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文化作為文化遺產對于鶴峰市鄉村文化振興的啟示

2024-03-29 22:30周格玲
福建茶葉 2024年2期
關鍵詞:鶴峰茶文化茶葉

周格玲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5)

1 茶文化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關系

1.1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及需要借助歷史文化發掘

作為世界上最早發現和應用茶葉的國家,中國有著幾千年的茶葉生產和消費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的偉大號召。這一使命,要求我們在新時期,充分挖掘和積累鄉村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拓展鄉村經濟發展的新空間,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通過深入挖掘鄉村歷史文化,挖掘茶文化的歷史價值,樹立全社會尊重和支持農業、農村、農民事業的新風氣。

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我們將茶文化發展作為重要抓手,從培養新型農民、傳播茶葉知識、改革茶葉產業體系等多角度入手,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1.2 鶴峰市茶文化的歷史與現狀

在中國民間茶文化的歷史傳承和發展中,鶴峰市茶文化占有重要一席之地。茶葉始于中國,而鶴峰市的茶文化歷史久遠,可追溯到唐朝。晚唐時期,鶴峰茶葉開始成為朝廷貢品,逐漸融入宮廷生活。到了宋朝,茶葉作為生活必需品,茶道文化逐步起源,茶道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時期,鶴峰市的茶葉產業逐漸興盛。

鶴峰市茶文化歷史的脈絡可通過文獻資料和實物遺跡得以延伸[1]。茶文化的傳承有賴于歷代文人墨客、茶圣茶宗的開導引領與傳播。多位茶學大家的學說、典故和傳說在茶文化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同時,它們也為后世茶人提供了豐富的靈感來源。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茶產業的需求越來越旺盛。鶴峰市的茶園面積逐年擴大,茶葉產量增長迅速。據統計,鶴峰市茶葉年產量達到數萬噸,總產值達數億元人民幣。歷史悠久的茶文化使得鶴峰市的茶葉品質得以傳承。加之鶴峰山區丘陵地貌、氣候適宜,為茶葉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多年來,鶴峰市茶葉的品質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認可,逐漸形成好的口碑。

2 茶文化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作用

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民間傳統生活方式,具有獨特的歷史淵源、地域特色和民族特點。茶文化的振興是鄉村文化變遷過程中一個亟待挖掘、深化、弘揚的民族文化瑰寶。

2.1 茶文化振興的經濟效益

2.1.1 提高農民收入。茶產業是中國鄉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產業的繁榮對農民收入具有顯著的提高作用。首先,在茶產業鏈中,茶葉種植、加工、銷售和服務等環節均涉及大量農民勞動者參與。通過茶產業的發展,農民可以直接從生產、加工、服務等環節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并在產銷一體化、區域品牌建設等方面得到更高的經濟報酬。[2]其次,茶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加工、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為農民提供了一條以新興職業和新的經營方式為特點的致富途徑,有利于推動農村勞動者逐步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產業、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另外,茶產業發展帶動了相關教育、培訓、信息及品牌等支撐產業的繁榮,以及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壯大,拓寬了農民的就業、創業空間,并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

2.1.2 促進鄉村旅游業發展。茶文化作為中國農村的特色文化資源之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內涵,可以有效地促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茶產業的發展和茶文化的振興可以吸引游客前來體驗傳統茶藝、品嘗特色茶食、參觀茶園和茶廠、了解茶葉加工制作和茶史故事等,豐富鄉村旅游產品和目的地形象。同時,茶文化與鄉村生態、民俗、歷史文化等資源相結合,可以為鄉村旅游業提供豐富的內涵和多元的選擇,有利于提高鄉村旅游業的競爭力和吸引力[3]。此外,茶文化在鄉村旅游業中的應用和推廣,可以帶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提高農民參與鄉村旅游業的積極性和獲取感,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和多元化的經濟收入。

2.1.3 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茶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如茶葉種植、加工、銷售、文化傳播等各類產業的協同發展,為茶文化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首先,茶文化的振興有助于提高茶葉產業的技術和市場化水平,為茶葉生產提供更先進的種植、加工、包裝等技術手段,為茶葉銷售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進而拉動種植、加工、銷售環節的協同增長。同時,茶文化的振興可以帶動茶具、茶藝、茶禮、茶學、茶道、茶宴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一個具有較高附加值和經濟利潤的茶文化產業集群,為鄉村文化產業的升級和轉型提供有力支撐。此外,茶文化的振興可以為文化創意產業、品牌建設、農業科技、農村金融、物流、培訓及人才培育等產業提供新的市場機會和合作空間,帶動相關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和資源整合,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2.2 茶文化振興的社會效益

2.2.1 傳承傳統文化。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國人民的民族記憶、歷史傳統與審美歷程。茶文化振興有助于加強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與創新。一方面,茶文化的振興可以通過廟會、藝術、文學、美食等鄉村生活方式的經驗沉淀與傳統智慧,發掘和整理茶經、茶史、茶藝、茶道、茶禮等傳統文化元素和記錄,為鄉村傳統文化的重建和傳承提供豐厚的歷史底蘊和實踐資源。另一方面,茶文化的振興有利于促進鄉村文化的創新,如茶具制作、茶藝表演、茶宴主題、茶文化教育等領域[4],有利于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科技、教育等多領域交叉與融合,為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2.2 提高鄉村文化氛圍。茶文化在鄉村文化振興中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是提高鄉村文化氛圍的重要手段。首先,茶文化的振興有助于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審美品位,通過組織各類茶藝、茶道、茶禮、茶學等培訓和比賽,使農民在學習和傳播茶文化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生活修養和文化品位,形成健康向上的鄉村文化氛圍。其次,茶文化的振興利于提高鄉村社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過茶宴、茶藝表演、茶座等形式,豐富鄉村民眾的文化生活,并促使鄉村民眾在茶文化活動中互動交流、團結協作、互助友愛,形成緊密的社會聯系和社區關系。此外,茶文化的振興有利于提高鄉村文化的吸引力和傳播力,為鄉村民宿、風土人情、故事傳奇等文化創意產品提供豐富的素材和靈感,激發鄉村文化的生產力和創新力,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有力支撐和內在動力。

2.2.3 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精神風貌。茶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淵遠流長的歷史傳承和民族特質,其振興有助于弘揚中國民族精神,振奮民族自豪感。一方面,茶文化的振興可以從茶史、茶道、茶禮、茶藝等傳統文化領域,發掘和弘揚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厚德載物的精神特質,為民族凝心聚力、自強不息提供精神支柱;另一方面,茶文化的振興可以從茶人、茶書、茶地、茶悟等現實生活領域,倡導和詮釋中華民族敬業敢為、和而不同的精神風貌,為民族自信自覺、創新發展提供思想靈魂。茶文化的振興還可以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有益借鑒,推動鄉村民眾發現和傳承民族優秀精神風貌,為新時期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和民族復興大業增添光輝。

2.3 茶文化振興的生態效益

茶文化振興不僅有利于提高茶產業的經濟效益,也有助于實現生態效益。生態效益主要包括保護生態環境、提高鄉村生態同化能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

2.3.1 保護生態環境。茶樹作為常綠灌木,具有較強的土壤保持和水土保持作用。茶樹在茶園中種植時,可以減少水土流失、改善地形地貌,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屏障。茶文化振興計劃鼓勵茶農采用綠色生產方式,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以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保護。此外,茶園的建設有助于增加植被覆蓋率,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利于應對氣候變化。

2.3.2 提高鄉村生態同化能力。茶產業與農業、旅游、文化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可以提高鄉村生態同化能力。生態同化是指一個生態系統通過自身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對外來環境壓力作用進行調節、吸收和消除的過程。茶文化振興倡導綠色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茶產業的綜合效益。茶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農業、旅游、文化等產業,推進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的發展,提高鄉村生態同化能力,促進鄉村經濟生態可持續發展。

2.3.3 實現可持續發展。茶文化振興計劃有利于實現產業、生態、文化的協調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展茶產業,可以提高農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茶園生態環境保護有助于生態平衡,增強生態系統的恢復力和穩定性。茶產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的融合發展,有利于傳承和弘揚茶文化,提升國民文明素質,實現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的雙重目標。茶文化振興計劃不僅有利于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更是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宏觀背景下,賦予茶產業更大的使命和責任。

3 鶴峰市茶文化鄉村振興的建議

3.1 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

茶產業作為農業產業的一部分,是農民增收、綜合開發農村資源、促進農業增長和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要領域。因此,在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改革政策體系,提高政策執行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強茶葉質量與品牌建設,提升茶產業競爭力。

3.1.1 優化政策體系。政府需實施一系列支持茶產業發展的政策,如貸款貼息、專項資金支持、人才培養與技術支持、政策性茶園補助、稅收優惠等。這些政策將為茶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政策支持。此外,政府還需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降低中小企業茶葉生產的準入門檻,提供資金支持,以鼓勵他們參與茶產業的發展。

3.1.2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茶產業發展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政府在資金支持方面,應分階段加大專項資金的投入,實施茶葉產業扶持政策,利用產業扶持資金、財政資金等源創設投融資平臺。此外,應整合各類金融資源,推動銀、保、基相結合,提供金融支持。企業方面,應加大自身的研發投入,發展壯大自身,擴大生產經營規模。

3.1.3 提高政策執行力。政策的落實和執行是茶產業政策支持的關鍵環節。政府需從茶產業政策的制定、指導、執行和監督方面加強監管力度,確保茶產業政策落到實處。同時,政府還應建立政策的評估機制,定期對政策實施效果進行檢查,及時調整改進政策,更好地滿足茶產業的發展需求。

3.2 促進產業發展與品牌建設

茶產業的發展取決于產業結構、品牌建設和產品質量的整體競爭力。只有優化產業結構,加強茶葉質量與品牌建設,提升茶產業競爭力,才能實現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2.1 優化產業結構。茶產業的結構優化應遵循市場需求導向。鼓勵茶葉產業與旅游、文化、生態等多元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多樣化產業組合。在產業鏈上,注重各環節之間的整合、優化和協調發展。合理安排茶園的布局,調整農村土地利用結構。鼓勵茶葉加工企業加強與茶園合作,推動茶葉產業向上下游延伸,打造完善的產業鏈。

3.2.2 加強茶葉質量與品牌建設。茶葉的品質和品牌是茶葉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政府與企業要共同加強茶葉質量與品牌建設,充分發揮茶葉的特色優勢。加強茶葉產地保護,嚴格執行茶葉產區資源優化利用政策,引導茶葉產業向優質、特色方向發展。企業在茶葉的生產、加工過程中要嚴格把控質量,科學合理運用標準化、自動化設備,在滿足消費者需求方面,注重開發有利于健康的消費產品,提升茶葉品牌價值。

3.2.3 提升茶產業競爭力。提升茶產業競爭力需要從產品創新、市場開拓、技術提升、人才培養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全面加強工作。首先,提升茶葉產品的附加值,注重茶葉產品研發創新和品牌營銷;其次,拓展茶葉國內外市場,加強茶葉企業在展會、產業園區、品牌宣傳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提升茶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再者,加強茶產業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提升茶產業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最后,優化政策環境,加大茶產業政策支持力度,為茶產業發展提供保障[5]。

通過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產業發展與品牌建設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加強各領域之間的協同培育,推動茶產業的持續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為農民增收、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發揮積極作用。

3.3 鄉村旅游與茶文化融合

鄉村旅游是當今旅游業的熱點,茶文化與鄉村旅游的融合關系對于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在這一背景下,我們要從開發茶文化旅游資源、加強茶與鄉村旅游的融合、在推動茶文化與鄉村旅游互動方面展開工作。

3.3.1 開發茶文化旅游資源。茶文化旅游資源具有豐富的地域和文化內涵,利用得當便能為鄉村旅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茶園、茶室、茶館等茶文化相關場所可以成為旅游的重要載體,吸引游客前來體驗茶文化的魅力。此外,還可以開發茶文化主題的景區和旅游線路,將茶文化與其他旅游資源相結合,營造出獨特的旅游產品。

3.3.2 加強茶與鄉村旅游統籌融合。茶與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整體規劃和協調。要加強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服務質量,使游客能夠深入體驗茶文化的魅力。在這一過程中,還要發揮政府和企業的作用,推動政策支持和投資引導,為茶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保障[6]。此外,茶鄉村旅游要注意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使茶文化與鄉村旅游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3.3.3 推動茶文化與鄉村旅游互動。茶文化鄉村旅游的成功離不開茶文化與鄉村旅游之間的互動。茶文化和鄉村旅游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具有很強的互動性。茶文化既能為鄉村旅游提供獨特的魅力,也能借助鄉村旅游的發展為自身傳承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7]要加強茶文化與鄉村旅游的政策、投資、創新等方面的互動,為茶文化鄉村旅游的發展注入活力。

4 結語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發揮茶文化對鄉村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正面影響,為鄉村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為實現茶產業與鄉村發展的融合與共贏,需要持續推動政策支持、產業發展與品牌建設、茶文化傳承及創新以及鄉村旅游與互動融合等方面的政策及措施,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實現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鶴峰茶文化茶葉
《茶葉通訊》簡介
風機與白云比高低
——鶴峰走馬風電場(50兆瓦)工程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茶文化的“辦案經”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別具特色的俄羅斯茶文化
香噴噴的茶葉
的哥的“慧眼”:有個巡視中的國企老總在偷情
山光水韻話鶴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