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甕安縣茶葉種植管理技術探析

2024-03-29 22:30胡友明
福建茶葉 2024年2期
關鍵詞:甕安縣茶苗春茶

胡友明

(貴州省甕安縣茶產業發展中心,貴州 甕安 550400)

貴州甕安縣是茶葉生產大縣,區域茶樹種植面積較大。近幾年,貴州甕安縣持續探究茶樹高產種植管理技術,茶葉單產量及質量出現大幅提升。優異的品質使得貴州甕安縣茶葉的消費者口碑極佳,市場前景廣闊。因此,探究貴州甕安縣茶樹種植管理技術具有非常突出的現實意義。

1 貴州甕安縣茶樹種植準備

1.1 選地

貴州甕安縣茶樹種植需根據交通方便、生態環境優良(遠離公路和污染源)、土壤肥力中上等、有機質含量達到2%以上、土層厚度在80cm左右、pH值偏酸(4.5~5.5)、通氣性好的原則,選擇坡度25°以下的緩坡。同時坡地周邊應密布遮陰樹,確保光照強度較弱。

1.2 開墾

對于新種植的茶園,種植戶應提前進行機械開墾[1]。即借助挖掘機,先進行一次初墾,初次開墾深度超出50cm,將園地內的樹根、石塊及雜草雜物去除。隨后借助挖掘機進行復墾,二次開墾深度為30cm左右,旨在平整、細碎土表面。

在園地開墾期間,種植戶應依據“山頭上有植被、山腰有行道樹、山腳有隔離帶”的原則,維護茶園周邊生態環境。

1.3 施底肥

在開墾期間,種植戶應施加底肥。一般每產100kg大宗茶畝施純氮12kg-15kg,氮肥、磷肥、鉀肥質量比為2~5:1:1,或者施加廄肥或堆肥等有機肥37500kg/hm2-45000kg/hm2和茶樹專用肥450kg/hm2~750kg/hm2。以幼嫩芽葉為原料的名優茶施肥量需要提高1-2倍,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土壤熟化,為茶苗早發快長營造良好環境。底肥深施30cm以上,將肥與土在種植溝內混合,回填堆積30天左右,避免撒施遇到大雨肥料沖失,或者遇干旱氮素揮發誘導茶樹根系集中在表層土壤,最終致使茶樹抵抗旱、寒等自然災害的能力下降。

1.4 建園

在園地開墾的情況下,種植戶應面向整個茶園,規劃主干道、支干道、人行道,確保主干道與支干道互通,而人行道為“S”型,避免長期雨水沖刷形成“路邊溝”。同時在主干道、支干道、人行道兩旁,種植戶可以選擇桂花樹等常青樹進行種植,形成防護林。對于抗旱能力較弱的茶葉品種,種植戶可以在茶園旁修建小型貯水池,修建標準為1個/3.33hm2,滿足日常灌溉抗旱、施藥要求。

2 貴州甕安縣茶樹種植實踐

2.1 選種

貴州甕安縣茶葉種植適宜選擇灌木型、中葉類無性系良種。比如,在貴州高原氣候品質表現優異的“白葉一號”,早春幼嫩芽葉因葉綠素缺失而呈玉白色且莖脈翠綠,夏秋季樹尖呈淺綠色,分枝和發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較強。

確定品種后,種植戶可以依據國家二級苗標準(苗高20cm、莖粗0.2cm),精選一年生無性系苗。

2.2 移栽

貴州甕安縣茶苗移栽時間為每年10月開始至次年3月。

在茶園位于15°以下緩坡地時,水平種植;在茶園位于15°以上的坡地時,選擇筑等高梯田內低外高種植方式,避免園地水土流失、土壤營養成分流失導致茶樹營養吸收不足。具體種植時,種植戶應依據單行雙株的種植方法,控制行距為1.5m,株距為0.3m,種植密度45000株/hm2。

茶苗栽好后,若土壤干燥則需要立即澆施足量定根水。若土壤濕潤則不需要澆定根水,可直接梳理根系后回填表土至泥門。同時種植戶應邊用手扶正茶苗邊用腳踩踏密實,避免茶苗根系與土壤之間存在空隙致使茶苗根系衰弱。踩踏密實后,種植戶可以在表面覆蓋草保溫保濕,在抑制雜草生長、合理利用綠肥的同時,確保土壤中水分、養分可最大限度地被茶苗吸收,提高茶苗的成活率。

3 貴州甕安縣茶樹種植后期管理

3.1 修剪

移栽當天,種植戶可保留茶苗4~5片葉進行定型修剪,確保茶苗高低一致。

對于幼齡茶樹,種植戶可進行定型修剪。從移栽當年持續到第三年,每年進行一次定型修剪。第一次修剪時間選擇灌木型茶樹達2足齡(苗高30cm以上,有1~2個分枝),春茶前或春茶打頂后茶樹體內養分較多的時期,避免定型修剪過遲延長茶樹苗期,或者定型修剪過早影響茶樹粗壯骨干枝形成以及根系的生長。一般第一次需頂頭剪15cm~20cm,以解除頂端優勢,促進側枝和腋芽的萌發;第二次水平剪,在上一次修剪的基礎上提高10cm~15cm,即水平剪高30cm~40cm;第三次水平剪,在第二次剪的基礎上提高10cm~15cm,即水平剪高45cm~50cm,以促進分枝、控制高度、擴大樹冠;第四次弧度剪,剪高為55cm~60cm,以便在培養粗壯骨干枝的同時營造骨干枝粗壯、分枝層次分明、高度適中、樹冠覆蓋度大、葉層厚度和葉面積指數適當的高產茶園產量。

對于成齡茶園,種植戶可在封園后、萌芽前,每年或隔年修剪一次,深度為3cm~5cm,茶行邊緣修建間距為20cm?;蛘咴诖翰璨烧Y束后,從茶園棚面15cm~20cm位置著手,剪除全部“雞爪枝”,每4~6年進行1次。

對于不能繼續生產的衰老茶園及病重枯竭茶園內的臺刈茶樹,種植戶可在春茶采摘結束后,從根莖處或離地5cm~20cm位置出發,剪去全部枝條,隨后按照茶園長勢進行茶樹定型修剪。若在春茶結束后出現茶樹樹枝干枯等嚴重影響產量的情況,種植戶應進行重修剪,即從離地30cm~40cm著手,剪去上部茶樹樹冠的一半左右。

3.2 施肥

3.2.1 幼齡茶園施肥。施肥關乎茶苗生長速度。幼齡茶園施肥需貫徹少量多次的原則,增施氮肥,每次施氮量不要超過375kg/hm2。一般在茶苗種植次年需施肥4次,種植戶可以采取穴施的方法,在距離茶苗20cm的位置挖深度為10cm~15cm的穴,施加肥料后覆蓋表土至表面持平,提高肥料利用率。

柳冠中生于1943年,1981年赴德國斯圖加特設計學院主攻工業設計,1984年回國后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創辦了工業設計系。李樂山生于1945年,1989年赴德國留學,1999年歸國任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兩人年紀相仿,都是20世紀80年代赴德國留學。德國先進的設計教育理念以及嚴謹務實的設計風格深深地影響了他們,從兩人后來的學術觀點以及社會實踐來看,德國的留學經歷對他們的影響是深遠且伴隨一生的,德式的“嚴謹務實”成為兩人設計思想的主要組成部分,并以此為基礎向不同的研究領域深入,這是兩人“和而不同”的體現之一。因此,分析柳冠中和李樂山的設計思想時,早期的留學背景不容忽視。

根據經過冬季休眠后,茶樹生長能力強、需肥量大的特點,種植戶應結合茶樹生育的物候期,以茶芽伸長到魚葉出展期為催芽肥施加節點[2]。一般貴州甕安縣首次施加催芽肥為開春后(2月10日-3月10日),種植戶可以施加氮磷鉀復合肥(N23-P8-K9)作為催芽肥,施肥量為75kg/hm2~750kg/hm2,或者在茶園正式開采前15~20天,施加茶葉專用肥1500kg/hm2、氮肥600kg/hm2。有條件情況下,種植戶可在茶葉采摘前15~30天或者新梢一芽一葉到一芽三葉期,選擇傍晚噴施含微量元素鋅、硼、鉬、錳、銅的農海牌氨基酸葉面肥,以改善茶葉的品質、提高茶葉產量。

春茶采摘后,茶樹體內大量的養分被消耗,為了及時補充養分,種植戶應在夏茶大量萌發前進行第二次追施肥。第二次施肥時間為4月底至5月初,施加氮磷鉀復合肥(N17-P17-K17)450kg/hm2-600kg/hm2。

根據貴州甕安縣春、夏之間時間間隔短的特點,第二次追肥后應及時進行第三次肥料追施。第三次施肥時間為7月上旬,施加茶葉專用肥1500kg/hm2。

在氣溫高、雨水充沛、無霜期長、茶芽輪次多的茶區和高產園,應以每輪新梢生長的間隙期為施肥期,進行第四次追肥。第四次施肥時間為9月上中旬,施肥量為腐熟有機肥1500kg/hm2+復合肥(N2-P1-K1)150kg/hm2~225kg/hm2。

3.2.2 成齡茶園施肥。成齡茶園每年應施肥2~3次,控制氮肥施加量。第一次施肥為春茶結束后、修剪前,一般為4月底~5月初,開溝施加,施肥量為腐熟有機肥1500kg/hm2~2250kg/hm2+氮磷鉀復合肥(N15-P15-K15)300kg/hm2,以補充足夠養分[3]。

第二次施肥為梅雨季節(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施肥量為腐熟有機肥或餅肥750kg/hm2~1200kg/hm2。若茶園生長較為旺盛,可以免去第二次施肥。

根據甕安秋茶延續時間長、三茶后常遭干旱、四茶后已有早霜的特點,應在伏旱后施肥,確保肥效的發揮。第三次施肥為早霜來臨前一個月(9月中下旬至11月),避免最后一次追肥太遲促使越冬芽萌發進而影響茶樹安全越冬。施肥時,需開20cm~30cm深溝施肥,施肥量為餅肥2250kg/hm2~3000kg/hm2+氮磷鉀復合肥(N15-P15-K15)300kg/hm2~450kg/hm2,或者施加發酵后欄肥15000kg/hm2+商品有機肥1500kg/hm2~2250kg/hm2(或氮磷鉀復合肥300kg/hm2~450kg/hm2)。

在茶樹地上全部全年生長停止后(9月底至10月底),需在樹冠邊緣垂直下方深20cm位置施用基肥?;识噙x擇廄肥堆肥和餅肥等有機肥為主,適量磷、鉀肥為輔。結合貴州甕安縣實際情況,施加菜子餅3000kg/hm2~4500kg/hm2,摻加氮磷鉀復合肥(N17-P17-K17)750kg/hm2~1050kg/hm2,必要時混合腐熟有機肥7500kg/hm2~11250kg/hm2,以確保茶樹根系在秋、冬季活動以及翌年春茶萌發養分充足,并改良茶園土壤性質,奠定茶葉高產、優質基礎。

3.3 灌溉

貴州甕安縣屬于云貴高原地區,土壤蓄水能力較差,為確保茶苗移栽后的成活率,種植戶應及時灌溉。

3.4 除草

在茶苗移栽后,種植戶應貫徹“及時除草,見草就除”的原則,利用手拔除茶苗根部的雜草,利用鋤頭或除草機去除遠處雜草,避免茶苗根部土壤松動影響茶苗成活。同時,種植戶應避免使用草銨膦等各類化學除草劑除草。

3.5 綠色病蟲害防治

作為“貴州綠茶”茶葉主產縣,綠色防控是當地茶樹病蟲防治的主要理念,強調減少化學農藥施藥次數和農藥用量,綜合利用生態調控、免疫誘抗、釋放天敵、理化誘控、生物農藥、高工效藥械等措施防控病蟲,減少農藥殘留,建立生態環境友好茶園,從源頭規避化學農藥及其廢棄物造成的面源污染。

3.5.1 茶樹煤煙病。在冬季(11~12月)修剪、施肥結束后(氣溫在4oC以上),種植戶可以全面噴灑一遍99%礦物油乳油(有機認證,安全間隔期為零)與赤?吲乙?蕓苔,或42%寡糖?硫磺、45%石硫合劑,將藥液均勻噴灑到茶叢上下、內外以及葉片正面背面,完成封園,降低次年茶樹煤煙病發生風險[4]。

3.5.2 粉虱。粉虱預防可以選擇生態調控方式。生態調控主要是利用茶園生物多樣性良好的生態環境,建立保護天敵的生態島[5]。同時在茶園周邊種植波斯菊、墨西哥鼠尾草、除蟲菊、紫蘇萬壽菊等顯花植物,營造有利于蜘蛛、草蛉、捕食螨、小花蝽、瓢蟲、寄生蜂等天敵生存和繁衍條件,充分發揮生物種群對害蟲種群控制的能力。

根據茶園粉虱發生種類和危害程度,貫徹以蟲治蟲、以螨治螨的天敵防控方針,在茶園發生粉虱初期,選擇釋放捕食螨、蠋蝽、小花蝽、寄生蜂等天敵,控制茶園粉虱數量[6]。同時種植戶可借助秋季封園契機,采用高工效低容量噴霧器或植保無人機,精準噴灑符合有機歐盟農藥殘留標準的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硫懸浮劑、礦物油等礦物源農藥,降低茶園粉虱危害。

3.6 防低溫

茶樹在早春茶芽生長期抗寒能力較弱,易發生低溫寒害[7]。為提升茶樹抗逆能力,種植戶可選擇早春茶芽開始萌動時、寒害過后天氣轉好時、春茶采收修剪后等時期,利用機械噴霧器,向茶葉表面噴霧噴施5%氨基寡糖素水劑或0.136%赤?吲乙?蕓可濕性粉劑。

4 結語

綜上所述,貴州甕安縣是“貴州綠茶”茶葉主產縣之一,高產綠色種植關乎茶樹種植效益。因此,種植戶應根據茶苗生長特點,選擇適宜區域建立茶園。同時精選無性系品種,科學移栽。在移栽后,種植戶應根據種植結構和氣候變化,加強灌溉。同時種植戶應少量多次施加肥料,加強茶園病蟲草害控制,確保茶葉產量與質量。

猜你喜歡
甕安縣茶苗春茶
茶苗移栽需掌握好時間
春茶不宜貪嘗鮮
貴州省福泉市:搶抓時節育茶苗
春茶不宜貪嘗鮮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關鍵技術
甕安縣召開2017年離退休干部、老年教育和關心下一代工作會議
24味暖春茶香 1周急速瘦15斤
甕安縣關工委開展法治進校園宣傳教育活動
城鎮建設規劃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探討
甕安縣委離退局學習貫徹《意見》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