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與心智發展: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問題的對策解析

2024-03-27 11:43崔翼
經濟師 2024年2期
關鍵詞:問題

摘 要: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是指在遵守網絡公共空間法律和尊重網絡公共空間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受到網絡新媒介影響的中學生,利用與網絡媒介階段相適應的話語形式來表達和傳遞對祖國的情感、思想和行為。目前,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表現為三種矛盾性現狀:理性表達與非理性表達相互交織、積極網絡愛國主義現象與消極網絡愛國主義現象并存、自主性表達與操縱性表達交叉錯雜。它的內部存在三種典型的問題:表達娛樂化傾向、自證性觀念循環和非本真性表達。根據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現象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一方面進行正向的話語宣傳,另一方面通過多維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來化解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內部偏離正確方向的問題。

關鍵詞: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 矛盾性現狀 問題

中圖分類號:F062.5;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2-182-03

網絡愛國主義是新型的愛國主義,具有傳統性與時代性的統一。國內學界對網絡愛國主義這一概念尚未達成共識,且這個概念以不同的角度被界定的過程中呈現出深淺不同的片面性,但對我們重新建構網絡愛國主義概念卻提供一定啟迪。目前學界對網絡愛國主義的界定主要有四種類型,分別為“載體論”“辨析論”“現象論”“超越論”。第一種類型是目前學界主流的“載體論”,即強調憑借網絡平臺發表愛國主義言論和舉辦愛國主義活動。李紹元和楊平認為,網絡愛國主義得以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是具有平臺性質的互聯網[1]。第二種類型是“辨析論”,即在同傳統愛國主義、網絡民族主義和網絡民粹主義的辨析中對網絡愛國主義概念作出界定。網絡愛國主義是傳統愛國主義在網絡空間中的延伸和擴展,與網絡民族主義相比更強調祖國內部的同質性和祖國自身歷史獨特性。崔聰和張勵仁指出,網絡民粹主義者通過建構位于中心地區的“想象的人民群體”來屏蔽開放的愛國主義,過度關注單向度的負面信息阻礙具有美德品質的愛國情感表達[2]。第三種類型是“現象論”,即將網絡愛國主義直接等同于網絡愛國主義現象?!艾F象論”對網絡愛國主義現象發生原因、演進過程及特點進行分析,有利于充分了解現象的歷史脈絡和發展趨勢。但是只研究網絡愛國主義現象會導致停留在事物的外部聯系進而阻滯對網絡愛國主義本質的探究。第四種類型是“超越論”,即對網絡愛國主義的界定并不是對愛國主義概念和對網絡概念的簡單疊加,而是對兩者概念批判性超越的全新定義。陳珂認為網絡愛國主義是“網民在遵守網絡社會基本規約的情況下,利用互聯網表達對祖國熱愛與忠誠的一切情感、思想和行為”[3]。通過梳理與評析學界對網絡愛國主義界定的四種不同類型,基于此將網絡愛國主義定義為:在遵守網絡公共空間法律和尊重網絡公共空間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受到網絡新媒介影響的多元化民眾,利用與網絡媒介階段相適應的話語形式來表達和傳遞對祖國的情感、思想和行為。

一、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的現狀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新征程中,中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備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聲模式和實踐方式逐漸被黨和國家所重視。中學生在網絡空間的愛國主義言行是學界研究的一個重點。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因其主體的特殊性和平臺的獨特性而顯露出優勢與劣勢并存的特征:

第一,理性表達與非理性表達相互交織。對于一致的愛國主義事件,有的中學生因其血氣方剛或基于從眾心理表現出盲目愛國的傾向;有的能夠根據事件自身的是非曲直站在人民的、祖國的立場來考慮問題并發表理性言論;有的在發表理性愛國言論后,由于遭到他人的惡意攻訐,轉而將斗爭的矛頭集中在他人的惡語上而偏離了初衷。這種種現象不僅表明中學生群體內部的復雜性,而且外顯為其行為之間的沖突和矛盾。

第二,積極網絡愛國主義現象與消極網絡愛國主義現象并存。有的中學生只有當民族受到威脅、國家尊嚴受到侵害的時候,才站出來為祖國搖旗吶喊;而有的中學生更為積極。在言論方面,即使尚未有外部威脅,中學生也愿意自覺表達愛國之情。在行動方面,表現為有的中學生更愿意支持國貨,通過對象征著中國文化母體的具體產品的認同來表達對祖國的真摯感情。

第三,自主性表達與操縱性表達交叉錯雜。網絡愛國主義是一種介于現實與虛擬之間的對祖國的感情表達方式。對中學生來說,在互聯網上發聲已經嵌入社會生活中。有的中學生理想堅定,無論使用何種媒介,都會充沛地自主表達對社會主義中國的真感情,而有的中學生受到社會輿論中的某些影響或者被流量帶來的資本所收買,要么以“高級黑、低級紅”的面貌在互聯網上發聲,要么在資本邏輯的操縱下表達出無思考性的愛國情感。

二、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網絡愛國主義為中學生提供適合他們表達愛國方式的平臺,進一步拓寬了愛國主義在人類社會中的空間域,為中學生在網絡上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益途徑,但是其內部受到中學生自身的特點、媒介環境的干擾以及資本的逐利傾向的影響,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中學生心智的不成熟特性導致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呈現娛樂化傾向。學業是中學生的第一“天職”。他們主要的社會關系是學緣關系和家庭關系,而就政治關系來說,一方面它離中學生距離較遙遠,另一方面中學生在能力上往往力有未逮,因此表現出一定的“去政治化”傾向。新時代的中學生雖然在學校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但有的羞于在現實公共領域表達對祖國熱愛之情,有的還表現出在中國經濟處于“熟經濟”階段時內心的彷徨,即對祖國深沉摯愛和對前途明暗迷惘之間的張力。歸根到底,他們不是不愛社會主義中國,而是心智的不成熟。因此,他們不喜歡莊重的表達方式,不習慣在眾人的注視下表現對祖國的感情,渴望擁有對其緘口不言的消極自由權。但是,互聯網允許中學生以數字賬號的生存形式通過二次元話語、圖像加工、圖像評論與轉發、短視頻制作等方式來表達和傳遞對中國的喜愛之情,從而緩解了內心的不安與羞澀。當中學生熟悉二次元表達方式的時候,會很自然地對它們產生情感共鳴,并自覺地或不自覺地使用它們。在以二次元的符碼形式表達主流愛國主義意識形態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削減愛國主義的嚴肅性,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以輕盈的表達形式呈現厚重歷史感和深沉愛國情,消解了歷史任務的崇高性和愛國人物的艱辛感,使中學生感受到網絡愛國主義之輕;另一方面,二次元符碼表達形式在拆除了“次元壁”的同時,又建立起新的壁壘,造成本應該形成的網絡愛國主義共識被熟悉二次元表達形式的中學生和不熟悉這種表達形式的中學生之間的網絡愛國主義“表達溝壑”所代替,黨同伐異的現象此起彼伏,消解了網絡愛國主義嚴肅性。除此之外,在網絡場域中圖像環簇的時代,中學生作為資深的“互聯網原住民”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一旦這種方式成為中學生在網絡上表達愛國主義情感的主導途徑時,問題也就顯現。由于中學生的心智易受到暗示,愛國主義圖像在社交媒體上的傳播打破了中學生之間時空的隔閡,形成了獨特的“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心理群體”,受到統一的圖像表意精神的支配。這種“心理群體”蘊含著“有意識人格的消失,無意識人格的得勢”[4]傾向,單個中學生的個性淹沒在有機群體統一的圖像表意方式之中,進一步強化了視覺上的“狂歡”。在過度追逐視覺沖擊的過程中,主要形成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中學生過度使用圖像表意的方式表達愛國主義情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愛國主義話語的缺失,進而影響中學生的邏輯能力。使用文字表意的方式來傳遞愛國主義情感,意味著接受者必須對文字信息進行解碼和再編碼,培養了中學生的概念抽象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而利用圖像直接進行交流,編碼和解碼過程被免除了,相關能力可能會退化。另一方面,圖像表意的方式會使部分中學生對愛國主義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理解愛國主義的深遠意蘊,進一步影響新時代愛國主義目標的實現情況。

第二,擬態環境造成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情感的表達落入自證性觀念陷阱。在新式媒介創造的擬態環境使得中學生沉浸在非客觀的真實環境中。如果中學生具有敏銳的辨別意識和對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進行交叉檢查的自覺性,那么他們有可能在相當程度上基于一定的客觀事實表達愛國主義情感。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尤其在網絡新媒介的環境下,中學生因其年輕氣盛很容易對“象征性現實”產生好感,并在推薦算法的操縱下進一步增強了原有的認知,這種印象的累積導致中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表達發生了錯位。具體表現為:一方面,部分中學生基于網絡媒介創造的擬態環境提供的“偽事實”做出愛國主義的表達,透露著某些中學生心智不成熟的特點。另一方面,中學生沉浸在網絡新媒介提供的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擬態環境中,受到協同過濾算法的控制,他們會不斷確證自己認同的愛國主義的理解,這不僅會導致公共領域中對愛國主義概念共同認可的消弭,給中學老師向學生灌輸愛國主義的內涵和表現形式帶來了困難,而且中學生會越來越不習慣和自己所理解的愛國主義不同觀點共存,他們甚至會從捍衛觀點上升至為自己的人格和尊嚴而戰,最終陷入“逆火效應”的怪圈。

第三,西方國家借助資本逐利邏輯侵蝕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的本真性表達。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表達過資本出世時的骯臟和卑污,并通過分析資本的實質說明資本的原罪并揭示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馬克思指出:“資本也是一種社會生產關系。這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資產階級社會的生產關系?!盵5]這說明以物質為表現形態的資本隱藏著社會關系。資本是資本主義文明的本質特征,它使人類文明形態突破了農業文明的桎梏。西方國家資本的逐利邏輯不但拓寬了人類現實空間的疆域,而且強勢介入網絡虛擬公共空間,一定程度塑造了網絡輿論場的環境。從本質來說,資本邏輯是以資本增值為最終目的和最高要求,但是脫離具體的社會經濟制度空談資本邏輯是不可行的。在社會主義中國,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下,資本邏輯也呈現出兩種不同的屬性,一種是以資本增值為導向的自然屬性,另一種是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統攝下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屬性,且資本的社會屬性引導和規制自然屬性向可持續方向發展。值得警惕的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借助資本表現出的自然逐利邏輯給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帶來的問題以及造成的不良影響,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西方資本以金錢的形式賄賂和收編網絡上懵懵懂懂的中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本真性的愛國情感表達被物性化。部分中學生由于受到了金錢的誘惑,他們并非出于自己對祖國真情實感的流露,而是出自金錢或虛擬貨幣的誘導才表達出非理性化的愛國之情。這不僅會卷入為了短期利益而甘愿被操控的非理性的中學生,進一步壓縮網絡愛國主義主流話語的空間,而且當有的學生甚至可以為了利益放棄氣節和情操、漠視國家利益與民族大義、無思考性地表達愛國之情的時候,便會對他們的身心產生深遠的不利影響。

第二,在網絡信息過載的環境下,有些中學生意識到要想自己的愛國主義表達被他者看見就必須遵守資本的游戲規則,服從點贊量、轉發量、評論量等理性化數據,這會誘導出非真實性的網絡愛國主義話語。

第三,由于中學生存在世界觀和價值觀尚未成熟且性格易沖動的特點,部分中學生會落入被資本邏輯支配的“網絡大V”和“意見領袖”等別有用心的人精心編織的歷史虛無主義的陷阱,表現出盲從的愛國主義表達傾向。中學生正處于尋求精神歸宿和心靈港灣的階段,而現實中的父母、老師等人并不能給他們提供恰當的情感關懷?!熬W絡大V”等人以其煽動性的話語迎合了他們特有的反叛性,中學生也愿意追隨這些人,成為他們言語的擁躉,此時的中學生體現出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帶有“美化濾鏡”的部分中學生往往會麻木地盲從接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編造的謊言和歪曲的歷史,使有些中學生對主流的愛國主義話語產生認同危機,進而搞亂了新時代部分中學生的人心。

三、基于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存在問題的對策

根據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現象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有針對性地一方面進行正向的話語宣傳,另一方面通過多維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來化解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內部偏離正確方向的問題。

(一)在網絡表達的娛樂性與嚴肅性的辯證統一中實現正向宣傳

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的表達表現出娛樂化特點是網絡新媒體與中學生偏好的“合謀”。雖然這種娛樂化形式侵犯了嚴肅性話語表達的空間,但不意味著中學生必須在娛樂化與嚴肅性之間做單選題。恰恰相反,中學生必須以兼陳中衡的眼光在兩者之間創造帕累托最優局面,既能保持網絡愛國主義的嚴肅性,又能讓“硬”內容“軟著陸?!?/p>

中學生有必要充分發揮意識能動性對以祖國和中華民族為主題的相關大事件進行深入學習,直至基本掌握有關事件的發展脈絡。這個過程實際上是由樸素愛國情向“堅定的愛國信念”的轉化[6],同時預示著,即使中學生采取常用的二次元方式來表達愛國情感,它也擁有了嚴肅事實作為堅強后盾。他們“萌化”的表達方式本身沒有錯誤,有問題的是以二次元娛樂化之名行惡搞愛國主義之實,其本質是“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7]。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的表達確實存在嚴肅性與娛樂性的平衡點,關鍵是中學生的表達要有由表及里的思考和獲得官媒的欣賞與贊同。

(二)建構家庭—社會—學校多維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媒介所營造的環境不僅是人為的、虛擬的,有時甚至是歪曲的、偽造的”[8],身處擬態環境中的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接收到“失真”的煽動性愛國信息,與其徹底根除擬態環境,不如選擇更現實的方法,即通過家庭對中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來提升他們在擬態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和辨識能力。家庭是中學生成長的重要教育場所。中學生的媒介素養在媒介新時代比信息本身更重要,家長通過對他們媒介素養教育,幫助他們了解媒介語言、媒介環境,懂得媒介再生產現實的特點,區分媒介現實與社會現實,從而能夠充分知曉媒介所傳遞的訊息背后蘊含的價值理念。除此之外,家長應該努力幫助中學生形成科學的愛國主義觀點,增強過濾理念的能力,能夠讓他們將正確的信息融入價值體系并教導其對轉發的內容負責任。

新型媒介與傳統媒介相比,在傳播初始階段把關人由真實的編輯者和審查者轉變為算法推薦機制,這就導致傳遞給每個中學生的愛國主義“事實”表現出千人千面的特征,由此誘導出中學生網絡愛國主義情感表達的錯位。這種錯位不僅體現在缺少底層事實層面的共識,而且表現為中學生在算法的操縱下強化原有的情感。需要指出的是,推薦算法在信息過載時代承擔著供需適配的職責以及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功能,不能將情感的板結化全部歸罪于推薦算法的使用。事實上,“回聲室效應”之所以被社會廣泛關注,不是因為人對自己喜愛事物的增強性認同,而是警惕由于社會信息在社會結構中的凝固化所引起的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矛盾、偏見和誤解。要能成功擺脫中學生耳畔的“回聲”,可以從兩個方面著力:第一,探索和開發“社會性算法”。當中學生沉浸在推薦算法所構建的網絡愛國主義“繭房”中,很大程度是算法的開發者沒能認清人的本質,他們把人看作西方語境下原子化個人,而不是看作“社會個人”[9]。通過探索和開發“社會性算法”,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中公私觀的合理思想,突破只關注孤立的個人喜好的樊籠,而將范圍延展到個人與群體、個人與階層等不同的關系,此時的個人雖然仍在“繭”中,但外延已經明顯擴大。第二,調整推薦算法參數比例,在其中引入一定比例的隨機性。中學生會根據必然性中的偶然性事件,合理調整對事實的認知,進而糾偏錯位的網絡愛國主義情感表達。

中學生活動在一個希望被看見和被感知的網絡世界,他們就必須服從網絡世界中附著資本的理性化原則,在這個過程中部分話語變成了數據,因此要充分發揮中學生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功能,將網絡輿論場中異化了的話語和數字賬號重新賦予真實的生命力和生命感,讓話語真正成為主體本質力量的體現,而不是獨立于主體的異化物??释凰苏J可一直是人類眾多需求之一,但是中學生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價值首先就在于讓學生明白尊重內心的聲音是獲得他人認可的前提和基礎。雖然資本的逐利性使得一部分真實的信息被埋沒,但是盲從地屈服于資本的力量,與資本同流合污,將成為資本的附屬物,會造成網絡理性愛國主義的失語現象,為此就需要高揚中學生思政課的德性價值,以德制利,以義攝利,引導中學生根據事情自身的是非曲直發表網絡理性愛國言論。要充分發揮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批判與建設相統一的功能,教師要努力實現“頂著講”,通過揭示歷史虛無主義的來源、表現形式和本質,幫助中學生辨明大是大非,在和錯誤思潮斗爭中改造他們的主觀思想,使中學生認清“網絡大V”的真面目即認識到“‘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10],并結合中學生的生理因素引導中學生發表獨立的和理性的網絡愛國言論。

參考文獻:

[1] 李紹元,楊平.新時代的新愛國主義[J].云南社會科學,2010(01):51.

[2] 崔聰,張勵仁.“網絡民粹主義”思潮影響下愛國主義價值觀培育的挑戰與應對[J].理論導刊,2020(01):113.

[3] 陳珂.中國網絡愛國主義現象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9.

[4] [法]勒龐.烏合之眾[M].馮克利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71.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41.

[6] 王淼.青年網絡愛國主義的話語特征與引導策略[J].人民論壇,2019(24):51.

[7] 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0.

[8] 張國良.新聞媒介與社會[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81.

[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1.

[10]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作者簡介:崔翼(1999—),男,漢族,天津市人,福建師范大學2022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責編:若佳)

猜你喜歡
問題
保障性住房選址問題分析及選址建議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避開“問題”銀行股
試析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淺談制造業企業成本控制有效性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完善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的探討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