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科學想象實驗,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2024-04-04 07:18王興林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4年2期
關鍵詞:思維發展小學科學

王興林

[摘 要]科學中的想象實驗指通過觀察、實驗和推理等方法,將抽象的科學概念轉化為具體形象的過程。想象實驗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科學知識。在科學教學中,教師利用想象實驗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推演、分析比較、多元思考和做思共生等活動,能提高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為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科學;想象實驗;思維發展

[中圖分類號] G623.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06-0096-03

科學中的想象實驗指通過觀察、實驗和推理等方法,將抽象的科學概念轉化為具體形象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科學知識。通過想象實驗,學生可以將抽象的科學理論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以更好地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茖W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基礎學科,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實驗資源,對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至關重要??茖W課堂中,教師要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創造條件,指導學生開展想象實驗,通過不斷反思和質疑,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和規律的理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為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奠定基礎。

一、利用實驗推演,培養想象思維

想象實驗是一種思維實驗,通過在腦海中模擬實驗場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研究思路和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推演指通過邏輯推導出實驗的具體步驟和操作方法,預估實驗的可能結果,這樣可以提前發現實驗設計的不足之處,并及時修正,從而確保實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實驗推演過程可以幫助學生預測實驗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結果,評估不同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從而優化實驗設計,提高實驗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為實際實驗做好準備。通過想象實驗,推演實驗過程需遵循以下四個步驟。

一是構建實驗所需的場景。根據實驗目標和研究問題,在腦海中構建實驗所需的場景,包括實驗器材和其他的必要裝置,這樣能更好地理解實驗步驟。

二是推演實驗步驟和操作流程。根據實驗目標和器材,想象每個步驟的操作流程,從準備工作到數據收集和分析,逐步推演整個實驗過程。在推演過程中,可以想象不同的變量和條件,并猜想它們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三是預測實驗結果和實驗現象。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預測實驗結果和可能出現的實驗現象。這一步驟要想象盡可能多的不同條件下的結果,以實現更全面的預測。

四是調整實驗器材、方法和步驟。進行實驗推演時,可嘗試改變實驗條件,并猜想它們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通過調整實驗條件,能推演出不同的可能,有利于實驗的進一步優化。

如研究“重力對物體下落速度的影響”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推演實驗過程:在一個斜面上有A和B兩個物體,將它們同時釋放,預測它們沿著斜面向下滑動的速度和時間。由于物體A比物體B重,推測物體A下滑得更快,因為重力對它的作用更大。物體A和B都從斜面的頂端開始下滑,經過相同的距離后到達斜面底部。由于物體A的重力較大,推測它的速度會較快;物體B受到的重力較小,推測它的速度會較慢。通過這個想象實驗,可以初步得出結論:重物體A下落的速度會快于輕物體B。通過思維模擬和想象,學生可以預測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和結論,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整,為實際實驗打下基礎。

二、學會分析比較,培養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對信息進行深入、全面、客觀的分析和評估,以形成獨立、合理的判斷和決策的能力。分析比較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有效方式之一。通過分析比較,學生可以主動思考和評估不同信息、觀點與解決方案的可靠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學會質疑現有的觀點、理論和假設。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發展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解決和決策能力,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一是多角度分析問題。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問題,并深入分析,使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問題,做出準確的判斷,培養學生辨別真假、理性思考的能力,養成以批判性思維思考的習慣。

二是對比不同的觀點和證據。指導學生比較不同觀點和證據的優缺點,分析事物之間的異同點,評估不同觀點的論證邏輯和論據的說服力,以及證據的可信度和可靠性。這樣能使學生掌握資料收集和分析的技巧,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評估信息的能力。

三是對比不同的解決方案。引導學生比較不同的解決方案,分析它們的可行性和效果。通過分析比較,學生可以評估不同方案的優劣,做出合理的選擇,并進行創造性思考,提出改進建議。

四是對比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數據分析方式。在比較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數據分析方式是否科學、可靠、適用的過程中,學生發展了研究設計和數據解讀的批判性思維,形成了理解和應用研究結果的能力。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質疑,從多個角度分析比較,學會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發展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以《聲音的傳播》一課的教學為例,要求學生了解聲音在固態、液態和氣態中可以向各個方向傳播,并能運用感官和多種材料、多種方法進行聲音傳播的研究。課上,教師先提問:“為什么在學校的任何地方都能聽到上課鈴聲和下課鈴聲呢?”這個問題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自然能引發學生思考“聲音是如何傳入人的耳朵的”“聲音又是向什么方向傳播的”等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思考和想象,能增強學習效果。教師再展示宇航員在太空說話的場景圖,引導學生思考聲音在不同環境中的傳播特點和差異。通過分析比較,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聲音傳播的原理和規律,發展批判性思維。

三、鼓勵多元思考,培養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指從一個問題或主題出發,想出多種可能性和解決方案的思維方式。在科學教學中,發散性思維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教師要創造優質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尊重每個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倡導多樣化的思考。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教師還要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和建設性的反饋。當學生提出不同于常規思維的觀點時,教師要予以肯定,并引導學生進一步完善思考過程。教師可以適時追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本質,促使學生思考出更具創造性的解決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小組討論或團體活動,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鼓勵學生盡可能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并通過交流互動,分享彼此的觀點。這樣的交流互動有助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啟發,激活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多元思考、發散思維,能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發展科學思維,培養解決問題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以《磁鐵能吸什么》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經歷問題、猜想、實驗、結論、反思的探究過程,通過探究發現磁鐵能吸鐵的科學規律。在導入環節,教師借助釣魚游戲引發學生思考。教學片段如下。

師:同學們都玩過用磁鐵釣魚的游戲吧!回憶一下,小魚為什么會被釣起來?

生1:因為里面有磁鐵。

師:磁鐵在哪里呢?

生2:磁鐵在釣鉤上,小魚嘴里有鐵片。

生3:磁鐵在魚嘴里,釣鉤上有鐵片。

師:通過釣魚活動,能確定磁鐵在哪里嗎?

生:(齊聲)不能確定。

師:那有沒有可能釣鉤與小魚嘴里都有磁鐵?

生4:有可能,因為磁鐵也可以吸引磁鐵。

師:雖然不能確定磁鐵在哪里,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確定一點,是什么呢?

生5:釣鉤與魚嘴里至少有一處有磁鐵。

……

上述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教師沒有否定學生的答案,而是順著學生的思路逐步引導。這樣有助于學生在后續學習中以會問、善問為榮,敢于質疑、樂于質疑,自覺發散思維,進行多元思考。

四、注重做思共生,激活創新思維

做思共生是集體智慧協同構建的過程,不僅包括學生個體的思考,還包括學生與他人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和思維方式中獲得啟發,拓寬自己的思維邊界。同時,通過分享各自的觀點,學生可以相互借鑒和學習,獲得豐富的想象實驗資源。這樣的互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和更多樣的問題解決方法。

做思共生的學習方式強調實際應用。學生通過思考與分析來評估不同的方法和解決方案,并付諸實踐。這種注重實踐的學習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思考和反思,學生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的思維方式,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做思共生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教育理念。

以《杠桿是怎樣工作的》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現象中發現科學問題,通過假設和猜想設計合理的科學實驗,并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杠桿原理。教師先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讓各小組自行討論,選擇合適的器材,如機械實驗盒、鉤碼、鑷子等,并設計實驗方案。再引導各小組開展合理有序的分工合作,觀察實驗現象并記錄實驗結果。通過想象實驗研究更多的杠桿工作情況,分析并歸納出杠桿工作的原理,思考杠桿省力的條件。最后,組織各小組互動交流,分享實驗結果,并達成共識,總結出規律。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必要的督導和巡視,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進行有效的思考和學習。同時,對有新奇想法的學生,教師要及時予以肯定,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思維創新的樂趣。

五、適當課外延展,拓展想象空間

特級教師章鼎兒強調,教師不應將上下課鈴聲視為教學的起點和終點。適當的課外延展活動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更加開闊與活躍,進而實現綜合素質和競爭力的有效提升。在科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學習機會,能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全面的成長。通過實踐探究,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同時也更容易將學科知識內化為學科素養。因此,教師要積極探索各種課外延展活動,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課外延展活動對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非常重要。教師要適時開展課外延展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打破常規思維模式,拓寬學生的思維邊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設計課外延展活動。

一是提出具有挑戰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如提出關于未來科技發展、人類探索宇宙的方式、環境保護新方法等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二是開展閱讀、觀察和體驗活動。推薦學生閱讀科幻小說、探險故事或藝術作品等,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來理解故事情節、角色動機或藝術創意。

三是組織參觀博物館、科技展覽或自然景點。通過觀察和體驗不同的事物,激發學生對世界多樣性的想象。

四是開展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與科學實驗、工程設計、藝術創作等活動,通過親身實踐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以《記錄天氣變化》一課的教學為例。課前,教師讓學生了解不同天氣的特點,并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描述它們,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天氣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課上,教師先播放一些天氣變化影響人類生活的紀錄片,加深學生對天氣變化重要性的認識;再介紹我國最早的天氣記錄;最后,讓學生制作“天氣預測儀”,或觀察、記錄一周的天氣變化。這樣指導學生將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有助于培養學生探索、觀察、想象和體驗的能力,促進知識與技能的有效融合。通過課外延展活動,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有效發展創新思維,提高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想象實驗對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科學課堂上,教師要巧妙利用想象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推演、分析比較、多元思考和做思共生等探究活動。這樣將抽象的科學理論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科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實現科學思維的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思維發展小學科學
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研究
在讀說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發展
初中英語閱讀活動的分析與重構
重視聽心算訓練,促進思維發展
以“問”發展小學生科學學習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的探究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