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夢》中茶文化的“天人合一”

2024-03-29 22:30潘佳琪彭家海
福建茶葉 2024年2期
關鍵詞:妙玉品茶茶具

潘佳琪,彭家海

(湖北工業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8)

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從各方各面解析了封建時期一個大家族的榮辱興衰,也表現了清代的禮儀文化制度。全書在各種不同的場合和待人接物的時侯展現出各色的茶文化、酒文化、飲食文化和服飾文化。作者通過這些現象的描寫勾勒出一幅幅具有清代生活氣息的濃縮畫卷?!都t樓夢》中的茶文化從茶具、風俗、品茶等方面展示出來,并且在《紅樓夢》的第一章就有提到了“女媧補天”的故事又接著借著一位“空空道人”來暗示《紅樓夢》各位人物的結局也隱含著曹雪芹的深意。本文將從茶具、煮茶、品茶和以茶養生的角度來分析《紅樓夢》中茶文化里所蘊含的道家思想。

1 茶具

曹雪芹先生筆下《紅樓夢》中的賈府可謂是皇親國戚的大戶人家,其府上的規矩吃穿用度皆代表著清代上流社會的風俗習慣。所以,賈府中的飲茶之道是十分講究的,書中也有很多制作精美、具有代表性的茶具。在古代品茶時的規矩蘊藏著很多文化底蘊,茶具大多是以杯、壺、盤為主。在小說中幾乎每位主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套精美茶具。比如,賈府中頗有地位的賈母屋內放有舊窯小茶杯和什錦茶吊,并且她的居室花廳內配有洋漆茶。王夫人用茶時婢女們則是用精美的茶盤托著茶盞。故事中的男主角賈寶玉的貼身丫鬟也用連環洋漆茶盤來給賈寶玉送茶。在《紅樓夢》中關于賈府用茶較為經典的一幕還屬妙玉在櫳翠庵根據年齡身份以及性格和在場每個人的茶性來對賈母、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一行人進行茶具的區分,拿出了她珍藏已久的茶具。給賈母配的是精美的名品“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龍獻壽的小茶盤,里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給寶釵的是刻有“晉王愷珍玩”和“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于秘府”題款的植物茶具,給黛玉的是“形似缽而小的犀牛角”茶具,給寶玉的先為“綠玉斗”,后又拿出“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虬整雕竹根”茶具,給其他人配的是一色的“官窯脫胎填白蓋碗”。[1]可見在清朝,不管是上流社會還是文人墨客都在用茶時很有講究并且對用茶時的茶具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在曹雪芹的審美世界里古就是美,用古器就是行古道,這也代表了當時文人對茶具的審美傾向。[2]這同樣也代表著清代的審美和茶文化。

古人常常以品茶作為雅事,品茶的文化在中華文化當中也盛行了千年。而茶具幾乎與茶葉同時出現,與盛食物相同,在人們享用茶葉的時候會想到用什么器皿來盛放茶葉調制出來的茶水。清朝定都北京,每到冬季沏好的茶就會涼的很快,所以人們就在茶碗上加上了碗蓋,這也省去了用茶壺來泡茶的步驟。這個帶蓋子的茶碗在當時被叫做蓋碗,但是這個蓋碗在后來也被衍生出來自己的意義和文化價值。蓋碗由蓋、碗、托三部分組成,人們也賦予了三個部分不同的含義,其中蓋子在最上面寓意是“天”;茶碗在中間,其寓意就是“人”;最后是托著茶碗和茶蓋的茶托是“地”的象征。所以,這套茶具又稱“三才碗”,如此一來,三者合一也的確符合了道家中“一”的思想,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三才碗的茶蓋需要契合茶碗的碗口大小,其中茶托中間的凹陷要與茶碗的碗底吻合,三者搭配成套寓意著天人合一的“合”。對于茶具本身所體現的“天人合一”的內涵,《道德經》當中有“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其旨在告誡人們應該遵循自然規律從而達到道家思想里的身心合一的境界,繼而達到“神、氣、形”合一的境界,也旨在告誡人們身形與功能的共存之道,達到超凡、脫俗的天地人合的境界?!都t樓夢》中的茶具雖然花樣各一,但是大多是符合當時清朝流行的“三才碗”的設計,其基本的泡茶的功能并且考慮到天時問題加了茶蓋體現了“身”;“心”則是表達了設計者在茶具上所賦予的形式美和思想內涵。所以,在茶碗的設計中人們將功能和美觀相統一,二者相輔相成更加體現了所謂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道德經》中廣為流傳的一句“道生一,一生三,三生萬物”,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旨在告誡世人遵循自然規律,提倡順應自然,尊重自然,效法自然。莊子認為萬事萬物都應該按照其原來的性情發展,我們不應該強行改變任何事物和人的本性,用敬畏之心去感受自然之美,將超凡脫俗自然萬物融入生活。在《紅樓夢》茶具中其中有“成窯五彩小蓋鐘”是脫胎填白蓋碗,成化斗彩圖主要有花鳥、人物等。這種將自然之物融入茶具的做法也體現了當時人們尊重自然,愿意與自然合二為一的境界。

2 茶水

烹茶之道不僅僅在于茶具的選擇,在烹茶的過程中擇水也是至關重要。水的選擇會間接影響到茶葉的味道和香氣是否能全部發揮出來。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中就對煮茶的水有著詳細的描寫。書中這樣寫道:妙玉將煮好的老君眉捧給賈母,賈母接了,又問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嘗嘗這個茶?!眲⒗牙驯阋豢诔员M,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庇值胶髞?,妙玉執壺向賈寶玉的海內斟了約有一杯。寶玉細吃了,果覺輕浮無比,賞贊不絕。黛玉因問道“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盵1]

后面章節還有一次描寫到了烹茶時的用水,妙玉帶了道婆到惜春處敘些閑話,惜春誠邀妙玉伴她一宵,書中寫道:“打發道婆回去取了她的茶具衣褥,命侍兒送了過來,大家坐談一夜。惜春欣幸異常,便命彩屏去開上年蠲的雨水……”[1]古代時期,大家不僅對茶葉本身有所要求,并且對泡茶用的水也會十分講究,擇水的用材對能否發揮出茶葉本身的香氣和味道也是至關重要的。當時清朝的皇帝用茶的水都是用專車從玉泉山上運來的,可見用水對催發出茶的韻味起著很大的作用。

陸羽的《茶經》也強調擇水的重要性,原文中有敘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地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又多別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畜毒于其間,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遠者。[3]井取汲多者。意思是煮茶的水,用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河的水,井水最差。山水,最好選取乳泉、石池漫流的水(這種水流動不急),奔涌湍急的水不要飲用,長喝這種水會使人頸部生病。幾處溪流匯合,停蓄于山谷的水,水雖澄清,但不流動。從熱天到霜降前,也許有龍潛伏其中,水質污染有毒,要喝時應先挖開缺口,把污穢有毒的水放走,使新的泉水涓涓流來,然后飲用。江河的水,到離人遠的地方去取,井水要從有很多人汲水的井中汲取。妙玉所選用的雨水和雪水在明代屠隆的《考槃余事》中也有記載,其中第一條就提到擇水選用天泉即雨水,水質以秋天時最好,其次為梅雨時。秋天的水色白且冷,梅雨時水白而甜。水甜多少會使茶味失色,水冷則能保持茶味,所以秋水最佳。春水又勝冬水。但不論何者均以和風甘雨中自然運行而得之水最好,夏季暴雨不佳,風雷時亦差。龍行所致之暴雨或甘霖,亦不宜飲。雪為五谷之精,以此煎茶有幽人清況的雅致。在書本中妙玉通常會用舊年的雨水和梅花上的雪水來泡茶待客,這中間都是有原因的。在古人眼中天泉(雨水)是僅次于泉水的泡茶好物,是天地陰陽調和之時從天上落下來的產物。

在《道德經》第八章中的名句: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4]意思是品德美好的圣人就像水一樣,水善于施恩于萬物而從不與萬物相爭。這句話間接說明了道家將水置于崇高的地位,在道教的思想中水代表著特殊屬性,水在道家的眼中是可以承載包容萬物的氣度,處柔、守雌、虛靜都是道家形容水的美好品德。茶葉在水的融合下也會雜糅水的自然之性:至善至美,至剛至柔。在擇水的過程其實也是對水的味道的篩選。水是大自然給予人類最純凈的饋贈,通過自身的至凈至純來誘發出萬物最原本的狀態,也幫助事物能夠成就自己最好的狀態。但水從不邀功也從來不喧賓奪主,在發揮出茶香和茶味中“水”真正做到了“利萬物而不爭”的自然屬性。

3 品茶

在古時候,人們會將飲茶作詩視為高雅的事情。所以人們也會叫喝茶為品茶,《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姑娘們會經常將品茶作為一件消遣的樂事,也會聚在一起作詩作聯打發時間,其中書中就有幾回人物聚在一起吟詩作對也是和“茶”事相關。其中第十七回元妃回府省親中寶玉為瀟湘閣題詞“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贝寺撜f烹茶鼎爐綠煙裊裊,窗下著棋指頭生涼;而“閑茶”“棋罷”之后尚覺煙綠指涼,正是因為窗外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意在寫竹子茂密幽深。在第二十三回中寶玉作了四時即事詩,三首詠及茶事:“倦繡佳人幽夢長,金籠鸚鵡喚茶湯”(夏夜即事);“靜夜不眠因酒渴,沉煙重撥索烹茶”(秋夜即事)“;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冬夜即事)。這三首詩也間接交代了用茶時的周圍環境——琥珀杯傾荷露滑,玻璃檻納柳風涼。(趁著月色好到涼亭小憩,喝一口琥珀杯里倒出來的滑潤的荷花露,吹一會掠過柳樹梢頭進入玻璃欄桿的清爽的晚間風);絳云軒里絕喧嘩,桂魄流光浸茜紗。苔鎖石紋容睡鶴,井飄桐露濕棲鴉。(怡紅院內丫鬟們的嬉笑聲終于停息了,皎潔的月光流瀉,浸透了紅色的窗紗。滿是青苔的虎皮石地上睡著仙鶴,水井畔梧桐樹上的露珠打濕了借宿的寒鴉。);梅魂竹夢已三更,錦罽鹴衾睡未成,松影一庭惟見鶴,梨花滿地不聞鶯。(梅花翠竹進入夢鄉,已到了半夜三更,我雖有溫暖的羽毛錦被,卻仍未安睡。白雪蓋沒了大地,再也聽不到婉轉的鶯啼聲;松影鋪滿了庭院的雪地,只見仙鶴在悠閑地信步歌吟)。即使在詩中的品茶作者也會將當時的環境置于寂靜、純凈的自然之境中。在書中最精彩的品茶章節還屬第四十一回各色人物在妙玉的櫳翠庵品茶。書中對妙玉的櫳翠庵是這樣描寫的:當下賈母等吃過茶,又帶了劉姥姥至櫳翠庵。妙玉忙接了進去,至院中見花木繁盛。[1]可見眾人當時在妙玉處品茶的環境也是貼近自然之境的。曹雪芹筆下的妙玉是一個佛家弟子,文學上卻大愛莊子,所以她無論是對品茶的環境還是品茶的用水都是十分講究的?!都t樓夢》當中曹雪芹對大觀園里眾人飲酒時的嘈雜的環境和詩中對品茶環境的要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詩句和櫳翠庵可知品茶時的品味在他們眼里追求的是回歸自然的寧靜來品味其中的“天人合一”。

道家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以達到“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境界。在老子的思想中,“自然”是至高無上的。人與自然界并不是對立的關系,相反,人的道德規范應該讓人們對大自然有愛護之情,追求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在《至樂》篇中莊子闡釋了萬物皆同源的理念,舉例在不同情況下相同的幻化樣態:“萬物皆出于機,皆入于機?!盵5]自然界中每一個物種都擁有獨特性,都有其存在的緣由,人類理應像呵護眼睛一樣關愛自然中的萬物。在繼承老子思想的基礎上,莊子對“天人合一”的理解在《莊子 ? 齊物論》與《莊子 ? 大宗師》中進一步得到了闡釋:“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本來就屬于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5]《道德經》和《莊子》所言是想讓人們真正的回歸自然,感受自然的純凈。品茶的目的也在于品味茶中的質樸自然,那么品茶之人也應該在最樸素最純真的自然環境下才能真正體會到茶葉帶來的美妙。茶葉本身就是自然界的產物,所以在天地自然間品味最原始的自然界產物更能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在《紅樓夢》中無論是詩中的意境還是妙玉的櫳翠庵都能體現出“天人合一”。

4 養身

除此之外,品茶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目的那就是修身養心,換言之,就是養身?!都t樓夢》中對茶葉種類的列舉,比如,六安瓜片,老君眉(湖南洞庭湖君山所產的白毫銀針茶,精選嫩芽制成,滿布毫毛,香氣高爽,其味甘醇,形如長眉,故名“老君眉”),普洱茶,龍井茶,楓露茶等,他們都有著各自的保養功能:有提神也有消食的。明代《茶譜》對茶的功效和作用說得則比較全面:“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煩、去膩?!焙竺尜Z母等人在酒足飯飽之后一起去妙玉那品茶其中一個理由也是為了消食,賈母當時對妙玉說的是:我們才都吃了酒肉,……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由此可見,防止積食在用食過多的時候可以通過茶水來消食?!皦垅t群芳開夜宴”,林之孝家的聽說寶玉“吃了面怕停住食”,馬上建議飲普洱茶,其功用自然是消食的。襲人、晴雯說已經喝過兩碗的女兒紅茶,想必已起到此功用。止渴,自不必多說。[1]

在道家的角度,所謂的養身最重要的是“修身養心”。在精神方面的修養,茶文化的“修身養心”和“天人合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道德經》第十二章指出:“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盵4]可見,在圣人的眼里過多的食欲是會使人精神不振,行動不便。茶葉來自于自然,其自然天性在《紅樓夢》中顯現出來具有消食的作用,這就屬于利用天然之物來養身。其二,茶葉對于人們的精神有著舒緩的作用,茶葉香氣和味道都有著讓人身心愉悅的效果。并且在品茶的過程中與自然融為一體,在自然界中修身養心達到內心的平靜與安寧,“修身”以為輔,在道家文化中“品茶”更多的是為了“養性”,“修身”和“養性”共同構成“養身”的目的。通常人們在飲茶過程中可以放飛自我,讓思想不局限于一處,也可讓意識暫時游走于身外,這時人們會感到自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種將大自然與人的心境相結合的狀態,既暗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也符合“養身”理論里的“養性“思維。在 《莊子?養生主》中,郭象注“養生之主”為:“是故雖負萬鈞,茍當其所能,則忽然不知重之在身;雖應萬機,泯然不覺事之在己?!盵5]上述種種皆證明了“養生“的主旨為“不以外物為己身之所累”,應達到“無待逍遙”的精神境界。

5 結語

中國古典長篇文學著作《紅樓夢》中的茶文化涵蓋了很多道家文化的底蘊,正因為茶葉本身具有自然屬性,即它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給人們提供一種“超然世外”之感,所以才能在文學中借以體現出其“天人合一”的內在精神涵義,并且茶文化中所體現出來的道家思想也表達了作者曹雪芹寓情于物,順其自然的思想,這也和一開始第一章那位“空空道人”揭示《紅樓夢》的結局相契合,也表明了曹雪芹對道家思想的認同。

猜你喜歡
妙玉品茶茶具
春來黔地品茶香
《香林德水》茶具設計
哲品π杯 便攜茶具
妙玉那場茶事
冬品茶梅
冰與火的性格沖突——妙玉論
冰與火的性格沖突
美輪美奐的茶具
作品四
品茶香 知茶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