僅需要不同于常規的救助方式,而且還需要更大范圍的資源調動。因此,我們現在的臨時救助制度需要根據現實的狀況進行調整,以適應現實的需求。

(四)監督機制不健全

只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與問責制度,才能確保臨時救助制度的高效運轉,使其“救急難”職能真正發揮出來。但目前我國對臨時救助工作的監督和管理還不夠完善,致使其工作效率不高。首先,一些臨時救助工作者對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表現出一種“事不關己”的心態,工作中存在著不作為現象,往往因提供臨時救助方自身職責的缺位,使部分弱勢群體無法得到有效的幫助。其次,缺乏有效的監管、問責機制,導致工作人員與申請人勾結、“人情?!钡痊F象屢見不鮮,部分本不應被救助的人反而被救助了。這種現象極大浪費了救助資源。在我國目前的社會救助資源并不充足的條件下,對社會救助資源的不當使用,很可能會造成社會救助資源的短缺,從而影響到社會救助體系的正常運行。通過媒體、網絡和信訪等多種渠道,可以對臨時救助實施情況進行有效監督。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社會大眾的監督意識比較弱,很多人都覺得臨時救助和自己沒有什么關系,這就造成了大眾參與監督的熱情不高,很難對救助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政府部門作為重要的監督力量,目前其監督分工不清,對臨時救助工作的行政事務運作和財物運行狀況等存在監管漏洞,容易造成“人情保、關系?!爆F象的發生。必須依據對工作人員工作成果的評估結果,決定其受到獎勵或是懲罰。當前,大部分地區的臨時救助制度只是對工作人員的處罰進行了規定,而沒有對工作人員的工作評估制定專門的規章制度。與其他民政工作人員相比,臨時救助工作人員在工作上有著自己的特殊性,如果采用同樣的評估制度,就會導致對臨時救助工作人員評估工作出現遺漏。所以很難對臨時救助工作人員展開全面的評估,而考核不全面會對臨時救助工作人員的工作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

(五)群眾知曉程度低

通過研究發現,大部分居民對臨時救助政策知之甚少,在其生活發生困難向社區尋求幫助時,一些工作人員對臨時救助制度了解也不深刻,于是就不會提出讓他們申請臨時救助的建議[5]。也有些人向民政局的低保中心尋求幫助,但是本來就不知曉不了解的情況會讓人們心中充滿疑惑,這樣許多困難群眾就會陷入困惑,不知如何是好。

三、完善黑龍江省臨時救助的對策建議

(一)確保臨時救助的資金充足

政府預算中包括臨時救援項目資金,大部分資金應該由政府承擔。省政府把臨時基金列為專項計劃,用于最大限度提高財政開支。如果最低限度的救濟金超過了一定數額,就可以把部分資金用于臨時救濟金。確保及時、穩定地建立各種措施,保障資金的支持。其次,要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如慈善機構,擴大籌資渠道,加強緊急救助。

(二)拓展臨時救助的方式和內容

在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人們對基本兜底保障需要是不同的。在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之初,政策的制定往往是針對基本生存問題,如食品、服裝等,以適應那時候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程度。在我國全面發展的今天,困難群眾對最低生活保障的需求越來越高,不但要有吃、穿、住、學、醫,還要有幸福感、安全感;除基本生活需要之外,還有對精神、人格、電話、網絡、交通、休閑、體育、衛生以及其他方面的需要。因此,在臨時救助確定救助方式和內容時,也要對群眾以上需求加以考慮。

(三)壯大臨時救助的隊伍建設

在突出臨時救助執行效果方面,專業的核心人員是不能缺少的。因此需要拓展人才隊伍,提升全體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人員數量的分配應該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決定,比如,每1萬人配置不少于1名工作人員,這樣有助于增強和穩固臨時救助的基層力量。應加強對臨時救助工作人員的管理,以減少工作人員流動的隨意性,確保臨時救助工作的連續性和有效性。與此同時,社區和基層干部的作用應該更好發揮出來。例如,他們應該肩負起民主評議、入戶調查等責任,不能把自己的責任推卸給群眾,不然就難以最大限度保障嚴謹、規范地執行臨時救助制度。為了提高行政工作人員的專業度,需要對其開展有效的培訓活動,培訓是提高員工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但要改革傳統的、說教的訓練方法[3]。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適當增加對基層工作的投資,有利于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對于臨時救助基金來說,政府提供的資金是足夠的,各級地方政府都會提供相應的資金,以解決一些突發的、臨時性的問題。不過,臨時援助工作人員的工資卻沒有涉及。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和保證,勢必會影響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所以應該采取一系列措施在經濟上支持臨時救助崗位上的工作人員。

(四)規范社會力量積極參與

目前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社會福利多元化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谶@一點,我們認為,社會救助機構不能只依賴于政府,諸如社區、慈善機構和義工組織等非政府機構也可以提供臨時救助,來彌補政府部門在臨時救助上的不足。政府可以通過制定各種政策和制度來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進來。我們認為,社會救助的首要責任主體是政府。政府承擔著向公眾提供大量臨時救助的任務,而非政府組織則可以承擔起臨時救助的一部分職責,這些非政府組織參與社會救助的主要形式就是社會互助[1]。這樣的參與雖然僅僅是一種補充,但是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比如,韓紅基金會在2020年新冠疫情中進行了捐贈和救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韓紅的帶頭作用下,許多基金會也積極參與到了捐贈和救助活動中來。

(五)建立臨時救助緊急應對預案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發生的各類風險因素也日漸復雜,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在內的各類突發事件。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這是我們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戰略要求,充分展現了我黨“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和“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戰略視野。我們必須學習和貫徹“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精神,重視培養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意識,體現在臨時救助處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方方面面。所以,我們必須制訂有效的、互動的公共管理方案,預先準備好裝備和人員,并預先進行演練。

(六)建立臨時救助信息共享平臺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信息設備、技術終端在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娛樂等各個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盎ヂ摼W+”無疑是提升人們在各個方面的技術水平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主要的技術支持方式?!盎ヂ摼W+臨時救助”可以整合、優化和簡化申請、審批流程,還具有快速、簡便地發現救助對象、快速整合救助信息、能夠快速調配救助資源等優勢,并根據臨時救助工作人員的特性,快速連接線上信息和線下資源,從而增強了臨時救助的效率。在互聯網環境下,為充分發揮臨時救助的效能,迫切需要加速推進應急救援信息化的建設,提升應急救援信息技術水平,實現信息共享、線上優化和線下整合,增強應急救援信息化水平。

(七)完善監督機制

首先,要構建兩位一體的監管體系。一是要確定有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即民政部門的監管責任,以及審計和財政部門的監管職責。二是要加強引導社會監督,設立社會救助檢查舉報熱線,為社會救助工作的考察提供依據,并將監督工作的進展及時告知給社會公眾。其次,要健全臨時救助工作人員的評價體系,建立合適的獎勵與懲罰機制。一是要對臨時救助工作人員進行全面考核?;鶎泳戎ぷ魇蔷戎ぷ髯钪苯拥囊画h,要注重對其承擔責任的考核,包括宣傳、救助主動性、工作是否有效率、救助是否精確等等,都要作為臨時救助工作人員工作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要明確處罰規定,加大對工作效果不達標工作人員的處罰力度。對未通過評估的人員,要從嚴追究其責任;對情節嚴重到足以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同時,還應堅持罪責相適應的原則,將客觀錯誤與主觀錯誤區分開來。對于因客觀錯誤而導致的工作損害,應予以從輕處罰;對主觀惡意犯錯的人,要從重處罰。三是要建立激勵機制,對通過評估的工作人員給予適當的激勵,以激勵他們繼續負責地工作,提高其工作積極性。

(八)加強臨時救助的政策宣傳

首先,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推廣。網絡推廣有媒體報道、微信群、廣播等多種渠道。線下推廣有口頭傳播、海報、橫幅等多種形式。落實推廣工作就需要有專門的經費,比如制作宣傳品、給那些優秀的宣傳員一些形式多樣的獎勵,還有為臨時救助投放廣告等都需要經費。多種宣傳方式,如采用雙語進行宣傳,利用媒體、網絡、橫幅等渠道進行宣傳。宣傳工作要加強,主管宣傳工作的領導要高度重視,要注重新聞報道的角度、高度和意義,以增強宣傳的效果;要加強與其他部門的聯系,使收集資料、匯總資料等工作更為方便;要加強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對政策的解讀和了解,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宣傳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政策宣傳是實施臨時救助政策的關鍵,只有全面、及時、準確地將政策信息傳達到各方,讓各都能方了解政策的意圖和具體措施,從而提高政策的知曉率,減少公眾對政策的誤解,才能增強各方參與的積極性,降低救援的“盲區”。

參考文獻:

[1]? ?張曉玥.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社會救助作用機制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1.

[2]? ?趙川芳.淺議當前我國臨時救助的特點、問題與應對策略[J].社會福利(理論版),2021(4):25-29.

[3]? ?王思南.加強臨時救助制度執行力度的研究[J].辦公室業務,2020(22):39-40.

[4]? ?張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社會救助水平的提升[J].行政管理改革,2020(2):52-59.

[5]? ?李娜.臨時社會救助制度的實踐與展望:基于Y市的調查分析[J].社會福利(理論版),2015(6).

Research on Temporary Assistan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Xia Ning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28, China)

Abstract: Temporary assistance is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Chinas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emergency relief, filling up for gaps and supporting the guarantee in the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mporary assistan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to ensure adequate funding for temporary assistance; expanding the modalities and content of temporary assistance; strengthening the contingent of temporary assistance; regulate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forces; establish emergency response plans for temporary assistance; establish a temporary assistance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and strengthen the policy publicity of temporary assist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mporary assistance servic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o that temporary assistance can better protect peoples lives.

Key words: social assistance; temporary relief; rescue methods

[責任編輯? ?興? ?華]

猜你喜歡
社會救助
老齡化背景下保定市老年貧困人口社會救助研究
非政府組織參與農村社會救助的有效性研究
從關注到行動:自閉癥兒童社會救助的困境與對策
社會救助多元化助力精準扶貧淺議
我國社會救助制度創新研究
社會救助支出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流浪兒童社會救助的社工介入淺析
社會救助中的民間組織參與問題分析
憲法視域下的社會救助立法研究
非政府組織參與社會救助的必要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