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行為護理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2024-03-27 01:13聶穎俊熊桂蘭羅菊蘭
基層醫學論壇 2024年8期
關鍵詞:疼痛程度負性情緒護理滿意度

聶穎俊 熊桂蘭 羅菊蘭

【摘要】 目的 探討心理行為護理應用于剖宮產產婦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2018年1月一2019年12月于峽江縣人民醫院行剖宮產手術的86例產婦分為2組,各43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心理行為護理,均干預至術后第5天。對比2組的心理狀態、疼痛程度、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結果 干預前,2組心理狀態、疼痛程度、生活質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分和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中軀體疼痛、軀體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社會功能、總體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理行為護理干預可改善剖宮產產婦的焦慮、抑郁情緒,減輕術后傷口疼痛程度,提高產婦生活質量,進而獲得更高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剖宮產;心理行為護理;負性情緒;疼痛程度;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8-0115-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71

剖宮產手術因危險因素較多,常會給產婦的心理帶來一定的影響,易使產婦產生產前焦慮、抑郁等,影響手術安全性及產后康復,因此,需要通過護理干預減輕產婦的負性情緒[1-2]。常規護理能通過產前宣教及叮囑注意事項使產婦對剖宮產手術有一定認識,但對產婦的心理狀態重視度不夠,僅憑語言上的疏導很難改善產婦的心理狀態。心理行為護理是通過理性情緒、正式暗示療法進行心理干預,為產婦重新建立信念,使其行為發生改變?;诖?,本研究旨在探討心理行為護理干預在剖宮產產婦中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峽江縣人民醫院行剖宮產手術的86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43例。對照組年齡21~36歲,平均(28.03±2.05)歲;孕周,37~39周23例,40~42周20例;受教育年限7~16年,平均(11.53±1.56)年。觀察組年齡22~35歲,平均(27.63±2.11)歲;孕周,37~39周22例,40~42周21例;受教育年限7~16年,平均(11.61±

1.83)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產婦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孕周37~42周,為單胎妊娠;無精神疾病,可正常溝通交流;擇期行剖宮產手術。

排除標準:既往有腹部手術史;合并心、肝腎功能嚴重障礙;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凝血、免疫功能障礙;依從性差,不聽從醫囑;臨床資料不完整。

1.3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產婦入院時進行健康教育宣講,給予相應的飲食指導;加強溝通,告知手術具體內容,并結合成功案例進行心理疏導,消除患者恐懼感;術中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并及時與主治醫生溝通;術后詢問傷口情況,并進行言語安慰,鼓勵產婦盡早下床活動;每日定時查房,進行手術切口護理,并根據患者情緒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干預至術后第5天。

觀察組予以心理行為護理。組建護理小組,并進行

培訓與考核,制定護理干預方案。(1)理性情緒療法。護理人員于產婦入院時通過溝通、觀察,對其認知度和心理狀況進行評估,通過評估了解產婦出現的不合理信念及負性情緒,并與產婦共同分析產生的原因,告知產婦這些因素會造成不良妊娠結局,影響產后康復,甚至造成產后手術切口疼痛增加,通過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消除其負性情緒,幫助產婦重新樹立信念;利用圖片、視頻等制作PPT進行口頭宣講,對產婦及其家屬講解剖宮產手術原理、過程及術后注意事項,并通過以往成功案例介紹剖宮產手術的安全性;加強與產婦家屬溝通,并讓家屬給予產婦支持與愛護,讓產婦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增強自身信念。(2)正性暗示療法。產婦入院后,手術醫師查房時進行詢問及溝通,并與其家屬進行交流,其間說出與“剖宮產手術開展時間長久,技術嫻熟”相類似的暗示語言,注意言辭恰當,充分尊重產婦,對產婦進行正性鼓勵;術前1 天邀請剖宮產后身體恢復良好的產婦現身說法,說明自身在手術前后的心理困惑,并向產婦分享調節方法,使產婦能從容地面對手術及術后恢復;術中通過肢體動作行為暗示,使產婦能夠積極配合醫師。(3)音樂放松療法。于產婦生產后第1天,讓產婦取舒適體位躺在床上,光線調整至柔和,根據產婦喜好播放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讓產婦閉上眼睛進行冥想,

引導產婦展開想象,比如想象之后與寶寶玩耍的場面,

15 min/次,1次/d。(4)呼吸調節療法。告知產婦穿寬松衣物,取舒適體位,左手置于胸部、右手置于腹部,經鼻緩慢深吸氣,待空氣進入肺部后,屏住呼吸2 s,后經口緩慢吐氣;同時,引導產婦在吸氣、呼氣過程中感受自身呼吸過程,隨著呼吸節奏進行自我暗示(自己現在非常放松、舒服),循環30次/組,2組/d。(5)撫觸按摩。術前護理人員以雙手拇指指腹自產婦雙側季肋部位輕輕按摩至腋前部,并順時針撫摸腹部;術后24 h再次撫觸按摩,并配合足三里、關元穴等穴位,15 min/次,1次/d。(6)訓練療法。指導產婦做放松訓練,讓產婦從頭部到腳部收縮和舒張肌肉群,閉上眼睛,感受全身肌肉的收縮,20 min/次,1次/d。持續干預至術后第5天。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心理狀態、疼痛程度、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1)心理狀態。于2組干預前及干預結束時(術后第5天),采用SDS量表[3]和SAS量表[3]對患者進行評估,2個量表均20個項目,總分25~100分,其中SDS評分≥53分為抑郁,SAS評分≥50分為焦慮,得分與抑郁或焦慮嚴重程度呈正相關。(2)疼痛程度。于術后第1天及術后第5天,采用VAS[4]評分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比較,總分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疼痛劇烈,得分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3)生活質量。采用SF-36量表對2組產婦護理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共計8個維度,分別為軀體疼痛、軀體功能、情感職能、心理健康、社會功能、生命活力、生理職能、總體健康,各維度評分均為0~100分,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4)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Cronbach's α系數為0.852,重測效度為0.863,包括態度、操作水平等多個方面,其中≤60分視為不滿意,61~89分視為部分滿意,≥90分視為非常滿意??倽M意率=非常滿意率+部分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前,2組SD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SDS、SAS評分均較干預前

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疼痛程度比較

術后第1天,2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干預至術后第5天,VAS評分較干預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前,2組SF-36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SF-36中各維度評分均較干預前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4。

3 討論

雖然剖宮產能有效解決難產問題,但該手術也有一定的風險,加之術后恢復較慢,常會給產婦帶來恐懼感,產生一定的心理應激,引發焦慮和抑郁情緒,影響手術結局,故需要進行護理干預,以改善產婦的心理狀態[5-6]。

常規護理干預通過入院宣教、心理疏導和術后安慰能夠緩解產婦的緊張,但產婦心理應激程度不一、認知偏差較大,常規護理難以較好地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臨床應用受限[7-8]。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SDS評分、SAS評分及V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SF-36中各維度評分及護理滿意度均較對照組高,提示心理行為護理能夠減輕產婦疼痛及不良情緒,改善生活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分析原因為心理行為護理通過對產婦心理現狀的評估,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為產婦重新建立信念,使其行為發生改變。心理行為護理中通過理性情緒療法,使產婦對剖宮產手術有正確的認知,消除自身恐懼感,從而樹立正確的信念,改善心理焦慮和抑郁情緒[9]。有研究表明,理性情緒療法可以改變產婦的認知,消除其情緒障礙,促進產婦心理健康[10]。正性暗示療法可以間接調動產婦積極向上的心理,使其身心發生改變,有助于產婦從容面對手術及術后恢復,加快術后康復進程。音樂放松療法可通過音樂舒緩的節律、音調,對中樞神經產生刺激,調節各類不良情緒,通過與冥想結合可轉移產婦的注意力,讓其全身心處于放松狀態,從而減輕疼痛,提高護理滿意度。呼吸調節訓練是一種放松療法,能夠幫助產婦在吸氣、呼氣過程中學會自我控制,利于轉移疼痛注意力,減輕負性情緒。撫觸按摩能夠將正性信號溫和傳導至產婦中樞神經,利于產婦轉變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訓練療法可幫助產婦掌握對自身狀況的控制感,有效轉移注意力,促進產婦心理發生正性轉化,幫助產婦身體初步恢復,不斷提高生活質量[11]。郭瑛等[12]研究表明,心理行為護理可有效緩解剖宮產產婦的抑郁及焦慮情緒,改善術后手術切口疼痛,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與本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心理行為護理應用于剖宮產產婦中的效果較好,可減輕產婦心理焦慮及抑郁狀況,緩解術后傷口疼痛,改善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

(下轉第125頁)

猜你喜歡
疼痛程度負性情緒護理滿意度
個體化護理對直腸癌前切除術后并發吻合口瘺的效果
規范化護理對癌痛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增強自我管理效能的作用
群發性產品傷害危機中未曝光企業應對策略影響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動態機制研究
規范化術前訪視對圍手術期患者負性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氫氧化鈣碘仿糊劑對4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影響觀察
心理護理對急性心絞痛48例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全程優質護理對食管癌患者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探討親情護理應用于焦慮癥的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