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榜樣力量:三線建設時期綿陽菁英勞模精神的賡續與弘揚研究

2024-03-27 04:50張勇楊雯心
關鍵詞:綿陽事跡勞模

張勇 楊雯心

【摘要】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做出了加強三線建設重要戰略決策。它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文化和科技的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在新時期仍然具有重要意義。綿陽地區是全國三線建設重點區域之一。從1964年開始,一批又一批菁英以建設祖國后方戰略基地為己任,來到了落后的綿陽地區,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國家重點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三線建設時期,綿陽地區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科技工作者、先進生產者以及勞動模范,他們體現出的“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動模范精神,值得賡續與弘揚。勞模精神無疑是新時代最具感召力、凝聚力和影響力的精神力量。因此,加強對三線建設時期綿陽地區涌現出的“全國勞動模范”事跡挖掘,闡釋這一“精神富礦”的時代價值、弘揚路徑等,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為國爭光,施展才華,再鑄輝煌,均有其深刻的歷史與現實價值。

【關鍵詞】三線建設;綿陽地區;勞動模范;勞模精神

【中圖分類號】C97;F272.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4860(2024)01-0010-08

原四川省綿陽地區(以下簡稱“綿陽地區”)是全國三線建設的核心區域。在這里,國家成功建立了包括“三線核武器研制基地”在內的國防尖端科研生產基地。在三線建設時期,綿陽地區涌現出一大批典型勞模人物,涉及國防、科技、工業、交通、財貿、農業等多個行業領域,在全國具有示范性作用。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對綿陽地區三線建設研究不足,系統完備、高質量的研究成果闕如。許多綿陽地區勞模人物在三線建設時期做出的感人事跡,大都鮮為人知。本文對綿陽三線建設期間出現的“全國勞動模范”事跡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對綿陽和其他地區賡續和弘揚“勞模精神”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綿陽地區三線建設全國勞模的篩選標準

三線建設時期,綿陽地區被視為全國三線建設的重點之一,共有29個中央直屬部門在綿陽地區13個縣(區)開展了113個項目,并成功完成了104個項目的建設,主要分為國防工業、基礎工業、配套保障和交通郵電設施這四大部分,涵蓋了核、軍事電子、航空、航天、兵器等13個不同的行業領域[1]。這些項目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除中央直屬項目以外,四川省、成都軍區在綿陽地區興辦了本系統所屬的一批三線建設項目,同時綿陽地區及其下屬相關縣也啟動了大量的地方支持國家三線建設的配套工程。

為了完成國家重點建設,一批又一批來自全國的建設單位成建制聚集綿陽地區,投身于轟轟烈烈的三線建設。在這里,建設者們用自己的熱忱、心血播撒青春,做出重大貢獻。據筆者整理,三線建設時期,有關單位在綿陽地區參與三線建設并做出重大貢獻,僅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的就有27人。這在一個地區級行政區域是非常罕見的。為了便于后來者的驗證,現將關于綿陽地區三線建設全國勞模的篩選方法介紹如下:

(一)時間范圍

1964年1月,由周恩來擔任主任的中央專委請示毛澤東同意后,率先在全國開展后方戰略基地建設。1983年9月16日,時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批準核武器研究院調整搬遷,成為國家批準的核工業部第一個整體性調整搬遷的三線項目。故本文將綿陽地區三線建設時間范圍確定為1964年1月至1983年9月。

因此,本文主要考察1964年1月至1983年9月間,在綿陽地區參與三線建設并做出重要貢獻,以及至1995年內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的勞模,而不包括三線建設前已經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的楷模,如1959年全國勞模、三線建設時期又開創了“東汽精神”的丁一等人。

(二)地域范圍

本文研究的四川省綿陽地區是一個歷史行政區劃概念。在1964年1月至1983年9月的這段時間里,省轄綿陽市尚未成立,仍然是時稱綿陽專區或綿陽地區的一個地級行政單位。該區域在三線建設時期大多稱綿陽地區。因此,本研究選擇綿陽地區的行政劃分范圍作為三線勞模篩選的地域范圍。

(三)稱號范圍

本文“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是綜合《人民日報》2005年4月29日文章《歷史的脈搏——歷屆全國勞模大會簡介》[2]和《中國職工勞模大辭典》[3]的選編原則,同時排除“文化大革命”可能帶來的影響,主要從以下兩種情況進行篩選:

1. 在下列會議上授予稱號者:1977年4月20日至5月14日全國工業學大慶會議;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全國科學大會;1978年6月20日至7月9日全國財貿學大慶學大寨會議;1979年9月28日國務院表彰工業交通、基本建設戰線全國先進企業和全國勞動模范大會;1979年12月28日國務院表彰農業、財貿、教育、衛生、科研戰線全國先進單位和全國勞動模范大會;1986年全國建材行業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范表彰大會;1989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全國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1995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全國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

2. 國務院于1980年、1984年、1987年、1988年、1990年分別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的24位同志。

凡在上述會議上被授予稱號者,本文均寫明其獲得稱號時的會議名稱;凡被國務院單獨授予稱號者,本文均寫為:“被國務院授……”。

二、綿陽地區三線建設全國勞模的情況簡表

根據上述方法,本文共篩選出三線建設時期在綿陽地區參與三線建設并做出重大貢獻的全國勞模共計27人(表1)。

三、綿陽地區三線建設全國勞模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

為了完成國家重點建設,一批又一批來自全國的建設單位成建制聚集綿陽地區,投身于轟轟烈烈的三線建設。三線建設期間,很多勞動模范在綿陽地區做出了很多感人的事跡,但大多數卻不為人所知。因此,本文按照行業分類對在綿陽地區參與三線建設并做出重大貢獻的27位全國勞模及其感人事跡進行簡要概述。

(一)國防科技工業

他們是這一領域里最出色的群體之一,他們用智慧、勤勉的工作態度和對國家科技發展的深厚情感,為國防科學研究和工業創新做出了貢獻。在國防科技行業里,他們是一個特殊而又重要的群體。程開甲、鄧稼先、于敏、傅依備以及胡思得都曾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之前被稱為九院)供職,并對中國核武器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楊永勝、倪潤峰、李壽華等人在國營朝陽機器廠任職期間,成功地設計和制造了36種工裝夾具,實現了“軍轉民”的發展道路,并取得了生產標兵等多項成就。

(二)基礎工業

三線建設過程中,綿陽地區全國勞模們積極參與,并在基礎工業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黃恩富領導的四川復雜地層鉆井隊成功地鉆入地層27?898米深度,并順利完成了12口鉆井任務,取得了7口工業氣井的顯著成就;魏文光所采納的“雙試樣求材料的JIC方法”在技術層面上已經超過了西方國家;范才忠在工作中年年月月都超出了預定目標,超額完成任務;練成鋼通過運用先進的管理策略,使得成鋼合格率高達99.96%,滿足了全國同爐座的先進標準;在魏仁進的領導與指導下,其團隊連續三年實現安全生產零紀錄;蔣正賢成功地開發出了190F風冷柴油機,這些成就有效地填補了我國在該技術領域內的技術空白;汪煥木領導的班組以卓越的品質完成了超預期工作。

(三)農業

綿陽地區全國勞模們為農業領域也做出了突出貢獻。張正桃帶領下的化林大隊得到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極高評價,被譽為“南方山區的紅旗”和“四川的大寨”;“高產優質小麥品種綿陽11號”首位發明者馮達仕在1989年贏得了全國先進工作者的高度贊譽;劉定國首先成立了農民養豬技術學校,接著又創辦了四川省第一個民辦養豬研究所——綿陽市養豬研究所。他發明的“一根筍”快速育肥法在全國各地廣為傳播。

(四)商貿

三線建設過程中,綿陽地區全國勞模們在商業和貿易領域同樣做出了顯著成果。呂富學成功開發了一種集成了烘篩功能的“干燥除蟲機”和“汽化循環法倉外施氯化苦”裝置,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減少了環境污染,并提高了殺蟲效能;劉世榮成功改造了全省首臺能夠處理100噸枯餅的浸出設備,從而為企業節省了超過26萬元的資金;岳光榮在名酒制作技術上有著非凡的貢獻,自1980年起,他調配的沱牌曲酒系列獲得了省、市、部、中國的名酒榮譽,并在國內外贏得了金獎。

(五)教育

三線建設時期,清華大學的無線電系遷移到四川綿陽并設立了分校,其中導體專業被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留在北京,而大多數則遷往綿陽。全國勞動模范李志堅是首批遷往綿陽建設分校的人,被譽為我國硅基半導體科學研究的開創者和奠基者。

(六)交通

三線建設時期,綿陽地區有兩位參與并為交通業做出了顯著貢獻的全國勞動模范:陳守良和韓永洪。陳守良出生于1928年,他在成都鐵路局馬角壩機務段任職,并成功地找到了一種安全的調車方法,經過22年努力,調車過程中沒有發生任何事故,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韓永洪出生于1934年,他在綿陽汽車運輸公司工作期間摸索出一套操作技術,成功地將油耗降低了平均每年51.54%。

四、綿陽地區三線建設全國勞模事跡的時代價值

綿陽地區三線建設啟動于國民經濟三年調整時期,貫穿了“三五”“四五”“五五”三個五年計劃,延續至“六五”計劃時期,前后共計約2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三線建設時期,在多行業、多領域、多層級涌現出數量眾多的勞模事跡,歷久彌新,時至今日仍然具有獨特的時代價值。

(一)勞模事跡建設項目高度契合中國三線建設重點

三線建設時期,中央政府不僅在西南地區建立了以重慶為中心的常規兵器工業基地和以攀枝花為中心的鋼鐵工業基地,還建立了成昆鐵路干線,俗稱“兩基一線”,而且在川北陜南一帶建成了以“兩彈一星”為主要內容的戰略武器科研生產基地。核工業后方戰略基地建設提出了“靠山、分散、隱蔽”原則,并率先在全國啟動選址,核武器研究院“839工程”也是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的第一個三線調整搬遷項目。因此,中央在綿陽地區進行的三線建設展現出了領先性和示范性,該區域涌現出的三線建設勞模事跡更加具有典型性。三線建設的重點是國防、基礎工業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綿陽地區涌現出的27位三線勞模,主要來自二機部九院(國防科委九院)、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國營長虹機器廠、四川朝陽機器廠、長城特殊鋼廠、第二重型機器廠、東方電機廠、川西北石油礦區、廣旺礦務局、江油水泥廠、清華大學綿陽分校、寶成鐵路等三線建設中央直屬建設項目,高度契合國防科技工業、基礎工業和交通設施建設的三線建設重點。

(二)勞模事跡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綿陽地區三線建設勞模事跡高度契合“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鄧稼先、于敏、程開甲等“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作為我國“兩彈一星”精神的代表性人物,其勞模事跡解密以后目前已經廣為人知;劉大響作為總工程師所領銜的“連續氣源航空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臺”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馮達仕培育的高產優質小麥品種“綿陽11號”榮獲國家發明獎一等獎;李志堅作為我國硅基半導體科學研究奠基人和開創者,他們在綿陽地區三線建設時期的事跡很好地闡述了當代科學家精神;黃恩富在四川石油管理局川西北礦區工作期間,為了給國家尋氣找油,在復雜地層中,領導鉆井隊成功鉆進了27?898米的深度,鉆探了12口井,并取得了7口工業氣井的顯著成果,他的事跡與大慶精神高度契合;張正桃1957—1981年任劍閣縣化林大隊黨支部書記期間,領導化林人民真正地學習大寨理念,沿著大寨道路前行,取得了顯著的建設成果,被黨中央和國務院稱贊為“南方山區的紅旗”和“四川的大寨”[1],與“大寨精神”高度契合。

(三)勞模事跡高度契合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綿陽地區三線建設全國勞模是多個行業領域的精英翹楚,他們在為國家三線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同時,也充分體現出了他們的專業技術與精益求精品質,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長城特鋼的練成鋼創新先進管理方法提升鋼產量和冶煉合格率,第二重型機器廠范才忠以革新技術創匯出成績、廣旺礦務局魏仁進帶領全隊創采煤300多萬噸無傷亡事故、馬角壩機務段陳守良連續22年在安全調車方面表現出色,完美體現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愿奉獻”的勞模精神[2];岳光榮獨創名酒工藝技術、劉世榮改良技術為企業節約資金、呂富學數年如一日成功研制集烘篩于一體的“干燥除蟲機”和“氣化循環法倉外施氯化苦”裝置等,體現了“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5]2-42;“養豬大王”劉定國培養了38萬多名科學養豬人才、羅家富屢創水泥生產紀錄、楊永勝修舊利廢不計報酬,與“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勤奮勞動、誠實勞動”[5]的勞動精神高度契合。

五、賡續與弘揚綿陽地區三線建設勞模精神的建議

習近平強調,勞模精神是偉大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號召全社會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3]。因此,我們要大力挖掘、賡續與弘揚勞模精神。

(一)加快綿陽地區三線建設歷史文化研究

綿陽地區三線建設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是一段無數先輩為了國家戰略,不顧個人利益而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歷史,值得我們去深入挖掘與科學研究。然而,綿陽地區是三線建設國防尖端戰略武器布局區域,涉及眾多國家機密,某些項目的涉密程度極高,導致大量檔案資料長時間被嚴格保密。此外,由于全國三線建設剛剛結束,國務院便對綿陽地區行政區劃進行了重大調整,綿陽地區被撤銷,其下屬區域分屬四川省地級綿陽市、德陽市、廣元市、遂寧市和重慶市潼南區。由于行政區劃的調整,綿陽地區三線建設歷史文化研究變得更加困難。近幾年,綿陽地區三線建設的高度機密工程和相關文獻檔案資料不斷解密,使得綿陽地區三線建設歷史文化迅速進入了公眾視野。這些史料涉及大量軍事活動遺跡和珍貴歷史文物,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綿陽市的“三線核武器研制基地舊址”和“航空發動機高空模擬試驗基地舊址”“西南應用磁學研究所舊址”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或國家工業遺產名單,標志著四川省綿陽地區三線建設歷史文化研究進入新階段,系統性研究綿陽地區的三線建設歷史與文化成為題中應有之義。只有深入、科學、全面回顧這段歷史,重點把握其歷史文化價值,我們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這段歷史中“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愿奉獻”的勞模精神,才能更好地講述三線勞模故事,才能賡續和弘揚勞模精神。

(二)開展綿陽地區三線建設全國勞模搶救性的口述史研究

綿陽地區三線建設具有濃厚的戰備性質,多個建設項目涉及國家最高機密,加之該時期政治運動頻發,使得綿陽地區三線建設勞模事跡存在“不敢提、不愿提、不能提”的情況,很多事跡也就這樣長期被埋沒,不為大家所知。與此同時,一些當年參與綿陽地區三線建設的勞模,由于年齡較大,身體抱恙,人數在不斷減少,搶救性開展三線建設勞模事跡的口述史研究迫在眉睫。首先,要充分利用解密檔案還原綿陽地區三線建設歷史文化,梳理三線建設勞模事跡,凝結三線建設勞模精神;其次,我們需要加速三線建設勞??谑鍪返氖占ぷ?,“特別是,我們需要抓緊訪問那些仍然健在的三線建設的領導和參與者,進行錄音和錄像,開展搶救性的口述史研究,使其成為編寫三線歷史、講述三線故事和傳播‘三線精神的寶貴資料”[4],避免因勞模的去世而帶來精神文化賡續的損失。

(三)推進勞模事跡深度融入三線建設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多部門協同合作,以三線建設勞模精神為突破口,深入推進綿陽地區三線建設資源的保護與傳承。一是文物部門要加強三線文物普查、科學認定以及合理保護,避免三線文物的遺失與損毀,比如將勞模的日記、工作筆記、獎章、獎狀、相關文件等進行收集整理,科學界定真偽并做好合理保護;大力推進綿陽三線建設博物館、中國兩彈城博物館等博物館建設,并加強三線建設勞模事跡、文物的收集、修復與展陳,比如單獨開設“三線建設勞?!卑鍓K,介紹三線建設勞模事跡,讓人民群眾在三線建設勞模事跡中了解三線建設歷史與文化,繼承三線精神、三線建設勞模精神。二是經信部門要加強如三線建設勞模所工作生活過的廠房、住所等三線建設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開發工作,在保護中利用、在保護中開發,避免無序開發而導致遺產損毀。三是城建部門要加強如三線建設勞模工作過的企事業單位廠房、實驗室、禮堂等歷史建筑、歷史文化街區的規劃、修復與重整,以增強當地濃厚的歷史文化尤其是三線建設歷史文化的積淀。四是旅游部門要加強三線建設文化和旅游融合,讓以三線建設勞模事跡為代表的三線建設歷史與文化發揮時代價值,助推時代發展。五是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三線歷史文化與鄉村振興的結合,創新鄉村旅游模式,在鄉村振興政策指引下,助力三線建設歷史與文化、三線精神、三線建設勞模精神的賡續與弘揚,比如將三線建設勞模工作車間開辟為生產體驗車間,三線建設勞模生活過的住房開辟為旅舍,三線建設勞模從事農業勞作的土地開辟為農場,讓游客在這些地方體悟三線建設生活,感悟三線精神??傊?,各部門可以三線建設勞模事跡為紐帶,合力推進“航空發動機高空模擬試驗基地舊址”“中國兩彈城舊址”等三線建設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強力促進其文旅融合,并在文旅融合中進一步宣傳推廣三線建設勞模事跡,賡續與弘揚勞模精神。

(四)三線建設勞模精神的教育和宣傳推廣

三線建設勞模精神的賡續與弘揚還可通過文化教育、文藝展演、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模式加以推廣。比如,策劃“三線建設勞??谑鍪废盗袇矔薄叭€建設勞模傳記系列叢書”加以出版,讓更多的群眾了解三線建設歷史與文化,并在文學作品中感悟三線建設勞模精神;還可拍攝“三線建設勞?!毕嚓P紀錄片、“三線建設勞?!蔽枧_劇等形式,以直觀的視覺效果達到三線勞模精神的弘揚;充分運用“互聯網+”手段對三線建設勞模精神進行宣傳教育,如開設三線建設勞模公眾號、三線建設勞模短視頻、三線建設勞模云講座等;致力于加強“兩彈一星”干部學院、“兩彈一星”國防科技科普基地以及“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的建設工作,通過學術講座、黨課、紅色場館展示等宣傳教育方式做好三線建設勞模精神的賡續與弘揚。

六、結論與展望

三線建設時期,群英薈萃綿陽,除了本文提到27名全國勞動模范以外,錢學森、郭永懷、王淦昌、朱光亞、周光召、陳能寬、彭桓武7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5]曾擔任在綿國防科研院所的重要職務,胡仁宇、張興鈐、經福謙、宋家樹、王世績、俞大光、朱建士、杜祥琬、李幼平、彭先覺、武勝、陳式剛、賀賢土、郭柏靈、孫承緯、徐志磊、張涵信、樂嘉陵、莊逢甘、常迵、吳佑壽、周炳琨、董海山、姚福生24人后來成長為兩院院士。他們在綿陽有著長時間的工作經驗,隱姓埋名,毫無保留地為社會做出了震撼天地的貢獻,為國家戰略后方基地建設做出重大貢獻,值得大力弘揚。

除此之外,三線建設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工程部西南建筑工程局、西北二公司、河南四公司,一機部第一設計院、第一安裝公司,二機部建筑設計院和二二、二三、二四、二六建設公司,四機部第十一設計院,冶金工業部第四、第五、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建材工業部西南水泥工業設計院,鐵道部西南鐵路工程局、東北鐵路工程局,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水電部第五工程局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建筑第五十四師(8342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第一工區(總字358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第一支隊(建字01部隊)等幾十萬建設大軍奉命趕赴綿陽參與國家重點建設。這些建設者們都為綿陽三線建設尤其是國防尖端武器研制基地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但因其從事特種建設任務且出于保密制度的約束等皆不為人所知,他們的事跡亟需我們進一步挖掘整理。

注釋

①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設立綿陽專區,1968年綿陽專區改稱綿陽地區。綿陽地區行署駐地綿陽縣,轄綿陽、江油、青川、平武、廣元、旺蒼、劍閣、梓潼、三臺、鹽亭、射洪、遂寧、蓬溪、潼南、中江、德陽、綿竹、安縣、北川19縣,面積44?000平方公里,人口1?000余萬人。1977年,將潼南縣劃歸江津地區。1983年8月,設立地級德陽市。1985年,撤銷綿陽地區,成立地級綿陽市、廣元市、遂寧市。

參考文獻

[1] 何廣華,?何明圓. “化林之子”張正桃的風雨人生[J]. 文史春秋, 2020(4): 49-56.

[2] 習近平. 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 2020-11-25(02).

[3] 習近平. 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 2016-04-30(02).

[4] 朱佳木. 進一步認識三線建設史研究的意義與任務[J]. 當代中國史研究, 2022(3): 15-22.

[5] 賈基業. “兩彈一艇”人物譜——與國家命運結緣的人們(上卷)[M]. 北京:?中國原子能出版社, 2016.

Model Power: the Continuation and Promotion of Mianyang Elites Spiri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ZHANG Yong1, YANG Wenxin2

(1. Library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 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 China)

Abstract: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he partys central leading collective, with Comrade Mao Zedong as the core, mad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 to strengthen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It has played a mass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economy,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s still significant in the new period. Mianyang area is the most important area of the countrys Third-line construction. Since 1964, groups of elites have tak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ar strategic base of the motherland as their responsibility, come to the backward Mianyang area,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key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 with full enthusiasm, and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During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period, many outstand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advanced producers, and labor models emerged in the Mianyang area. Their exemplary spirit of “love and dedication, strive for first-class, hard work, courage to innovate, indifference to fame and wealth, and willingness to contribute” is worthy of continuation and promotion. The spirit of model workers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inspirational, cohesive, and influential spiritual force in the new era.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excavation of the deeds of the “national model workers” that emerged in the Mianyang area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explaining the epochal value and carrying forward path of this “spiritual bonanza,” etc., in the incredible journey of realizing the “two centenaries” goal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nning glory for the country, displaying talents, and creating glory again have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Keywords:?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Mianyang area, model workers, Model Worker Spirit

猜你喜歡
綿陽事跡勞模
勞模在身邊 服務你我他
陜甘寧邊區的勞模運動
“勞模村”里的幸福密碼
四川綿陽卷
人物與事跡
四川綿陽卷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跡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無咎事跡新考
記憶深處的綿陽(綿陽老照片)
綿陽為中醫藥“強身健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