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主流電視劇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呈現與建構

2024-04-01 06:41劉曉東
音樂傳播 2024年1期
關鍵詞:建構國家文化

■ 劉曉東

一、國家形象與電視劇塑造的國家形象

當年肇始于冷戰揭幕的國家形象研究,如今已伴隨著全球化格局的深入演變和國際競爭乃至沖突的加劇而延續了作為世界性的焦點議題的身份?!耙粋€國家的形象如何直接關系到它的國際聲譽和世界影響力?!?1)趙輝輝:《向世界展示新時代的中國形象》,《光明日報》2021年9月14日第6版。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指出,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苿又腥A文化更好走向世界”。(2)《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人民日報》2022年10月17日第3版。國家形象建構作為與國家綜合實力、國際地位、發展變革狀況甚至國家安全緊密相關的宣傳事項,若乍一思考,似乎首先要遵循寫實的原則。但事實上,既然這種建構要借助媒介形式,那就無法回避真實與“幻象”難分彼此的“共生”形態。這種“共生”一方面緣于依據現實進行藝術化創作帶來的失真,另一方面還緣于國家形象肩負著對內建立認同、凝聚共識,對外表達主張、塑造國格的重要使命。而“由于信息輸出、傳播、接受等方面受到了諸多限制,任何一個接受者都不可能做到從一個國家的‘各項活動’進行總體性判斷”(3)陳林俠:《大眾敘事媒介構建國家形象:從特征、論證到文化邏輯》,《中州學刊》2013年第10期。,因此,對承載著前述使命的國家形象的書寫和建構而言,“想象”就成為一種必需,正如達尼埃爾-亨利·巴柔所言,“異國形象……是社會集體想象物(這是從史學家們那里借用來的詞)的一種特殊表現形態”(4)[法]達尼埃爾-亨利·巴柔:《從文化形象到集體想象物》,孟華譯,載孟華主編《比較文學形象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21頁。。國家形象作為對共同體的想象,不但應具備最廣泛的群眾基礎,也被賦予了借助自身強大的凝聚力和影響力表征國家意識的可能。

在實現國家形象建構的路徑和備選言說方式中,電視劇作為當今最重要的大眾傳播媒介之一,因其無法剝離的政治和地緣屬性,自然會成為塑造和傳播國家形象的重要選項。從創作結果來看,電視劇作為大眾文化體裁之一,在充分尊重制度秩序和藝術創作規律的前提下,為國家形象的塑造營構了一個“潤物細無聲”且“妥協和彈性、多元的空間”(5)張慧瑜:《文化魅影:中國電視劇文化研究》,中國電影出版社2016年版,第2頁。;從創作對象來看,國家形象作為電視劇生產素材和創作目標的組成部分,已成為其重要的創作客體。近年來,伴隨著技術的進步、政策引導的強化和受眾欣賞觀念的升級,電視劇藝術在形態、內容和體量上都取得了顯著突破;在經歷了數次主動或被動的市場“洗牌”之后,主流價值觀念在電視劇創作和傳播環節中的主體性已經以前所未見的穩固態勢確立起來。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作為國家形象的“這個想象中的‘共同體’與其作為想象基礎的那個現實中的民族國家,不僅有著認識意義上的復雜的‘互文’關系,而且有著建構意義上的‘互建’關系”(6)李興陽:《民族國家、民族國家想象與國家形象——新世紀中國電視劇與民族國家想象研究的三個關鍵詞》,載胡星亮主編《南大戲劇論叢》(2020年第1輯),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據此,我們應該對電視劇中中國國家形象的呈現效果和建構路徑加以確認(分別對應于作為想象的國家形象與作為藝術生產客體的國家形象),為研究電視劇中的國家形象的內涵并確認其本體價值提供思想資源。本文限于作者精力和篇幅,擬先從新主流電視劇入手。

新主流電視劇是近些年才有的提法。這個提法誕生的背后是中國電視劇中的國家形象建構從“自塑言說”到“共塑言說”的演變過程。曾有外國學者表示:“僅僅討論國家形象的‘好’與‘壞’是不夠的,中國的國家形象問題遠比這復雜得多?!?7)[美]喬舒亞·庫珀·雷默:《淡色中國》,載[美]喬舒亞·庫珀·雷默等:《中國形象:外國學者眼里的中國》,沈曉雷等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9頁。我們說,這種所謂的復雜性顯然應該包含由傳播主體、客體與載體的差異而引發的誤解。不過,近年來新主流電視劇在國內和海外傳播中的成績,至少說明這一領域已逐漸具有了依靠主流價值填補主旋律與商業價值之間的空隙,填補中國國家形象自塑與他塑之間的空隙的能力。從“主旋律”到“新主流”的轉變,也可以說基本構成了中國電視劇在國家形象建構上的邏輯演進的主線。新主流電視劇作為“主旋律”電視劇的迭代或曰進階產物,作為當前中國最重要的電視劇類型之一,在保持了對時代旋律的忠誠謳歌和對主流價值的絕對推崇的同時,也在兼顧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引導主流文化與亞文化走向有機合流、借助“微宏敘事”(8)王一川:《〈古田軍號〉:今昔對視中的微宏敘事》,《電影藝術》2019年第5期。引發觀眾共鳴和共情等方面實現了更新和超越,較好地做到了對固有認知中的嚴肅主題傳播的大眾化和普適化。在這個意義上看,研究新主流電視劇中塑造的中國國家形象對研究中國國家形象的媒介傳播亦具備不可忽視的典型功用和參考價值。

二、新主流電視劇呈現中國國家形象的三種樣態

參與擔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進中外文化交流等使命的新主流電視劇,近年來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指引下,將中國、中華民族、中國共產黨等的藝術形象高度融合,堅守國家文化立場,依托對中華文化民族性的闡釋,在充分兼顧“他者”的話語闡述和行動反饋的同時,通過統籌時間、空間和群體多樣性的方式,以事實為根據,塑造了多種樣態但又渾然一體的中國國家形象。

(一)民族精神與群體特質的厚植

中國在悠久的歷史中逐漸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以及同心同德、守望相助的群體特質?!熬椭袊藖碚f,幾千年來,(他們)比世界(其他)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幾億民眾從政治文化上團結(了)起來。他們顯示出這種政治文化上統一的本領,具有無與倫比的成功經驗?!?9)[英]阿·湯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紀》,荀春生、朱繼征、陳國梁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294頁。這些經驗既是維系共同體的紐帶,為中國的發展提供著不竭的動力,也在新主流電視劇中以共識性的國家形象獲得了確認。

比如《跨過鴨綠江》《覺醒年代》《人世間》等作品,既將精誠團結和同心同德的民族精神植于個體情感之內,更將其融于爭獨立、保安定、求發展的國家追求之中,并最終展現為中國形象中凝聚國人力量、彰顯文化自信這一重要方面。在《覺醒年代》中,面對內憂外患的彼時中國,以李大釗、陳獨秀為代表的革命先輩以文化革新和思想啟蒙為利刃,在探索救亡圖存之策的道路上披荊斬棘。這種啟發民智與救國興邦的赤膽忠心超越了血緣、跨越了階級,賦予該作品以豐富的故事感與“當代性”。同時,不畏艱難與甘于奉獻也是新主流電視劇中表達前述民族精神的一種面向?!犊邕^鴨綠江》和《人世間》盡管故事背景不同,但都借助對偉大的個體犧牲的描寫和升華,為穩定而堅固的命運共同體譜寫出了新時代的恢宏交響。這些以團結和奉獻等中國人民突出的氣質為核心展開的創作,是新主流電視劇塑造中國國家形象的代表性案例。

(二)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統合

毋庸置疑,國家形象的傳播要在對接國民和世界認知的基礎上,以盡量高的“辨識度”和盡量強的“傳播力”去實施。而對這個既古老又煥發著新的活力的國度,《老農民》《大山的女兒》《我們這十年》等新主流電視劇與時代同頻同向,通過對創作題材和藝術視野的擴充,以可觀的作品序列建構了一個統合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中國國家形象譜系。

《我們這十年》通過《唐宮夜宴》《未來已來》等單元,生動展現了“中國通史”般的波瀾壯闊之美,既有對象征中國厚重文化底蘊的唐代樂舞、京劇以及地域美食的展示,又有對當前引領世界的通信技術的發展歷程與現代國家治理智慧的描繪,二者共同指向文化自信的全面建立和傳播內容的優質擴增,其傳達的中國形象是進步的,亦是多元的。此外,聯結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并實現二者的合理共存及共融,會讓傳承的意義進一步凸顯。在《老農民》《大山的女兒》中,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借助農民牛大膽與扶貧干部黃文秀的成長歷程在暗喻層面上更好地實現了“雙向奔赴”,讓作品做好了中國形象的多維和動態展示,并通過對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征程的生動描寫,闡釋了中國引領世界發展、號召人類共同進步的不懈追求。而這,也正是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塑造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的要義之一。

(三)青春氣質與天下情懷的展現

新主流電視劇也十分重視傳達中國在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過程中展現出的青春氣質與責任擔當。具體來說,其一,伴隨著“千禧一代”和“Z世代”群體的成熟、觀看設備的升級與媒介融合的深入,電視劇傳播在空間、時間以及意義向度上都有了極大拓展,在新主流電視劇中則突出表現為貫穿了創作和接受等多個環節的“青春中國”形象。這種拓展賦予觀眾審美以介入創作的權利,展示了青年群體在展示國家活力與推動民族進步上的獨特價值。比如《大江大河》《我們的新時代》無論是內容上對青春內涵的闡釋,還是形式上暖光、亮色、“輕敘事”等特點,皆把握住了昂揚向上的“年輕態”。與以往主旋律電視劇中更為嚴肅的正面角色構型與宏大事件陳述相比,這些充滿朝氣與活力的角色以及附著于其上的文化樣態,為海內外觀眾提供了更加“真實可觸”的新時代中國風貌。

其二,作為對外傳播的重要載體,新主流電視劇還通過對“天下為公”精神的傳揚,彰顯大國風范,進而將意蘊連接到積極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責任擔當上去。如《湄公河大案》《埃博拉前線》精準聚焦近年來中國開展的一系列人道主義救援行動,深度參與中國影像“走出去”的實踐,在實現作品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到了傳播“守望世界和平、謀求和諧穩定”的國家形象?!拔恼潞蠟闀r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該類作品的播映,與海外多發的地區沖突、全球疫情等形成了深度互文,立足于成功的歷史經驗,吸引受眾思索當下問題的解決方案,從根源處反映了中國智慧的說服力和親切感。

三、新主流電視劇建構中國國家形象的三條路徑

路徑選擇是成功塑造藝術形象的關鍵要素之一。新主流電視劇中的中國國家形象依托于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與藝術形象塑造的高度統一、對中國文化立場和總體史觀的恪守、在聚焦全球公共議題和建構“共同經驗”時充分引入和重視他者話語闡述及行動反饋等路徑的“合力”,有利于有效滿足傳受雙方的文化期待,增強中國國家形象的多元性、立體性和可信性。

(一)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與藝術形象塑造的高度統一

“以人民為中心”作為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根本立場,像源源不竭的動力持續推進著新時代的文藝創作,其影響自然也突出地表現在新主流電視劇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建構之中。比如《山海情》的創作者聚焦脫貧攻堅最前線,突破以往“高位俯瞰”的扶貧題材創作邏輯,以化身“新農人”的方式,“零距離”地參與到具體工作中,突出了作品敘事的人民視角。同時,對協作景象與團結風貌的大量展示,也生動熔鑄到了該作品的視聽話語當中。將環保作為重要敘事線索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則通過對中國“綠色發展”理念的全面闡述,讓作品中“人民”二字的內涵有了深入拓展。正因有了這些劇中真心熱愛人民、獻身人民的藝術形象,淳樸、勤勞、有擔當的中國形象才躍然熒屏之上。

眾多新主流電視劇從重大現實題材,到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再到獻禮劇,盡管存在題材上的差異,但仍然具備鮮明的共性。最突出的當屬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往往同時具有中國的公民、中華民族兒女和中國共產黨黨員等多個身份,同時其參與的重大事件如抗日戰爭、抗美援朝、解放戰爭、改革開放、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也往往關乎國家、民族、人民等多方面且統一的價值。因此,盡管《功勛》《大決戰》《理想照耀中國》等作品存在敘事主體的顯著差異,但由于它們指向和表征的皆是勇于抗爭、集體主義、勤勞奉獻等共通價值,因此它們仍然實現了建構一體多面的中國形象的愿景。

(二)堅守中國文化立場與樹立“大歷史觀”

電視劇創作中塑造國家形象需要中華文化立場的有力指引和保駕護航,這主要表現為對中國文化民族性、獨特性和多樣性的充分尊重。這一點也在新主流電視劇建構中國國家形象的過程中得到了踐行。

比如《絲綢之路傳奇》和《索瑪花開》著力于對藏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同胞的日常生活原貌和文化風俗的樸素描繪,對內在展示祖國文化多樣性、回應觀眾視覺期待的同時,增強了國人的自豪感;對外則以一種“去東方主義化”(de-orientalization)的主位視角回應了東方主義者(orientalist)和內部東方主義者(internal-orientalist)的共同凝視。此類優秀作品以強大的文化定力表明,新時代的中國既要敞開胸懷擁抱世界,更要充滿自信地提煉、確立和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這樣才能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另一方面,新主流電視劇在塑造國家形象時,多著力于對歷史時空的全景展示,尤其注重鋪設貫通古今、聯結內外的敘事線索,恰當地處理了宏觀背景與微觀表達之間的關系,系統性地生成了多樣而一體的中國國家形象譜系。比如,《大浪淘沙》和《光榮與夢想》都十分注重對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前史”的描繪;而整體協作的形象氣質既體現在《人世間》中跨越半個世紀的周家歷史之內,也顯露于全景呈現戰爭史詩的《大決戰》之中。數量可觀、質量上乘的新主流電視劇作品,通過整體、動態、全面的流動影像,映照出厚重、寬廣、可親、可敬的中國形象。

(三)重視對話功能與建構“共同經驗”

作為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性課題,國家形象話語體系的搭建亦十分重要。近年來,中國新主流電視劇在這方面已基本實現了內部自洽,然而這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對接”全球話語體系并考慮“國際通行標準”。具體說來,新主流電視劇在聚焦全球公共議題、建構“共同經驗”的過程中充分引入并重視他者的話語闡述和行動反饋的做法,提升了其塑造的國家形象的可信度和其形象話語的接受度。

伴隨著氣候問題、流行病防治等全球性議題的增多,部分新主流電視劇在建構國家形象時并不止于肯定自身,還讓海外個體和異域文化充分參與到敘事中,體現出對全人類“共同書寫”之意義的重視。比如在《我們這十年》的《沙漠之光》一節中,如何讓經濟水平和思想意識都相對欠發達的北非居民接受光伏發電技術,看到科技改變生活甚至改變命運的可能,是作品敘事中必須解決的矛盾。片中,從懷疑、對抗到和解、協作,伴隨著民生難題的解決,科技推動綠色發展的理念也得到了有效闡釋——尤其值得肯定的是,這種闡釋依靠的不是自說自話,而是北非民眾發自內心的接受和真誠的擁護?;诖?可以說新主流電視劇通過以他者視角去接觸甚至去主動講述中國故事,用構建“共同經驗”的方式讓國家形象更加值得信賴、更易被接受。

四、反思與追問

梳理歷史并不算長的新主流電視劇建構中國國家形象的探索之路,圍繞如何實現中國國家形象的創造性建構和創新性生產,如何更加有效地提升其傳播的效度和信度,還有一些問題值得反思和追問。比如,面對闊步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歷史機遇,新主流電視劇作品應該如何闡述國家形象的核心價值?在全面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進程中,創作者在塑造國家形象時該如何兼顧對主位意識的堅守與對他者視角的尊重,進而建立一種消解了主體間對立的“完整的主體間性”?面對當前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如何確立塑造國家形象的“歷史方位”才算足夠精準,進而實現對“濾鏡”遮蔽下國外民眾對中國之認知的有效糾偏?這些問題都有待深入探索。

(一)對表達更新的期待:日常之間與地緣之外

縱觀全球電視劇創作,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幾乎都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產品類型和作品特點,如美劇的批判性和懸念感、韓劇濃郁的生活氣息、日劇的危機假想或輕松勵志——這些涵蓋民族氣質、國民性格和文化主張的“多元調性”,向觀眾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國家形象。新主流電視劇作為凸顯民族意志和文化思維方式的電視劇類型,在未來創作中可以將提煉自中國的特色文化與優質傳統文化資源的日常敘事理念放置于更加寬廣的地緣環境之中,從而充分發揮悠久中華文明的現代性、世界性、開放性、包容性和親近性。而這也意味著以更加寬容和靈活的姿態探索與其他作品類型的融合,加快構建兼具本地性和國際感的傳播范式,在內容、風格、編排等方面尋找“最大公約數”,填補外國觀眾與中國人民間的“知溝”,減少誤判。在這方面,近年來新主流電影的成功“出?!被蚩商峁┯幸娴膮⒄?。

(二)應存的想象邊界:審慎處理“中國中心化”

特定時期的作品可以有也應該有它自己的價值。(10)丁亞平、陳麗君:《論新主流電影的生命敘事及其歷史建構》,《當代電影》2023年第2期。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時代的中國正依靠過硬的實力和百倍的努力加速走向世界舞臺的高處。然而我們不應忘記,在歷來推崇謙虛、注重和諧的中國文化體系中,還奉行一種深知“高處不勝寒”的處世智慧,這種智慧在國家形象的塑造中應體現為對“中國中心化”的審慎處理?!皣倚蜗蟮拇嬖趹侵黧w間性的,它的建構實質上……可以看作……主體間的存在方式,它既是建構主體的情感投射,也是認知主體的了解渴望?!?11)周建萍:《國家形象建構中的主體性與主體間性問題研究》,《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4期。這就要求新主流電視劇塑造國家形象時既要肯定中國的優質文化和偉大成就,又不能使國家形象淪為某種固定觀念和內涵的擴音器。編創者要合理調試主位意識和他者視角之間的關系,不然,追求“絕對正確”的片面觀念恐將“反噬”創作,進而使中國形象及其接受主體陷入不易調和的矛盾之中。

(三)在國家形象塑造中使命和方位的再確認

注重國家形象的塑造,是基于其具備的表征國家軟實力的功能,針對當前我國外部環境而提出的具體要求。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在國防軍事、科技創新以及生態文明等多個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西方某些政客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借各類話題試圖干涉中國內政并破壞中國的對外形象。因此,如何以更加自然、流暢的方式向世界展示客觀、真實的中國,讓世界觀眾更正確地把握和更全面地理解中國的發展訴求與價值觀念,是當前中國開展對外傳播的核心議題之一。電視作為當今最為重要的大眾媒介之一,對此義不容辭。有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電視劇出口金額約占中國節目出口總額的75%;2021年和2022年,“電視中國劇場”累計播出38部優秀劇集,包括《在一起》《山海情》《功勛》《大考》等。(12)朱新梅、周菁、周述雅:《中國好劇全球傳播》,《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年11月18日第7版。

亮眼的數字為電視劇中國家形象的“生產提質”和“傳播增效”提供了“量”的支撐,從這一點來看,新主流電視劇正較為出色地承擔著時代和人民賦予的使命。然而,高效傳播并不意味著高度認同,海外觀眾在部分西方媒體的抹黑下形成的對中國形象的錯誤認知仍然需要下大力氣去糾正和引導。新主流電視劇作為創作者自覺探索的有益成果和有效載體,在塑造和傳播中國國家形象上的深遠意義還有待各位同人繼續探討和挖掘,任重而道遠的視聽作品對外傳播事業也離不開影視劇領域的持續推動。

猜你喜歡
建構國家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誰遠誰近?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建構游戲玩不夠
把國家“租”出去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