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激勵下主產區糧食低碳生產“穩中求進”策略

2024-03-28 09:55王曙光張澤群
商業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演化博弈

王曙光 張澤群

摘?要: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條底線,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國家糧食安全、有效防范和抵御各類風險挑戰、促進糧食生態可持續發展和推動農業領域碳排放目標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低碳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財政專項補貼為激勵手段,構建糧食主產區政府、糧食生產者和社會組織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過模擬仿真分析在不同財政激勵程度下對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低碳生態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政策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三方博弈主體在財政激勵影響下,最終可達到糧食主產區政府激勵、糧食生產者支持和社會組織保障的穩定均衡狀態。故此,應強化糧食增產財政激勵、加強財政轉移支付精度、優化財政資金導向作用和注重糧食保障財政傾斜等發展策略,實現糧食低碳生產“穩中求進”。

關鍵詞:糧食主產區;低碳增產;演化博弈;財政激勵

中圖分類號:F32611;F81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148X(2024)01-0131-12

收稿日期:2023-11-20

作者簡介:?王曙光(1963—),男,山東青島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財稅理論與公共政策;張澤群(1994—),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稅理論與政策。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雙循環新格局下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機制及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2BSH01977;哈爾濱商業大學研究生創新項目“黑龍江省糧食流通的財稅激勵政策研究”,項目編號:YJSCX2021-694HSD;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東北地區農村人口收縮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影響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2RKB164。

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首頁:新聞:再創新高!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3657億斤。

②https://baikebaiducom/item/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9798944?fr=aladdin

一、引言與文獻綜述

食為政首,糧安天下。長期以來,我國始終把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2013年12月,中共中央明確提出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要確?!肮任锘咀越o、口糧絕對安全”的戰略底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我國首次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作為安全保障類約束性指標,即2025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于65億噸,到2021年我國已連續7年“穩”在13萬億斤以上①。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要“不斷提高主產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以下簡稱“糧食產能”),力圖在耕地有限的現實條件約束下實現糧食產能的“進”升。

2019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氣候變化與土地特別報告》中第一次將氣候變化與人類腳下的土地聯系起來,明確提出農業生產(包括種植業和養殖業)作為一項顯著的人類活動,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氣候變化引起農業氣象資源的改變,進而影響作物產量從而威脅著糧食安全,只有通過減少包括土地和糧食在內的所有行業的排放,才有可能實現將升溫控制在遠低于2℃的目標②。2021年,我國首次將“碳達峰”“碳中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多次在重要場合宣布要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而種植業碳排放作為影響農業乃至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我國實現遠景目標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因此,我國不僅要牢牢把握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還應通過財政激勵發展低碳種植業,促進農業生態可持續發展,這是實現糧食低碳生產“穩中求進”的重要策略。

關于財政政策激勵糧食生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糧食主產區低碳增產財政政策效益的評價。一方面,在“糧食產量越高,地方政府反而越窮”的困境下,需加大財政轉移支付支持力度彌補主產區犧牲經濟發展的機會成本[1],可彌補主產區部分財政欠賬外,盈余部分可用于支持糧食再生產[2];補貼政策對糧食產量、農民收入具有正向促進作用[3],在擴大種植規模時發揮補償效應[4]等。但也有學者認為,現行糧食政策效果不明顯,如糧食補貼雖提升了農戶種糧的積極性,但產出效果不佳[5];直補金額增長會抑制糧食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6];政策資金針對性差,增收增產積極作用有限[7-8];糧食補貼政策環節復雜,農業、財政和金融等部門配合不足影響政策效益[9];補償激勵效應放緩[10],對種糧主體激勵不足[11];糧食生產生態效率整體偏低,政策支持有待加強[12]等問題。另一方面,在生產者、農機購置和耕地保護補貼等財政政策支持下,可在一定程度上扭轉“非糧化”[13],但農用化肥、農藥、農膜和農機灌溉[14]等因素均會產生碳排放,也增強了主產區政策對糧食碳排放量、密度和強度的消減作用[15],財政支農力度對農業碳排放率有著負向影響[16]。第二,提升糧食產能、低碳減排財政效益的研究。學界認為政策效率不佳、針對性不強的內在原因在于各利益主體的矛盾與沖突,可通過對各主體的利益均衡達到產能提升、低碳生態可持續和提高財政效益的目的。如通過對主產區政府與農戶兩者[17],中央、地方政府和農戶三者[18],以及中央、地方政府、糧農和糧食消費者四者[19]間的博弈與利益訴求進行剖析,在各主體未實現納什均衡和糧食安全受到威脅、推進“雙碳”目標的過程中,可通過財政激勵糧食作物經營行為,或采用財政與金融工具的強大政策合力[20],鼓勵糧食作物種植生產中低碳環保技術的推廣與應用[21],應強化農業低碳環??萍紕撔?,地方政府從財政支農資金中對種植業低碳化發展給予適當補貼[22],同時加大糧食主產區主體補貼力度。但針對糧食低碳增產相關利益主體的研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即缺乏對核心主體立體化、全方位的政策激勵方案,且常規的研究方法較難實現多方主體的策略穩定分析,也難以還原其在財政激勵政策引導下的動態收斂路徑。

本文基于演化博弈和激勵理論,從糧食主產區政府、糧食生產者、社會組織三個行為主體出發,以提升糧食產能、糧食低碳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財政補貼為激勵手段,通過演化博弈探究各主體間的穩定策略與路徑,尋求更為合理的補貼激勵方式,更好地發揮國家農業資金投入的導向作用,促使糧食低碳生產向著“穩中求進”的動態路徑發展,促進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

二、財政激勵對糧食生產穩中求進的必要性分析

(一)主產區糧食產能的約束性

當前,我國面臨著國際經貿秩序復雜的外部影響和向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這就更加強化了立足國內的戰略選擇。結合“十四五”規劃,全國主要糧食主產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首頁:新聞:再創新高!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3657億斤。關于糧食產能約束性指標情況分析見表1。

在農業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各糧食主產區為完成2025年目標均需提升糧食產能(除河南?。?。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657億斤,13個糧食主產區占總產量的785%,全國90%以上的糧食增產量來自主產區??梢?,糧食主產區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為構建我國糧食安全體系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仍需警惕的是,未來國內糧食安全依然面臨著糧食供需“緊平衡”、供求結構性矛盾凸顯、生態資源要素約束增強等突出問題,這將會對部分涉農主體的生產經營造成一定的影響,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為此,糧食主產區需要發揮“頭雁效應”,尤其在面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時更需要牢牢保障“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穩定局面。

(二)主產區糧食低碳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緊迫性

農業已成為全球碳排放的第二大重要來源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Guidelines?for?National?Greenhouse?Gas?Inventories[R].2006,而種植業作為農業碳排放的主要來源,起到“碳源”和“碳匯”的雙重作用,對實現農業發展可持續、生態系統碳平衡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糧食主產區作為全國糧食種植的核心區域,要在實現糧食穩定增長的前提下實現“雙碳”目標。但目前糧食主產區仍處在面臨要加大生產要素投入力度以提升糧食產能效率發展模式的困境中,而生產要素的投入將會直接或間接引起碳排放,如農業機械使用的柴油就會直接增加碳排放,農用化肥、農藥和農用塑料薄膜等使用低質或過度使用將會間接致使大氣和土壤的污染,將可能出現碳生態赤字[14]。為此,本文將從兩方面對糧食主產區碳生態進行分析,對糧食主產區從2000—2020年農用化肥、農藥、塑料薄膜、柴油和耕地灌溉面積進行碳排放量的測算如圖1(農用化肥碳排放量、耕地灌溉排放量為次坐標),碳排放量計算公式為:

E=∑Ti×δi?(1)

其中E為碳排放總量,i為碳源種類,Ti為各碳排放源量,δi為各碳源碳排放系數,各生產要素排放系數如表2所示(參考相關文獻[14,23])。

從圖1中可以看出:隨著糧食主產區產能潛力的不斷挖掘,單位面積產能的提升逐漸開始依賴于生產要素的大量投入,糧食主產區主要生產要素中耕地灌溉排放量占比最大,并整體呈現上升趨勢;除耕地灌溉外各生產要素總體呈現由上升到下降且均在2015年后呈現遞減趨勢,其原因在于2015年農業農村部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印發了《關于組織申報2015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區域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項目有關事宜的通知》(農辦計〔2015〕15號)以糧食主產區、畜禽養殖大縣等典型區域為試點主體,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重點開展農藥化肥減量施用等綜合性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該項目按照“填平補齊”原則由中央財政撥付資金1000萬-1200萬元??梢?,發展生態循環種植業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當前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有效路徑。

此外,我國糧食主產區主要耕種水稻、小麥、玉米和豆類,對2000—2020年糧食主產區主要種植品種進行碳吸收的測算如圖2(豆類碳吸收量為次坐標),碳吸收估算公式為:

T=∑ni=1Ti=∑ni=1Ci×Yi×1-Vi×1+Ri/Hi?(2)

其中T為碳吸收總量(t),Ti為第i種農作物碳吸收量(t),Ci為含碳率(%),Yi為第i種農作物的產量(t),Vi為第i種農作物的水分系數(%),Ri為第i種農作物的根冠比系數,Hi為第i種農作物的經濟系數,n為農作物種類數,本文n=4。各系數具體指標如表3所示(參考相關文獻[24-25])。

從圖2中可以看出:糧食主產區主要農作物的碳吸收量整體呈先下降后上升趨勢,一方面是由于自2004年起各糧食主產區實施糧食直補、糧食最低收購價等政策調動農民的糧食生產積極性使糧食增產,各財政補貼政策也在不斷完善并延續至今;另一方面,是由于國家對低碳種植業發展的重視,不斷提高農作物質量,注重生產過程中的科技研發與創新從而在2016年呈現小幅度增長態勢。2000—2020年糧食主產區主要生產要素投入碳排放總量約為主要農作物碳吸收總量22倍,其碳排放量遠遠高于碳吸收量,糧食主產區種植業實現低碳生態可持續發展是農業實現“雙碳”目標亟待破解的難題,側面也反映出種植業實現低碳的巨大潛力。而財政補貼資金在前期項目建設和糧食增產提質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引領和支持作用,政策效益顯著且具有持續性。因此,應繼續挖掘種植業農作物吸碳、土壤固碳潛力,充分利用財政轉移支付精準優勢突破農業生態資源環境瓶頸,提升農業整體碳匯水平,這也是實現糧食低碳生產“穩中求進”的重要舉措。

三、財政激勵對糧食低碳增產的博弈分析

糧食穩產增產、種植業低碳可持續發展最終受益者是國家及全體社會成員,但因糧食生產有基礎性、弱質性和糧食安全的公共、外部性[26]及低碳發展的涉多主體性等特征,在客觀和效率分析上需要政府通過一系列扶持政策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發揮“看得見的手”的積極調控作用?!耙哉刎?,以財行政”[27],各項糧食財政補貼政策是政府推進糧食低碳增產的主要政策工具,對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具有引領和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運用財政政策提升糧食低碳生產,其本質是激勵糧食低碳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各主體,采用多維度、全方位、立體化激勵方式來調動其積極性、創造性和協調性。因此,厘清財政激勵政策對調動各主體積極性的內在影響關系,是實現糧食產能“穩中求進”的核心,對進一步優化財政支農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模型假設

H1:假設各參與主體均為有限理性個體,具備行為選擇權力,且掌握的信息具有不完全對稱性,即在給定的條件下作出的決策均使期望效用最大化。參與主體共同構成博弈方組合為Ω={g,f,o},其中:分別代表糧食主產區政府(g),作為中央下達政策的執行者是發展地方經濟、肩負糧食安全、“雙碳”目標政治責任的經濟主體;糧食生產者(f)(包括主產區內普通農戶、種糧大戶和以生產經營為主的規范經營合作社等),作為各項政策的具體落實者是政策激勵的核心主體;社會組織(o)(包括支持農業低碳增產發展、開設農業保險業務等各類金融機構,解決農業和農村經濟重大科技發展以農業科學院為主的農業科研機構,二者均受中央及地方政府相關政策的影響),其在提升糧食產能行動中均扮演著重要角色,各主產區均有各類金融、農業科研機構,可因地制宜使科技成果“落地生根”為主產區低碳增產注入強勁的資金和技術動力。

H2:假設財政激勵政策對糧食低碳增產的各參與主體存在不同的策略選擇。糧食主產區政府的策略集為Ig={激勵,保守},其糧食主產區政府以區域效益為目標,選擇激勵策略為提升糧食產能和低碳發展出臺各類專項補貼激勵政策的概率為x(0x1),選擇保守策略推進區域糧食生產的概率為1-x;糧食生產者的策略集為If={支持,維持},糧食生產者以短期增產增收為目標,當收益高于預期收益時選擇支持策略為低碳增產加大投入資金、科學合理耕種及購入農機設備等概率為y(0y1),當收益低于預期收益時選擇維持策略進行糧食生產工作的概率為1-y;社會組織的策略集為Io={保障,不保障},社會組織主要以效益為核心,主要扮演糧食生產過程中資金、技術等支持的“后備軍”,其選擇保障策略是為區域內選擇支持低碳增產的糧食生產者提供各項資金、技術等保障的概率為z(0z1),選擇不保障區域糧食低碳增產的概率為1-z。

H3:在演化博弈模型中,中央政府給予糧食主產區政府的財政補貼資金為D,為主產區糧食實現低碳增產的財政補貼激勵系數為α(α1),對主產區政府在提升糧食產能工作中未充分發揮區域生產最大效率、生產與“雙碳”目標脫鉤而采取保守策略等執行不力的懲罰為Pg;糧食主產區政府為低碳增產所需的財政補貼、政策宣傳等激勵資金為Cg,針對糧食生產者支持低碳增產發放的專項激勵補貼為Sf,針對社會組織保障糧食生產者支持低碳增產所發放的專項激勵補貼和各項優惠資金為So,且CgSf+So;糧食生產者支持低碳增產所需投入的提高耕地土壤肥力和固碳能力、購入農機設備、低碳技術引進等成本為Cf,選擇維持原有糧食生產模式所獲收益為Rf,支持低碳增產收益系數為β(β1);社會組織為保障糧食生產者低碳增產所需投入成本為Co,保障糧食生產者低碳增產收益為Ro,且Ro>Co。糧食作為準公共產品具有一定的外部效應,在三個行為主體共同合力的情況下對糧食主產區所形成的糧食低碳生態可持續發展效益為M(潛在性發展收益),其中γg、γf、γo分別表示糧食主產區政府、糧食生產者和社會組織對低碳生態可持續性發展效益的分配系數,即分配給三個行為主體的糧食生態效益分別為Mγg、Mγf和Mγo,且γg+γf+γo=1。

(二)模型構建

在上述前提假設的基礎上,建立3*3矩陣博弈模型,則此時的糧食主產區政府、糧食生產者和社會組織三方博弈策略組合及收益矩陣如表4、表5所示。

根據三方博弈收益矩陣得出:糧食主產區政府激勵策略期望收益(E11)、保守策略期望收益(E12)和平均收益(E-1)分別為:

E11=yz(Mγg+αD-Cg)+y(1-z)(αD-Cg)(3)

E12=yz(-Pg)+y(1-z)(-Pg)+z(1-y)(-Pg)+(1-z)(1-y)(-Pg)?(4)

E-1=xE11+(1-x)E12(5)

即糧食主產區政府的復制動態方程為:

F(x)=dx/dt=x(E11-E-1)=x(1-x)[Pg+y(αD-Cg)+yzMγg]?(6)

糧食生產者支持策略期望收益(E21)、維持策略期望收益(E22)和平均收益(E-2)分別為:

E21=xz(Mγf+Sf+Co+Rfβ-Cf)+x(1-z)(Sf+Rfβ-Cf)+z(1-x)(Co+Rfβ-Cf)+(1-z)(1-x)(Rfβ-Cf)?(7)

E22=xz(Rf)+x(1-z)(Rf)+(1-x)z(Rf)+(1-x)(1-z)(Rf)?(8)

E-2=yE21+(1-y)E22?(9)

表4糧食主產區政府、糧食生產者、社會組織三方博弈策略組合

策略組合糧食主產區政府激勵(x)糧食主產區政府保守(1-x)

糧食生產者糧食生產者

支持(y)維持(1-y)支持(y)維持(1-y)

社會組織保障(z){G1,?F1,?O1}{G1,?F2,?O1}{G2,?F1,?O1}{G2,?F2,?O1}

不保障(1-z){G1,?F1,?O2}{G1,?F2,?O2}{G2,?F1,?O2}{G2,?F2,?O2}

表5糧食主產區政府、糧食生產者、社會組織三方博弈收益矩陣

博弈策略組合糧食主產區政府收益值x糧食生產者收益值y社會組織z

{G1,?F1,?O1}Mγg+αD-CgMγf+Sf+Co+Rfβ-Cf

Mγo+Ro+So-Co

{G1,?F1,?O2}αD-CgSf+Rfβ-Cf0

{G1,?F2,?O1}0Rf0

{G1,?F2,?O}0Rf0

{G2,?F1,?O1}-PgCo+Rfβ-CfRo-Co

{G2,?F1?O2}-PgRfβ-Cf0

{G2,?F2,?O1}-PgRf0

{G2,?F2,?O2}-PgRf0

即糧食生產者的復制動態方程為:

F(y)=dy/dt=y(E21-E-2)=y(1-y)[Rfβ-Rf-Cf+Coz+Sfx+Mγfxz]?(10)

社會組織保障策略期望收益(E31)、不保障策略期望收益(E32)和平均收益(E-3)分別為:

E31=xy(Mγo+Ro+So-Co)+(1-x)y(Ro-Co)?(11)

E32=0?(12)

E-3=zE31+(1-z)E32?(13)

即社會組織的復制動態方程為:

F(z)=dz/dt=z(E31-E-3)=z(1-z)[y(Ro-Co)+xy(So+Mγo)]?(14)

(三)模型分析

糧食主產區政府、生產者和社會組織的動態演化趨勢見圖3-圖5。

圖3?糧食主產區政府動態演化趨勢????圖4?糧食生產者動態演化趨勢????圖5?社會組織動態演化趨勢

1?糧食主產區政府漸進穩定性分析。結合微分方程穩定性定理與演化穩定策略(ESS)性質可知,糧食主產區政府策略選擇處于穩定狀態須滿足:Fx=0且F′x<0。

通過對(4)求導可得:

dF(x)dx=(1-2x)[Pg+y(αD-Cg)+yzMγg]?(15)

令z10=-Pg+y(αD-Cg)yMγg?(16)

當z

當z>z10時,F′x|x=1<0,則x=1為演化穩定策略,故糧食主產區政府選擇激勵區域糧食低碳增產策略工作。

當z=z10時,F′x=0,則x∈[0,1]均處于穩定狀態,故無法確定其穩定策略。構建糧食主產區政府動態演化趨勢如圖3所示。

2糧食生產者漸進穩定性分析。糧食生產者策略選擇處于穩定狀態須滿足:Fy=0且F′y<0。通過對(8)求導可得:

dF(y)dy=(1-2y)[Rfβ-Rf-Cf+Coz+Sfx+Mγfxz]?(17)

令z20=-Rfβ-Rf-Cf+SfxCo+Mγfx?(18)

當z

當z>z20時,F′y|y=1<0,則y=1為演化穩定策略,故糧食生產者選擇支持糧食低碳增產策略工作。

當z=z20時,F′y=0,則y∈[0,1]均處于穩定狀態,故無法確定其穩定策略。構建糧食生產者動態演化趨勢如圖4所示。

3社會組織的漸進穩定性分析。社會組織策略選擇處于穩定狀態須滿足:Fz=0且F′z<0。通過對(12)求導可得:

dF(z)dz=(1-2z)[y(Ro-Co)+xy(So+Mγo)]?(19)

令x0=Co-RoSo+Mγo?(20)

當x

當x>x0時,F′z|z=1<0,則z=1為演化穩定策略,故社會組織選擇保障糧食低碳增產策略工作。

當x=x0時,F′z=0,則z∈[0,1]均處于穩定狀態,故無法確定其穩定策略。構建社會組織動態演化趨勢如圖5所示。

4?三方主體共同作用下的演化策略穩定性分析。依據微分方程穩定性理論,演化博弈模型處于穩定狀態需滿足復制動態方程等于零,即Fx=0、Fy=0、Fz=0,本文對三方演化博弈中的8個均衡點E1(0,0,0),E2(1,0,0),E3(0,1,0),E4(0,0,1),E5(1,1,0),E6(1,0,1),E7(0,1,1),E8(1,1,1)的穩定性進行分析。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的雅克比矩陣為:

J=F(x)/xF(x)/yF(x)/zF(y)/xF(y)/yF(y)/zF(z)/xF(z)/yF(z)/z

=(1-2x)[Pg+y(αD-Cg)+yzMγg]x(1-x)[(αD-Cg)+zMγg]x(1-x)yzMγg

y(1-y)(Sf+Mγfz)(1-2y)[Rfβ-Rf-Cf+Coz+Sfx+Mγfxz]y(1-y)(Co+Mγfx)

z(1-z)y(So+Mγo)z(1-z)[Ro-Co+x(So+Mγo)](1-2z)[y(Ro-Co)+xy(So+Mγo)]?(21)

根據李雅普諾夫第一法則[28],演化穩定策略組合對應雅克比矩陣特征值應均具有負實部。為此,將各均衡點對應的雅克比矩陣特征值進行漸進穩定分析,如表6所示。

四、財政激勵糧食產能演化博弈仿真分析

基于上述理論分析,運用Matlab工具模擬糧食主產區政府、糧食生產者和社會組織三方隨著時間變化的策略選擇。初始設定三方作出不同選擇的概率均為05,在滿足表6條件①②下各參數初始賦值為:D=10,α=15,Pg=5,Cg=15,Sf=5,So=5,Cf=10,Rf=12,β=15,Co=8,Ro=10,M?=20,γg=05,γf=025,γo=025。ESS二維和三維演化軌跡分別如圖6、圖7所示,系統最終穩定于E8(1,1,1)策略組合,即在重復博弈過程中糧食主產區政府、糧食生產者和社會組織分別逐漸趨向于激勵、支持和保障策略。為進一步檢驗糧食產能提升的財政激勵效果,對糧食主產區政府的財政補貼激勵系數α、政府執行不力懲罰Pg,糧食生產者支持糧食低碳增產收益系數β、專項激勵補貼Sf,社會組織保障糧食生產者糧食低碳增產收益Ro、專項激勵補貼So及三方共同作用下糧食低碳生態可持續發展效益M的敏感性分析,探討各參數在不同財政激勵程度和收益水平下的演化軌跡。見圖6-圖14。

(一)財政補貼激勵系數α敏感性分析

如圖8所示,針對中央給予主產區政府低碳增產的財政補貼,設置低中高三個層次的補貼激勵系數,分別賦值為15、2、25。隨著財政補貼激勵力度的進一步加強,三方均出現向糧食低碳增產的目標方向收斂。但財政補貼激勵系數α對三方的影響程度不同:一是對糧食主產區政府的激勵效果最為明顯,即當中央給予主產區政府財政激勵補貼時,主產區政府對區域內糧食低碳增產的行為選擇較糧食生產者、社會組織更加積極。當財政補貼系數α為中等激勵時,其激勵效果較低檔愈加顯著,收斂速度明顯提升,而在高檔激勵下的效果不如中檔提升效果明顯。二是糧食生產者在政府補貼激勵的作用下的支持力度也隨之提升,但收斂整體效果次于主產區政府,其在中檔激勵下收斂小幅度提升,而高檔激勵政策效果并不顯著。而對社會組織來說,在低中高三個層次激勵政策下的保障效果均明顯弱于前兩者,但在財政激勵政策下仍會趨向于保障糧食生產者低碳增產的策略選擇。為此,中央給予主產區政府低碳增產的財政專項補貼激勵政策對三方在糧食低碳增產方面具有正向引導作用,且中檔激勵效果更加顯著。

(二)政府執行不力懲罰Pg敏感性分析

圖8分析了政府在中央政府激勵政策下的積極作用,結合圖9分析糧食主產區政府在懲罰機制作用下的策略選擇。隨著對糧食主產區政府低碳增產執行不力懲罰程度加深時,其選擇激勵策略意愿也會隨之加強。政府執行不力主要是由于糧食主產區始終被“糧食大省、經濟弱省、財政窮省”的現狀所困。相對糧食主銷區而言,主產區始終以犧牲地方經濟發展為代價?,F實中上級政府對地方政府的執政情況進行考核時主要以GDP為衡量指標,糧食主產區顯然不具優勢。但糧食主產區政府若偏向甚至一味追求地方經濟增長,則會喪失得天獨厚的農業種植條件、錯失當前“雙碳”變革的最優時機,也降低了國家各項財政補貼資金的政策效益。這不僅造成農業資源、財政資金的損失與浪費,也會危及國家糧食安全和整個生態的碳平衡??梢?,增加對主產區政府執行不力的鞭策,不僅有利于其更好地落實地方糧食安全、低碳生產責任,還能充分發揮財政補貼激勵的政策效益。

(三)糧食生產者支持糧食低碳增產收益系數β、專項激勵補貼Sf敏感性分析

如圖10所示,糧食生產者隨收益系數提高,收斂速度加快,最終均趨向于支持策略,且中檔收益系數的收斂幅度較高檔的變化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糧食生產者會根據比較收益分配資源,當糧食生產預期收益處于理想狀態時,政府將無需采取財政激勵措施,糧食生產者便會在現有的條件下努力生產,實現積極的糧食生產期望目標;反之,糧食生產者會將土地、勞動力和資金等資源分配到其他獲益更高的地方,如種植經濟作物和外出務工等。

近年來,種糧比較效益依然偏低,農資價格不斷攀升,“谷賤傷農”正逐漸打消糧食生產者的種糧積極性。在此基礎上若提升糧食產能再需投入較多的成本,同時兼具保護農業種植生態的責任,那么種糧收益必會直線下降,其將更傾向于維持策略甚至棄耕拋荒。但倘若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實施更具針對性的財政激勵政策,通過采用有效的補助等激勵政策填補甚至超額補償這部分損失時,糧食生產者則會逐漸主動轉向支持策略(圖11),即當提高糧食生產者支持低碳增產發放專項激勵補貼越高時,其趨向支持策略意愿將愈加強烈。

(四)社會組織保障糧食產能提升收益Ro、專項激勵補貼So敏感性分析

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除糧食生產者核心主體外,還需資金、技術和各項服務的引導與支持,才能確保具有弱質性的農產品在自然災害和不可抗力等外在因素的影響下依然能保證數量、質量及生產者的種植收益。一方面,金融機構作為資金流通中支農配套政策的實施者,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笆奈濉币巹潖娬{“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完善金融支農激勵機制”,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單列“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辦公廳均發布“做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金融服務”“優先保障糧食安全”等要求,金融機構在推動農業發展中形成內部運作機制,從而為糧食低碳增產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而財政對國家貼息貸款政策分擔了金融機構的風險,并在資金鏈良性循環下又會為金融機構帶去一定的收益,從而增加了保障糧食低碳增產的意愿。

另一方面,以農業科學院為代表的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作為落實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主力軍,在全力提升糧食產能、保障糧食低碳生態可持續性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農科院作為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擔負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研究、高新技術研究等任務,以提高科技對農業生產綜合支撐能力為目標,培育出高產、優質、多抗等優質作物品種,其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中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在專項激勵補貼支持下可為農科院增加在糧食低碳增產模塊中的專項政策資金,其科研成果不僅能使糧食低碳增產實現跨越式進展,也能將科技成果轉化提升效益,形成良性激勵循環。這與圖12、圖13仿真結果一致,即隨著政府對社會組織在提高糧食低碳增產給予專項激勵補貼和收益時,其采取保障策略的意愿逐漸加強,并最終趨于穩定。同時保障低碳增產收益Ro在時間的作用下比專項激勵補貼So的收斂速度快,即當政府給予社會組織提升糧食低碳增產專項激勵補貼時,其補貼政策效果具有一定的隱匿性,最終在政策主體收益方面得以體現,而社會組織行動策略選擇更多依靠最終的受益結果。

(五)三方共同作用下糧食低碳生態可持續發展效益M的敏感性分析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殺雞取卵”是不可取的做法,尤其是針對消耗資源型的發展項目。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實現了短期目標,卻是以透支未來增長潛力為代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2021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八連豐”,但在糧食產量不斷攀升的背后卻隱藏著對農業生態資源嚴重消耗的巨大隱患。地方政府承擔著落實種植生態環境保護和推動農業資源長期可持續性發展的主體責任,無論從成本付出還是受益情況,政府均占比最大,為此假設主產區地方政府、糧食生產者和社會組織對于低碳生態可持續性發展效益的分配系數分別為05、025和025。從圖14可知,在財政激勵的政策作用下三方共同合力在涵養生態環境的同時也會再一次激發糧食低碳生態效益對三方博弈策略的積極導向作用,并隨著時空的發展不斷提高糧食產能的意愿。

五、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結合演化博弈理論,探析在財政激勵政策下糧食主產區政府、糧食生產者和社會組織在糧食低碳增產過程中的動態策略選擇,并對主要參數仿真模擬得出以下主要結論:(1)在動態演化博弈中,三方在各項財政激勵政策的影響下結合自身收益不斷調整策略選擇,并最終趨于穩定博弈策略組合Ω={激勵,支持,保障},這充分體現了財政激勵對糧食低碳增產的重要作用。(2)若中央在提升糧食低碳增產方面給予主產區政府財政政策傾斜時,不僅能發揮財政補貼激勵政策的導向作用,也會使三方在不同程度上受益。其受益情況糧食主產區政府>糧食生產者>社會組織,且在中等激勵程度下效果最為理想。(3)對糧食主產區政府提升糧食低碳增產的策略選擇,與國家激勵政策和執行不力懲罰正相關;對糧食生產者、社會組織的策略選擇則主要取決于專項激勵補貼等支持政策內在驅動后轉化的最終效益值,即糧食生產者收益和社會組織獲益狀況。(4)在穩定博弈策略組合下,三方在提升糧食低碳增產財政激勵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所產生的低碳生態效益會反作用于三方的策略選擇,并發揮著“加強版”的正向調節作用,作用效果糧食主產區政府>糧食生產者>社會組織。根據研究結論,政策建議如下:

第一,強化糧食增產財政激勵,國家做好糧食安全和雙碳目標頂層設計。糧食政策是糧食低碳增產的基本保障,國家應做好頂層設計、引導財政資金下沉。從仿真結果看,應建立糧食低碳增產財政專項激勵政策,實施中等補貼力度,確保推動糧食主產區落實糧食安全[29]、“雙碳”目標責任時實現區域糧食產能效率的最大化;構建“差異化”績效考核評價體系,適當提高糧食主產區產能貢獻率、種植生產率和低碳生態等指標權重,并結合獎懲機制激勵充分利用財政資金挖掘主產區糧食低碳增產潛力者,問責落實地方糧食安全、“雙碳”目標責任執行不力者,矯正地方政府“舍本逐末”的選擇偏差;啟動相關部門聯動機制,以財政專項激勵資金為紐帶,縮減糧食主產區政府、糧食生產者和社會組織三者的博弈空間,提高中央轉移支付資金效率,以利于國家對財政資金集中動態監管,確保糧食低碳增產財政資金使用的公平性。

第二,加強財政轉移支付精度,糧食生產者做好糧食生產的“耕耘”者。糧食生產者作為糧食低碳增產最有效的核心激勵主體,支持糧食生產者財政資金下沉。要加強財政轉移支付對糧食生產者的針對性激勵,將財政資金精準落實到每個糧食生產者,激勵和確保糧食財政資金使用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針對糧食主產區小農戶分散生產、生產效益不高、財政補貼效率較低、低碳生產意識不強等情況,可實施糧食低碳增產集群補貼政策,提高區域內糧食生產資源整合力度,形成梯隊生產模式,共享糧食低碳增產集群財政資金增值收益;為適應“水熱雙增”農業資源的改變根據中國氣象局網,朱定真: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安全影響不容忽視。,打消糧食生產者對氣象災害可能造成收益損失的擔憂,可提高農業保險財政補貼和糧食總值保險保費補貼比例,以確保糧食生產者在支持糧食低碳增產、加大投入力度后獲得理想收益,從而促進糧食生產者“耕耘”的積極性。

第三,優化財政資金導向作用,社會組織做好提升糧產“穿針引線”人。社會組織作為國家政策的受益者、金融資金和農科技術的擁有者,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將低碳種植政策資源下投,與糧食生產者緊密結合。樹立多方保障公共糧食安全戰略思維,構建財政有效激勵和普惠機制,加強金融、科技對糧食低碳增產的社會責任感;推行“金融+農技”雙重財政激勵政策,既為糧食生產者在低碳增產享受政策福利時按下“快捷鍵”,也為農技科研投入提供充足的“捆綁式”保障金;加強糧食低碳增產中長期財政規劃管理,激發財政資金導向活力,形成社會組織對糧食低碳增產的財政內生增長機制;加強推進數字化農業財政投入力度,提高基于大數據下動態財政資金監管、技術服務,夯實糧食產能提升財政資金和農業科技基礎,實現糧食低碳增產和數字農業的有機銜接。

第四,注重糧食保障財政傾斜,打通提升糧食產能安全“最后一公里”。在政府、糧食生產者和社會組織多維度的牽引下,以環繞式覆蓋整個糧食低碳增產全過程的保障體系。當前,我國糧食惠農政策未能發揮普惠效應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糧食生產者對惠農和生態政策內容缺乏細致的了解,未能切實感受到政策紅利。為此,應在財政政策的傾斜下專設以系統性服務為主的糧食生產保障隊伍,從種糧補貼、農用物資、金融貸款和技術引進等方面進行幫扶,開通綠色快捷通道為糧食低碳增產筑牢保障型屏障;加大對糧食主產區耕地綜合產能保護的財政資金傾斜,完善農業種植低碳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培養專業糧食生產保障人才隊伍,鼓勵并指導各主體參與種植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進而為糧食主產區提供發展動力,提高土壤固碳能力,充分深挖農作物生物量碳潛力,實現糧食主產區產能“穩中求進”、糧食種植業低碳化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賈康.推動我國主體功能區協調發展的財稅政策[J].經濟學動態,2009(7):54-58.

[2]?崔奇峰,蔣和平,蔣黎,等.主產區糧食生產與財政收入關聯分析及政策建議——基于與主銷區比較的視角[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6,18(4):190-198.

[3]?辛翔飛,張怡,王濟民.我國糧食補貼政策效果評價——基于糧食生產和農民收入的視角[J].經濟問題,2016(2):92-96.

[4]?張慧琴,呂杰.農戶對糧食生產補貼政策認知與規模變動反應研究?——基于黑龍江省種糧農戶的調查[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7,38(4):614-622.

[5]?張慧琴,韓曉燕,呂杰.糧食補貼政策的影響機理與投入產出效應[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5):20-27.

[6]?焦晉鵬,宋曉洪.糧食全要素生產率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5(11):126-129.

[7]?費佐蘭,王有國,郭翔宇.產糧大縣獎勵政策實施的效果評價——以黑龍江省為例[J].農村經濟,2016(5):35-41.

[8]?肖瓊琪,王文濤.糧食補貼政策的中美比較、效應評價及我國補貼建議[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2(4):68-75.

[9]?張明,楊穎,鄒小容.新時期中國糧食補貼政策的戰略協同與差異設計[J].農業經濟問題,2021(3):53-61.

[10]陳明星,唐軻,張淞杰.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的路徑及對策[J].區域經濟評論,2022(1):45-51.

[11]趙惠敏.新時期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研究[J].社會科學戰線,2021(12):50-55.

[12]李雪,顧莉麗,李瑞.我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生態效率評價研究[J].中國農機化學報,2022,43(2):205-213.

[13]邵喜武,周楊,吳佩蓉.?基于空間溢出效應的糧食主產區糧食增產與農業生態污染關系研究[J].地理科學,2022,42(5):831-840.

[14]段華平,張悅,趙建波,等.中國農田生態系統的碳足跡分析[J].水土保持學報,2011,25(5):203-208.

[15]楊晨,胡珮琪,刁貝娣,等.糧食主產區政策的環境績效:基于農業碳排放視角[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1,31(12):35-44.

[16]吳昊玥,黃瀚蛟,何宇,等.中國農業碳排放效率測度、空間溢出與影響因素[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2021,29(10):1762-1773.

[17]焦晉鵬.糧食主產區動態補償機制的演化博弈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14(11):41-46.

[18]朱曉燕.糧食安全背景下政府與農戶間關于糧食生產激勵監督機制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62(2):32-44.

[19]吳珍彩,張軍民.糧食生產中利益相關者之間演化博弈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5(22):61-64.

[20]徐楓,王帥斌,汪亞楠.財政金融協同視角下的碳中和目標實現:內涵屬性、內在機理與路徑選擇[J].國際經濟評論,2023,(01):152-173+8.

[21]張揚,李涵,趙正豪.中國糧食作物種植變化對省際農業碳排放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3,44(7):29-38.

[22]丁寶根,趙玉,鄧俊紅.中國種植業碳排放的測度、脫鉤特征及驅動因素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2,43(5):1-11.

[23]王雅楠,張琪琳,陳偉.基于碳匯功能的省域農業碳排放及減排潛力研究——以中國三種主要糧食作物為例[J].重慶社會科學,2022(5):58-75.

[24]張鵬巖,何堅堅,龐博,等.農田生態系統碳足跡時空變化——以河南省為例[J].應用生態學報,2017,28(9):3050-3060.

[25]周瑞婧,燕振剛.基于甘肅省農業碳排放和碳吸收近10年對比與分析[J].生產力研究,2020(7):61-64.

[26]趙和楠,侯石安.新中國70年糧食安全財政保障政策變遷與取向觀察[J].改革,2019(11):15-24.

[27]賈康.當前財政政策的發力方向[J].財政監督,2020(9):37-43.

[28]郭亮,王俐.現代控制理論基礎[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3:127-128.

[29]杜志雄,李家家,郭燕.加快農業強國建設應重點突破的方向[J].理論探討,2023(3):154-162.

The?Strategy?of?“Striving?for?Progress?in?Stability”?of?Low?Carbon?Grain

Production?in?Main?Grain?Producting?Areas?under?Fiscal?Incentives

——From?the?Perspective?of?Evolutionary?Game?Model

WANG?Shuguang,?ZHANG?Zequn

(College?of?Public?Finance?and?Administration,Harbin?University?of?Commerce,Harbin?150028,China)

Abstract:?In?2022,?the?No.?1?central?document?of?the?Central?Committee?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proposed?to?firmly?hold?the?bottom?line?of?ensuring?national?food?security.Improving?the?comprehensive?grain?production?capacity?is?an?important?guarantee?for?national?food?security,?effectively?preventing?and?resisting?various?risks?and?challenges,?promot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of?grain?ecology?and?promoting?carbon?emission?targets?in?the?agricultural?field.?With?the?financial?special?subsidy?to?improve?the?comprehensive?grain?production?capacity?and?the?low-carbon?sustainable?development?capacity?of?grain?as?the?incentive?means,?a?tripartite?evolutionary?game?model?of?the?government,?grain?producers?and?social?organizations?in?the?main?grain?producing?areas?is?constructed.?The?policy?impact?of?different?financial?incentives?on?improving?the?comprehensive?grain?production?capacity?and?the?low-carbon?ecological?sustainable?development?capacity?of?grain?is?analyzed?through?simulation.?The?results?show?that?under?the?influence?of?financial?incentives,?the?main?players?of?the?tripartite?game?can?finally?achieve?a?stable?equilibrium?state?of?government?incentives,?grain?producers?support?and?social?organization?guarantee?in?the?main?grain?producing?areas.?Therefore,?we?should?strengthen?financial?incentives?to?increase?grain?production,?strengthen?the?accuracy?of?financial?transfer?payments,?optimize?the?guiding?role?of?financial?funds,?and?pay?attention?to?the?fiscal?tilt?of?food?security?and?other?development?strategies,?so?as?to?achieve?“Striving?for?Progress?in?Stability”?in?low?carbon?grain?production.

Key?words:main?grain?producing?areas;?low?carbon?production?increase;evolutionary?game;?financial?incentives

(責任編輯:鄒學慧)

猜你喜歡
演化博弈
水資源權屬管理改革形勢下水權確權登記制度研究
公共品單向外溢下地方政府間演化博弈
農民工轉戶行為的演化博弈分析
電子商務中客戶評價策略選擇的演化博弈分析
公平關切下處理商與回收商博弈模型研究
地方政府不當干預對產能過剩的影響分析
關于資產證券化中信用評級行為的分析
一種基于演化博弈的云分布式入侵檢測系統行為分析預測模型
云制造平臺對制造商策略選擇行為演化的影響
政策企業家視角下碳配額決策及違約懲罰的演化博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