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鏈球菌病的診治與防控

2024-04-01 11:05王雪巖
吉林畜牧獸醫 2024年2期
關鍵詞:豬鏈球菌患病病豬

王雪巖

梨樹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梨樹 136500

養殖技術的不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養豬業的轉型升級,但是生豬疫病問題極大限制了養豬業的規?;?、持續性發展。豬鏈球菌病作為當前較為常見的疫病之一,具有臨床癥狀多樣、防控工作難度大等特點,可發生在生豬各個生長階段,尤其是仔豬,其致死率極高,極易造成豬群的大規模死亡,是影響我國養豬業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由此,養殖者需要對豬鏈球菌病積極采取各類有效地防控措施,保證第一時間控制住各類疫病的暴發,保障當地養豬業的經濟收益。

1 豬鏈球菌病概述

1.1 傳染源及傳播途徑

從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豬鏈球菌病的主要傳染源就是已經出現明顯病癥的病豬以及各類易攜帶豬鏈球菌的物品,如生豬飼料、飲用水等。由于仔豬的抗病能力較差,因此母豬自身攜帶的豬鏈球菌是導致仔豬患病的主要原因。另外,仔豬斷奶階段,其營養獲取來源發生了改變,加之養殖者開始進行并養或分養等方式,極易造成仔豬的應激反應,降低仔豬對各類病菌的抵抗能力,為豬鏈球菌的傳播、感染提供條件。此外,若是圍欄內成豬的養殖密度超過一定界限,則極易發生沖突碰撞,此時,若養殖者沒有及時對傷口進行處理,將極大提升豬鏈球菌病的暴發概率。豬鏈球菌病具有接觸傳染的特性,如在斷臍帶、斷犬齒、打疫苗、打耳號、去勢絕育等環節,若是沒有消毒到位,則極易造成豬鏈球菌與從傷口發生接觸導致生豬患病。同時,豬鏈球菌也常見于母豬的陰道及消化道內,在進行哺育及配種環節,極易造成同窩仔豬與配種公豬的感染。另外,蚊蟲叮咬也是導致豬鏈球菌病大規模傳染的主要原因。蒼蠅、蚊子等均可作為豬鏈球菌的傳播載體,若是養殖現場并未及時進行驅蟲、防蚊工作,將極易引發生豬的大規?;疾∷劳?。

1.2 發病特點

豬鏈球菌病不具備季節暴發性的特點,一年四季均有生豬患病的可能,重點在早春及晚秋時節的患病率極高。生豬患病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普遍性。豬鏈球菌廣泛存在于各養殖場中,且主要對生豬的心肺功能造成影響,生豬在患病初期極易出現呼吸困難、咳嗽不止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豬的發育遲緩;第二,潛在性。豬鏈球菌病從染病到發病具有一定的潛伏期,且沒有較為明顯的癥狀,極易錯過有效治療期,生豬若已經出現高燒、咳嗽等問題,則說明生豬病變嚴重,救治困難且經濟損失較大;第三,持續性。豬鏈球菌病具有極強流行性,極易造成一豬得病,全欄死亡的情況,且病情反復發作,極易對整個養殖場造成影響;第四,反復性。通過用藥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豬鏈球菌病的進一步擴散,但是無法做到根除,一旦停止用藥將直接導致疫病再次暴發,并引發多種并發炎癥。

2 診斷方法

2.1 初步診斷

通過對豬鏈球菌病的整個診斷過程進行分析可知,生豬的診斷主要可分為初步診斷及臨床診斷兩種。首先就是進行初步診斷,通過對生豬的日常行為進行觀察,可判斷其外皮膚是否出現紫紅色病斑,并觀察其目光是否呆滯,測量其體溫是否升高,是否出現較為明顯地呼吸急促、干咳不止等問題,并詳細觀察生豬移動期間其關節處是否腫大,以及在其它豬接觸病豬時是否出現尖叫、抽搐等問題,若是出現以上幾方面癥狀,則可初步判斷生豬已經患有豬鏈球菌病。

2.2 臨床癥狀

2.2.1 敗血型

敗血型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病豬發病急、精神萎靡、體溫快速升高,發病豬體溫高達41~43℃,食欲減退,呼吸急促,鼻鏡干燥,從鼻腔中流出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結膜潮紅,流淚。頸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膚呈紫紅色,并有出血點,多在24h內死于敗血癥。因敗血癥的發病速度較快,在極短的時間內即可廣泛傳播,絕大部分生豬都是死于這一急癥,此癥主要暴發于豬鏈球菌病的初期階段,由于發病突然,因此病豬的臨床癥狀較少,直接導致死亡。對于及時治療的病豬,在后期會呈現四肢下端和腹部紫紅色斑塊,行走不便,病程較長。通過解剖,發現血凝不良,皮膚下層出現斑塊狀,黏膜和漿膜下出血,并且內部臟器伴隨著不同程度上的充血和腫脹現象,腹腔有淡黃色液體。

2.2.2 淋巴結膿腫型

淋巴結膿腫型多發于斷奶至育肥階段的豬,以頜下、咽部、頸部等處淋巴結化膿和形成膿腫為特征。此病傳播速度有限且發病率不高,但是生豬一旦患病將極難痊愈。主要表現癥狀為生豬口鼻內部黏膜發生大面積潰爛,影響生豬正常進食、飲水,且其頸部、咽喉、下領等多處淋巴結腫脹明顯或有化膿問題。當病情加重后,將導致病豬表面皮膚發生壞死,淋巴結破潰后將出現膿汁,若是排凈將有效緩解病豬患病癥狀,一般患病的3~6周內病豬會發生大規模死亡。

2.2.3 腦膜炎型

《水法》第三十二條僅規定了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限制排污總量意見,沒有與《水污染防治法》規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水污染防治規劃及落實相銜接,從而導致水域納污能力和限排意見無法有效落實。在實際工作中,即便是在三峽庫區,水域納污能力和限排意見已經經過了相應程序,但由于《水法》與《水污染防治法》的協調問題,約束力仍顯不足,遲遲得不到落實。

腦膜炎型癥狀常見于1~3個月的斷奶仔豬群體中。在患病初期,病豬體溫可高達40℃以上,臨床表現為排便困難、拒絕進食等,當病情加重后,會出現磨牙、空嚼、四肢滑動、原地轉圈等神經問題,當進入發病后期,病豬將出現呼吸不暢的情況。腦膜炎型病癥發病時間較短、病死率極高,一般僅幾個小時即可導致病豬死亡。

2.2.4 關節炎型

關節炎型屬于慢性病的一種,病豬主要表現為無法站立行走,部分或全部關節發生腫脹,病豬病痛癥狀明顯,主要以爬行或側臥的方式進行移動或休息。關節炎性的患病持續時間較長,為15~20d,輕癥生豬可自行好轉,重癥生豬的體重則逐漸減輕,最終導致器官衰竭致死。

2.3 病理變化

2.3.1 敗血型

患有敗血型癥狀的病豬全身淋巴結均出現不同程度地腫脹及出血問題,大部分患病生豬的腎臟、脾臟均呈現出腫大、出血的問題,剖檢可見皮下黏膜、漿膜出血,鼻腔、喉頭及氣管黏膜充血,胃黏膜和小腸黏膜充血,肺充血腫脹,全身淋巴結充血腫大,脾腫大呈暗紅色。

2.3.2 淋巴結膿腫型

2.3.3 腦膜炎型

腦膜炎型主要表現為患病豬的腦膜出現充血、出血等問題,部分腦白質及灰質區域明顯可觀察到大量小點。部分腦膜下方堆積積液,在切開腦組織后即可觀察到其腦組織中普遍存在出血問題。

2.3.4 關節炎型

關節炎型的病豬其外觀呈現四肢關節腫大的現象,提取其滑液可觀察到整個液體呈現渾濁狀,關節內充滿黃色膿性及纖維素性分泌物。在病情加重的情況下,極易出現病豬關節軟骨病變、壞死等問題,同時導致部分組織處出現多發性化膿問題。

3 豬鏈球菌病的治療

3.1 隔離消毒

為保證生豬的健康生長,相關養殖人員需要依據當前養殖場的實際規模及養殖條件制定合理的疫病管理機制。當個體豬出現豬鏈球菌病時,養殖者需要首先將其與健康生豬分隔開,并利用濃度為5%的火堿溶液對病豬生活的欄舍、飲水、飼料等進行全面、徹底地消毒殺菌,受污染區域每日的消殺工作需持續一周以上。若是條件允許,可將該欄舍空置一個月以上再使用。隔離區域的欄舍需要每天利用濃度為0.1%的新潔爾滅溶劑進行兩次消殺作業,地面則可利用濃度為10%的漂白粉溶劑進行沖刷。應注意時刻保證欄舍的干燥性、通風性,避免病菌的大量繁殖、滋生。

3.2 局部治療

對于罹患淋巴結膿腫型的病豬,其潰爛的皮膚會流出膿汁,此時的膿汁中也含有豬鏈球菌病原體。養殖人員可利用消毒后的刀片切開創口,當膿汁清理干凈后可利用濃度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以及濃度為0.1%的高錳酸鉀消毒劑進行清洗,并在傷口處涂抹濃度為5%的碘伏溶液。若是病豬的傷口自行發生潰爛,則需要另外涂抹含有抗生素的藥膏,避免出現傷口感染問題。養殖者需要以每天清創一次的頻率進行作業,直至病豬康復。

3.3 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是當前較為有效的動物疫病治療方式,養殖者需要依據病豬的具體患病癥狀進行對癥下藥,保證藥效。具體的診治方式如下??疃案什莞?0g,陳皮及桔梗各15g,杏仁及魚腥草各25g,蘇子30g加水煎煮成湯藥,將過濾、冷卻后的湯藥給病豬服用,1次/d,連服5d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中藥的配比藥方較多,治療方式較為單一,養殖者應當嚴格依據給定的藥材配比熬制湯藥,以科學的藥量配比治療豬鏈球菌病。

3.4 西醫治療

如果說中醫是從激活生豬抵抗力的角度改善病豬身體狀況、緩解患病癥狀,西醫則是直接對病癥進行治療。豬鏈球菌病實際上屬于慢性病的一種,極易造成病豬慢性肺炎等問題,由此就可通過服用頭孢噻呋鈉、磺胺嘧啶、磺胺六甲、青霉素等抗生素藥物改善病癥。但利用西醫方式進行治療的不足之處在于一旦停藥將提升復發的風險。當前常見的診治方法包含注射濃度為30%氟苯尼考溶液3d與口服延胡索酸泰妙菌素5d的方式,可極大緩解生豬病癥。另外,現階段的農村養殖者大多采用注射土霉素鹽與葡萄糖混合溶液的方式治療生豬支原體肺炎,通常5d即可見效,若是病情較為嚴重可適當增加注射天數。需要注意的是,若是利用西醫治療的方式應提前注意此次暴發的豬鏈球菌病原體是否對常見的阿莫西林、青霉素等抗生素具有抗藥性。

4 豬鏈球菌病的預防措施

4.1 免疫接種

免疫接種是對抗豬鏈球菌病最有效的方式。常見的豬鏈球菌病防疫疫苗包括豬敗血性鏈球菌病活疫苗以及豬鏈球菌病滅活疫苗兩類,通常情況下,成豬一年需要注射2次,仔豬則需要在斷奶后立即進行免疫接種工作。在此期間,相關養殖者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明確科學地免疫接種規劃,并嚴格依據給定的接種計劃開展疫苗接種工作;第二,依據當地較為常見的豬鏈球菌病癥有針對性地選擇需要接種的疫苗;第三,為保證疫苗接種質量,需要保證在疫苗接種的前后一周時間內不使用任何抗生素類藥劑。

4.2 加強管理

第一,養殖者需要保證飼養欄舍的清潔、衛生,每日定期清理生豬排泄物,并進行殺菌消毒,防止病菌的繁殖滋生。養殖場實際的工作量較大,一方面需要確保生豬生活環境的整潔性,同時也需要對可能出現各類病原體進行消殺,從源頭處斷開病菌的傳播途徑,避免病菌傳播對生豬健康造成影響;第二,落實詳細地消殺作業,保證覆蓋徹底,避免留下清潔死角,降低病菌發生的概率。在日常消毒期間,可將物美價廉的石灰作為主要消毒劑,并在春秋兩季進行重點消殺;第三,保證豬群的飲食安全,雖然豬鏈球菌的主要傳播渠道并不是口腔,但是養殖者也應當對于生豬的飼料、水源進行定期更換、消毒,保證生豬營養均衡,增強其抵抗力,避免豬鏈球菌病的大規模暴發。

4.3 規范引種

在引種期間,養殖者需要首先了解種豬所在地的豬鏈球菌病發病情況,嚴格依據相應檢疫要求進行3周以上的隔離工作,其間需要做好疫苗接種及檢疫工作。為盡量避免出現長時間運輸導致生豬產生應激反應,養殖者可在運輸工作的前后一周時間向生豬投喂電解多維及黃芪多糖粉,保證生豬良好的抗病能力。

4.4 減少外傷

豬鏈球菌可通過與生豬受損傷的部位相接觸造成感染,由此養殖者需要控制各欄舍內的生豬數量。同一欄舍可在同一時間最多養殖15頭生豬,當生豬體重在60kg以下,需保證養殖密度在0.9±0.1m2/頭,當生豬體重在60kg以上,需保證養殖密度在1.1±0.1m2/頭。另外在對仔豬進行剪臍帶、斷犬齒、去勢、斷尾的操作時需要對應用的器械進行嚴格消毒,并對其進行3~5d的觀察,避免其發生流血、感染等問題。

4.5 技術培訓

生豬的養殖質量直接與養殖者本身的能力技術掛鉤,為保證有效應對豬鏈球菌病,各養殖人員需要加大對專業能力技術的學習力度,積極參與相關部門舉辦的各類豬鏈球菌病防疫培訓活動,掌握健康的生豬養殖知識,保證生豬的健康生長。另外,也需要建立科學的病菌防控機制,落實區域化管理的工作原則,特別是在春秋季節的疫病高發期,可將欄舍分為安全區、癥狀區、重點區,避免發生交叉感染等問題,保證生豬的健康,進而有效提升養殖者的經濟收益。

5 結論

豬鏈球菌病是通過動物排泄物、分泌物、污染飲食、蚊蟲叮咬等方式傳播的細菌疾病,具有不同的臨床表現癥狀。因此,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需要做到定期觀察、仔細診斷,早發現早診治,利用隔離消毒、局部治療、中醫治療、西醫治療等方式對病豬進行統一管理,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免疫接種、衛生清潔、規范引種、減少外傷、技術培訓等工作,從源頭上破壞豬鏈球菌的繁殖溫床,不給病原體進行傳播的條件,通過綜合防治的方式避免豬鏈球菌病的大規模暴發。

猜你喜歡
豬鏈球菌患病病豬
氟苯尼考對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治療效果觀察
病豬喂藥有辦法
豬鏈球菌病的分析、診斷和防治
克林霉素對豬肺炎霉形體病的治療效果
為照顧患病家父請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動物與人獸共患病
豬鏈球菌病的診治與預防
豬鏈球菌病的發生及防治
“glifo”幫助患病兒童圓提筆之夢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和豬瘟混合感染的診斷》圖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