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賦能鄉村文化振興的價值意蘊

2024-04-06 17:36李瑞峰
現代農機 2024年1期
關鍵詞:物質性文創鄉土

李瑞峰

(太原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030024,山西太原)

我國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農村地區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果舉世矚目。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要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鄉村要振興,離不開以鄉村文化涵養鄉土文明。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建設的鑄魂工程,是打造數字鄉村的重要一環。近年來,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方興未艾[1],國家高度重視數字鄉村建設,出臺 《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 年)》,頒布 《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2 年)》。繁榮發展鄉村數字文化,是新時代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實現強國目標的必然舉措。數字化助推鄉村文化煥發生機,數字化賦能鄉村文化彰顯價值,對于推動我國鄉村文化振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 助力鄉村文化資源保護

鄉村擁有不可勝數的文化資源,既包含傳統村落、鄉村文物、農耕遺址等可視化的物質性鄉土文化資源,又包含民風民俗、戲曲劇種、非遺精粹等通俗化的非物質性鄉土文化資源。數字化技術以科學化采集、云端式儲存、多樣化宣傳等新穎方式,推動鄉村文化資源更加多維立體、更加動態交互。

1.1 多維立體:物質性鄉土文化資源

物質性鄉土文化資源,是鄉村長期發展的實體瑰寶。隨著中國式現代化邁向更高水平,加強農耕文明的合理保護與開發利用,成為我國日漸關注的議題。目前,我國諸鄉村對于傳統村落與歷史文物的保護,主要集中于現狀維持與破損修葺。由于受小農思想的影響,傳統的物質性鄉土資源保護方式,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單一性和時空局限性,無法實現保護成果的更廣泛傳播與在線展示。

我國諸鄉村轉變對物質性鄉土文化資源盲目拆毀、改變原貌的思想,采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數字化技術,多維度展現傳統村落的建筑特色,立體化彰顯鄉村文物的歷史韻味。截至2022 年6 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建設完成658 個村落單館,形成涵蓋全景漫游、實景模型、圖文結合等多種數據類型的傳統村落數據庫[2]。其中,貴州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運用衛星定位、全景實況、多端互通等數字化技術,把村落分布、建筑風情、古村映像匯聚成數字化網頁,多維度呈現當地傳統村落的鳥瞰圖與低空圖。越來越多的鄉鎮名村,依托鄉村數字文物資源庫,將古籍鄉志、宗廟祠堂、歷史古跡等鄉村文化遺產立體保存并長期展示。廣東省江門市嶺美村更是推出“數字鄉民”區塊鏈數字藏品,立體化呈現當地獨具特色的宗祠文化和拳術元素,讓人們能夠接觸虛實融合的高價值數字化信息展品。

在鄉村文化振興中,數字化承載著物質性鄉土文化資源的守護力量,提升傳統村落的宣傳力度,延長鄉村文物的保存時效,讓農村擁有多維度、立體化展示物質性文化資源的新渠道。

1.2 動態交互:非物質性鄉土文化資源

非物質性鄉土文化資源,是鄉村長期發展的精神瑰寶。自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以來,廣大農民愈發追求從物質生活的溫飽到精神文化生活的富足。鄉村地區擁有道德育人的滋養沃土,包含著村民寄托鄉愁的情感紐帶,承載著價值認同的文化符號。當前,我國諸鄉村對于非遺精粹與民俗慶典的傳承,存在因循守舊與照搬照抄等現實問題,嚴重影響其歷史文化價值的發掘。由于受地域環境影響,非物質性鄉土資源的傳統保護方式,具有孤立分散、靜態呈現的基本特征,無法實現保護成果的生動表達與良性互動。

我國諸鄉村增強對非遺重點保護意識,采用情景交互、視聽結合等數字化技術,動態呈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粹,交互展現民俗民風的多樣趣味。我國非遺記錄工程,利用數字多媒體技術,拍攝農村地區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獨特技藝和文化記憶[2]。中國網絡展覽館,通過錄制東巴紙、木偶戲、阿西土陶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視頻,生動展現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網站,既提升鄉村非遺文化的知名度,又激發鄉村非遺文化的傳承活力。黔東南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將錦屏縣瑤白擺古文化節、江縣苗族新禾節、臺江縣姊妹節等傳統村落慶典集成影音圖像,設置情景選擇、點贊留言、收藏評論等巧妙傳播鄉音的互動功能,讓群眾實現與非物質性鄉土文化的良性互動,增添云端訪客的真實體驗感,拉近云端訪客與鄉村的距離。

在鄉村文化振興中,數字化承載著非物質性鄉土文化資源的傳承力量,激發非遺精粹的潛在活力,增強民俗民風的真切體驗,讓農村擁有動態化、交互性展示非物質性文化資源的新機遇。

2 促進鄉村文化產業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盵3]鄉村文化產業是平衡鄉村地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樞紐,數字化則是加速鄉村文化產業興旺的催化劑。我國鄉村文化產業,既包括生產與銷售文創產品的行業,又囊括提高文化附加值的文旅行業。數字化渠道以快捷傳播、智能融合、創意塑造為鮮明特點,推動鄉村文創產品銷路不斷被拓寬,促使鄉村特色旅游活力不斷被激發。

2.1 拓寬鄉村文創產品銷路

近年來,融入田園故事、家風民俗、地域特色的鄉村文創產品,逐漸成為我國城市消費市場的熱賣品。不難發現,鄉村文創產品的舊式直營模式,存在銷售種類較少及銷售渠道有限等現實難題,成為制約鄉村文化產業矩陣長遠發展的隱性因素。鄉村文創產品的單一營銷模式,難以打造鄉村文創新樣板,難以匯聚鄉村文創新品牌,難以迎合鄉村文創新市場。

隨著網絡直播、云端推介、電商販賣等新式銷售平臺的開拓,數字化營銷成為緩解鄉村文創產品供銷不對稱的助推器。淘寶、京東等數字化營銷渠道,激發鄉村新業態蓬勃興起,帶動鄉村文創產品產生經濟效益,促進農村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為響應共青團中央“青耘中國”直播助農活動的號召,成都市武侯區“青馬工程”學員通過微博開展云助播,幫助農民售賣面塑與土陶等特色文創產品,成功打破實體店數量有限、網絡端營銷滯緩的現實窘境,為鄉村文創產品的營銷探尋新路徑。居于中國十大文化大省首位的山東省,依托央視頻與閃電新聞等數字化客戶端,開展“好客山東,好品山東”云端宣傳推介活動,讓泰山玉器、臨沭柳編、濰坊核雕等手工藝品融入現代化生活,促進齊魯文化傳承和工匠精神發揚的同時,拓寬了鄉村手工藝品的推介渠道。

在鄉村文化振興中,數字化承載著鄉村文創產品的推銷力量,促進傳統工藝煥發新生,融合現代科技新穎創意,讓農村擁有文創產品營銷的新路徑。

2.2 激發鄉村特色文旅活力

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4],以觀光農業與休閑農業為典范的鄉村特色文旅,凸顯著以文塑旅與以旅彰文的文旅深度融合。數字化有效增強我國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之間的信息聯動,但偏遠鄉村的文化旅游業數字化發展仍然是網絡盲區。封閉鄉村的文旅行業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活力,更缺乏創新文化景觀的優勢,成為鄉村地區休閑經濟延伸拓展滯緩的原因。

鄉村原始的自然風貌和文化景觀,為發展特色文旅業提供良好生態基礎。諸鄉村依托數字化媒體軟件,將鄉村景觀進行信息處理并實現完整呈現,為鄉村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傳播載體。虛擬現實旅游平臺,有效推動鄉村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數字化傳播,極大程度吸引城市居民興致盎然地旅居鄉村,更有效促使老式村居農房轉型為文旅休閑民宿。其中,“美麗中國APP”微信公眾號運營者,將江西省南昌市寶葫蘆農莊、貴州省貴陽市青巖古鎮、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衙等地區,通過實地拍攝、情景共享、全景展現,讓“云游”不再是虛幻的概念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文旅局局長劉洪,借助抖音平臺錄制文旅短視頻,講解稻城亞丁環線旅游攻略,優化甘孜宣傳方式,擺脫傳統推介會的覆蓋局限,展現藏區獨特旅游資源和地域文化特色,帶動諸多游客親臨青德藏鄉感受田園風光。

在鄉村文化振興中,數字化承載著鄉村特色文旅的宣傳力量,擴大鄉土文明輻射范圍,推動美麗鄉村文旅建設,讓農村擁有宣傳鄉村文化景觀的新載體。

3 推動鄉村文化服務優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盵5]數字化賦能鄉村文化服務,在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過程中不可或缺。數字化普及不僅有助于大力加速城鄉文化服務交流,而且有助于逐步縮小城鄉文化服務差距。數字化信息是消弭城鄉文化服務鴻溝的便捷利器,便于實現數字農家書屋閱覽資料共享,也便于促進鄉村網絡遠程教育平臺共建。

3.1 共享電子閱覽資料

共享發展成果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6],數字化共享為實現全民機會均等提供驅動力。數字技術支撐下的共享閱讀,不但加快城鄉文化資源流轉,而且提高城鄉文化服務能力,日漸改善區域文化資源匹配不均衡問題。共享電子閱覽資料,作為融入鄉村文化服務的新模式,是發揮鄉村文化育人功能的一劑良藥,能夠緩解鄉村高質量文化產品供給不足與農民追求高品質文化生活的現實矛盾。

隨著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穩步推進,不斷完善的數字化信息,為城鄉文化互鑒提供優質服務,不但促使城市文化融入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基礎建設,而且也利于打造鄉村電子閱覽室和數字農家書屋。諸鄉村為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主動向農民提供免費查閱數字化信息的咨詢服務,還將黨建風采、熱點要聞、鄉賢故事等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文化,納入電子信息資料服務庫。村民委員會對村民開放鄉村電子閱覽室,一方面便于村民接觸數字化設施瀏覽時政新聞,另一方面便于村民利用數字化平臺共享涉農資訊。伴隨著數字農家書屋的落地搭建,數字化電子版圖書不再是城市的獨屬品,數字農家書屋通過提供農業圖書和電子版農業科技繪本,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服務,讓農民有機會平等享受數字文化,使得數字化文化惠民服務更貼合民生。

在鄉村文化振興中,數字化承載著鄉村“三農”資訊的傳播力量,加速農業科技普及,推動鄉村文化更好地服務基層,讓農村擁有共享電子閱覽資料的新窗口。

3.2 共用網絡科教平臺

數字化平臺是推動鄉村文化交流的橋梁,為更新農民思想理念提供契機。我國日益完善的數字化平臺,讓鄉村文化搭載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傳輸服務的快車,為鄉村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營造良好文化氛圍。搭建鄉村網絡科教平臺,緊緊圍繞農村教育和職業教育,大力宣傳農村資源優勢和農業生態優勢,推動數字化支持現代農業科技園的新常態建設。

以在線教育與網絡培訓為主的新興教育模式,精準助力文化扶貧,鞏固農村文化陣地,讓農民有機會足不出戶享受數字化所帶來的便捷服務。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上線運行以來,為偏遠鄉村希望小學提供學習資源和學習渠道,大量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帶動網絡扶智。諸如慕課、智慧樹等功能性強且優勢明顯的“互聯網+教育”服務軟件,在鄉村地區信息數字化傳播、常識數字化普及、資源數字化互鑒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一是突破時空限制的發展瓶頸,促使惠農資訊與助農政策高效傳播,提升農民信息感知能力;二是打造教學相長的直播課堂,拓寬農民技能培訓的現代化新渠道,提高農民自主運營能力;三是加強農業科技的科學指導,提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樣板經驗,增強農民實踐鍛煉能力。

在鄉村文化振興中,數字化承載著鄉村網絡科教的扶貧力量,縮小城鄉信息與資源差距,推動鄉村文化滋養農民人文素養,讓農村擁有共用網絡科教平臺的新手段。

4 結語

我國數字鄉村建設機遇與挑戰并存,數字化賦能鄉村文化振興任重而道遠。我國鄉村數字化起步晚、底子弱、資源少,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致使賦能載體緊缺,農村智能化技術應用不充分致使數字化賦能紐帶缺失,農村人才儲備不充足致使數字化賦能主體失衡。鄉村應積極爭取政策扶持,建設高標準的現代化設施;積極搭建平臺,引進先進的智能化技術;加大媒介助推力度,培育高素養的信息化人才。從而,促使數字化賦能鄉村文化振興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猜你喜歡
物質性文創鄉土
陶溪川文創街區
鄉土人才選好更要用好
酒店非物質性激勵與員工忠誠度的關系
《歲寒三友文創海報》
鄉土中國
“不落灰”的文創
鏵芯文創
地理詩學的批評實踐:評《海明威的地理:親密感、物質性與記憶》
利用國際政治資源保護我國物質性海外利益的路徑探析
芬芳鄉土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