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Web of Science 和CNKI 瘢痕疙瘩文獻循證可視化及對比分析

2024-03-23 09:16高俊智皮龍泉羅銀利金哲虎
中國醫療美容 2024年1期
關鍵詞:疙瘩發文瘢痕

高俊智,皮龍泉,羅銀利,王 萍,白 偉,金哲虎

(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吉林 延吉,133000)

瘢痕疙瘩是一種常見皮膚良性腫瘤[1,2],好發于人體皮膚張力較高、拉伸強度較低的部位[3,4]。目前針對瘢痕疙瘩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5]、手術以及物理治療[6]。在過去的70幾年里,國內外機構發表瘢痕疙瘩的文獻數量在不斷增加,面對海量文獻,如果我們不采取適當的閱讀和分析策略,必然會深陷其中。文獻計量學是一種利用定量評估科學文獻的跨學科科學[7]。目前,已經開發出許多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和工具,如VOSviewer和CiteSpace軟件,它們可以利用數學和統計學方式對海量文獻進行評估,可以直觀地揭示前沿知識的動態科學發展,以便研究人員更好地掌握該領域當前的總體趨勢[8]。本文通過對瘢痕疙瘩中英文獻進行梳理,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 工具對文章發表年度、關鍵詞、國家、機構及作者等的內容進行可視化分析,快速明確當前瘢痕疙瘩研究概況和發展趨勢[9],為以后瘢痕疙瘩的研究提供幫助。

1 材料與方法

1.1 文獻來源和檢索方式

以“瘢痕疙瘩”為檢索詞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進行高級檢索,不設定研究類型,最后以“refworks格式下載?!币浴癟S = keloid”為檢索式對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數據庫進行英文文獻的檢索,將檢索結果以“.txt”格式下載保存。兩者檢索時間為建庫至2022年12月31日。

1.2 納入排除標準與文獻篩選

納入所有檢索到的瘢痕疙瘩在線發表文獻,選取文獻類型為文章(Articles)和綜述(Review articles),排除尚未出版、多次發表的,排除會議、科普、新聞等,排除只是關鍵詞或摘要中出現瘢痕疙瘩,內容與其無關的文章,排除數據不全的文章,如缺少作者、雜志名稱、年代、機構等。由兩位研究者分別進行文獻篩選,出現意見不一致討論解決。

1.3 可視化的研究方法

將下載好的文檔導入VOSviewer1.6.19 軟件和Citespace6.2.R3 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其中,Citespace6.2.R3 軟件對納入文獻進行管理,得到每年年度發文量,并導入到Excel2023進行年度發文趨勢統計。使用VOSviewer1.6.19 軟件完成對文獻中的關鍵詞的自動聚類,并按照時間順序形成關鍵詞圖譜,呈現出不同時間段的研究熱點及趨勢變化。其中顏色不同代表聚類不同,連線的粗細代表其關聯程度的強弱。

2 結果

2.1 CNKI 可視化結果

2.1.1 發文統計

眾所周知,年度發文量反映了某研究領域知識量的增減趨勢,是評估是否具有研究價值的一項重要指標。排除重復及不符合文獻,共獲得 2931 篇關于瘢痕疙瘩中文文獻。圖1為目前國內有關瘢痕疙瘩的年發文量,1954 年開始有論文發表,從 1983 年后的10年間,年發文量的趨勢呈緩慢增長;1993 年作為一個拐點,此后發文量開始穩定增長。到了2003 年之后關于瘢痕疙瘩研究的論文數量增速提高很快,2006 年的年度發文量達到歷史最高??偟膩碚f,瘢痕疙瘩領域知識量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反映出瘢痕疙瘩研究熱度越來越高。圖2展示了載文量≥30篇的11本雜志。其中《中國美容醫學》的載文量最大,占比為8.3%(n=243),其次為《中國皮膚病學雜志》(n=92)、《臨床皮膚科雜志》(n=75)。

圖1 1950-2022 年來瘢痕疙瘩中文文獻發文量變化趨勢

圖2 基于CNKI 統計1950—2022 年載文量>30 篇雜志

2.1.2 發文機構以及作者

國內發文量>20 篇的學術機構依次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整形外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延邊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整形外科、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整形外科、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整形外科、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皮膚性病科、中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山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美容整形燒傷中心(圖3)。

圖3 基于CNKI 統計發文量>20 的學術機構統計圖

在過去的70幾年中,超過2000多個研究機構對瘢痕疙瘩文獻的發表做出了貢獻。圖4顯示了各學術機構間合作關系,分為4個聚類。其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在其聚類中處于核心地位??梢钥吹?,每一個聚類的研究機構均來自相同的地域。上述結果提示:各個研究學術機構之間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總體上國內研究單位之間合作尚待進一步加強。希望在未來研究中機構間可以通過線上或者線下的方式交流,從而加強合作關系。

圖4 基于CNKI 統計已發表文獻的學術機構的社會網絡分析圖

圖5 基于CNKI 統計已發表文獻的研究者的社會網絡分析圖

圖6 已發表中文文獻關鍵詞的社會網絡分析圖

與學術機構的聚類分析相同,針對研究者的聚類分析顯示:國內研究者可分為9個聚類,且不同聚類研究者的合作欠佳(圖 5)。上述結果提示:大體上國內研究者間的合作也僅局限于相同的省份或地區,尚未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故研究者間的合作關系尚待進一步加強。

2.1.3 關鍵詞

基于關鍵詞的社交網絡分析圖(圖 6)可知,關鍵詞聚類可分為 5個聚類。主要可以歸納為瘢痕疙瘩的治療、療效分析以及發病機制等3個方面。其中聚類 1(即綠色區域)是當前研究相對成熟的區域,可歸納為瘢痕疙瘩一些傳統治療方式。包括局部注射激素、冷凍等關鍵詞。聚類2(即藍色區域)也可歸瘢痕疙瘩的治療,但較偏向于手術切除、放療、激光以及聯合治療等方面。聚類 3(即紫色區域)當前發展較為緩慢的區域,可歸納為瘢痕疙瘩的預防。聚類 4(即紅色區域)是當前研究最為熱門的領域,可歸納為瘢痕疙瘩的形成原因及發病機制,包括成纖維細胞、細胞外基質、細胞增殖、膠原合成、以及動物模型構建。類 5(即黃色區域)是當前研究相對熱門的另外一個區域,瘢痕疙瘩的易感基因、組織構建、疙瘩家系等。

2.2 基于Web of Science 的循證可視化結果

2.2.1 發文統計

通過篩除不符合及重復發表的文獻,共獲得2842篇關于瘢痕疙瘩的英文文獻。圖7顯示了有關瘢痕疙瘩論文發表的時間分布。整體來看,該領域的發文量在不斷上升。2012—2016年的5 年間,每年發文量的增長較為緩慢;2017—2022 年的6 年間,瘢痕疙瘩主題的發文量增幅明顯(圖7)。尤其是2017 后發文量出現了迅速增加,在2019年,發文量均穩定在250篇以上,這表明瘢痕疙瘩研究領域受到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該領域研究具有臨床價值和發展潛力。

2.2.2 發文作者、國家/機構、期刊

對文獻作者進行分析,可以獲悉該研究領域的代表學者和核心研究方向。表8 顯示在高生產力作者中,發文量最多的是Ogawa,從2012 年至2022 年12 月共計發表63篇文章,獲得了1775次引用,篇均被引次數達28次;位列第二的是Bayat,發文量為45 篇,獲得了927次引用,篇均被引次數達20 次。從已發表的論文分析,兩位學者較為關注瘢痕疙瘩的預防及治療、病理生理學、模型構建。進一步分析該領域的高生產力國家,表9 呈現了該領域發文量前5的國家由分析表9 數據可知,中國學者在該領域貢獻了最多的研究論文(共發表了810 篇論文),占該領域發文量的 28.50%,但文獻引用量較少,其次是美國,共計發文578,獲得了9806 次引用,篇均被引用量多達16.97。

表8 瘢痕疙瘩發文量前3 的作者

表9 瘢痕疙瘩發文量前5 的國家

對文獻所屬的期刊進行統計,發現近11 年來,該領域的論文所發表的刊物除了少量綜合性刊物外,大部分期刊屬于皮膚科領域和整形外科領域,表10對載文量前10的期刊進行了展示。其中載文數量大于70 篇的期刊有《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dermatologic surgery》。載文量依次是126 篇、105 篇、80 篇和79 篇。其中《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屬于開源期刊,說明近些年開源期刊的大力發展有力推動了該領域的研究進展,雖然目前實現開放獲取的最佳途徑上學者們還存在分歧,但研究成果應該免費提供的想法卻得到了廣泛認同。

表10 瘢痕疙瘩載文量排名前10 的期刊

為了解哪些國家在瘢痕疙瘩研究領域的貢獻最為突出,本研究對所有國家的英發文量進行了統計。結果如(圖11a)所示。(圖11a)中圓點越大,表示發文量最多;節點連線代表關聯強度,連線越粗表明兩個國家合作發文的次數越多;節點顏色代表不同的聚類。從(圖11a)中可以看出,該領域發文國家分布不均衡,頂部效應十分顯著,大部分論文為少數幾個國家的學者所著。與此同時,德國、英格蘭、韓國等國家在瘢痕疙瘩英文文獻發表趨勢略早于我國,主要考慮發達國家人口基數大、患病人數多有關(圖11b)。

圖11 國家/地區的社會網絡分析圖(a)和時序分析(b)

2.2.3 關鍵詞

通過關鍵詞的社交網絡分析(圖12a)可知,目前主要的關鍵詞聚類可分為以下幾個聚類:聚類 1,即黃色區域,是當前研究相對緩慢的區域。主要歸納為瘢痕疙瘩的基礎研究,包括細胞凋亡、增殖、細胞外基質等關鍵詞;聚類 1,即綠色區域,是當前研究最為熱門的領域。主要歸納為瘢痕疙瘩的機制研究,包括動物模型、成纖維細胞、促癌基因、傷口愈合等;聚類 3、4和聚類 5,即藍色、紫色區域和紅色區域,是當前瘢痕疙瘩研究相對較為熱門的區域??梢詺w納為瘢痕疙瘩的診療、預后及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

圖12 已發表英文文獻關鍵詞的社會網絡分析及時序分析

同時,對聚類后的文獻進行時間排序(圖12b),可以看出在瘢痕疙瘩的研究初期,研究熱點偏向表觀研究,出現的關鍵詞語主要為治療、預防、激光、診斷、手術;后期研究熱點則側重于瘢痕疙瘩統籌管理,出現的關鍵詞語有療效、管理、通路、蛋白、基因表達、發病機制等,有望從根本上解除瘢痕疙瘩的困擾。

3 討論

文獻計量學最早出現20世紀初,1969年Pritchard首先提出“Bibliometrics”,將其定義為采用數學與統計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來描述、評價和預測科學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的跨學科科學[10]。因此,一個領域的發展可以通過文獻計量分析獲得。2011年,沈建通率先用可視化方法繪制國內外循證醫學主題圖、研究領域關系圖和循證醫學戰略坐標圖,進而逐步形成了循證可視化研究[11-13]。21世紀以來,計算機科學推動產生了矩陣分析和計量分析等一系列的文獻計量來分析軟件,其中CiteSpace 和VOSviewer 是最常見的文獻計量工具[14,15]。

在對瘢痕疙瘩研究中,涉及 110 個研究領域,說明該內容受到各個領域的關注[16,17]。本研究通過對CNKI和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數據庫中有關瘢痕疙瘩已發表的中、英文文獻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將瘢痕疙瘩目前重點研究領域以及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學術組織機構間合作關系進行循證可視化分析。顯示中英文文獻發表數量呈現出明顯上升趨勢,發表英文文獻最多的國家絕大多數為歐美以及日韓等發達國家,且歐美國家合作緊密程度較好;其次,發表文獻數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然后是美國。以上結果說明,國外和國內的研究機構都在對瘢痕疙瘩進行深入探索。

關鍵詞是論文核心內容的總結和精練,關鍵詞的集中出現可能反映了熱門前沿話題,通過 VOSviewer 軟件對納入文獻的標題和摘要中的關鍵詞語進行聚類,可以看出中文文獻關鍵詞主要可以歸納為瘢痕疙瘩的治療、療效分析以及發病機制等3 個方面,同時對聚類后的英文文獻進行時間排序,可以看出國內外瘢痕疙瘩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的變化,即研究者已經實現了從個案研究到統籌管理的轉變,隨著研究不斷深入,未來有望從根本上解除瘢痕疙瘩的困擾[18]。

盡管本文對瘢痕疙瘩的文獻進行了全面研究,但有些研究方向可能被遺漏,未能包含在本次研究中。但本文分的瘢痕疙瘩當前研究熱點及趨勢走向仍具有參考價值,相信隨著瘢痕疙瘩研究重心的轉移,以及理論知識的補充、更多有效的新型藥物的應用,以及不同治療方法的有效聯合將為瘢痕疙瘩的預防和治療提供新的理念方向[19]。

猜你喜歡
疙瘩發文瘢痕
手指瘢痕攣縮治療的再認識
木疙瘩山上的巖
手術聯合CO2點陣激光、硅膠瘢痕貼治療增生性瘢痕的療效觀察
當子宮瘢痕遇上妊娠
小紅薯成為金疙瘩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安安琪琪的故事?咦?為什么我沒有紅疙瘩?
當子宮瘢痕遇上妊娠
校園拾趣
爺孫趣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